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六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的那一年。他們編完成寫序文,我那一年出生的,就是說八十六年之前。又過了四年書才出版,才印出來流通。我們知道,印的數量肯定不多,頂多一千套。經過八十四年,一千套的書能有幾部留在現在?太少了。我是同學們替我找到這部,寄給我,我一看,紙張變成黃色的,很脆了,很容易破掉,時間太久了,八十多年了。出版算是我四歲,也有八十二年,紙張保存八十二年不容易!所以還好,這祖宗之德,字沒有損壞,字很完整。所以我趕快找世界書局印一萬冊,這就留下來了,不會再失傳。分送給全世界各個大學圖書館收藏,我們中國東西就不會再失傳,這是寶。有《群書治要》、有《國學治要》,恢複中國傳統文化有門路可循了,否則的話,這麼多東西從哪裏下手、從哪裏讀起!

  現代的印刷術發達,真難得!民國以來,這個六十年間,多少專家學者希望《四庫全書》能夠印出來,就怕它失傳。因爲《四庫》只有叁套完整的,原本一共是七套,戰亂當中喪失掉了,現在只有叁套半完整的。《荟要》只有一套,孤本,一個變動失掉了就沒有了,那你到哪裏去找?這真的是無比稀有的寶藏!所以在臺灣初版,《全書》印了叁百套,《荟要》印了兩百套。我問書店的老板,怎麼印得這麼少?怕賣不掉,分量太大,定價很高,這成本很高。第二次,去年,孫中山先生倡導革命成立民國一百年,臺灣爲做一百年的紀念,政府要求商務印書館《四庫》再版,世界書局的《荟要》也再版。書店首先通知我,我說歡喜,難得,我就跟商務印書館訂了一百套,他歡喜,我是大主顧,一下就要了一百套。《荟要》,世界書局的,我跟他訂了兩百套。

  那個時候,他們在倡印的時候,我在山東大學跟展校長,這是老朋友了,我就跟他講,我們訂這個書,希望用學校的名義代送給全國好的大學,一個學校有一套。他答應了,我才敢訂,要不然這個書我放都沒地方放。沒有想到展校長調走了,現任的徐校長,我也認識,見過幾次面,就沒有那麼熱心了。所以這一百套《全書》真的很費事,大概國內送了叁十幾套,其他的送海外,送了印尼十套,馬來西亞十套,澳洲也送了十套,這都已經送出去,現在我們這裏大概還剩十幾套。

  五月《荟要》出版,印兩百套,不知道中國有沒有門路能進得去。如果進不去,我現在有個機會,也是五月份,曼谷有一個活動,是泰國世界佛教學人組織他們辦的一個活動,找了我。我建議他,把這個活動擴大,不僅是佛教,各個宗教統統邀請參加,他同意了。所以我這兩百套書,現在還沒確定,以自己國家爲第一個贈送對象,自己國家不能進去,我就想把這個交給泰國,世界佛教學人組織,由他們贈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,由泰國外交部代我送,這個都答應了。希望中國的寶藏,在這個世界災難很多,變化很大,我們只有大量的分開來放,才能保得住,放一個地方不行,不安全,到處都放,總有地方保存下來。我們做這個事情目的是在保存中國傳統文化,這都是古籍,沒有絲毫增加,原本。所以我們今天讀到佛經上這些經文,很感慨。

  「邊中俱離,究竟解脫」,這是「無邊」的意思。《論注》裏面,「畢竟平等意業」。末後直接說平等覺,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聖號,或者前面再加兩個字,清淨平等覺,都是阿彌陀佛的名號。「頓顯第一義谛,畢竟平等,萬法一如。昙師此贊,剖顯無邊光佛號之深義。此真能贊佛者」。他這個十二光贊,非常之好,注解《無量壽經》的人很多,都沒有他講得這麼深,意思深廣無際。

  我們再看第叁『無礙光佛』。「無礙者,憬興、義寂曰無障礙」。《淨影疏》裏面說自在。昙鸾法師的贊,也是一首偈,「光雲無礙如虛空,故佛又號無礙光。一切有礙蒙光澤,是故頂禮難思議」。這首偈子的意思,「光如虛空,故無障礙。本體常寂,妙用無窮。自在無礙,光明遍照,一切有礙,皆蒙光益」。念老的解釋,解釋得很好。我們怎麼學習?光雲無礙如虛空,光是智慧,雲是形容,雲表什麼意思?在佛經裏頭,這個字用得非常之多,表非有非無。遠看上去有,近看就沒有,它代表非有非無,不能說它有,不能說它沒有。這是什麼?這是一切法的真相,相有體無,我們今天所看到一切現象,相有體沒有。

  現在科學家知道,這現象怎麼來的?高頻率振動産生的。彌勒菩薩不說我們不知道,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,就是念頭的頻率,一彈指有多少?叁十二億百千念,單位是百千,百千是十萬,叁十二億乘十萬,叁百二十兆。一彈指叁百二十兆次的這麼高的頻率,讓我們看到物質的世界。這些現象不一樣。不一樣是他的緣不相同,理完全相同,離開波動的現象,一切法都不存在。所以佛經上稱相叫無常,就這個道理,它不是常住的,它是無常,波動狀態底下産生的。像什麼?像電影。特別是從前,我們看老式這個電影,這是電影的底片,就是幻燈片。這個幻燈片在放映機上放,用這個光打在屏幕上,屏幕上的像不就是波動的現象嗎?它全是動的。不動,不動就沒有了。所以跟這個道理完全相同,整個宇宙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我們看電影,一秒鍾才二十四張,頻率是二十四,一秒鍾。那個鏡頭開,放一張,關上,第二個出來了,再打開,關起來,第叁個出來了。鏡頭開一次是放一張,一秒鍾鏡頭開關二十四次,它播二十四張,張張不一樣,沒有兩張是相同的。所以,我們看的這個相是什麼東西?現在科學家的名詞,就是許許多多的印象糾纏在一起,你看出來了。它要不糾纏在一起,你看不到,什麼都看不到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實際上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現象,它的頻率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,這個一秒鍾二十四次,二十四次已經把我們欺騙了,我們看到電影好像是真的。現在用數碼,不用膠卷,速度比這個快,所以看到的畫面愈來愈逼真,就是它速度快。我們現實那是最逼真的,這個速度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。你要說這個身體是自己,一秒鍾已經換了一千六百兆次,哪一個身體是你?

  所以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之後,對身見就放下了,知道它真的不是我。身見放下了,你這個身體就健康了。爲什麼?它恢複正常。常常想著這個身體,今天這痛,明天那裏不舒服,病就來了。從哪裏來?從心想來的,你不想它,一切恢複正常。所以,李老師教我們一個絕妙的方法,當時教我,我沒接受,現在想想,這個方法妙極了。他教我們把心裏頭垃圾、髒東西統統把它清除掉,打掃得幹幹淨淨,把阿彌陀佛請來,放在心上,我的心裏頭就阿彌陀佛一尊,其他垃圾沒有。這老師教給我們方法,真好!修.藍博士也是這個辦法,他是講記憶,你頭腦裏頭還記得這個、記得那個,把一切不好的記憶統統清除出去,不要記這個東西,不要想這些東西。先把不好的清掉,然後好的也清掉,你才真正恢複健康。這跟佛法一個道理,不好的記憶,這就是業、惡業,墮叁惡道,好的記憶生叁善道,出不了六道,兩邊都清除掉了,你就能超越六道,是這個道理。

  好的、不好的全是假的,所以它是平等的。換句話說,地獄跟天堂是平等的。地獄裏頭是幹什麼?消惡業,你造的惡業到那去消。天堂,消善業,你造的善業到天堂去消。你的真心裏頭善惡都沒有,是清淨的。惠能大師講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那是你的真心,你真心裏頭沒有善惡,統清除掉了。我們現在沒有能力清除掉,保不住,還會有胡思亂想,怎麼辦?換成阿彌陀佛,這是淨宗無比殊勝的方便,妙絕的方法。起心動念就想阿彌陀佛,熟讀《無量壽經》,起心動念想西方極樂世界、想阿彌陀佛。你天天想他,你決定到極樂世界,你不到那裏去誰到那裏去?心想事成。可別想別的,好壞都不想,這就完全對了。

  這個經你要是真念通,你懂得意思了,你才知道世出世間法裏頭,還有比這個更好的嗎?找不到了,在佛法裏面這是絕頂了。《華嚴》說得詳細,這個說得簡單,我們用這個好。《華嚴》太大了!《華嚴經》講一遍,不是一千二百個小時,至少二萬個小時,我們過去講了五分之一,四千個小時,五分之一。災難太多就來不及了,換這個本子,這個本子跟《華嚴》完全一樣,等于是《華嚴經》的精華,古人稱這個是中本《華嚴》。大本時間太長,我們學中本,一千二百個小時講一遍,真有受用。天天不離經教,天天不離阿彌陀佛。

  所以光雲非有非無,亦有亦無,這種智慧光無礙如虛空,像虛空一樣沒有障礙,所以佛號無礙光。光如虛空,故無障礙。本體常寂,只有寂它才放光,它要是動,動,光就沒有了。這個話重要。我常常說智慧、知識,在劍橋大學、在倫敦大學講演的時候,我就提出這個,我把這兩個字寫在黑板上。外國人讀是從這邊到那邊,我寫的是佛學、道學、儒學,因爲他們學中國傳統文化,漢學系的,我說你們讀是從這邊讀的,儒學、佛學、道學。中國人,中國人從這邊念的,中國人從右到左,中國的念法是學佛、學儒、學道,味道不一樣。儒學、佛學、道學是知識,學儒、學佛、學道是智慧,不相同。

  你們大家今天搞的是知識,拿儒釋道的經典去寫博士論文。有一個同學告訴我,他用《無量壽經》寫博士論文。我問他,《無量壽經》中文本有九個版本,你用哪個版本?他用夏蓮居會集本,跟我本子一樣。還有個同學用《孟子》,儒家的四書裏頭《孟子》,用這個寫論文。還有一個告訴我,他用的是唐朝文學家,以他的全集來寫論文,難得,那個人的名字好像也是屬于唐宋八大家的,我一下記不起來。我說你們所研究的是佛學、儒學、道學,這是屬于知識。但是學儒、學佛、學道那不一樣,學儒要學成跟孔子一樣、跟孟子一樣,學道要學跟老子、莊子一樣,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。所以我就說,如果在現代這個時代,出現幾個孔子,出現幾個釋迦牟尼佛,出現幾個老莊,你說世界有沒有救?有救。但是如果你專研究它,你做不到,把它當作一種學術來研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