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五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恩。不能學小乘,我自己關起門在家念佛,別人不管了,不可以。我們念佛常常念著別人,這是什麼?我們做回向,時時刻刻都回向。都希望一切衆生得佛力加持,都能夠遇到這個法門,都能相信這個法門,都能發願求生,都能念阿彌陀佛,常常有這個心,常常有這個願。所以佛菩薩,學佛同修,特別是淨宗法門,轉*輪,轉圓滿的大*輪,而且非常容易,「南無阿彌陀佛」這就是轉*輪。我念這句佛號他聽見了,他阿賴耶裏面,阿彌陀佛的種子就下去了,愈多愈好!

  下面說「諸沙門」,沙門是出家人通稱,不一定是佛教,任何宗教出家修行的,在印度都稱爲沙門。「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」,若天、若魔、若梵,「若複余衆,實不能轉」。這就是說這些人,沙門、婆羅門、天神、魔王、梵王,以及其他的,在教化衆生都不能跟佛相比。爲什麼?我們的智慧不圓滿,只有佛智慧圓滿。我們今天能夠自己自修,我們能夠教別人,都是依照佛的經教,決定不能違背,這叫正法。古人說得好,「離經一字,便是魔說」,我們所想的、所念的、所說的,都要根據經裏面所說的理論與事實真相,決定不可以自作聰明。古人所謂「師心自用」,師是老師的師,師心自用的意思,執著自己的見解、自己的想法以爲是正確的。不能夠完全依照經教,甚至于用自己的見解來批判經教,這就錯了。科學的報告,我們引證佛說,沒有破壞佛法,證明佛所說是真的,這個可以。

  下面括號裏頭有個注解。「梵語沙門」,翻成中國意思叫「勤息」,一般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的,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。這個地方講「勤行衆善,止息諸惡」,意思是一樣的。祖師大德在經論裏面把它落實了,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,這叫沙門。「梵語婆羅門」,婆羅門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「淨行」,他們修清淨心,心淨,言行當然也淨。這是婆羅門教,現在叫印度教。「天魔梵者」,天是天神。說天魔呢?天魔是「他化自在天」。梵是梵天,大梵天王,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的天王,都是最高的,梵天是初禅天。

  爲什麼稱他是魔?他化自在天的福報最大,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。他不喜歡人離開六道輪回,因爲所有的衆生都在他的統領之下。我們六道是在欲界,有很濃的財色名食睡,只要有這個念頭,你就是欲界衆生,你就是他化自在天王的眷屬,是他的人民,他不希望你離開。也希望你斷惡修善,但是不希望你離開六道,他障礙你。所以你修行有成就,他來障礙;換句話,念佛求往生淨土他也會來障礙你。真正障礙不了,你真往生了,他也佩服你,他也稱贊你。梵天亦如是,這個意思要懂。所以,我們求生淨土的心要堅定,沒有一絲毫懷疑,求生淨土的願心要堅定、要懇切,我決定求生淨土。這個世間一切的緣統統放下,你才能去得了,有一樁事情你放不下,那樁事情就障礙你往生;換句話說,你這一生不可能成就。這些都是我們要知道的。這是一切智無所畏。

  第二,「漏盡無所畏」,漏是煩惱,煩惱斷盡,見思煩惱斷了。見思煩惱在阿羅漢的時候就斷了,見思煩惱的習氣在辟支佛斷掉了;塵沙煩惱在辟支佛就斷了,塵沙煩惱的習氣在菩薩斷了。無明煩惱,十法界裏面的佛斷了,習氣沒斷。佛只要斷了無明煩惱,他就真的成佛,他就脫離十法界,生到實報莊嚴土。初住菩薩,叫法身大士,這是真佛,這不是相似位佛,叫分證即佛,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。分證位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證位,爲什麼有這麼多階級?這是無始無明習氣厚薄不一樣。無明煩惱剛斷,習氣很濃,這就是初住菩薩。他斷一品無明習氣,他的階級就提升一等,從初住要提升到等覺是四十一個階級。等覺菩薩是最後一品無明習氣,這一品斷掉,那就叫妙覺如來,經上所說的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沒有比他更上的。等覺還有上,上面有妙覺,妙覺再沒有了,叫無上。無上正等正覺是妙覺如來,究竟果佛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是果佛,不究竟,無明習氣沒斷,差別在此地。

  這是告訴我們,煩惱不能不斷。不斷也能往生,不是不能往生,這帶業往生。但是如果這個業很重、很雜,就怕臨終時候有障礙,那怎麼辦?唯一的方法就是念佛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那個效果很大。真念佛的人,真念佛是什麼?不懷疑、不夾雜,決定沒有妄想、雜念,沒有這些東西夾雜,這個功夫純。純淨的功夫,這一聲佛號,經上常說「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」,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果然這樣念法,念叁年,爲什麼很多人叁年,或叁年不到,他就預知時至往生了。業障消了,煩惱斷了,煩惱斷了他自己不知道,業障消了自己也不知道,可是他預知時至,他知道他什麼時候往生。這是不思議的境界。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心,愈專愈好,要知道這才是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;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小事,不值得放在心上。「佛于大衆中,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,而無畏心」。佛能說,佛不是說假話。沒有斷自己說斷了,這是欺騙衆生,大妄語,大妄語的罪是墮阿鼻地獄,就是無間地獄。

  第叁,「說障道無所畏。佛于大衆中,說惑業等諸障法,而無畏心」。佛在講經教學當中,常常給我們說煩惱,像《百法明門》裏面所說的二十六種煩惱,那是無量無邊煩惱歸納成二十六類,二十六類展開,八萬四千煩惱、無量煩惱,這一定要懂得。爲了教學方便起見說二十六種,二十六種裏面有六種是叫根本煩惱,這個叫最毒最毒的,我們全都有。這個六種,第一個就是貪,我們有沒有貪心?第二個是瞋恚,第叁個是愚癡,第四個是傲慢,第五個是懷疑,五毒。第六個是惡見,惡見是什麼?所有一切邪知邪見歸納這一類,叫惡見。惡見就是見煩惱,也是無量無邊,歸納爲五大類。身見、邊見,邊見是二邊,就是對立。什麼是真,什麼是假,真假是對立的,邪正是對立的,善惡是對立的,是非是對立的,天堂跟地獄是對立的,佛跟衆生是對立的,這些都叫邊見,二邊。邊見要是破掉,知道什麼一樁事情?原來整個宇宙是同一的,是一體。邊見把一體破壞了,不知道宇宙跟自己是一體,所有一切對立從這兒來的,對立是煩惱的根源。從對立會産生沖突,沖突再提升就是鬥爭,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。現在戰爭,每個人都提心吊膽,核武戰爭、生化戰爭,這是什麼?滅絕人類的戰爭,誰都逃不了這個災難。這是人類自己製造出來,這是科學技術的副作用。所以中國古聖先賢不發展科學技術,原因在此地,便利是有一點,可是副作用不可思議!

  最近,熱門話題是改變基因,在哪方面?在農業,改變基因的農産品現在充滿了市場。好處是産量增多,好像農作物又好看、又肥又大,可是吃下去之後可能要命。現前不得病,科學家預測,可能這個病潛伏在身上,叁、五年之後發作,十年、二十年後發作,也可能遺傳到第二代、第叁代,這多可怕,現在沒人敢吃東西了。素食裏頭吃豆腐,豆腐什麼做的?黃豆做的,黃豆是改變基因的,豆腐裏頭就有。這個問題現前炒得很熱,很多人都在議論這個問題,到底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,還沒有個結論。可是人心惶惶,坐立不安,引起這麼大的威脅,這就是罪過。發明的人有罪過,讓這麼多人心裏不安,不管它好不好,你叫人家産生恐懼,這就是罪過,製造的人有罪過。佛法裏講業因果報絲毫不爽,爲什麼?我們的思想、我們的行業,帶給衆生不是歡喜而是恐懼。造這種業,跟無畏布施恰好相反,無畏布施果報健康長壽,恰好相反是什麼?短命,橫死、短命,它帶來這種結果。

  這個事情得從長計議,要通過長期的實驗,是不是真正有好處。我們學佛的人懷疑,爲什麼?學佛的人是崇尚大自然。凡是改變大自然、破壞大自然,我們感覺當中都有災害。現在科學技術就是破壞自然生態,改變基因是破壞農作物的生態。根據過去這些經驗,我們對它産生提心吊膽是有道理的。真正有智慧、有德行的人決定不會幹這個事情,說穿了,還是我們把傳統教育丟掉了,才會發生這些事情。佛在大衆當中講惑業苦這些法講得透徹,讓聽者覺悟,讓聽者在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知道如何選擇,如何避惡向善。

  第四,「說盡苦道無所畏。佛于大衆中,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,而無畏心」。前面是說障道,說罪過,這是說正法,苦怎麼樣能夠滅盡?那你要曉得,苦從哪來的?苦從迷來的。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,只有一個目的,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。佛教就這麼一個目標,它是好東西。佛知道苦從哪裏來的,苦從迷惑裏頭來的,迷什麼?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。科學家有沒有了解?了解了一部分,不了解的還有一大部分。了解裏頭是不是圓圓滿滿的?不見得,可能在現前認爲是真理,過個十年、二十年之後會被人推翻。這是科學界四百多年的普遍現象,沒有人敢說哪個東西是真理。只有佛敢說,他了解的是真的、是透徹的,永遠顛覆不破的。

  說阿賴耶的叁細相,說宇宙的源起,這是非常深奧的東西。二、叁千年來沒有人把它證明,證明的人我們也不會相信。爲什麼?證明是他定功,他入定他達到那個境界,他說真的時候,你說真的,我不相信你,沒有法子。現在科學方法,科學擺在你面前,我看,你也能看到,這大家相信了。物質現象是假的,今天被揭穿了,曆代祖師大德也有說,但是沒人相信。沒有人相信的這部分就不說了,說它幹嘛?沒有人相信的這部分,可以跟科學家講,他見到了,跟他講他會很歡喜。佛所知道的一切法,跟我們所說的是有限又有限,我們不相信的、不能理解的、不能接受的,佛統統不說。

  所以當年在世教誨,前面十二年講阿含,阿含是小教,完全是大衆能接受的。講倫理、講道德、講因果、講報應,這個大家容易接受,講了十二年。然後,有了十二年基礎,再提升講方等,方等是大乘的初階,也是大乘的預科,准備接受大乘。八年講完之後再講般若,這是真正大乘,給你講真話了,前頭有二十年學習的基礎,講大乘才能接受。大乘講二十二年,再講法華,法華是什麼?一佛乘,最高的,成佛之道,你相信了。淨土爲什麼是難信之法?淨土講的是成佛之道,所以淨土是一佛乘,在大乘之上,這就難信了。沒有前面四十二年的基礎,突然聽這個法門的不容易。突然聽這個法門能接受,佛說了,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。今天你又得人身,遇到這個法門,聽了就能相信,就真幹,一點不懷疑,得到一切諸佛威神加持,把你過去所種的這些功德引發出來,你自己不知道。

  所以這末後第四個無畏,佛說戒定慧叁學、六度、普賢十願、彌陀四十八願,這些能夠永遠斷苦,離苦得樂,幫助你覺悟。苦樂是果報,果報現前沒法子改變,你曉得果報從哪來的,果必有因,所有的苦從迷惑顛倒裏頭生出來的。迷是因,造惡是緣,他迷他才肯造惡,覺他不會造惡,還是迷惑顛倒,造業就有苦報現前。所以佛教人離苦得樂,是教人破迷開悟。迷破了,苦的因斷了,覺悟了,樂的因得到,樂的因建立了,這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。不是你有苦難的時候拿一點物資來救濟你,不是的,那不能解決問題的,那是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的辦法,不能把病根拔除。佛的教學是把病根拔除,破迷開悟,斷惡修善,改邪歸正,到最後轉凡成聖。這是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,教化衆生的總綱領、總原則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釋迦牟尼佛在世所做的,慈善救濟事業做到究竟圓滿,慈悲濟世,他做得最圓滿。最圓滿就是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,這是慈悲救濟的究竟圓滿。一般人不懂,只遇到一點小災難,得到別人一點幫助、安慰,就非常感激了。佛對我們做的是究竟圓滿,我們沒有感恩的心,這什麼原因?迷,無知。這樣的老師,這麼好的教誨,我們因爲無知,排斥他、拒絕他、不接受他,讓我們的苦難不但沒有減少,天天在增長,還是自作自受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