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個都找不到。這是意味著什麼?意味著世尊末法這九千年,只有念佛往生淨土可以成就,其他的法門都不行。爲什麼?重重障道因緣我們沒有能力突破,所以只有選擇這一門。這一門爲什麼能成就?這一門帶業往生,煩惱不要斷,業障不必消,只有這個條件我們才有分。修小乘,初果要斷八十八品見煩惱,我們就沒有這個能力。大乘圓教菩薩位,初信位的菩薩,條件跟須陀洹一樣,斷叁界八十八品見惑你才能證得初信位的果位,那我們想想,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八十八品見惑,佛爲了教學方便起見,把它歸納爲五大類,這容易學。五大類裏的第一個身見。六道凡夫都把身執著是我,哪一個人能把身放下?我們現在大乘經學得多,知道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的,跟衣服一樣。這個道理我們懂,我們做不到,還是把身體當作我。不像衣服,衣服髒了可以丟掉,我們換一個身體多難,那真的叫生龜脫殼,不可能的事情。真正體會到這一層,我們就恍然大悟,這一悟你才回頭專修淨土。
我學佛六十年了,講經教學五十四年,晚年覺悟了,真覺悟了,叁藏十二部我不要,我只要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其他的統統不要,死心塌地學蓮池大師。蓮池大師到晚年,一部《阿彌陀經》、一句阿彌陀佛,其他的都不要。他說「叁藏十二部,讓給別人悟」,哪個人要學,讓給別人。承認什麼?我不行,我沒有這個能力。別人悟,我們贊歎、我們歡喜,他比我高,我不如他,這個東西要承認。「八萬四千行」,這修行的方法,「饒與他人行」。在行門就是執持名號,再不改變了,全盤放下。這蓮池大師的晚年,我們要知道,要認真去想想。
「又《往生論》偈雲:正覺阿彌陀,法王善住持。佛壽無量,教化之衆無量,所教人民皆同補處菩薩,故雲善住持也」。善住持這句贊歎,贊歎得好!什麼樣的人才能叫善住持?把人民教化都登了補處菩薩,跟他學的人統統都成無上道,都證得妙覺的果位,這叫善住持。「又偈雲:如來淨華衆,正覺華化生」。這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之中的所有大衆,「皆于彌陀國土清淨蓮華中生」,不是胎生、不是卵生、不是濕生,全都是化生,而且是蓮花中化生。蓮花代表清淨。在我們這個世間,蓮花生在池塘裏,根,池塘的底,泥土裏頭生根,莖通過清水,花開在水的上面。佛用這個來比喻,表法,把池底比喻作六道輪回,染汙,六道是穢土,上面的清水比喻淨土,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花開在上面,超越十法界。十法界,四聖是淨土,六凡是染土、穢土,蓮花超越十法界,取這個比喻。西方極樂世界全都是蓮花化生。極樂世界有七寶池,池裏面的水有八種功德,稱爲八功德水。這個願我們知道,也是法藏比丘當時考察、參訪,一切諸佛刹土裏面所看到衆生生身不清淨,想到蓮花化生。
「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」,極樂世界七寶池,蓮花是如來智慧清淨心當中生出來的。這個清淨海,底下有解釋,「亦即皆從彌陀自心中生也」,是如來清淨智慧心當中生出來的。彌足以證明,每個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是一體,是一個心。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,這一般習俗說我們投胎投到極樂世界去。到極樂世界住在哪裏?住在蓮花裏頭,叫蓮胎。不是母親胎胞裏面的孕育,蓮花在孕育。蓮花是什麼?蓮花是阿彌陀佛的清淨智慧,彌陀心中的清淨智慧,真心不是妄心,跟阿彌陀佛一體。我們稱彌陀弟子,稱佛子更親切。阿彌陀佛清淨智慧,真心清淨智慧孕育出來的這個衆生,當然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阿彌陀佛相彷佛,這我們怎麼能不信?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,古時候中國人懂得胎教。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阿彌陀佛胎教成就的,你能說不對嗎?我們在這句裏看到的,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。念老的注解注得很詳細,彌陀自心中生。我們把它添幾個字意思就足了,皆從阿彌陀如來真心智慧清淨海中生。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胎教,比我們這個世間高明太多了。教育要從懷孕時候開始,否則的話就來不及了,遲了。
那我們中國的胎教是不是從極樂世界學來的?這我們不得而知。李老師講,理上講得通,事上沒證據。理上怎麼講得通?阿彌陀佛應化在中國是以聖賢的身分,真講得通。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懂得胎教,而且非常重視胎教。不但重視胎教,重視因果報應。我們看到孔夫子的外公,孔子的外公,他母親的父親,這個老人把他的女兒嫁給孔子的父親,爲什麼?他看到孔家五代修善積德。五代!修善積德,這個家裏一定出人才。把他女兒嫁過去,生了孔子,孔子是大聖人。這就是因果,你看看,祖宗五代修善積德。孔子的外公有智慧,會選擇,把女兒嫁給他。周文王的母親太任,懷文王的時候就用胎教。這十個月懷胎,她守住身口意叁業,端正心身。爲什麼?跟胎兒有影響。史書上記載下來的,這十個月當中,眼睛不看惡色,就是很難看的東西,我們今天講負面的不看;耳不聽淫聲,音聲,凡是不善的音聲,負面的,不聽;口不出傲言,跟人說話都非常柔和,沒有絲毫傲慢的習氣。保護她的胎兒,讓他在懷孕的時候受到正氣,這個小孩出生好養,聽話,好教。一出生他睜開眼睛,他會看、他會聽,一出生就在學習。他學什麼?一天到晚照顧他的是父母,特別是母親,不離懷抱,看母親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他就在模仿、就在學習。所以從出生到叁歲這一千天叫紮根教育,這一千天要把他教好了,他一生都不會改變。古諺語有句話說,「叁歲看八十」,小孩在叁歲之前受的教育,八十歲不會改變。
于是我們就明白了,今天我們提倡的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是誰學的?是母親做給嬰兒看的。小孩不會說話,你不能教他讀、不能教他念,做出來給他看。年輕的媽媽,父母都還在,你怎麼樣孝養父母,你怎麼樣奉事尊長,他都看到、他都學會了。這個時候教是身教不是言教,你不做出好樣子,他到哪裏去學好樣子?叁歲開始教他,遲了!你看現在的教育,現在嬰兒一出世誰教?電視在教。多半都是父親母親都上班、都工作,不願意帶小孩,小孩請個傭人來照顧。傭人偷懶,打開電視叫小孩看,小孩全部受的是電視教育。稍微長大,能上小學了,中國小學我不知道,外國的小學,一年級的學生就用電腦,他就上網。不但電視教他,網路也教他,全把人教壞了。誰負責任?今天說兒女不孝,學生不好教,這責任歸誰?我們得多想想。《無量壽經》上說得好,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」,那就沒法子,沒人教!「無有語者」,他今天幹什麼壞事都要原諒他,不能怪他。爲什麼?沒人教他。
我們要承認人性本善,人之初,性本善,要承認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如何能把本性本善保持住?全靠教育。中國古代教童蒙,小朋友六、七歲上學了,念什麼東西?念《叁字經》。《叁字經》第一句話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習相遠」。性是本性,本性大家都一樣,佛跟人都沒有差別,佛的本性本善,人的本性本善,沒有差別。可是怎麼樣?習就相遠了,如果沒有教育的話。習是什麼?習是習慣,習慣所謂是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。孟子的媽媽要搬叁次家,爲什麼?就是習性。原來她自己住的地方在鄉下,鄰近墳地很多,所以孟子,小孩,就學會去埋死人。他媽媽一看到這個,這不行,這個地方不能住,搬家。搬到一個地方,鄰居有個屠戶,殺豬的,所以孟子就學會殺動物,這也不行。最後第叁次搬到一個學校旁邊,孟子看到裏面念書,他就跑到裏頭跟大家一起念書,這對了。這是什麼?這就是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。小孩的習性非常非常重要,父母不能不注意。負面的、不善的不能讓他接近,叁歲之前不能讓他看到,不能讓他聽到,不能讓他接觸到。母親要非常嚴格的防範,讓小孩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,他的思想行爲純正,中國世世代代有聖賢出來,就是這麼教出來的。只要家裏懂得教,都有出聖賢的可能。你要疏忽了,小孩本來是聖賢的本質,不會教,讓他學壞了,這個損失就太大了!所以中國教學的理念就從這個地方生出來的,「苟不教,性乃遷」,就從這兒生出來的。所以中國人最懂得教育,最重視教育。
我們疏忽教育、不重視教育頂多兩百年,兩百年前重視,這兩百年是從慈禧太後開始。所以我常常想,慈禧太後的文化水平不高。爲什麼?文化水平高,她會重視,她不至于疏忽。她對于儒釋道不尊重,沒有過去帝王那樣尊重。過去的那些帝王,對儒釋道都稱老師,自己稱弟子,尊師重道。高人都封爲國師,經常禮請這些人到宮廷裏講經教學。這是他們從前的皇帝。慈禧執政,把這個製度廢除不要了,自稱爲老佛爺,在佛菩薩、神仙面前她坐當中,其他的要坐兩旁邊。這個表法表得不好,讓一般老百姓看到之後,對于佛菩薩、對于神聖的這個信心就衰退了。皇上不尊重,上行下效,人民不尊重。所以她的一百年影響我們的傳統文化,對傳統文化的信心逐漸下降,到民國沒有了。所以我們丟掉兩百年,造成今天社會動亂,災害頻繁的果報。懂得因果,到底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慈禧太後是禍首。
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要拯救這個社會沒有別的,一定把教育,老祖宗的教育找回來,還得把胎教找回來。你看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爲什麼那麼好?都是阿彌陀佛自己真心、真智慧、真清淨孕育出來的。阿彌陀佛懂得胎教,讓所有往生的人托胎到那裏是蓮花裏托胎,那個蓮花是他真心、清淨智慧變現出來的。所以去了極樂世界,將來個個成佛。花開見佛,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,天天聽,沒有一天間斷,一直保送你成佛爲止。成佛就是畢業,畢業之後你到他方去教化衆生。這個經典是寶,連胎教都在其中。每個懷孕的母親要用真心,這十個月當中不要用妄心,用真心,真誠心;要用理智,不要感情用事;要用純正,不能用偏邪,讓你的小孩(胎兒)受到負面的感染就不好了。這樣孕育出來的就是聖賢的胚胎,出生之後好好調教,將來就是聖人、賢人,在佛門裏講那就是佛菩薩。
「是故彼國人民,平等如佛,壽命亦皆無量。一生補佛。可知極樂主伴悉皆莊嚴,功德成就」。末後這句話更重要,莊嚴功德成就這六個字,我們在家庭能不能把這六個字做到?莊嚴的前面還要加四個字,這四個字雖然沒有在此地,意思全包含了,真誠恭敬,莊嚴功德成就。家人,家裏頭有一個人學佛,懂得這些道理,落實在自己身心生活之中,你自自然然能感化你一家人,自然能幫助你的家人人人成就。你在一個團體裏面學佛,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能感化這個團體,你這個團體就是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的一個細胞落在地球上,希望它繁衍,希望它發揚光大。你居住的地方將來就變成一個彌陀村、彌陀鎮,再擴大就變成了彌陀城、彌陀市,做爲這個世界一切居民的好榜樣。這叫弘法利生,這叫如來家業。
只要是真心,真心生智慧,妄心生煩惱。妄心裏頭生的是什麼?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癡慢,妄心生這個東西,這不好。真心生真實智慧,生道德、生和敬,佛法講六和敬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教給我們那些戒品,現在在《大藏經》裏律藏。現在是末法時期,戒律成就是正法時期的事情,像法是禅定,末法是淨土。但是真正修淨,戒定還是根基。用什麼樣的心去修戒定?用彌陀的心,活學活用。戒定修什麼?具體的就是六個字,五戒、十善、十戒,十戒是沙彌十戒,就夠了。這六個字真正做到,菩薩八萬四千細行具足,小乘叁千威儀也具足。學東西抓綱領,綱領抓住了,細目全在裏頭。問題就是個真心,真心是無私的心、無我的心,才能相應;如果有我、有私心,怎麼修都不相應,佛菩薩來都沒有用。世出世間一切聖賢法總是用心不同,這個很重要。果然用的是清淨平等覺,他會得定、他會開悟,真正能成就一切莊嚴功德;用錯了心就全盤都錯了,用心不能不留意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九四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