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四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二八四集)  2012/4/10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284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,第六百二十九頁倒數第六行,我們看經文:

  【是故無量壽佛。亦號無量光佛。亦號無邊光佛。無礙光佛。無等光佛。亦號智慧光。常照光。清淨光。歡喜光。解脫光。安隱光。超日月光。不思議光。】

  這裏給我們講了十二光,這十二光都是阿彌陀佛的德號,都是他的別名,我們要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、去學習。我們看念老的注解,此段是這一品裏面的第叁,「顯光明之十二勝名」。前面我們讀到,「阿彌陀佛,光明善好,勝于日月之明」,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他是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現在把這個光明的名號爲我們顯示出來。「此十二光明,稱十二光佛,均爲無量壽佛之異名」,就是阿彌陀佛的別名,「亦正是法藏成佛之果覺」。這十二種德,性德,都是阿彌陀佛所證得的。「《首楞嚴經》曰:大勢至法王子,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而白佛言:我憶往昔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無量光。十二如來,相繼一劫。其最後佛,名超日月光。彼佛教我念佛叁昧」,這一段是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,就是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」。

  在遍法界虛空界,第一個專用念佛這個方法成佛,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就是大勢至菩薩。所以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講淨宗初祖,第一個就是大勢至菩薩,他是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個修持名念佛的,成就了。夏老給我們講第二個,都是初祖,這是法界初祖,第二個是娑婆世界的淨宗初祖,這是遍法界虛空界淨宗初祖,大勢至,娑婆世界初祖是普賢菩薩。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第一部講《華嚴經》,在定中講的。《華嚴經》到最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所以他是娑婆世界的初祖。在中國初祖是慧遠大師,東晉時代,我們這個地方供養的十叁祖,第一個是慧遠大師,他是專修這個法門成就的。所以講初祖有叁個初祖,法界初祖、娑婆初祖、中國初祖,說得很好。

  楞嚴會上二十五種圓通都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二十五個菩薩修行的法門都不一樣。法門不一樣,你看都證果、都成佛了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上佛說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法門是平等的,但是衆生的根性不平等,如果這個法門與我們的根性不相應,我們修學就非常困難,不見得能證得;一定要跟我們根性相應,我們很容易修成。那我們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性,佛陀在世沒問題,這個事情可以請教佛陀,佛知道;佛滅度之後,這些弟子們就沒有這個能力了。可是佛很慈悲,給我們留了個原則。佛說《大集經》,在《大集經》裏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開示,那就是說「正法時期戒律成就」。這是佛滅度之後,什麼根性修什麼法門能成就。正法時期人根很利,用我們的話來說,人非常厚道、非常誠敬,好學又肯真幹,所以持戒就能證果。正法一千年,這一千年之後,人根(根性)就退了,不如從前的人,持戒不能證果。用什麼方法?用修定,禅定,所以像法時期禅定成就。佛法傳到中國來是像法時候傳來的,所以禅在中國非常興旺。像法初期傳到中國,就是佛滅度之後一千年,正法滅了,一千年,接著是像法。佛教到中國來正好是佛滅度後一千年,佛教傳到中國,這是像法,禅在中國就特別興旺,跟佛所說的完全相應。佛教傳到中國兩千年了,像法過去了,進入末法時期,末法,佛說,淨土成就。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根性,守住佛的教誨,我們生在末法時期,我們專修淨土,你肯定成就。

  東晉時代慧遠大師,在江西廬山建立第一個念佛堂,東林念佛堂,就是現在的廬山東林寺,聚集一百二十叁個志同道合,專修淨土。那個時候淨土的經典只有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《彌陀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都還沒有翻譯出來,所以初祖所依靠的就是這部《無量壽經》。一百二十叁個人個個往生,太殊勝了!遠公大師,這初祖,在世的時候跟大家一起念佛,叁次在定中見到極樂世界,他從來沒有跟人說過,沒有人知道。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,第四次境界出現了,佛來接引他,他才告訴大家,過去見過叁次,這一次佛來接引。而且蓮社裏面,之前往生的人都在阿彌陀佛的身邊,一起來迎接他,他這次決定走了。這個法門殊勝!

  在中國,兩千年來修成正果,我們一般講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宗門教下合起來,我們最保守的估計應該有叁千人,這個太殊勝了!這就是說,這兩千年當中,在中國修學大乘成佛的有叁千人,不算淨土。如果要把淨土放進去,我們可以說,爲什麼?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,往生就是成佛,我們最保守的估計,我想應該超過十萬人。淨土往生的人太多了,你看初祖的道場,一百二十叁個人統統往生,任何道場沒法子相比,哪有這麼多成就的人!所以淨宗了不起。

  在現前這個時代,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,除了淨宗之外,任何法門都不能成就。原因是什麼?你得斷煩惱、得消業障。誰有能力斷煩惱?不要說深的煩惱,講最淺的,五種見惑,誰有本事能斷?第一個身見,佛告訴我們身不是我,有幾個人能把身見、身體放下?身不是我,身不是我是什麼?是我所,就像衣服一樣,身是我所有的,衣服是我所有的。知道身不是我,生死就沒有了,爲什麼?生死是身,我沒有生死。好像我知道衣服不是我,衣服髒了脫一件,換一下就好了,我沒有死,是身。所以六道裏頭輪回是身生死,自己沒有生死,如果我死了怎麼去輪回!我要是死了誰去輪回?我要是死了誰去往生?所以一定要知道身不是我。可是幾個人能夠把身舍掉?都認爲身是自己,堅固執著,貪生怕死,這一關就破不掉;這一關破不了,須陀洹都證不得。其實證得須陀洹還在六道,沒出離六道,要證得阿羅漢才出六道輪回。你看初果、二果斯陀含、叁果阿那含,都在六道裏頭,都沒有出六道。但是他們是聖人,他們在六道絕對不墮叁途,絕對不會墮在阿修羅,所以他們稱聖人,小聖。由此可知真難!這一關幾個人能突破?沒有辦法,那你修淨土法門不要緊,淨土法門帶業往生,煩惱不斷、業障不消,帶到極樂世界去。帶業成就只有這一門。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門是帶業的,門門都要破見惑、破思惑,要破塵沙惑、要破無明惑,真不容易!所以古代,這兩千年來我們估計,大概是有叁千人,那真了不起,上上根人,修禅能明心見性,學教能大開圓解,學密能叁密相應;那修淨土更不必說了,修淨土,他們決定是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。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,決定有成就。

  世尊當年在世,講經四十九年,每部經是只講一次,沒有重複的,唯獨《無量壽經》多次宣講,這慈悲到了極處,常常說這部經。隋唐祖師大德,他們有明顯的證據,至少叁次以上。因爲傳到中國來的梵文原本不同,不是一次講的本子,所以翻譯成《無量壽經》,裏面出入很大,特別就是願。如果是一個本子,四十八願,應該每一個本子都是四十八願,這個總不能搞錯。可是現在這五種原譯本裏頭,只有兩個本子是四十八願,還有兩個本子二十四願,宋譯的這個本子只有叁十六願,這麼大的差距,這就說明至少佛講過叁次,這是明顯的證據。但是還有七種譯本失傳了,沒見到,如果那七種見到,可能又有不同的,那就不止叁次,所以說叁次以上。這是世尊無盡的慈悲,照顧末法衆生,成就末法衆生。因爲多次宣講,內容差別很大,所以有會集的必要。這個會集,第一次會集是宋朝王龍舒居士。如果說會集不可以,王龍舒居士念佛,往生的時候是站著走的,那個不騙人,真成就了!我們學佛,如果是學佛遇到許許多多障礙不能突破,我們的修學有問題。如果如法,如理如法修學,再嚴重的障礙、業障都有佛菩薩加持,你都能順利通過,這是真的。學佛得不到佛力加持,那就有問題;不是佛問題、不是法問題,是我們自己一定有不如法的地方,所以得不到感應。

  這個法門的緣起也是無量劫,你看大勢至菩薩講的,不止他一個人,在楞嚴會上,大勢至法王子,同倫就是他的同學、他們的夥伴,五十二個菩薩,這五十二個全是念佛的。他們這個小團體,就是修淨宗的,加上大勢至菩薩就是五十叁個人。他們從座起來,頂禮佛足,而白佛言:「我憶往昔恒河沙劫」,這個時間長,無量劫!恒河沙無量無數。無量劫前有佛出世,這尊佛德號叫無量光。相繼有十二尊佛出現在世間,在一劫裏頭。我們現在這一劫很特殊,這一劫是大劫。我們現在這個大劫,世尊告訴我們,這個劫叫賢劫,聖賢的賢。爲什麼?我們這一劫裏頭有一千尊佛出世。他一劫才十二個,才十二尊,我們這一劫有一千尊。釋迦牟尼佛在賢劫這個大劫裏頭是第四尊佛,彌勒將來到世間來成佛是第五尊佛,往後接著還有九百九十五尊佛,都在這裏出世,這是佛在經典裏面告訴我們的。

  我們學佛,現在這個世界動亂,災難很多,很多信息。我們尊重它,稱它爲信息。這裏頭有真有假,我們要有智慧去辨別。我們相信佛說的,一切要以經典做依據。也有說這個世界末日,那絕對是謠言,如果世界有末日,佛在經上一定跟我們講。佛只是說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最後是滅法,沒說末日。滅法還有衆生,很苦,沒人教了。但是有人救,你讀《地藏經》,《地藏經》裏頭世尊囑咐地藏王菩薩,他滅度之後,彌勒還沒有來,這一段時間裏面他要代理佛教化衆生,所以地藏菩薩變成代理佛。那我們今天,我們今天還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,沒有離開釋迦牟尼佛的影響。末法九千年,後面有九千年,我們末法才過一千年,所以我們現在是很好的時候,所以一定要相信。我們看到外面這些傳來的信息很多,我告訴大家,這些信息最好不要去看;看了之後也不要相信它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我們就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把極樂世界放在心上。我們這一生沒有別的,就是想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