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 (第二九五集) 2012/4/16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295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,第六百四十六页第五行。科题「重显依报庄严,十四品至十七品」,分为四段。第一段「宝树遍国」,这又分四段。
【宝树遍国第十四】
念老的注解说,这一品「重显极乐国土依报庄严」,前面有介绍,这个再补充,介绍极乐世界环境的庄严。「七宝行树,周遍其国」,我们相信,树木花草是一切有情众生的喜爱,不但人喜爱、动物喜爱,鬼神也喜爱,佛菩萨也不例外,都喜爱树木花草。所以,居住环境好的一定树木多。极乐世界它是法性土,它不是阿赖耶的相分,境界相变现的,是自性里面所流露出来的。所以这些树,形相是树木花草,实际上全是珍宝成就。「此诸宝树,或一宝独成」,从树根到枝叶花果纯是一种宝。也有两种宝、三种宝、无量珍宝成就的,叫「多宝共作」。
「树皆整齐庄严」,这是自然形成的。我们在野外去旅游,看到原始森林,地球上现在还不少地方有原始森林。原始森林你看一片树木它就一个品种,没有杂树生在里面。这就是《易经》里面所说的「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」,这是大自然的规律。大自然的规律在佛教里称为性德,所谓法尔如是。没有人工去干预,没有人去设计,自然的,它就那么整齐,就显示出那样的庄严,这整齐庄严。「光色殊妙」,只要是性德成就的,决定有光、决定有色。光色殊妙,殊是特殊,妙是微妙,这些光色变化。我们人工也能够制造,像现在做的琉璃灯,水晶的。这个大灯挂着许多水晶的这些珠,灯点燃之后,不同的角度去看,它有不同的光彩,这边看是红的,那边看是绿的,那边看是蓝的,五彩缤纷,美不胜收。实际上,实际上什么颜色都没有,只是角度不同,水晶珠折射出来的光不一样。在极乐世界,这些树木花草都是珍宝所成,所以在光明遍照之下,这个折射光之美我们能够想象得到。虽然不能完全想象到,能想象个彷佛,我们相信这是有的。「随风奏乐,音调和雅」,这也能想象得到。在我们人间,中国,西方可能是从中国学去的,它们也有很多种的风铃。款式有大有小,也有许许多多种类,挂在屋檐上、挂在树梢上,风吹动之后就像交响乐一样,音色非常的温和、优雅。
「此即第四十」,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第四十愿「无量色树愿之成就」,这品经就讲第四十愿无量色树。世尊特别为我们介绍,知道这是大众非常欢喜的环境。先说「树之质」,它不是木本的,花草不是草本的,它是珍宝成就。我们看经文:
【彼如来国。多诸宝树。或纯金树。纯白银树。琉璃树。水晶树。】
就纯琉璃、纯水晶的。
【琥珀树。美玉树。玛瑙树。】
这是用我们这个世间的名称来形容,这些宝石都是人间喜爱而认为这是很贵重的。因为在这个世间稀有,它不多,物以稀为贵,在极乐世界太多了。「水晶与水精同」,我们现在称水晶,这两个名词都称。「梵语颇黎」,古时候没有玻璃,玻璃是近代才发明的,古人称玻璃就是称水晶,它透明的,非常干净,一尘不染。水晶有紫色的、有白色的、有红色的,碧就是绿色的,有这四色。「琉璃乃梵语,华言青色宝」,我们中国人叫它叫翡翠。翡翠,绿色的玉,透明的,很贵重,所以叫青色宝。「一切众宝皆不能坏。体坚色莹,世间希有,故名为宝」。这些宝,宝石,都非常坚硬,很高的硬度,不容易破坏。「琥珀、玛瑙,亦是世间珍宝」,就是说出产的数量少,稀有,大家就看得很贵重。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植物,树木花草它不是木本的,它珍宝所成。「或有」,前面是:
【唯一宝成。不杂余宝。】
纯的,金的就纯金,银就纯银,琉璃、水晶亦复如是。纯是一宝成就,也有多宝成就。
【或有二宝三宝。乃至七宝。转共合成。根茎枝干。此宝所成。华叶果实。他宝化作。】
这是总说,「总之七宝」,七在这个地方不能把它看成数字,看成数字就错了。极乐世界无量珍宝,七代表圆满,它是表法的。净土宗用七很多,你看《弥陀经》上全是用七,《华严经》用十,密宗用十六、用二十一、用三十六,都是表法的,代表什么?代表大圆满。所以,七就代表一切所有珍宝,是这个意思。这个七之来由,是四方东南西北,上下、当中,就圆满了。像我们这个房子,四面东南西北,有上、有下、当中,这叫七。所以它代表圆满的意思。《华严》表法用数字,数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,基本的圆满数字。以后无论多大的数字都是从这个延伸出来的,发展出来的,它的基础就是一到十,这代表圆满。总之七宝,皆借世间的物质勉强做比喻,极乐世界的宝我们无法想象。
实实在在说,「极乐一切万物悉皆微妙奇丽」,奇是奇特,我们不但没有见过,连听都没有听说过,微妙奇丽。「超逾十方」,不但我们这个世间没有,十方诸佛世界虽有不齐全,总有漏掉的、总有缺陷的。极乐世界齐全,一样都不漏,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,出家做比丘的时候,发的一个大愿。大慈悲心,要帮助一切世界六道众生,救他们,六道众生太苦了,怎么样帮助六道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,他发这个大愿。向他老师请教,老师是世间自在王如来。老师教他,你应该去一切诸佛刹土去参观、去考察,取人之长,舍人之短,你的愿就满了。他真干,用了五劫时间,这么长的时间,哪些该取、哪些该舍做了个总结,这个总结就是四十八愿,这四十八愿真的成就了。极乐世界从哪来的?是这么来的,不是凭空想象的,是实际上去考察、去采访,这么成就的。这是阿弥陀佛大愿,大慈大悲、大智慧所成就,这里头真修、真干。所以成就这个环境,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精华,不善的全不要,善的统统都摄受,极乐世界美不可收。「岂真似此浊世之俗物!」用我们这边我们称为珍宝来做形容、来做比喻,实际上极乐世界珍宝美不胜收,我们这个世间珍宝简直不能为比。这一段为我们说出这个意思。
下面「别明」,我们看经文:
【或有宝树。黄金为根。白银为身。琉璃为枝。水晶为梢。琥珀为叶。美玉为华。玛瑙为果。】
这是比喻。
【其余诸树。复有七宝。互为根干枝叶华果。种种共成。】
「又据《往生论》」,天亲菩萨说的,「则此宝树,显国土庄严中,种种事功德成就」。《往生论》里头,天亲菩萨依照经典修成了,往生到极乐世界,《往生论》就是他自己修学往生成就的报告,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真实状况。三经,《阿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,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。《往生论》天亲菩萨真干、真信、真愿,往生净土亲近弥陀,这是他的修学报告。这个报告可以用它来注解经文,所以这个注子《往生论》引用得很多。「论曰:备诸珍宝性,具足妙庄严」,备是完备,圆满具足一切珍宝性。这个珍宝是自性里面本有的,惠能大师见性,告诉我们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就是说这个意思,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无尽的珍宝。圆满见性的人,自性里面的智慧、德相,相就是珍宝,全都起作用。「树是妙宝所成」,是即论中所说的「备诸珍宝性」,这浅义,浅说。那深的意思,「盖显弥陀之性德,一切妙宝皆弥陀性德所本具,一一宝中备具一切珍宝之妙德」,这说真话,这深说。
浅说是讲极乐世界的形相,深说是阿弥陀佛的性德,再深一层说,就是自己的性德。我们自己的本性跟阿弥陀佛的本性是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。大乘教里头,佛说过很多次,叫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,这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明白,我们跟弥陀是一体。所以经论里头有说,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这就说明一体的意思。弥陀的性德就是自己的性德,极乐世界既然是性德之所显现,我们自己的性德完全同于弥陀性德,弥陀显现也就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。这是说明众生跟佛的关系,太重要了,这个不能不知道;这一点不知道,你这一生不能成就。不但要知道,要肯定、要接受,确确实实妙不可言。大乘学者,真正学大乘的,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。一一宝中具备一切珍宝的妙德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一多不二,这是诸法实相,真相如是。
「具足妙庄严」,这两句话,备诸珍宝性,具足妙庄严,这一句浅言之,这是下文里头「荣色光曜」,底下一段经文里头,「不可胜视」,你看不完,你看不尽。与「出五音声」,这个五音声是交响乐。「深言之,则一一宝树皆是圆明具德」,圆是圆满,明是光明,全是自性性德的展现。大乘经里头佛说「一切法由心想生」,一切法说我们世间法,十法界依正庄严,无不是心现识变。心是真心,就是自性,真心所现、真心所生;唯识所变,识是什么?识是分别、识是执著。因分别执著产生变化,这个变化无量无边、无数无尽。如果没有识它就不变,它只现、只生,不变,这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的境界。所以实报庄严土我们称它为一真法界,就是它不变,只现不变。十法界心现识变,通过识它就变化,怎么变没有一定。识就是念头,念头太多、念头太复杂、念头极不稳定。前念善,后念不善,变化太大,前念不善,后念善。把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,这是事实真相。我们再看底下一段,「树成行」:
【各自异行。行行相值。茎茎相望。枝叶相向。华实相当。荣色光曜。不可胜视。】
经文不长,二十八个字,形容得太美了,这就是自性的性德。为什么?这些树没有人种植,也没有人策划,也没有人去丈量,而这个树是整整齐齐,好像是规划出来的。其实不是的,性德,性德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的。这种自然现象就摆在我们面前,很可惜我们这些人不觉不知。最贴切的莫过于身体,你看身体,来投胎的时候进入母体,灵魂进入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