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八集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业把他那个磁场障碍到了,我们只能感受自己的业力,享受不到佛光。我们业力从哪里起来的?心从贪瞋痴慢疑起来的,情绪是怨恨恼怒烦,造作在杀盗淫妄。学佛的人好,杀盗淫妄事上戒除了,习气还在,习气没断,所以被这些恶业还有善业混杂在一起,让我们对于佛的慈悲光明产生严重的隔阂,我们享受不到。佛光能透一切物质现象,星球那么大,它能透过,就是没有办法透过业力。这就是佛经上常说的「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」,那个力量是平等的。佛,是佛光。心,心本来就有光,前面讲的常照光,那就是心。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,常照光,生不起来。佛照给我们,是启发我们,希望用这个光把我们自性光明带出来。但是你要接受才行,你不接受就没办法了。他为什么不能接受?对于佛法没有诚敬心,真诚恭敬就接收到了。

  所以现在讲复兴传统文化,很多人都在讲,这个观念带起来了。以前没人讲,现在讲的人很多,能不能恢复?这个答案是肯定的,能恢复,不是那么简单,没有那么快。很多人问我,要多久?我告诉大家,我们丢掉两百年,把它恢复起来,至少也要两百年。你可别着急,想一下就恢复,不可能。为什么不可能?对古圣先贤老祖宗尊重的心没有。如果人人都有个七、八分那种诚敬心,那恢复就很快,可能我们这一生能看见,没有,现在对老祖宗有一、二分恭敬心的就不多了,全都是怀疑。怀疑从哪里学来的?从科学学来的。四百年的科学,偏重在物质,偏重在物理。物理,科学家提出来,第一个怀疑,从怀疑里面去发现这个问题,然后在问题上研究,追找答案,搜索真相,就发现东西了。所以用在物理可以,用在心理不可以。心法怎么能怀疑?色法可以怀疑,心法不能怀疑。圣贤之道是心法,不是物质,只有诚敬能看到、能接触到。所以印光法师讲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

  我曾经讲,惠能大师得法,我看就是诚敬不一样。神秀大师跟五祖不少年,已经成为五祖的助教,多少人到黄梅去礼拜,看五祖,绝大多数的人,五祖都是叫他接待,由他解决问题,他解决不了再来找他,担任助教。所以每个人心里都认为,五祖将来传法一定传给神秀,好像人心里头都是这么想,他定了。怎么会传给惠能?传给惠能这桩事情,人不服气。可是神秀这人还是不错,他服,别人不服,他服,他自己确确实实感觉定力、智慧不如惠能。所以我的看法是,我说神秀对五祖有百分之百的诚敬,他得百分利益,可是惠能对五祖有万分诚敬,他得的是万分利益,这就不一样。何以见得?惠能大师在黄梅八个月,《坛经》上有记载。你看他对人的谦虚恭敬,对任何一个人都那么真诚谦虚恭敬,一般人做不到。尤其是一个快要明心见性的人,丝毫傲慢找不到。

  五祖下令,叫每个人都可以作一首偈来给我看看,平等的。神秀那首偈写出来之后,揣摩了二、三天,不敢送。最后怎么办?想出个方法,写在墙壁上,如果老和尚看到赞叹,我就出来说,是我作的;如果老和尚说不行,那就算了,我也不讲话。犹豫不决,惠能没有这个心态。这个偈子大家看到了,每一个人都在念,传诵。惠能在碓房听到了,他心里很清楚,一听到,没见性。所以他要去看看写偈子这个墙壁,要到那里去礼拜,别人带他去。拜完之后,他说他也有一首偈,其他人都呆了,他怎么会作偈子?当时,也是有个居土,是个做官的,在场,惠能不会写字,请他代写。这个人也同意了,看看你作什么偈子。他把神秀偈子改了,秀大师说「身是菩提树」,他说「菩提本无树」;「心如明镜台」,他说「明镜亦非台」;「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」,他把它改了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这个偈子一写上去,大家都心惊,没有想到有这么一个人出来。

  五祖听说,来看看,马上把鞋子脱下来,把字擦掉:没开悟,也没有开悟。把这个事就平下去了。为什么?怕别人陷害他,怕嫉妒障碍,别人害他,所以说没开悟。到碓房里面巡寮、视察,看到他在舂米,问他:米舂熟了没?这就是禅机。惠能说:早已熟了,还没有筛。就是没有印证,这就是话里头有话,别人听不懂。老和尚拿了拐杖,在他碓上敲了三下,走了。他知道,那三下是叫他三更的时候,到他房间里去。果然到三更,他去的时候门没有拴,一推就进去了。见到老和尚,老和尚把门关好,叫他坐下来,把袈裟给他围住,让外面人看不见,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半夜。《金刚经》大概讲五分之一,当然不照文字讲,讲大意,他不认识字,惠能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讲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就大彻大悟。就回答老和尚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开悟了,五句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;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五祖听了很欢喜,行了,不必讲了,衣钵就给他,叫他赶快走。老和尚亲自送他到河边,给他准备了一条船,赶紧走,半夜就走。他也没回寮房,也没有整理东西,就走了,就这么走了。

  所以你就晓得,嫉妒障碍多难。那个时候祖师大德不知道有多少,佛法那么盛,还有这种情形,何况现在!所以现在遇到这个事情,正常,一点都不奇怪;如果没有这个事情,那才奇怪,那不正常。所以一定要懂。无论在家出家学佛,尤其出家一定要谦虚,一定要卑下。这谦德,这个德就是光明,断别人的傲慢。这个傲慢人皆有之,怎么断?做出样子来给他看。真正是大德,那么谦虚,那样的卑下,才感动人。惠能大师得到衣钵,那衣钵是证明,证明你成佛了,还在猎人队里头,给猎人做厨师,照顾他们的饮食。猎人每天打的猎,动物,他还要煮了给他们吃,他吃肉边菜。动物受伤了,还能够活下来的,他偷偷的放生。十五年,大概嫉妒障碍的人慢慢淡薄了,十五年时间过去了,把这个事情忘掉了,他才出来。遇到印宗法师,就是现在的广州光孝寺,现在光孝寺,那个旗杆还在,「风动幡动」,那旗杆还在。

  我第一次,这十几年前,那个时候本焕老和尚在光孝寺做住持,两次请我讲经。第一次,听众七百多人。第二年又找我,第二年去讲两千多人听。告诉我那个旗杆,以前风动幡动就在这个地方。印宗了不起,那是岭南第一高僧,讲《涅槃经》,讲经的法师。惠能在后面听,有两个出家人在吵嘴,外面起风了,吹着那个幡在动,有人一看幡动,那个人说,不是,风动。他两个风动、幡动,搞不清楚,谁也不服谁。他听了,到当中去劝他,他说仁者,仁者是尊称,他说「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」,这两个人服气了。印宗经讲完了下台,就问他们这些人在干什么?说出这个事情。印宗立刻就明了,十五年前五祖忍和尚传法有个惠能大师,他就问他是不是你?他就承认,是的。衣钵,衣钵在身上,随身带着,打开给大家看。所以惠能大师出家,就在光孝寺剃度,剃度师父印宗。印宗帮他剃度之后,拜他做老师,这水涨船高,一下就把他抬举起来了。岭南第一法师拜他做师父,那还有什么话说?这就抬举起来了。要不是印宗,他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,人家才晓得?所以印宗不是凡人,菩萨再来,来护持他的,表演给大家看。

  这一来,以后他就常住南华寺,韶关那个地方,常住在那个地方叫曹溪。学佛的人可多了,全中国各处到这个地方来朝山,来向他请教的人,不计其数。在他会下明心见性的,四十三个人,空前绝后,六祖之前没有这个现象,六祖之后到今天也没有,让禅宗在中国影响了一千年,一个人影响一千年。这解脱光,确确实实能帮助你破无明,见佛性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八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