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叁00集) 2012/4/19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300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六六0頁第一行,末後這一句看起:
「又曰:此菩薩,不見有法生,不見有法滅。何以故?若不生則不滅,若不滅則無盡,若無盡則離垢,若離垢則無壞,若無壞則不動,若不動則寂滅地。是爲第叁無生法忍」。這是《華嚴經.十忍品》裏面所講的,「無生法忍」,這一位菩薩是法身菩薩,別教八地以上,圓教八住以上,都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這不是普通人。不見有法生,不見有法滅,這兩句話,現在我們有了一些清晰的概念。在幾年之前,我們對經上這些文字概念模糊,確實是有懷疑,就如同經上所說的,疑根沒有拔除。現在疑根有沒有拔除?現在是疑根明白了,這疑根是什麼知道了,還沒動手拔。爲什麼?拔除就是放下。我們現在很清楚、很明白了,沒放下,就是欠這點功夫,拔除的功夫,這個功夫非常重要。疑根是障礙,是嚴重的障礙,是根本的障礙,有這麼一點點存在,造成我們身體不健康的狀況。這個東西拔除,身心健康,一切病苦都永遠離開了,包括生死之苦,所以它的確重要。
我們欠這點原因是什麼?真正的原因,還是對這個事情沒有真正徹底明了。徹底明了之後,沒能拔除就是業障、習氣深重,總不外乎這兩個原因。我們現在這兩個原因都有,怎麼辦?那就是經教的薰習,世尊在經上講的這些話多念多聽。我們曉得薰習愈久,時間愈長,那個警覺性就愈高。多看近代的科學報告,科學家議論的中心議題也是這個問題,宇宙萬法的真相。物質這個問題搞清楚了,這很難得,但是我們對于物質還是留戀,這是嚴重的習氣,我們對這個問題薰習不夠。理上不迷,事上迷,這薰習不夠,多薰習、多聽、多讀,讓它變成我們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念,就容易放下。確確實實一切法不生,這個一切法包括現在所說的,科學家所講的叁種現象。物質現象,我們知道物質現象,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,我們對物質現象放下,沒有一絲毫留戀。一切物質現象擺在面前,不生控製的念頭,不起占有的念頭,這叫真放下。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,身體是個物質現象。
精神現象現在也發現局部的真相,精神怎麼來的現在還不知道。現在的發現講到,他說突然發生的,沒有任何理由。科學家這個說法,佛在經上有說到,楞嚴會上佛講,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這個科學家發現。當處爲什麼會發生,爲什麼會滅盡?這個解釋不清楚。在佛法裏頭,自性清淨圓明體,這賢首大師依《華嚴經》說出來,這就是自性。自性什麼樣子?自性清淨、圓滿、光明。光明是智慧,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,一切萬事萬物是從它而生。我們在學習當中,用螢光幕來表法,像電視的屏幕、電腦的屏幕,我們把這個屏幕比作自性清淨圓明體,有這個意思。屏幕上什麼都沒有,屏幕上能現森羅萬象,什麼都能現,能現的是真的,它不生不滅。大乘佛教裏給真跟妄下了個定義,什麼叫真的?不生不滅是真的,有生有滅是假的。這個體不生不滅,體現的相有生滅,只要是現相就有生滅,而且生滅非常快速,確實是佛說的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。這個速度、頻率高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也就是一秒鍾裏頭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,所以說它不生不滅。
它是有生滅,如果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,這叫廢話,說得沒有意義。真有生滅而說它不生不滅,這裏頭意思就深了。它太快了,它一生馬上就滅掉,生還沒有覺察它已經滅掉,這叫不生不滅,就是速度太快了,眼睛來不及看。眼睛看到什麼?看到是一大堆的生滅連在一起,科學家說糾纏在一起,我們才看出它的生滅。就好比銀幕上,我們看電影,從前電影是幻燈片一秒鍾二十四張。我們現在看一張,一張二十四分之一秒鍾這個速度通過,大概我們看在銀幕上閃了一下,沒看清楚,知道有這麼回事情,沒清楚。如果二十四張重疊在一起、糾纏在一起它的時間是一秒鍾,看出來了,一秒鍾可以看出來,這個畫面是什麼看出來,二十四分之一秒看不出來。現在我們想想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你怎麼能看見它?可能連閃都沒有看到,眼睛睜得大大的,那一閃都沒發現到,它速度太快了,眼睛來不及,必須一千六百兆個念頭糾纏在一起,我們看到,我用這個比喻諸位能夠體會到。電影屏幕上是二十四個幻燈片糾纏在一起,我們看到它的現相,單一看不到。現在是一千六百兆張的幻燈片糾纏在一起,我們看到六根接觸現在的境界。我們的六根是這個頻率,六塵境界也是這個頻率,六識還是這個頻率,這叫不生不滅,沒有生,沒有生哪來的滅!
說若不生則無滅,有生有滅有局限,不生不滅就沒有界限,就無量無邊、無盡無際,那是什麼?那是自性的本體沒有邊際。中國古人所說的「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」,這是真的。這兩句話科學家還沒有把它證實,這就是佛講的,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,它所緣的境界是有局限的,它不是無限的,是有局限的。但是自性裏頭有四德,見聞覺知它是沒有局限的,見聞覺知,自性裏頭本具的,它起作用。如果自性起作用有阿賴耶融合在裏頭,它就變成有局限。因爲阿賴耶是染汙,沒有這個染汙它就沒有局限,有這個染汙就受了局限。所以我們現在知道,科學還能進步,把這個叁細相搞清楚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跟自然現象;再往上就不行了,這提不上去了。再往上必須放棄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阿賴耶的現象,這虛妄的。放棄虛妄,實相就現前,真相才真現前;不放棄虛妄,真相永遠看不到,科學跟哲學所研究的全是妄相。世尊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《華嚴經》是釋迦牟尼佛爲我們示現,菩提樹下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定中說出來的這部大經,就是在佛果地上所見的現象,他說得很詳細,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定中說的。惠能大師也入了這個境界,說得很簡單,只說了五句,要知道那個五句就是世尊所證得的華嚴境界。我們就知道,能大師的五句要細說,就是一部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把它濃縮成幾句話,那就是六祖所說的,不增不減,只有開合不同。開是展開詳細講解,合是把它總結一、二句話,這是宇宙萬法的真相。
所以你看第一句還得是看破,看破之後這才能放下。離垢是放下,垢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真放下了,放下就沒有壞,這個沒有壞在此地說永恒不變。永恒不變就決定沒有所謂的波動現象,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波動現象沒有,這不動。不動就是佛所講的寂滅地,寂滅地就是大般涅槃,這就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究竟果地。在淨土稱它作常寂光,在大乘裏面統稱爲自性、法性,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諸法實相、第一義谛,這些名詞全說這一樁事情,它是真的,除它之外全是假的。這個真實之際是本經說的,也是說這樁事情,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。雖然自性裏頭什麼都沒有,自性裏頭什麼都不缺,爲什麼?它能現萬法,沒有一樣欠缺,所現的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。它沒有數量,隨著衆生的念頭,你起個念頭它就變現出來,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。念頭沒有止境,我們一個人的念頭,從早到晚多少念頭?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個念頭。一天二十四小時多少秒?每秒裏頭一千六百兆。一天多少?一個月多少?一年多少?無量無邊無數無盡,它沒有數量,這是自性的性德。
沒有緣它不動、它不現,大乘教裏面說隱現,沒有緣它隱,不能說它沒有;有緣它現,雖現不能說它有,因爲所現的念念不可得。我們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念頭,念念不可得,《金剛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,就說這個事情。不可得,它有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?沒有。所以講真的,真的就是當下這一念,當下這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就這一念。一秒鍾裏面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,這裏頭一念叫當下,所以當下了不可得。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可得,所以勸你了解事實真相之後,最終極的目標在哪裏?法性,就是自性,回歸自性叫圓滿成佛。無上正等正覺是回歸自性,在淨宗法門叫回歸常寂光淨土,那是不生不滅純真無妄。法身菩薩所住的實報莊嚴土,真中帶了一點妄,那點妄是無始無明的習氣。
習氣真有,習氣沒有現象,六根緣不到。它不是物質現象,眼耳鼻舌身緣不到;它不是精神現象,第六識分別、第七識執著也緣不到,它是阿賴耶的相分,阿賴耶的見分能見到它的相分。眼耳鼻舌身能見到阿賴耶的相分,第六識、第七識見不到,它要靠傳送,我們講轉播,要靠這個它才能見到。眼見到,眼把這個現相傳給第六意識,在第六意識相分那個地方播放,第六意識的見分見到它的相分,所以它是間接見到的,它不是直接見到。前五識只有了別沒有分別,到第六意識它在它相分裏面見到産生分別。第七識,在第七識相分,第七識的見分緣它的相分起執著。前五識沒有執著,它只是老老實實傳送,把外面的音聲、色相傳給第六、第七。這是事實真相,了解之後才曉得我們是怎麼迷的,迷的結果會變成什麼樣子。佛講得很清楚,我們細心去體會,體會到佛所說的都沒錯。佛所說的我們肯定,我們再不懷疑、接受了,那就得放下,放下就契入,所以放下是行。你看信、解沒有問題了,放下是行,行之後面就是證,證什麼?入佛境界,跟佛一樣。
念老用簡單的幾句話把它歸納起來,「簡言之」,簡單的說。「則安住于不生不滅真如實相之理體」,所以對這樁事情要很熟,一切法當中我們抓住一法就行,爲什麼?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所以隨便拈一法都可以,我們就抓住這一法。整個宇宙,佛說的「一切有爲法,如夢幻泡影」,那個影就是影像,就是我們看電影屏幕上影像,我們看網路、電視畫面上的影像,如夢幻影像,這個影像是生滅法、是波動現象糾纏在一起。佛問彌勒菩薩問得好,佛問說「心有所念」,這講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