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0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不可思議的功德。

  大乘教裏頭祖師大德常說,「唯上智與下愚不移」,這兩種人好度,上智是絕頂聰明智慧人,你一說他完全相信,一點懷疑沒有,依教奉行。下愚就是阿公阿婆,他不認識字,我們講他沒有知識,他老實,教他念阿彌陀佛他就念到底,他就不會改變,愈念愈歡喜,我們就知道愈念他有感應。他不跟你說,跟你說了你也不相信,他就做出那樣子給你看。如果你心地清淨,你有智慧你能看得出來;你要心不清淨,貢高我慢瞧不起他,你看不出來;你要很尊重他,你看出來。他那個念佛的功力不可思議,跟《無量壽經》所說的理、所說的事完全相應。

  又《法華科注》第四卷,「曰:平等有二:一者法等,即中道理」,大乘中道法,這是平等的。「二者衆生等,即一切衆生,同得佛慧」,這是真的,法是平等的,衆生智慧是平等的。《華嚴經》上佛說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他怎麼不平等!我們的不平等是因爲有妄想、有分別、有執著,再說得粗淺一點,我們有自私自利,我們有名聞利養,我們有五欲六塵,沒放下,這就不平等。這些東西全是假的,不但這些都是假的,連身體都是假的,你要真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你就會把它放下。一放下平等了,真的一點都不假,平等之後你看一切衆生都是佛。我們念阿彌陀佛的人,看所有一切衆生全是阿彌陀佛,平等心看一切衆生。這是不是我故意把他看成佛?不是的,他本來是佛。爲什麼?全是阿彌陀佛自性現出來的。自性是一個,現阿彌陀佛,也現一切衆生,所現的一切法裏頭都是虛妄,所以它都是平等。爲什麼?相有性空,事有理空,怎麼不平等!不平等是我們自己産生一個錯誤觀念,不是外頭理事不平等,是我的妄想分別執著造出我對于一切法看法不平等,是這麼回事情。真平等沒有染淨、沒有善惡、沒有禍福、沒有是非,這是事實真相,萬法一如,入萬法一如就入如來家。如來是誰?如來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自己對自己生慚愧心,我怎麼會落到這種程度?慚愧心生起來了,自己就得發憤我要回頭,回頭是岸,這一回頭就見性了。

  下面是黃念老的解釋,解釋《法華經科注》上這兩句話,「蓋謂:一者,平等是中道之理體,一毛一塵無非中道,故曰平等」。理是一個道理,說到最小的,毛是汗毛,毛端,塵是微塵,毛端是正報裏頭最小的,一塵是依報裏頭最小的,無非中道。「二者,衆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」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說。「同得佛慧」,我們智慧跟佛平等的,只要把障礙去掉。所以佛講的一切經,等于是自己講的,因爲諸佛如來從清淨平等覺裏面流出來的這些經教。他講經教學,解答別人的疑問,沒有通過思考,這個問題我要怎麼答覆他,沒有,自然答覆他。這是什麼?這是自性的智慧,本具的智慧,本具的德能,決定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。這是佛經難懂之處,我們不可以用思考,你一遍看過去懂得就懂得,不懂不要去研究,爲什麼?愈研究,差距愈大。

  那不研究怎麼辦?我們初學佛的時候,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,經本放下來去拜佛。什麼都不想,拜個二、叁百拜,這意思馬上湧上來,寫都來不及。自性智慧要用自性去求,不要用思考,思考愈想愈錯,這一般人講感應,說感應也講得通,真誠心去拜佛自然就通。不通也沒關系,不通講到這個地方,我把文念下去就好了,沒念錯,我不講解它,我念它。古大德也都是這個辦法,我們看古注,往往看到這一句經文應該有意思,怎麼他沒注解到?沒有詳細注解,大概就是這一句這幾個字他也不清楚。不注沒有過失,注錯有過失;不講沒過失,講錯有過失,這都是學習必須知道的理念。所以我們要肯定,一切衆生都是佛,不能輕慢一個衆生,即使他造五逆十惡都不可以輕慢,幹什麼壞事,心目當中他還是佛,爲什麼幹壞事?一時迷惑。他覺悟了他就是一尊佛,用這種心態看一切人、看一切事、看一切物,成就自己的功德。

  「善根」,『成熟善根』,「《小本》雲: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。小本是《阿彌陀經》,《阿彌陀經》上有這個說法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不可以少善根、少福德、少因緣,這個去不了的。這叁個條件,善根福德因緣都要多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要全心全力培養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,這就對了,取得往生的條件。這一生沒有遇到《無量壽經》、沒有遇到淨宗那就不說了,遇到了,這還得了!本經後頭有一品「如貧得寶」,這個比喻比喻得好,我本來是貧窮,沒飯吃了,現在得到寶,你說多歡喜!這個寶是無價之寶,一生受用不盡。我們無量劫來逃不出六道輪回,在這裏頭受苦受難,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,可以永遠擺脫六道輪回,去成佛作祖去了。這不是一般的寶,什麼寶都不能跟這相比,我現在得到了,我得要好好把它守住,我要有成就。怎麼辦?培養自己的善根。

  善根是什麼?世間法的善根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叁善根。世間所有的善法從這個叁個根生的,所有的惡法是從貪瞋癡生的,所以貪瞋癡叫叁毒,不貪、不瞋、不癡叫叁善根。淨土的善根是什麼?真信,真想到極樂世界,我真的願意去,我真念這句佛號,我要珍惜我每一分鍾、每一秒鍾不要放過。不念出聲音沒有關系,心裏頭佛號不能間斷,除佛號之外沒有雜念。爲什麼?什麼念頭都是假的,什麼念頭都障礙你往生,我們功夫要純、功夫要一,純一就決定得生。搞別的幹什麼?時間浪費掉,精力浪費掉,往往造許多罪業自己不知道。自己以爲是好事,細心去分析、去觀察全是罪業。信願持名是善根,信願持名是福德,信願持名是因緣,這個理跟事要懂,統統歸一了。世間之事隨緣不攀緣,有這個緣要做,沒有這個緣別去找,一心一意就念佛。我們今天了解、知道如何拯救這個社會,如何救人心,如何化解災難,我們知道。知道不攀緣,有這個機緣我們把這個告訴大家。我們年歲老了沒有體力、沒有精神,我們沒有辦法去做,我說給大家聽,有年輕人、有發這個願的、有這個條件的他們去做;我要不提示他這是我的錯誤,我要提醒他,他們做不做,衆生的福分。真有人做,衆生有福,沒人去做,衆生沒有這個緣。可是念佛一定要常常勸導大家,這個太難得了,真難得。

  這一部經真是寶,寶中之寶。本來是純金,五種原譯本,夏蓮居把它會集,純金再提煉變成金中之金,這還得了!這金礦釋迦牟尼佛提供的,冶煉夏蓮居做的,爲我們解釋黃念祖提供了大量的資料,就是這個注解。這個注解是用一百九十叁種經論、祖師大德的注疏,來解釋這部經,這大量資料,我們受益了。受益要報恩,報恩怎麼報法?每天我學了跟大家分享,這就是報恩,報佛恩,報夏蓮居提煉的恩,報黃念祖老居士提供這麼豐富參考資料的恩,這報恩。這善根福德因緣不能疏忽,一定要非常重視它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0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