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八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業把他那個磁場障礙到了,我們只能感受自己的業力,享受不到佛光。我們業力從哪裏起來的?心從貪瞋癡慢疑起來的,情緒是怨恨惱怒煩,造作在殺盜淫妄。學佛的人好,殺盜淫妄事上戒除了,習氣還在,習氣沒斷,所以被這些惡業還有善業混雜在一起,讓我們對于佛的慈悲光明産生嚴重的隔閡,我們享受不到。佛光能透一切物質現象,星球那麼大,它能透過,就是沒有辦法透過業力。這就是佛經上常說的「心佛衆生,叁無差別」,那個力量是平等的。佛,是佛光。心,心本來就有光,前面講的常照光,那就是心。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,常照光,生不起來。佛照給我們,是啓發我們,希望用這個光把我們自性光明帶出來。但是你要接受才行,你不接受就沒辦法了。他爲什麼不能接受?對于佛法沒有誠敬心,真誠恭敬就接收到了。

  所以現在講複興傳統文化,很多人都在講,這個觀念帶起來了。以前沒人講,現在講的人很多,能不能恢複?這個答案是肯定的,能恢複,不是那麼簡單,沒有那麼快。很多人問我,要多久?我告訴大家,我們丟掉兩百年,把它恢複起來,至少也要兩百年。你可別著急,想一下就恢複,不可能。爲什麼不可能?對古聖先賢老祖宗尊重的心沒有。如果人人都有個七、八分那種誠敬心,那恢複就很快,可能我們這一生能看見,沒有,現在對老祖宗有一、二分恭敬心的就不多了,全都是懷疑。懷疑從哪裏學來的?從科學學來的。四百年的科學,偏重在物質,偏重在物理。物理,科學家提出來,第一個懷疑,從懷疑裏面去發現這個問題,然後在問題上研究,追找答案,搜索真相,就發現東西了。所以用在物理可以,用在心理不可以。心法怎麼能懷疑?色法可以懷疑,心法不能懷疑。聖賢之道是心法,不是物質,只有誠敬能看到、能接觸到。所以印光法師講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

  我曾經講,惠能大師得法,我看就是誠敬不一樣。神秀大師跟五祖不少年,已經成爲五祖的助教,多少人到黃梅去禮拜,看五祖,絕大多數的人,五祖都是叫他接待,由他解決問題,他解決不了再來找他,擔任助教。所以每個人心裏都認爲,五祖將來傳法一定傳給神秀,好像人心裏頭都是這麼想,他定了。怎麼會傳給惠能?傳給惠能這樁事情,人不服氣。可是神秀這人還是不錯,他服,別人不服,他服,他自己確確實實感覺定力、智慧不如惠能。所以我的看法是,我說神秀對五祖有百分之百的誠敬,他得百分利益,可是惠能對五祖有萬分誠敬,他得的是萬分利益,這就不一樣。何以見得?惠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,《壇經》上有記載。你看他對人的謙虛恭敬,對任何一個人都那麼真誠謙虛恭敬,一般人做不到。尤其是一個快要明心見性的人,絲毫傲慢找不到。

  五祖下令,叫每個人都可以作一首偈來給我看看,平等的。神秀那首偈寫出來之後,揣摩了二、叁天,不敢送。最後怎麼辦?想出個方法,寫在牆壁上,如果老和尚看到贊歎,我就出來說,是我作的;如果老和尚說不行,那就算了,我也不講話。猶豫不決,惠能沒有這個心態。這個偈子大家看到了,每一個人都在念,傳誦。惠能在碓房聽到了,他心裏很清楚,一聽到,沒見性。所以他要去看看寫偈子這個牆壁,要到那裏去禮拜,別人帶他去。拜完之後,他說他也有一首偈,其他人都呆了,他怎麼會作偈子?當時,也是有個居土,是個做官的,在場,惠能不會寫字,請他代寫。這個人也同意了,看看你作什麼偈子。他把神秀偈子改了,秀大師說「身是菩提樹」,他說「菩提本無樹」;「心如明鏡臺」,他說「明鏡亦非臺」;「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,他把它改了,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這個偈子一寫上去,大家都心驚,沒有想到有這麼一個人出來。

  五祖聽說,來看看,馬上把鞋子脫下來,把字擦掉:沒開悟,也沒有開悟。把這個事就平下去了。爲什麼?怕別人陷害他,怕嫉妒障礙,別人害他,所以說沒開悟。到碓房裏面巡寮、視察,看到他在舂米,問他:米舂熟了沒?這就是禅機。惠能說:早已熟了,還沒有篩。就是沒有印證,這就是話裏頭有話,別人聽不懂。老和尚拿了拐杖,在他碓上敲了叁下,走了。他知道,那叁下是叫他叁更的時候,到他房間裏去。果然到叁更,他去的時候門沒有拴,一推就進去了。見到老和尚,老和尚把門關好,叫他坐下來,把袈裟給他圍住,讓外面人看不見,給他講《金剛經》,半夜。《金剛經》大概講五分之一,當然不照文字講,講大意,他不認識字,惠能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就大徹大悟。就回答老和尚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開悟了,五句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;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五祖聽了很歡喜,行了,不必講了,衣缽就給他,叫他趕快走。老和尚親自送他到河邊,給他准備了一條船,趕緊走,半夜就走。他也沒回寮房,也沒有整理東西,就走了,就這麼走了。

  所以你就曉得,嫉妒障礙多難。那個時候祖師大德不知道有多少,佛法那麼盛,還有這種情形,何況現在!所以現在遇到這個事情,正常,一點都不奇怪;如果沒有這個事情,那才奇怪,那不正常。所以一定要懂。無論在家出家學佛,尤其出家一定要謙虛,一定要卑下。這謙德,這個德就是光明,斷別人的傲慢。這個傲慢人皆有之,怎麼斷?做出樣子來給他看。真正是大德,那麼謙虛,那樣的卑下,才感動人。惠能大師得到衣缽,那衣缽是證明,證明你成佛了,還在獵人隊裏頭,給獵人做廚師,照顧他們的飲食。獵人每天打的獵,動物,他還要煮了給他們吃,他吃肉邊菜。動物受傷了,還能夠活下來的,他偷偷的放生。十五年,大概嫉妒障礙的人慢慢淡薄了,十五年時間過去了,把這個事情忘掉了,他才出來。遇到印宗法師,就是現在的廣州光孝寺,現在光孝寺,那個旗杆還在,「風動幡動」,那旗杆還在。

  我第一次,這十幾年前,那個時候本煥老和尚在光孝寺做住持,兩次請我講經。第一次,聽衆七百多人。第二年又找我,第二年去講兩千多人聽。告訴我那個旗杆,以前風動幡動就在這個地方。印宗了不起,那是嶺南第一高僧,講《涅槃經》,講經的法師。惠能在後面聽,有兩個出家人在吵嘴,外面起風了,吹著那個幡在動,有人一看幡動,那個人說,不是,風動。他兩個風動、幡動,搞不清楚,誰也不服誰。他聽了,到當中去勸他,他說仁者,仁者是尊稱,他說「不是風動,不是幡動,仁者心動」,這兩個人服氣了。印宗經講完了下臺,就問他們這些人在幹什麼?說出這個事情。印宗立刻就明了,十五年前五祖忍和尚傳法有個惠能大師,他就問他是不是你?他就承認,是的。衣缽,衣缽在身上,隨身帶著,打開給大家看。所以惠能大師出家,就在光孝寺剃度,剃度師父印宗。印宗幫他剃度之後,拜他做老師,這水漲船高,一下就把他擡舉起來了。嶺南第一法師拜他做師父,那還有什麼話說?這就擡舉起來了。要不是印宗,他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,人家才曉得?所以印宗不是凡人,菩薩再來,來護持他的,表演給大家看。

  這一來,以後他就常住南華寺,韶關那個地方,常住在那個地方叫曹溪。學佛的人可多了,全中國各處到這個地方來朝山,來向他請教的人,不計其數。在他會下明心見性的,四十叁個人,空前絕後,六祖之前沒有這個現象,六祖之後到今天也沒有,讓禅宗在中國影響了一千年,一個人影響一千年。這解脫光,確確實實能幫助你破無明,見佛性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八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