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四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个都找不到。这是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世尊末法这九千年,只有念佛往生净土可以成就,其他的法门都不行。为什么?重重障道因缘我们没有能力突破,所以只有选择这一门。这一门为什么能成就?这一门带业往生,烦恼不要断,业障不必消,只有这个条件我们才有分。修小乘,初果要断八十八品见烦恼,我们就没有这个能力。大乘圆教菩萨位,初信位的菩萨,条件跟须陀洹一样,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能证得初信位的果位,那我们想想,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八十八品见惑,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,把它归纳为五大类,这容易学。五大类里的第一个身见。六道凡夫都把身执著是我,哪一个人能把身放下?我们现在大乘经学得多,知道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的,跟衣服一样。这个道理我们懂,我们做不到,还是把身体当作我。不像衣服,衣服脏了可以丢掉,我们换一个身体多难,那真的叫生龟脱壳,不可能的事情。真正体会到这一层,我们就恍然大悟,这一悟你才回头专修净土。

  我学佛六十年了,讲经教学五十四年,晚年觉悟了,真觉悟了,三藏十二部我不要,我只要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其他的统统不要,死心塌地学莲池大师。莲池大师到晚年,一部《阿弥陀经》、一句阿弥陀佛,其他的都不要。他说「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」,哪个人要学,让给别人。承认什么?我不行,我没有这个能力。别人悟,我们赞叹、我们欢喜,他比我高,我不如他,这个东西要承认。「八万四千行」,这修行的方法,「饶与他人行」。在行门就是执持名号,再不改变了,全盘放下。这莲池大师的晚年,我们要知道,要认真去想想。

  「又《往生论》偈云:正觉阿弥陀,法王善住持。佛寿无量,教化之众无量,所教人民皆同补处菩萨,故云善住持也」。善住持这句赞叹,赞叹得好!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善住持?把人民教化都登了补处菩萨,跟他学的人统统都成无上道,都证得妙觉的果位,这叫善住持。「又偈云:如来净华众,正觉华化生」。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法会之中的所有大众,「皆于弥陀国土清净莲华中生」,不是胎生、不是卵生、不是湿生,全都是化生,而且是莲花中化生。莲花代表清净。在我们这个世间,莲花生在池塘里,根,池塘的底,泥土里头生根,茎通过清水,花开在水的上面。佛用这个来比喻,表法,把池底比喻作六道轮回,染污,六道是秽土,上面的清水比喻净土,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花开在上面,超越十法界。十法界,四圣是净土,六凡是染土、秽土,莲花超越十法界,取这个比喻。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是莲花化生。极乐世界有七宝池,池里面的水有八种功德,称为八功德水。这个愿我们知道,也是法藏比丘当时考察、参访,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看到众生生身不清净,想到莲花化生。

  「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」,极乐世界七宝池,莲花是如来智慧清净心当中生出来的。这个清净海,底下有解释,「亦即皆从弥陀自心中生也」,是如来清净智慧心当中生出来的。弥足以证明,每个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是一体,是一个心。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这一般习俗说我们投胎投到极乐世界去。到极乐世界住在哪里?住在莲花里头,叫莲胎。不是母亲胎胞里面的孕育,莲花在孕育。莲花是什么?莲花是阿弥陀佛的清净智慧,弥陀心中的清净智慧,真心不是妄心,跟阿弥陀佛一体。我们称弥陀弟子,称佛子更亲切。阿弥陀佛清净智慧,真心清净智慧孕育出来的这个众生,当然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阿弥陀佛相彷佛,这我们怎么能不信?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,古时候中国人懂得胎教。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是阿弥陀佛胎教成就的,你能说不对吗?我们在这句里看到的,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。念老的注解注得很详细,弥陀自心中生。我们把它添几个字意思就足了,皆从阿弥陀如来真心智慧清净海中生。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胎教,比我们这个世间高明太多了。教育要从怀孕时候开始,否则的话就来不及了,迟了。

  那我们中国的胎教是不是从极乐世界学来的?这我们不得而知。李老师讲,理上讲得通,事上没证据。理上怎么讲得通?阿弥陀佛应化在中国是以圣贤的身分,真讲得通。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懂得胎教,而且非常重视胎教。不但重视胎教,重视因果报应。我们看到孔夫子的外公,孔子的外公,他母亲的父亲,这个老人把他的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,为什么?他看到孔家五代修善积德。五代!修善积德,这个家里一定出人才。把他女儿嫁过去,生了孔子,孔子是大圣人。这就是因果,你看看,祖宗五代修善积德。孔子的外公有智慧,会选择,把女儿嫁给他。周文王的母亲太任,怀文王的时候就用胎教。这十个月怀胎,她守住身口意三业,端正心身。为什么?跟胎儿有影响。史书上记载下来的,这十个月当中,眼睛不看恶色,就是很难看的东西,我们今天讲负面的不看;耳不听淫声,音声,凡是不善的音声,负面的,不听;口不出傲言,跟人说话都非常柔和,没有丝毫傲慢的习气。保护她的胎儿,让他在怀孕的时候受到正气,这个小孩出生好养,听话,好教。一出生他睁开眼睛,他会看、他会听,一出生就在学习。他学什么?一天到晚照顾他的是父母,特别是母亲,不离怀抱,看母亲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他就在模仿、就在学习。所以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,这一千天要把他教好了,他一生都不会改变。古谚语有句话说,「三岁看八十」,小孩在三岁之前受的教育,八十岁不会改变。

  于是我们就明白了,今天我们提倡的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是谁学的?是母亲做给婴儿看的。小孩不会说话,你不能教他读、不能教他念,做出来给他看。年轻的妈妈,父母都还在,你怎么样孝养父母,你怎么样奉事尊长,他都看到、他都学会了。这个时候教是身教不是言教,你不做出好样子,他到哪里去学好样子?三岁开始教他,迟了!你看现在的教育,现在婴儿一出世谁教?电视在教。多半都是父亲母亲都上班、都工作,不愿意带小孩,小孩请个佣人来照顾。佣人偷懒,打开电视叫小孩看,小孩全部受的是电视教育。稍微长大,能上小学了,中国小学我不知道,外国的小学,一年级的学生就用电脑,他就上网。不但电视教他,网路也教他,全把人教坏了。谁负责任?今天说儿女不孝,学生不好教,这责任归谁?我们得多想想。《无量寿经》上说得好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」,那就没法子,没人教!「无有语者」,他今天干什么坏事都要原谅他,不能怪他。为什么?没人教他。

  我们要承认人性本善,人之初,性本善,要承认,这真的不是假的。如何能把本性本善保持住?全靠教育。中国古代教童蒙,小朋友六、七岁上学了,念什么东西?念《三字经》。《三字经》第一句话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性是本性,本性大家都一样,佛跟人都没有差别,佛的本性本善,人的本性本善,没有差别。可是怎么样?习就相远了,如果没有教育的话。习是什么?习是习惯,习惯所谓是「近朱则赤,近墨则黑」。孟子的妈妈要搬三次家,为什么?就是习性。原来她自己住的地方在乡下,邻近坟地很多,所以孟子,小孩,就学会去埋死人。他妈妈一看到这个,这不行,这个地方不能住,搬家。搬到一个地方,邻居有个屠户,杀猪的,所以孟子就学会杀动物,这也不行。最后第三次搬到一个学校旁边,孟子看到里面念书,他就跑到里头跟大家一起念书,这对了。这是什么?这就是近朱则赤,近墨则黑。小孩的习性非常非常重要,父母不能不注意。负面的、不善的不能让他接近,三岁之前不能让他看到,不能让他听到,不能让他接触到。母亲要非常严格的防范,让小孩看到、听到、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,他的思想行为纯正,中国世世代代有圣贤出来,就是这么教出来的。只要家里懂得教,都有出圣贤的可能。你要疏忽了,小孩本来是圣贤的本质,不会教,让他学坏了,这个损失就太大了!所以中国教学的理念就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,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就从这儿生出来的。所以中国人最懂得教育,最重视教育。

  我们疏忽教育、不重视教育顶多两百年,两百年前重视,这两百年是从慈禧太后开始。所以我常常想,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不高。为什么?文化水平高,她会重视,她不至于疏忽。她对于儒释道不尊重,没有过去帝王那样尊重。过去的那些帝王,对儒释道都称老师,自己称弟子,尊师重道。高人都封为国师,经常礼请这些人到宫廷里讲经教学。这是他们从前的皇帝。慈禧执政,把这个制度废除不要了,自称为老佛爷,在佛菩萨、神仙面前她坐当中,其他的要坐两旁边。这个表法表得不好,让一般老百姓看到之后,对于佛菩萨、对于神圣的这个信心就衰退了。皇上不尊重,上行下效,人民不尊重。所以她的一百年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,对传统文化的信心逐渐下降,到民国没有了。所以我们丢掉两百年,造成今天社会动乱,灾害频繁的果报。懂得因果,到底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慈禧太后是祸首。

 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要拯救这个社会没有别的,一定把教育,老祖宗的教育找回来,还得把胎教找回来。你看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为什么那么好?都是阿弥陀佛自己真心、真智慧、真清净孕育出来的。阿弥陀佛懂得胎教,让所有往生的人托胎到那里是莲花里托胎,那个莲花是他真心、清净智慧变现出来的。所以去了极乐世界,将来个个成佛。花开见佛,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,天天听,没有一天间断,一直保送你成佛为止。成佛就是毕业,毕业之后你到他方去教化众生。这个经典是宝,连胎教都在其中。每个怀孕的母亲要用真心,这十个月当中不要用妄心,用真心,真诚心;要用理智,不要感情用事;要用纯正,不能用偏邪,让你的小孩(胎儿)受到负面的感染就不好了。这样孕育出来的就是圣贤的胚胎,出生之后好好调教,将来就是圣人、贤人,在佛门里讲那就是佛菩萨。

  「是故彼国人民,平等如佛,寿命亦皆无量。一生补佛。可知极乐主伴悉皆庄严,功德成就」。末后这句话更重要,庄严功德成就这六个字,我们在家庭能不能把这六个字做到?庄严的前面还要加四个字,这四个字虽然没有在此地,意思全包含了,真诚恭敬,庄严功德成就。家人,家里头有一个人学佛,懂得这些道理,落实在自己身心生活之中,你自自然然能感化你一家人,自然能帮助你的家人人人成就。你在一个团体里面学佛,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能感化这个团体,你这个团体就是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的一个细胞落在地球上,希望它繁衍,希望它发扬光大。你居住的地方将来就变成一个弥陀村、弥陀镇,再扩大就变成了弥陀城、弥陀市,做为这个世界一切居民的好榜样。这叫弘法利生,这叫如来家业。

  只要是真心,真心生智慧,妄心生烦恼。妄心里头生的是什么?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,妄心生这个东西,这不好。真心生真实智慧,生道德、生和敬,佛法讲六和敬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教给我们那些戒品,现在在《大藏经》里律藏。现在是末法时期,戒律成就是正法时期的事情,像法是禅定,末法是净土。但是真正修净,戒定还是根基。用什么样的心去修戒定?用弥陀的心,活学活用。戒定修什么?具体的就是六个字,五戒、十善、十戒,十戒是沙弥十戒,就够了。这六个字真正做到,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具足,小乘三千威仪也具足。学东西抓纲领,纲领抓住了,细目全在里头。问题就是个真心,真心是无私的心、无我的心,才能相应;如果有我、有私心,怎么修都不相应,佛菩萨来都没有用。世出世间一切圣贤法总是用心不同,这个很重要。果然用的是清净平等觉,他会得定、他会开悟,真正能成就一切庄严功德;用错了心就全盘都错了,用心不能不留意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四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