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九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七是因上轉的。換句話說,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都不放在心上,作而無作、無作而作。做了就算了,別著相,就像沒做一樣,心地幹幹淨淨,這才真正的樂。著相歡喜,它不是真的歡喜,是世俗的歡喜心;不著相的歡喜,那是法喜。法喜跟世俗不一樣,法喜是清淨的,世俗是染汙的,求果報。

  求果報就脫離不了六道輪回,走西方極樂世界,絕對沒有十法界的果報。爲什麼?我們要證得自性的清淨圓滿,這才是真智慧,這才是究竟的福報。你記住世尊一句話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想到了極處就是真心、就是自性。真心、自性裏頭本來具足一切,一樣都不少,具足無量智慧,具足無量德能,具足無量相好。一切都是無量的,不在外頭,在你自性,你只要向內心去求,可不得了!你向外面去求是有限的,整個地球給你也是有限,整個宇宙給你還是有限的,無限的是自性。惠能大師開悟第叁句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它具足什麼?最後一句說出來,「能生萬法」。你看,遇到緣它能現整個宇宙,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的。那是自性的什麼?自性的相,現相,就是德相。

  德,今天科學講的能量;相,是科學裏面講的兩樣東西,一個心、一個物,這都是相。心,科學稱爲信息,我們一般稱爲念頭、心念,相就是物質現象。自性現十法界依正莊嚴,它沒有欠缺,它有欠缺的它現不出來,它沒有欠缺。所以只要你見性,你一切都圓滿,貪瞋癡慢疑全沒有了!那是自性裏頭的毒素,自性沒有,阿賴耶有,阿賴耶裏頭帶的有病毒,自性裏頭沒有。佛法八萬四千法門,包括念佛往生淨土,只有一個目的,明心見性。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,還是明心見性,到極樂世界你就明心見性了。這是我們要求的,不求其他,求其他的就錯了。今天求極樂世界怎麼求法?心裏頭只有一個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。自己要曉得,有一個雜念,這個雜念就障礙阿彌陀佛;阿彌陀佛不清淨,阿彌陀佛染汙了,就這個意思。阿彌陀佛不清淨,阿彌陀佛有染汙,我們就去不了極樂世界。要去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的確很難得,帶業往生,是帶舊業,不能帶新業。過去生中造的、學佛以前造的行,都能帶去,現在還造業不行,極樂世界沒有你的分。所以不能帶現行,帶舊業可以,現行不能帶。

  這個舍,心不存著也。底下給我們舉個例子,「怨親平等,舍怨舍親」。怨,舍怨怼,心裏不能有怨恨。別人毀謗我們、侮辱我們、障礙我們、陷害我們,可不可以怨?不可以。爲什麼?我要怨恨他,我要報複他,生生世世脫離不了輪回。在輪回裏才有報,離開輪回就沒報了。而且怨恨的心到哪裏去?都是地獄、餓鬼道,怨恨,所以要舍。親愛爲什麼要舍?親愛不舍,來生又做眷屬,脫離不了六道輪回。縱然行善,人天兩道,出不去!要知道,清淨心裏頭沒有是非、沒有善惡、沒有苦樂,那才叫清淨。衆生念佛不能往生,絕大多數情執太深,怨可以舍掉,親舍不掉,極樂世界去不了。

  我曾經跟諸位講過一個例子,這是早年在臺灣景美圖書館。有一年過年,有個同修來看我,是個老太太,過年來看我,圖書館的老信徒。見到我之後告訴我,她說法師,我現在什麼都放下了,一心念佛。我說好,太難得了!她說,我還有就一樁放不下。哪一樁?孫子放不下。極樂世界就沒分,去不了。最後我告訴她,我說你要把你孫子看作阿彌陀佛,你就能往生。行嗎?行。阿彌陀佛是自性變現的,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,阿彌陀佛跟自己是一不是二,這是我們決定生淨土的原理。極樂世界是我心現的,阿彌陀佛是我的心性變的,我什麼時候想去,還會有障礙嗎?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換句話,能不能去決定在自己,不是決定在阿彌陀佛,不是在別人手上,完全在自己,我能把這個東西,髒的東西統統放下,那是淨土。你要曉得它那是淨土,一切染汙都要放下,善與不善統統放下,你才能生淨土。所以,經題上提醒我們,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心,清淨心生凡聖同居土,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,覺,覺是大徹大悟,生實報莊嚴土。我們今天做功夫,標准在此地。心清不清淨?財色名食睡擺在面前動不動心?一動心,完了,繼續搞六道輪回。真不動心,才不障礙你生淨土,念佛多少不見得是生淨土的緣。

  灌頂法師乾隆年間人,在《大勢至圓通章疏鈔》,這《疏鈔》他作的,作得好,後面,最後面一篇,念佛一百種果報,第一個就是阿鼻地獄。我那個時候看到這篇東西,我很驚訝,念佛怎麼會墮阿鼻地獄?我拿著這本書去請教李老師。老師一看:這個問題大,我不給你講,我講經的時候給大家講。跟大家宣講,念阿彌陀佛,也有心求生極樂世界,但是把五欲六塵看得非常重。這個放不下,就是地獄去了,我們才明了。貪瞋癡慢疑,殺盜淫妄酒,地獄五條根!貪瞋癡慢疑是不善的根,殺盜淫妄酒是不善的業,心、行不善,造地獄業。造地獄業一定要受地獄果報,爲什麼?地獄是消業的,不是壞事情。你造這麼多罪業,只有到地獄去消,消完了,我們跟佛有緣,再得人身、遇佛法,接著再修。造作諸善,到人間、天堂也是消業,消什麼?消你的福報。你修那麼多福,你心裏還記住,你還沒有把它舍掉,那你一定要受報,你要到天上、人間去享福。都平等平等,這個要知道,到天堂跟地獄是平等的,一個是消福報的,一個是消惡報的,全是消業。清淨平等心裏頭沒有這個,善惡業都沒有。

  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我們斷惡、修善都不放在心上,我的心上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。這叫什麼?這叫淨業,不會感六道的果報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,不懂虧吃大了。要不要斷惡?要;要不要修善?要。爲什麼要?這裏頭是自利利他,希望在這裏修忏悔;第二個,給一切初學的人做個榜樣。不可以,大乘佛法不可以執理廢事,理上明白了,好了,我善惡事我都不做了。每個學佛的人都不幹事了,都回家去念佛,這對嗎?好像是對。錯了,你給社會大衆表的是什麼法?表的是一個自私自利、不負責任,只曉得自己求生淨土,不顧別人。你的家人、社會大衆不會原諒你,你們是迷信,你們這些人不負責任,你們這些人是社會的垃圾,會把佛教滅掉,做錯了。

  大乘佛法是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,隨緣,恒順衆生;不變,隨喜功德。在這裏頭成就,沒有障礙。《華嚴經》給你講得很清楚,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。礙是什麼?礙就是你自己不善的念頭,那是障礙。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裏頭講得好,只要把經義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以四無量心,慈悲喜舍,慈悲喜是教你做人、作菩薩,對一切衆生有慈悲心。悲,憐憫衆生的苦難;慈,給予衆生的智慧,就是要好好教他。給予衆生最大的福、最大的樂是幫助他覺悟,不是別的。他覺悟了,他就能脫離六道輪回,就不再幹傻事,這是布施裏頭第一布施。大乘經講得太多,大千世界七寶布施,比不上爲人說四句偈,這法布施。爲什麼?大乘四句偈可能讓那個人覺悟,大千世界七寶,那個人不會覺悟;不但不覺悟,還可能增長貪心,那就錯了,那個布施就害了人。不能幫助人增長貪瞋癡慢疑,幫助別人增長貪瞋癡慢疑是罪過,最大的罪過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要幫助正法久住,要幫助人民對佛法生起正確的看法,慢慢的去引導,他知道這個東西好,自然他就會來學習。這麼好的東西,爲什麼沒人學?就是沒有人做出好樣子,沒有人把它講清楚。

  我這一生如果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,這一生是不可能接觸宗教。因爲有個很深的誤會,認爲宗教是迷信,宗教不合科學,沒有這個念頭去接觸它。還帶著什麼?批評態度看宗教,沒有一點恭敬心,這過去。我跟方老師不是學宗教,跟他學哲學,沒有想到最後一個單元他給我講佛經哲學。讓我們才發現佛經裏頭有哲理,而且不是一般的哲理。老師當年介紹我,「釋迦牟尼」,他沒有說佛,他說釋迦牟尼,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,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從這裏入門,入門把佛經當作哲學看待,沒有看作它是宗教。

  老師把這個介紹給我,他自己有沒有學?我得仔細看看。他真學,他書桌上從來沒有離開過經典,這我看到的,每天讀經。晚年在學校,我們看見的,在學校開的課程全是佛經。在臺灣大學,他開過「大乘佛學」、「魏晉佛學」、「隋唐佛學」,都是大單元,一個單元講一、二個學期。晚年退休之後,在輔仁大學講「華嚴哲學」。他最後那二十年的教學,統統講佛經,我們看到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那個時候他告訴我,佛經哲學不在寺廟。我說在哪裏?在經典。指出一個方向,你要學佛從經典上下手。這個指導非常重要,如果沒有這句話,我們到寺廟一看,方老師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他說清楚了,現在寺廟的人不學了,你要真學在經典裏頭,我們把注意力就移到經典上去,就不注意出家人。你要學真東西,在經典上學,不得了的東西。

  非常難得,幾乎同一個時期我認識了章嘉大師,這個老人非常慈悲。我認識他,六十五歲,他六十八歲走的,我跟他叁年。他勸我出家,勸我學釋迦牟尼佛,叫我讀《釋迦譜》、讀《釋迦方志》,認真去體究八相成道。我們讀了這些東西之後,對釋迦牟尼佛認識了,肯定了佛教不是宗教。佛教變成宗教是天大的冤枉,因爲宗教裏頭第一個條件要有一個造物主,佛教沒有。佛教說宇宙從哪裏來的?是心現識變;誰的心?你自己的心。所以說佛家講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你覺悟了就是佛,你迷了就是衆生,佛法是平等的。佛這個字什麼意思?翻成中文是覺者,覺悟的人。我們中國人講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這個人就叫做佛,在印度稱佛。覺悟,還沒有圓滿,稱菩薩。所以,佛、菩薩、阿羅漢是佛教裏頭叁個學位的名稱。宗教裏頭上帝、神,人不可以稱上帝、不可以稱神,在佛教裏頭,人人可以成佛,它是學位,像博士學位一樣,你都可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0九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