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八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個月都會送錢給你。老人公寓是收費的,這些錢,你每個月付老人公寓裏面包括夥食一起,還有一點多余。如果能夠照顧到老人精神生活,老人精神生活必須跟年輕人融在一起,老人才不會感到孤單。所以最好是老人公寓,從事這個行業的話,照顧老人,要辦一個小學、要辦幼兒園,讓這些孩子天天跟老人玩在一起,這是老人最大的安慰。所以中國養老育幼,在過去是家庭的事情,家庭是大家庭。這個事業是人生大事,每個人都會老,老了怎麼辦?每個人都有小孩,小孩誰去教?怎麼教法?這個大問題!中國傳統文化,佛教文化,有解決的門道。

  所以你看這叁樁事情,這是極樂世界的,一個是國土,國土是居住的環境;另外一個導師,是佛;其他的是學生,菩薩,菩薩是學生。居住的環境好,老師好,學生也好,極樂世界就這兩種人。所以極樂世界是學校,這個我們首先要搞清楚。極樂世界裏頭沒有其他的行業,釋迦牟尼佛多次爲我們宣講介紹,沒有說極樂世界有政治組織,沒有。極樂世界沒有帝王、沒有總統、沒有官員,沒這個東西,也沒有士農工商,就是什麼行業都沒有,只有讀書,所以它是個學校。老師,除阿彌陀佛之外,十方諸佛都常常到極樂世界去參訪,也會跟大家上課,所以那邊教學的都是諸佛如來。菩薩,有大菩薩,像文殊普賢、觀音勢至這些大菩薩,大菩薩在極樂世界擔任助教,幫助我們這些初學的菩薩。他們是學生的身分,所以我們在一起,學長。這大菩薩是我們的學長,是跟佛陀學了很久,他有能力輔導我們、幫助我們、成就我們,極樂世界學習畢業就成佛了。我們要學的就是要把極樂世界縮小,縮小成一個小點,把它放在我們地球上,佛法才真正能夠弘揚光大,要讓大家看見,你進到我這個地區,你就看到真正的佛教。

  下面第八是『歡喜光』。接受佛法的熏陶,法喜充滿。古人有句話說,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,世間快樂那個滋味,跟佛法的快樂不能比,沒有佛法那麼濃,叫世味哪有法味濃,這歡喜。淨影大師說,「能令見者心悅」,讓看見的人、聽見的人、接觸的人就生歡喜心,你就成功了,佛法真的如此。「憬興曰:從佛無瞋善根而生,能除衆生瞋恚戚心」,戚是憂慮,「故歡喜」。在我們佛門裏面,用布袋和尚表法。我們一進山門,中國寺院建築的規矩,第一道門叫山門,山門是天王殿,供奉著,正當中就是彌勒菩薩,塑的是布袋和尚像。

  布袋和尚真有這個人,真有其事,《高僧傳》裏頭有他的傳記。他出現在宋朝,跟嶽飛同時代,宋高宗那個時代。《高僧傳》裏面的記載,不知道他姓甚名誰,不曉得他的名字。大概最初沒人知道,以後往生之後,把他的事迹記錄下來,他出生在哪裏、姓甚名誰都不知道,只知道他是個遊化的和尚,居無定所,到處去乞食化緣,這麼一個和尚。肥肥胖胖的,滿面笑容,背一個大布袋,人家給了東西,就裝在布袋裏頭,每天拖個大布袋,所以就稱他作布袋和尚。他走的時候,往生的時候告訴別人,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。把自己的身分暴露,說了,他就走了。這個我們承認,他講的話是真的。身分暴露不走,那是假的,那是騙人的。說了,真走,他是說了真走。

  常常碰到人,人家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法?他也不說話,他把布袋放下,兩個手一伸,就這個回答你。人家看了什麼是佛法?放下。放下之後怎麼辦?他也不說話,他把布袋撿起來,背到身上就走了。這是禅意,一句話不說,幫你解決問題,放下之後,還得要提起。提起什麼?度衆生的事業,幫助別人。自己真正放下,身心世界一塵不染,在這個世間幫助一切苦難衆生,幫助他們覺悟,幫助他們回頭。你看他一句話不說,表演,你看得懂的,明白了,看不懂的,不知他在幹什麼。這一宣布出來之後,曉得他是彌勒菩薩,所以中國從此所有寺院庵堂的山門,都安置他老人家的像。這代表什麼?代表學佛的人要像他一樣歡歡喜喜,歡喜光,他代表歡喜光。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,看到他沒有不歡喜的,笑面迎人。你喜歡他,他也喜歡你;你怨恨他,他喜歡你,他不改。那個肚皮大代表包容,什麼都能包容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

  彌勒是等覺菩薩,後補佛。印度彌勒菩薩造像,那個像有點像觀世音菩薩一樣,跟我們這個造型完全不一樣,我們這個造型是依布袋和尚來的。布袋和尚表法,代表佛教基本的態度,學佛基本的態度。你什麼條件能入佛門?滿面笑容,一切能包容,你這種心態就可以入佛門、就可以學佛,這學佛條件,表這個法。天王殿供的四大天王是站在兩旁,菩薩坐在當中。所以佛教是教育,是表法的。你到佛門來學什麼?學歡喜,這就是幸福,這就是美滿。一個人在一生,每天愁眉苦臉的,人可憐、悲哀。活在世間不問貧富貴賤,活得快樂,活得歡喜,這個人這一生有福,幸福。有錢,有地位,天天愁眉苦臉,那日子多難過。我被方老師一句話引入佛門,他告訴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就是聽了這句話,才很認真的學習。爲什麼?人生最高的享受,這個要!最高享受與富貴貧賤不相幹,不是有錢就是最高享受。有錢的人,生活很苦的人很多,一天到晚患得患失。所以真正認識人生最高的享受,人生真正究竟圓滿的幸福,就是快樂,就是歡喜,這個東西有錢買不到。他的修養,你看看貪瞋癡真的沒有了,清淨光是無貪顯示出來的。這人沒有一點貪心、沒有悭吝心,現出來清淨光;沒有瞋恚,現出來的是歡喜光。

  昙鸾法師的贊,「慈光遐被施安樂,故佛又號歡喜光」。你看無瞋善根,生出來的光彩就是慈悲。慈光遍照法界,普照世間,對一切人、一切事物大慈大悲,沒有任何條件。爲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原本就是一體,一體就沒有分別,所以能把惡人都感動到,惡人常跟你在一起,惡的習氣全沒有了,有這麼大的力量。所以佛又號歡喜光。「安樂」,底下有個解釋,念老用《法華經》上的解釋,「身意泰然,快得安樂」。身是身體,意是心,心意。這個泰然是清淨平等,沒有染汙,沒有高下。覺了自性,知道一切萬物的本體是自性,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,全是自性變現的。所以性德裏頭第一德,就是慈悲,就是愛。你看,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。佛法講慈悲,爲什麼佛不說愛?因爲愛裏頭有情,所以佛不說愛,說慈悲。慈悲就是愛,慈悲裏頭有智慧,換句話說,智慧的愛叫慈悲。感情的愛,就是世間人講的愛,那個愛會變質,會産生變化,慈悲是永遠不變的。佛菩薩對衆生永遠是愛,衆生糟蹋佛菩薩、毀謗佛菩薩、破壞佛菩薩,佛菩薩還是一樣慈悲,沒有一點點怨恨在裏頭,這叫真愛!是從自性裏流出來的,不是假的。世間人那個愛,情緒化。你看看男女相愛,結婚了,過兩天離婚了,那就變了,變質了,靠不住。

  世間人講愛,佛法點點頭而已,曉得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只有見性,從性德流的,這是真的,永恒不變。在世間能夠有相比的,那就是父母對兒女,真愛。兒子怎麼不孝,他還是愛他的兒子,兒子怎麼樣悖逆,他還是愛他,他親生的。但是兒子不愛父母,兒子長大了,他不愛父母。父母一生都念著兒女,愈是到晚年,他腦子裏想什麼?沒有別的,就想兒女。但是兒女離開他,不理他,所以心裏很難過,這兒女不孝。中國的教育,把這個是放在教學裏頭的第一個根。教育從哪裏興起來的?就從孝道,就從父子有親。中國教育的目標,第一個目標就是希望這種親愛,一生都不會變質,這是中國教育。中國教育第二個目標,是希望這個愛能擴大,愛你的兄弟姐妹,愛你的長輩跟晚輩,愛你的族人,愛你的鄰居,鄉黨、鄰居,愛社會、愛國家、愛人類,叫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這是把這個愛擴張、擴大。所以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是愛的教育。現在大家不要了,不要人就變成自私自利,人不懂得愛人,甚至于父母都不愛。

  今天整個世界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子?我們要找到它的根源在哪裏,到底錯在什麼地方?就是錯在把這個愛字丟掉了。西方人以前這個愛是從神那裏來,神愛世人,上帝愛世人,是從那裏來。中國傳統東西,是從父子有親那個地方來的,親愛來的。佛法講得更深,佛法講從自性裏頭來的,從真心裏頭來的,真心無量德能,愛是第一德。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,他告訴我,幾十萬次的實驗,只有愛跟感謝圖案是最美的。他問我,這個愛跟感謝是不是宇宙的核心?我給他印證,我說你想得沒錯,確確實實是宇宙的中心,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愛。

  現在災難這麼多,四面八方都有信息傳給我,我看看有些講得有道理,有些不見得,我們要用智慧來揀別。但是大多數提供化解災難的方法,頭一個就是愛,就講愛,沒有愛心的人,這個災難過不去。這個愛是什麼?要愛一切衆生,你要把愛心開發出來。第二個,就勸導要吃素,這個也有道理。爲什麼?災難與這些怨恨有關系。我們一定要相信,人不是死了就完了,沒那麼便宜。人死了去投胎,誰去投胎?說明人沒死,死是身體,他還有個靈魂,那個靈魂要報複的。所以古人常說,吃它半斤,要還它八兩,沒那麼便宜的。這是講什麼?我們殺生吃肉。

  中國在古時候,連做皇帝也不是天天都有肉吃。我小時候在農村,一個月有一天吃肉的,就是賣肉的只有一天,一個月只有一天,不是天天有。農村裏面,哪個村子殺一條豬了,在樹上挂個幌子,樹上用一個竹竿,竹竿頭包一個東西,包在上面,吊在上面,一看那個,村莊上就有賣肉的。大概一個月只有一天,哪有天天吃肉的道理!所以他殺業不重。只有過年,逢年過節,過節大概有一餐,過年的時候大概有個叁、五天,不可能天天吃肉。富貴人家,肉食天天有的也只有過年,頂多一個月,平常沒有。現在還得了嗎?所以現在不得了!我看到信息傳給我的,聯合國的報告,每一年殺生吃肉,地上走的、水裏遊的、空中飛的這些畜生有多少?叁千叁百多億。單位是億,叁千叁百多億,你說怎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