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叁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頭重要!念頭不要想自己,要爲整個佛法著想,要爲利益大衆。如何讓大乘佛法發揚光大,帶給一切大衆正知正見,這個重要。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,自己一生隨緣度日。

  所有那些障緣,那都是誤會,他對我們不認識、不了解,誤會了。現在誤會是正常的,哪個人沒有自私自利?你要說你沒有自私自利,人家搖頭,不相信你。爲什麼?他一生沒有見到,他也沒有聽說到,怎麼可能相信?這個道理要懂,我們就會心平氣和,不會把這負面的記憶放在心上。現在我們境界逐步向上提升,我們知道負面的是錯誤,不能放在心上。正面的也不要放在心上,爲什麼?它會有報應,正面是福報,福報不是好事情,讓你出不了六道輪回。我們真的明白了,正面、負面統統放下,明白世尊常說的叁輪體空。叁輪體空目的是叫你明心見性,叫你見性成佛。你那個善的不放下,你見不了性,它障礙你。善惡二邊都放下,中道現出來了。古大德說得好,「二邊不著,中道不存」,中道概念也沒有,這叫真清淨。建立一個中道,那二邊又變成一邊,還是對立,邊見還是沒有放下。一定要不著一絲毫痕迹,這叫真放下,放下是智慧。

  這個地方解釋也說到,下面講「至于佛果平等」,佛的果報平等,「光明何異」?光明有什麼兩樣?不可能有差異。「望西師答曰:常同常別,諸佛妙德,內證雖同,本願別故,光有勝劣。」跟我剛才講的意思一樣的,因地的緣不一樣,所以光就有勝劣之差。「此正經中,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之意」。佛所展現出來的不一樣,不一樣在此地。求道的時候,因地,前世沒有成佛之前,因地求道發的願功德大小不相同。所以雖然成了佛,法緣也不相同。阿彌陀佛的法緣特別殊勝,這是彌陀威神光明最尊第一的緣故,十方諸佛比不上。起的作用?遍照十方世界,這是緣。恒沙世界,東南西北,這是四方;「四維」就是四個角,這邊講的,我們說東南、東北、西南、西北,這叫四維;加上上下,十方,『亦複如是』。這就是說遍照十方諸佛刹土,威光遍照。

 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,尤其殊勝。

  【若化頂上圓光。或一二叁四由旬。或百千萬億由旬。諸佛光明。或照一二佛刹。或照百千佛刹。惟阿彌陀佛。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刹。】

  這不一樣,我們看念老的注解。『頂上圓光』,「佛有頂光與身光」,這個地方所指的是頂光,頂上的圓光。『由旬』是印度話,「乃印度表示距離之單位。古帝王一日行軍之裏數,爲一由旬」。古時候行軍是步行,騎兵騎馬,所以由旬也有大小,或雲四十裏,或者是叁十裏,經典上都有這種記載。「又《維摩經》肇公注」,僧肇大師注解,「由旬,天竺裏數名也」,我們中國講裏,印度講由旬,「上由旬六十裏」,這大由旬,「中由旬五十裏,下由旬四十裏」。「以上差異,蓋由中印兩國從古至今,度量衡單位常有變化,且行軍一日之裏程本非恒量」,不是個定數。

  抗戰期間,我們那個時候是做學生,遇到了。七七抗戰爆發那年我十一歲,好像念小學叁年級。所以我的小學、中學是在抗戰期間念的,跟日本人打仗,很辛苦。當中失學叁年,叁年沒有學校念書,逃難,跟著軍隊,行軍。那個時候行軍,距離最短的六十裏,最長的一百二十裏,一百二十裏要從天剛亮走到晚上八、九點鍾。我這個身體能維持到這樣,可以說就是那些年的行軍。叁年,從福建就走路走到貴州,好幾個省份。行軍有的時候怕日本人轟炸,飛機轟炸,白天睡覺,晚上走路,夜晚走,翻山越嶺。好在人多,隊伍走!年輕,沒有感覺,沒有感覺累,天天煉,鍛煉,這也都有好處。所以裏數確實不定。長時間的行軍,每個星期有一天休息,每個星期休息一天;走上叁、四個月,有一個大的休息,可以休息叁天。不斷的,得天天走路。所以,這個數字都不是個定數。

  中國古時候的裏程跟現在不一樣。我們看經典裏面記載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是個高個子,丈六金身,要是丈六金身,不就有我們現在兩個人高!弘一大師做這個考據,叫「周尺考」,周朝時候的尺,原來它的尺比我們現在的尺短。周尺合我們現在的尺,六寸。這樣子,釋迦牟尼佛是個大個子,大概也是一百八、九十公分,也就是這個樣子,不是很特殊。所以你一定要曉得那個時候的尺多長,跟我們現在的尺不一樣。這個要搞考據,才能了解事實狀況。

  「從一由旬至百千佛刹,表諸佛光明所照之遠近,以爲對比」。佛光確實是平等的,它能照多少、多大的距離,確確實實與他因地上的願力、心量大小有密切關系。我們現在學佛,無論在家出家,你看看學佛同學裏頭心量大小不一樣。有的心量很小,只顧自己,現在大概這種人多;不顧自己,顧自己小團體,比較大一點點,別的團體就不能包容,算不錯了。能夠包容也是有限的,包容是我喜歡的,我看得順眼的,我不喜歡、看不順眼的不能包容。這些現象都在我們面前。這些念頭、起心動念在阿賴耶識裏頭都形成種子,到成佛的時候有影響。影響在事相上,你的光有多大,你的緣有多廣,有這個問題。

  彌陀真正叫人佩服,他初發心的時候心量就大,真的是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他是真的。我們這兩句是念念而已,沒有這個心量,他是真的。所以,諸佛稱贊他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這都是事實,不是假話。實際上佛光都是遍法界虛空界,沒有遠近,遠近現象的産生也是在緣上,他結的緣不廣。彌陀的緣,發心的對象,他的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刹土裏面的六道衆生,一個不漏。以這個爲主,西方極樂世界幫助他們成就,除這個之外,別的也接受,不是不接受。上到等覺菩薩,下到地獄衆生,無間地獄衆生,真的是全部都攝受,普度,沒有分別。五逆十惡、毀謗大乘,只要你那口氣沒斷,你最後認錯、忏悔了,後不再做,阿彌陀佛還是接你往生。你看人家那個心地清淨,確實一塵不染,沒有計較,沒有分別。這些什麼?我們要學的。

  我們今天做彌陀弟子,我們的老師是阿彌陀佛,我就得跟他學,學他的心量,學他的抱負,學他的發心,真幹!不幹怎麼行?學他清淨平等的包容,包容一切毀謗我的人,包容一切侮辱我的人,包容一切障礙我的人,包容一切陷害我的人;什麼都包容,沒有一個不包容,一絲毫怨恨的意念不生。在我們心目當中,就跟佛菩薩心目當中這個人性本善,本來是佛,只不過是一念迷了自性,做了錯事,不應該計較。他如果遇到聖賢教誨他會回頭,他是好人,世間人說他是聖賢,在佛法裏面說他是佛菩薩。我們永遠用這個心態去看人,永遠用這個心態去看一切有情衆生。你看到一只蚊蟲,看到一只螞蟻,心裏想到,我做過蚊蟲,我也做過螞蟻,造不善業,糊裏糊塗去墮的這個身,畜生身是愚癡,變畜生。六道哪一道我們都待過、都去過,不陌生。要把六道衆生一視同仁,有緣要幫助他,幫助他覺悟,幫助他離苦得樂,六道是苦。我們的機緣是無比的殊勝,我們自己會生到極樂世界,我們知道這些蚊蟲、螞蟻也會到極樂世界。爲什麼?只要被我看見,我跟極樂世界有緣,它就跟極樂世界有緣,只不過往生有先後差別而已。先後差別是在這個世界,在極樂世界沒有時間,就是沒有先後。

  末後一句,『惟阿彌陀佛,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刹』。「顯彌陀光明之獨勝,以證彌陀光明最尊第一,超越十方,是爲本品內容之首。」這第一段。第二段,「顯光因勝」。這個地方要注意了,它爲什麼那麼好、那麼勝?

  【諸佛光明所照遠近。本其前世求道。所願功德大小不同。至作佛時。各自得之。自在所作。不爲預計。】

  沒有預先計畫,自然成就的。古聖先賢,特別是佛門這些善知識,都懂得這個道理。有沒有去籌劃,想到我要怎樣做怎樣做?沒有。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,沒有去想象應該怎麼做法,沒有,完全是本願修行功德自然的成就。我們想這個主意,想那個辦法,天天在策劃,最後沒有一個是成功的;縱然建成了,後頭的後遺症一大堆。哪裏比得上諸佛菩薩,哪裏比得上祖師大德,不操這個心,一切隨緣,得大自在,真實智慧,這個道理很深很深。爲什麼?你策劃用妄心,佛菩薩決定不用妄心,用真心,真心就是隨緣,決定沒有攀緣。攀緣跟阿賴耶相應,隨緣跟自性相應、跟真心相應,不一樣。隨緣是大幅度向上提升,把你提升到妙覺如來。攀緣也提升,提升你斷惡修善,如果不往生,果報在天道。果報不大,在人道,果報很大,天道去了,出不了六道輪回。所以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 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,這第二段,「正顯彌陀獨勝之因。上品雲,清淨莊嚴,超逾十方」,那是依報,居住的環境、修學的環境。「今品又曰,十方諸佛所不能及」。下面還講到,底下一段,就講到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。你看「于平等法中,而又有如是差別者,蓋由于前世求道之本願不同」。前世求道的本願與宿世的善根有不同,這個與我們的環境不一樣。你看一般人有自私自利的觀念,我沒有這個觀念。什麼原因?十歲那年日本人侵略中國,在戰亂當中生長的,看到什麼?親眼看到人民的痛苦、戰爭的殘酷,給我的啓示很大!人爲什麼會造這種業,受這樣的苦難?

  我們逃難期間,那個時候的人好,人心厚道,看到我們這些小孩逃難,沒的吃、沒的穿,都來送東西吃,都來照顧。感恩之心,這個心量就大了,我們過的是群體生活,不是家庭。我走到了貴州才算安定,日本人沒打到那個地方。國家在那裏辦了個學校,專門收容流亡學生,我們就進了這個學校,由國家辦的。不但不收費,管吃管住,什麼都管,叫公費。就是沒有零用錢,衣服都有,衣服、吃的、住的學校統統管。零用錢,大概就是一般家長,都在遠道,寄一點錢給你,有錢的人家會多寄一點,同學拿來大家分。所以,我們跟老師的關系就跟父子一樣,老師照顧,我們感恩,比父母照顧還周到;同學跟兄弟姐妹一樣,互相照顧,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