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這就是最高的享受。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,有能力提升自己境界,快樂無比!深入經藏,經教裏頭趣味無窮,你找不到的。世間什麼樣東西沒有讀佛經快樂,字字句句無量義,統統能夠落實在生活上,這就得受用了。如果學的不能落在生活,不得實用,你學它幹什麼?
所以,當時方老師的那個心態,我是差不多將近十年,我才完全了解他那個時候心態。哪個好老師不想東西傳給下一代?這有傳人。中國人常說的「不孝有叁,無後爲大」,那個後是什麼?繼承人,東西有人承傳。沒有人承傳,到自己這一代就完了、結束了,這不孝,在教育裏面講,這對不起老師。我自己一生得受用,我還要傳下去,世世代代傳下去,這才對得起老師。家裏兒女再多,如果沒有繼承家道、家業的那都不算,那都叫沒後;有後是繼承祖宗的家道、家學、家業,這才有人。開個店,幾百年的老店,世世代代傳,家裏有人傳,沒人傳這對祖宗不孝。祖宗經營的事業,賺錢、養家是應該的,但是都有分寸,過得去就行,不必太享受。這個行業要服務社會、服務衆生,處處替別人想,這個家業世世代代傳下去,貨真價實,不欺騙人;跟現在完全不一樣,現在全假的。古人都是真的,誠心誠意,無論哪個行業,士農工商,都真誠心去做。所以,社會安定、祥和,人都能過得很幸福,叫太平盛世,是這麼來的。
今天問題出在哪裏?確實出在教育,最好的教育沒有人知道。當年章嘉大師教我,勸我出家,勸我學釋迦牟尼佛,我聽話,我感激他。我也有這個意思,這麼好的東西沒人知道,多可惜!真的是方東美先生講的,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、頂尖,沒人認識,還有人拒絕,還有人批評。這些拒絕的人、批評的人從來沒有讀過佛經,這就叫迷信。你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然後你再下斷語,這是智慧。對它一無所知,就把它廢棄掉,如果它真正好東西,你造的這個業多重。讓別人都享受不到,你把它糟蹋掉了,這個過失重,這叫斷別人法身慧命,比殺人還要重,殺人是斷人身命,這是斷人慧命。沒有人學,沒有人講了。
我們有緣,遇到這些機會,機會是一環扣一環的連起來,在我這一生當中大家都看到的,锲而不舍。方老師我相信他、我佩服他,爲什麼?沒有一天不讀佛經。他的書桌上去看,一定有經書,所以他說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最高峰,那就不是假話,他真幹。他如果說,不學,那靠不住,我們有懷疑,他真幹!確實表現的是慈悲,孔夫子的溫良恭儉讓。不過他也有脾氣,也有牢騷,看到這個社會不像樣子,會拍桌子罵人。老師,不但是言教,最重要的是表現給我們看到,這屬于身教。
真實之利太大太大了,你真的學會了,完全用在生活上。真實之利,吃東西不挑剔了,真實之利;穿衣服不講究,真實之利,爲什麼?不生煩惱了。不是我要愛吃這個,愛吃那個,你不是找人麻煩嗎?也給自己添麻煩,自己分別執著。穿衣服,只要洗得幹幹淨淨就可以了,不再計較什麼款式,不再計較什麼質料,完全不操這個心,就快樂了!生活當中,順境好,逆境也好,沒有一樣不好,好人很好,壞人也好。我在這個境界裏修什麼?經題上,修清淨、修平等、修覺而不迷。覺而不迷就在這現象上修,離開現象到哪裏修?書上沒有,佛堂也沒有,佛是泥塑木雕的,沒有。你要跟活人往來,在那裏頭去修,把你的煩惱、習氣統統給修掉,那成功了。
理、方法、境界都在書本上,學了要會用,用在生活上,用在工作上,用在待人接物上,你快樂無比,得心應手,做出最好的榜樣給別人看。別人看到你做得很好,有條有理,真快樂,他很羨慕,他就會向你請教,你這個快樂從哪來的?他不找我,我不找他。他來找我就是他想學,他的緣成熟了,可以教他;不想學的,教他沒用,不必教他。這就叫有緣、沒有緣。佛不度無緣之人,他不肯接受,他不想學,佛不度他;想學,這就是有緣,有緣就要教他。看他那個想學的心有多少,心量要大,要多教,心量小,少教一點行了,他滿足了就可以,大小都要教,不想學的時候不談。這是古時候的師道,做老師要懂得。所以這個光中,智慧當中的妙用無窮無盡!
「是故《贊佛偈》雲」,就是昙鸾法師講的,「有量諸相蒙光曉」。有相包括的範圍太大了,遍法界虛空界都是有相的。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,把所有相歸納,歸納爲叁大類,這叁大類就是整個宇宙。第一大類物質,物質有現象;第二大類精神,就是思想,這是現象;第叁大類是自然現象。相再多,不出這叁大類。這一切現象,這個現象就是宇宙的萬事萬物,蒙光曉,智慧光明你才完全明了,曉就是明了,你不迷了,你都通達了。「因此智慧光明之真實明,能開曉諸有中一切之相」,智慧裏頭有真、有實、有明。真實明叁個字實際上應對本經的叁種真實,真是真實之際,實是真實的慧,真實智慧,明是真實之用,真實的利益明白、清楚、不迷惑了。能夠開曉,開是開示、開啓,曉就是明了,諸有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。通常佛經裏面常講的叁有,叁有是講叁界,欲界有、色界有、無色界有。這個有是什麼?有因有果,就這個意思。這個地方講諸有那是十法界,也包括佛法界,十法界裏頭依報、正報。這叫諸有中一切之相,所有的現象。你看,你都能夠開通曉了,用一句俗話來說,就是你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這句話就這個意思。
你對于世出世間一切之相,就是一切法,完全通達明了。這是什麼人?明心見性,不是明心見性,這個做不到。明心見性就是法身菩薩,他們住在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,他不是同居土、不是方便土。但是在極樂世界,同居土的人、方便土的人也能夠開曉諸有中一切之相,爲什麼?他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。雖然自己沒有修到那個地位,他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上面人差不多,這就是什麼?阿彌陀佛加給你的,彌陀的恩德。我們沒有修成,阿彌陀佛這個智慧、神通、道力等于說借給我們用。我們修成了,那就用自己的,沒有修成的,用阿彌陀佛的。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,在別的世界上沒有這種事情,只有極樂世界有。爲什麼有?是彌陀慈悲的本願,讓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,你就有這個智慧,就有這個神通,這四十八願裏頭有的。
「亦指開曉一切諸有中之衆生」,這個原來是包括在裏頭的,特別提醒我們,這個裏頭包括了一切諸有裏面的衆生。換句話說,只要遇到淨宗法門,只要遇到淨宗的典籍,你都能得到真實智慧、真實的利益。「故雲,有量諸相蒙光曉,一切衆生蒙此光益」,這個光,我們把它說成事實,這光在哪裏?這部《無量壽經》,這部《無量壽經》的集注,就是此光。在出家人當中,古代的不說,在近代,我的法緣比較殊勝。我也曾經跟諸位做過報告,這個法緣佛菩薩加持的、佛菩薩安排的,大概還需要幾年,這個緣會成熟。東南亞有幾位國家領導人,跟我有比較深的友誼。真正變成老朋友、好朋友、志同道合的朋友,我就會勸他用《無量壽經》治國,比《群書治要》還有效果。如果用《無量壽經》治國,這個人是聖王,這個王是佛菩薩。他確確實實把他的國家造成了極樂世界,那個功德多大,真不可思議!
每個人都想把自己國家治好,找不到方法,最好的方法在這個經上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部經不長,太長了沒時間讀,分量恰好,不長不短。從頭到尾看一遍,一個小時夠了,字字句句都不得了,都無量義。我們講一遍要一千二百個小時,我現在把它定成標准時間。聽經的人有福報,大福報,不少人用我們的經在網路上傳播、在衛星上傳播,每天我們在一起學習的,人數我不知道有多少,反正我知道有很多就是了。很多國外同修打電話告訴我,每天都四個小時以上在學習,好事情。我相信往後學的人會愈來愈多,爲什麼?他用在生活上,你學了,真的會把你的生活改善,會給你帶來幸福快樂的人生。而且與一切宗教不違背,與每個族群傳統也不違背。你要問爲什麼不違背?因爲阿彌陀佛都到他那裏學過,就這個道理。你家的東西,你家東西我來學過,我都知道,我這個好處你家有一分。這個心量多大!一切衆生蒙此光益,這個我們講智慧的利益,「而曉了真實之慧」,成就我們真實的智慧。真實之慧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清淨、平等心得到了,廣學多聞,就成就真實的智慧了。
《論注》,《論注》就是昙鸾大師的話,「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,是等衆生,種種意業系縛,皆得解脫入如來家,畢竟得平等意業。是即蒙光曉之義,亦即惠予衆生真實之利」。這把蒙光曉叁個字解釋透徹了。蒙是承蒙,光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光,無量光就是無量智慧,曉是得到受用。假使我們遇到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,彌陀平等光幫助我們心平等,心平等則無一不平等,世界就平等了。我們爲什麼看別人有高下、有賢愚、有善惡?那是因爲我們的心不平等。佛看一切衆生是平等的,所以佛沒有煩惱、沒有業障。平等心是第二層,先得清淨再得平等,平等比清淨高,清淨是阿羅漢的境界,平等是菩薩的境界,菩薩看一切人事物平等的。怎麼看平等?一切人事物都是法性變現的,都是真心所生的,真心平等,生出來的萬物哪有不平等道理!不平等是我們的妄心反應出來的境界,我們不用妄心,我們用真心去看,這個宇宙是平等的。平等光照。
這些衆生種種意業的系縛統統解脫掉了。意業裏面就是我們的念頭,念頭裏頭有煩惱,系縛是煩惱,什麼煩惱?分別執著,有執著不清淨,有分別不平等。要曉得,分別執著是虛妄的、是假相,不是真實的;真實的,真實世界是平等的、是清淨的,極樂世界就是清淨平等。千萬不要以爲,我心清淨平等,別人對我不是清淨平等,我不是吃虧了嗎?不是上當了嗎?古人有句話也挺有味道,叫吃虧是福。你福要不要?福要,福要又不肯吃虧,福從哪來?那個吃虧真的是福,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,爲什麼?命裏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