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个月都会送钱给你。老人公寓是收费的,这些钱,你每个月付老人公寓里面包括伙食一起,还有一点多余。如果能够照顾到老人精神生活,老人精神生活必须跟年轻人融在一起,老人才不会感到孤单。所以最好是老人公寓,从事这个行业的话,照顾老人,要办一个小学、要办幼儿园,让这些孩子天天跟老人玩在一起,这是老人最大的安慰。所以中国养老育幼,在过去是家庭的事情,家庭是大家庭。这个事业是人生大事,每个人都会老,老了怎么办?每个人都有小孩,小孩谁去教?怎么教法?这个大问题!中国传统文化,佛教文化,有解决的门道。
所以你看这三桩事情,这是极乐世界的,一个是国土,国土是居住的环境;另外一个导师,是佛;其他的是学生,菩萨,菩萨是学生。居住的环境好,老师好,学生也好,极乐世界就这两种人。所以极乐世界是学校,这个我们首先要搞清楚。极乐世界里头没有其他的行业,释迦牟尼佛多次为我们宣讲介绍,没有说极乐世界有政治组织,没有。极乐世界没有帝王、没有总统、没有官员,没这个东西,也没有士农工商,就是什么行业都没有,只有读书,所以它是个学校。老师,除阿弥陀佛之外,十方诸佛都常常到极乐世界去参访,也会跟大家上课,所以那边教学的都是诸佛如来。菩萨,有大菩萨,像文殊普贤、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,大菩萨在极乐世界担任助教,帮助我们这些初学的菩萨。他们是学生的身分,所以我们在一起,学长。这大菩萨是我们的学长,是跟佛陀学了很久,他有能力辅导我们、帮助我们、成就我们,极乐世界学习毕业就成佛了。我们要学的就是要把极乐世界缩小,缩小成一个小点,把它放在我们地球上,佛法才真正能够弘扬光大,要让大家看见,你进到我这个地区,你就看到真正的佛教。
下面第八是『欢喜光』。接受佛法的熏陶,法喜充满。古人有句话说,「世味哪有法味浓」,世间快乐那个滋味,跟佛法的快乐不能比,没有佛法那么浓,叫世味哪有法味浓,这欢喜。净影大师说,「能令见者心悦」,让看见的人、听见的人、接触的人就生欢喜心,你就成功了,佛法真的如此。「憬兴曰:从佛无瞋善根而生,能除众生瞋恚戚心」,戚是忧虑,「故欢喜」。在我们佛门里面,用布袋和尚表法。我们一进山门,中国寺院建筑的规矩,第一道门叫山门,山门是天王殿,供奉着,正当中就是弥勒菩萨,塑的是布袋和尚像。
布袋和尚真有这个人,真有其事,《高僧传》里头有他的传记。他出现在宋朝,跟岳飞同时代,宋高宗那个时代。《高僧传》里面的记载,不知道他姓甚名谁,不晓得他的名字。大概最初没人知道,以后往生之后,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,他出生在哪里、姓甚名谁都不知道,只知道他是个游化的和尚,居无定所,到处去乞食化缘,这么一个和尚。肥肥胖胖的,满面笑容,背一个大布袋,人家给了东西,就装在布袋里头,每天拖个大布袋,所以就称他作布袋和尚。他走的时候,往生的时候告诉别人,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。把自己的身分暴露,说了,他就走了。这个我们承认,他讲的话是真的。身分暴露不走,那是假的,那是骗人的。说了,真走,他是说了真走。
常常碰到人,人家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法?他也不说话,他把布袋放下,两个手一伸,就这个回答你。人家看了什么是佛法?放下。放下之后怎么办?他也不说话,他把布袋捡起来,背到身上就走了。这是禅意,一句话不说,帮你解决问题,放下之后,还得要提起。提起什么?度众生的事业,帮助别人。自己真正放下,身心世界一尘不染,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苦难众生,帮助他们觉悟,帮助他们回头。你看他一句话不说,表演,你看得懂的,明白了,看不懂的,不知他在干什么。这一宣布出来之后,晓得他是弥勒菩萨,所以中国从此所有寺院庵堂的山门,都安置他老人家的像。这代表什么?代表学佛的人要像他一样欢欢喜喜,欢喜光,他代表欢喜光。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看到他没有不欢喜的,笑面迎人。你喜欢他,他也喜欢你;你怨恨他,他喜欢你,他不改。那个肚皮大代表包容,什么都能包容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
弥勒是等觉菩萨,后补佛。印度弥勒菩萨造像,那个像有点像观世音菩萨一样,跟我们这个造型完全不一样,我们这个造型是依布袋和尚来的。布袋和尚表法,代表佛教基本的态度,学佛基本的态度。你什么条件能入佛门?满面笑容,一切能包容,你这种心态就可以入佛门、就可以学佛,这学佛条件,表这个法。天王殿供的四大天王是站在两旁,菩萨坐在当中。所以佛教是教育,是表法的。你到佛门来学什么?学欢喜,这就是幸福,这就是美满。一个人在一生,每天愁眉苦脸的,人可怜、悲哀。活在世间不问贫富贵贱,活得快乐,活得欢喜,这个人这一生有福,幸福。有钱,有地位,天天愁眉苦脸,那日子多难过。我被方老师一句话引入佛门,他告诉我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就是听了这句话,才很认真的学习。为什么?人生最高的享受,这个要!最高享受与富贵贫贱不相干,不是有钱就是最高享受。有钱的人,生活很苦的人很多,一天到晚患得患失。所以真正认识人生最高的享受,人生真正究竟圆满的幸福,就是快乐,就是欢喜,这个东西有钱买不到。他的修养,你看看贪瞋痴真的没有了,清净光是无贪显示出来的。这人没有一点贪心、没有悭吝心,现出来清净光;没有瞋恚,现出来的是欢喜光。
昙鸾法师的赞,「慈光遐被施安乐,故佛又号欢喜光」。你看无瞋善根,生出来的光彩就是慈悲。慈光遍照法界,普照世间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物大慈大悲,没有任何条件。为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原本就是一体,一体就没有分别,所以能把恶人都感动到,恶人常跟你在一起,恶的习气全没有了,有这么大的力量。所以佛又号欢喜光。「安乐」,底下有个解释,念老用《法华经》上的解释,「身意泰然,快得安乐」。身是身体,意是心,心意。这个泰然是清净平等,没有染污,没有高下。觉了自性,知道一切万物的本体是自性,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,全是自性变现的。所以性德里头第一德,就是慈悲,就是爱。你看,没有一个宗教不讲爱。佛法讲慈悲,为什么佛不说爱?因为爱里头有情,所以佛不说爱,说慈悲。慈悲就是爱,慈悲里头有智慧,换句话说,智慧的爱叫慈悲。感情的爱,就是世间人讲的爱,那个爱会变质,会产生变化,慈悲是永远不变的。佛菩萨对众生永远是爱,众生糟蹋佛菩萨、毁谤佛菩萨、破坏佛菩萨,佛菩萨还是一样慈悲,没有一点点怨恨在里头,这叫真爱!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,不是假的。世间人那个爱,情绪化。你看看男女相爱,结婚了,过两天离婚了,那就变了,变质了,靠不住。
世间人讲爱,佛法点点头而已,晓得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只有见性,从性德流的,这是真的,永恒不变。在世间能够有相比的,那就是父母对儿女,真爱。儿子怎么不孝,他还是爱他的儿子,儿子怎么样悖逆,他还是爱他,他亲生的。但是儿子不爱父母,儿子长大了,他不爱父母。父母一生都念着儿女,愈是到晚年,他脑子里想什么?没有别的,就想儿女。但是儿女离开他,不理他,所以心里很难过,这儿女不孝。中国的教育,把这个是放在教学里头的第一个根。教育从哪里兴起来的?就从孝道,就从父子有亲。中国教育的目标,第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这种亲爱,一生都不会变质,这是中国教育。中国教育第二个目标,是希望这个爱能扩大,爱你的兄弟姐妹,爱你的长辈跟晚辈,爱你的族人,爱你的邻居,乡党、邻居,爱社会、爱国家、爱人类,叫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这是把这个爱扩张、扩大。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是爱的教育。现在大家不要了,不要人就变成自私自利,人不懂得爱人,甚至于父母都不爱。
今天整个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?我们要找到它的根源在哪里,到底错在什么地方?就是错在把这个爱字丢掉了。西方人以前这个爱是从神那里来,神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,是从那里来。中国传统东西,是从父子有亲那个地方来的,亲爱来的。佛法讲得更深,佛法讲从自性里头来的,从真心里头来的,真心无量德能,爱是第一德。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,他告诉我,几十万次的实验,只有爱跟感谢图案是最美的。他问我,这个爱跟感谢是不是宇宙的核心?我给他印证,我说你想得没错,确确实实是宇宙的中心,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爱。
现在灾难这么多,四面八方都有信息传给我,我看看有些讲得有道理,有些不见得,我们要用智慧来拣别。但是大多数提供化解灾难的方法,头一个就是爱,就讲爱,没有爱心的人,这个灾难过不去。这个爱是什么?要爱一切众生,你要把爱心开发出来。第二个,就劝导要吃素,这个也有道理。为什么?灾难与这些怨恨有关系。我们一定要相信,人不是死了就完了,没那么便宜。人死了去投胎,谁去投胎?说明人没死,死是身体,他还有个灵魂,那个灵魂要报复的。所以古人常说,吃它半斤,要还它八两,没那么便宜的。这是讲什么?我们杀生吃肉。
中国在古时候,连做皇帝也不是天天都有肉吃。我小时候在农村,一个月有一天吃肉的,就是卖肉的只有一天,一个月只有一天,不是天天有。农村里面,哪个村子杀一条猪了,在树上挂个幌子,树上用一个竹竿,竹竿头包一个东西,包在上面,吊在上面,一看那个,村庄上就有卖肉的。大概一个月只有一天,哪有天天吃肉的道理!所以他杀业不重。只有过年,逢年过节,过节大概有一餐,过年的时候大概有个三、五天,不可能天天吃肉。富贵人家,肉食天天有的也只有过年,顶多一个月,平常没有。现在还得了吗?所以现在不得了!我看到信息传给我的,联合国的报告,每一年杀生吃肉,地上走的、水里游的、空中飞的这些畜生有多少?三千三百多亿。单位是亿,三千三百多亿,你说怎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