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二八五集) 2012/4/11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285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六百叁十頁,我們從第六行看起:
「無量光佛,昙鸾大師《贊阿彌陀佛偈》曰:智慧光明不可量,故佛又號無量光。有量諸相蒙光曉,是故稽首真實明。大師此贊深契聖心。直指光明即是智慧,智光不二。是故稽首真實明,以此光明即是真實,故應稽首禮敬也。因此大經,唯一真實,真實之際,真實之慧,真實之利。今偈雲真實明,可見極樂依正因果純一真實。」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。要從這一段開頭念起,是後面說的都是依前面所講的,必須要溫習一下。前面總結結得好,真實明,可見極樂依正因果純一真實,這句話非常重要。這是世出世間諸佛刹土裏面所沒有的,爲什麼沒有?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。阿彌陀佛在這裏給我們做了個示範,你要求完美,你要求沒有缺陷,那你要遍法界去參訪,你才會得到;在家裏頭閉門造車,怎麼想也想不出來。所以阿彌陀佛聰明,他根本就沒有想過,只是到每個諸佛刹土去參觀、去學習,看到這個好的我要,這不好的我不要。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刹土、一切宗教神聖的修學道場,取人之長,舍人之短,這麼成就的。四十八願就是他舍取的總綱領,他所想要的就在這四十八條裏頭,這叫真實智慧。
早年方東美老師告訴我,這個智慧是真實的,這個不是假的。他去考察、他去學習,從這得來的,不是憑空想象,憑空想象靠不住,這實在的,人家根本沒有想象。到處去參觀、到處去考察、到處去學習,別人的好處一條一條記載下來,別人不好處也記下來我們不要,好的我們學習,這叫集大成。我們今天如果說我的宗教要做到最好,我把所有宗教都看過,所有宗教長處我統統吸收進來,所有宗教不好地方我都不要,我不就變成最好了嗎?中國傳統文化,爲什麼連英國湯恩比這樣的人都贊歎,有道理。中國老祖宗不憑空想象,中國老祖宗心量廣大,什麼文化我都要,佛教是印度的,到中國來的時候我要,好的我學,不好的我不要,是這麼成就的。我們一個人要成就,要集一切好人的大成,我跟好人在一起,那個好人是心好、言好、行好,我都學,不好的那面我都不要,我這個人就好了。我的家好,我要參觀取舍人家,他的家哪些地方好,哪些地方有缺點,我吸收一些,我這個家不就好了嗎?國也是如此,我要想我這個國家好,不能關門,跟人不接觸,那個好不了。門戶開放,到每個國家去考察,每個國家去認真去學習,取人之長,舍人之短,我的國家世界第一。所以阿彌陀佛的國土,佛界第一,現身說法,我們讀了之後要覺悟,要會學,要把心量拓開,廣學多聞。
所以這部書裏頭,中國古人所講的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大道理,全在其中。你要學會了,你個人,人中第一;你的家庭,家中第一;你的國家,國家當中第一;你的世界,世界當中第一。用什麼手段來落實?用教學。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,每天講經教學不中斷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中斷。我們知道,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求學,印度所有宗教他都學過,他不是閉門造車,所有的學派他也學過,這個年輕人聰明好學。所以他的成就不是偶然的,不是閉門造車,是用真實智慧去辨別,什麼好,什麼不好。好,佛有標准,現在好,將來也好,永久都好,這是真好;現在好,來世不好,這個好是假的,佛不要;現在不好,將來好,佛還取它。取什麼?它後來好,它永久好,現前不好沒有關系,我還是取它。世間人只顧眼前,不顧後世,後世的後世那更就沒想到。佛想得深、想得長遠,所以他這個東西就非常有價值。我們展開經典,是佛等于說是參觀考察、認真學習的心得報告。
至于高深的理論,在參訪的時候體會到了,不能解決,這個世間所有地方也找不到有人能解決的,碰到這個難題,佛最後是從甚深禅定裏面找答案。禅定裏面一定要曉得,是不起心不動念的,起心動念不是定,不起心不動念這叫自性本定,自性本定裏頭有無量智慧,什麼問題到那裏全解決了。佛確實,十二年參學之後,印度再沒有地方學了。我們知道,這個世界上其他國土裏面,在那個時代,印度的學術、印度的文化應該是世界之冠,我們中國還趕不上。我們不能自大,什麼原因趕不上?他們修定,我們就缺少這個東西。印度無論哪個宗教,無論哪個學派,這個學派就是哲學的學派,沒有一個不修四禅八定。四禅八定修成了,你知道六道輪回是真的,爲什麼?你在定中看見了。定中境界是現量境界,不是假想的,完全是事實真相。也就是說你修得四禅八定,你有能力到欲界天去觀光、去考察,你有能力到色界天去,還有能力到無色界天去。人下面畜生,種類很多,一部分我們能看見,一部分我們看不見,佛都能看見。餓鬼道、地獄道非常複雜,他都能了如指掌,這不是迷信。我們能夠把煩惱習氣放下,恢複我們的清淨心,清淨心得禅定,你也能見到。絕不是別人說的我就相信,釋迦牟尼佛不是這種人。你說的,我來學禅定,看看到底是真的是假的。你看到了,我也看到了,這真的,這就不是假的。
至于更深的禅定,那一部分人疏忽了,以爲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就叫大般涅槃,這是多少人産生這個誤會。那個不究竟,那是中途站、休息站,不是目的地,沒到目的地,把中途休息站當作目的地,這錯了。所以佛修定的時候,還要認真再往深處去求,一直求到什麼?求到自性本定,這才發現,這才叫大般涅槃。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境界,他跟五祖提出的報告,報告他的境界,有一句說,「何期自性本無動搖」,那就是自性本定。找到了真心、找到了源頭,源頭原來是從來沒有動過的,清淨的,不生不滅,沒有動過,它是靜的。在道家講那就是太極,在佛法裏面講那叫常寂光,那叫真如本性。它雖然什麼沒有,它沒有動過,它能生萬物,整個宇宙都是從它那裏變現出來的,它才是宇宙間一切諸法的本體、本源,沒有它就沒有一切諸法。它在哪裏?它無處不在,它無時不在,只是我們無法發覺它,它知道我們,我們不知道它。
怎樣才能發覺?佛告訴我們,就是禅定。由此我們知道,佛法講的修行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要知道統統修禅定,沒有一法不是修禅定。你看我們念佛,念佛的目的要怎樣?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就是禅定,沒有一法不是修禅定。如果說這個法門不修禅定,那不是佛法。也就是說修禅定的方法很多,無量方法,只要把心集中在一起,這是原理原則,都是佛法。我們的方法,如何把這個心定下來?我們用阿彌陀佛,所有念頭集中在阿彌陀佛上,時間久了就得定。念佛沒離開禅定,佛在《大集經》上說,持名念佛是甚深微妙禅。這是告訴我們,不要去搞什麼禅淨雙修,禅淨密叁修,不必,那錯了。一個法門裏面有具足一切法門,任何一門,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都具足其他所有一切法門,都在其中。你這一個成就了一切就成就,一門通門門通,一個法門得到了,門門都得到,道理在此地。這些話佛在經上常說,我們聽得耳熟,沒有體會真正的意思。體會到意思了,我們任何選一門,死心塌地在這一門,你沒有不成就的;你可別天天挑叁揀四,天天在換,那就不行。所以你得有信心,你得曉得什麼?門門都是真實智慧,門門都是真實利益,你要走一門才走得進去。這個房間有好多門,你想從兩個門進去你進不去,一門就進去了,隨便從哪個門都可以進去。你說我同時從很多門一起進去,那是辦不到的,那進去不了,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。
所以要曉得,你看這十二光,「只以此光宣妙法」,這個光是什麼?智慧。妙法,用釋迦牟尼佛來說,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那就是妙法。一切經都是從智慧裏頭流出來的,光就是智慧。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、法身大士,在遍法界虛空界教化衆生講經教學,在那裏宣妙法,全是智慧流出來的。離開無量光,妙法就沒有了,妙法沒有了,那就是邪法、魔法,麻煩就來了。不接受聖賢教誨、不接受佛菩薩教誨,妖魔鬼怪的教誨就現前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今天是我們親身體會的。「是法即是此光明」,是法就是佛菩薩所宣說的一切法,任何一法,就是無量光,就是本經上講的真實之際、真實之慧、真實之利,利是利益。「不離是光說是法」,你沒有這個智慧你就不能說法,沒有這個智慧你不能夠理解法。是法這就是真實法,即真實之際。真實之際,我們把這個際換兩個字,大家就好懂,真實道理,際就是這個意思,真實的道理,你就好懂了。
「不離是光說是法」。所以,佛法是究竟圓滿的智慧。連伊斯蘭教他們創教的穆罕默德,當年在世教導他的弟子,到東方、到中國來求智慧,這個話記在《古蘭經》裏頭。因爲伊斯蘭教傳到中國,穆罕默德在世,他是唐朝時候人,羨慕中國,中國有智慧,求智慧要到中國去。不離是光說是法,這是佛教經典。再跟諸位說,中國的儒家、道家也是不離是光說是法,要知道!英國湯恩比博士說,「古時候的中國人心量大,能包容異族文化」,就是指的佛教,佛教是印度的,不是中國的,能夠包容、接受,認真學習。佛教,他下頭一句說,「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」。本土文化就是儒跟道,真的,來到中國,儒學、道也學,都學。因爲佛是智慧,儒增長了智慧,道也增長了智慧,把自己的境界大幅度向上提升。這英國湯恩比博士知道,穆罕默德知道,這不是普通人。我們在東南亞許多國家,都是回教國家,我們跟他交流,他們非常歡喜。
所以我們也非常認真學習所有宗教的經典,我們要不學習,就不是阿彌陀佛的學生。爲什麼?阿彌陀佛在因地,在剛剛學習,出家做比丘的時候,他是訪問無量無邊諸佛刹土,那個佛刹土裏所有一切統統學,不是只學佛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