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一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是邪,哪個是善、哪個是惡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叫覺!不覺就是迷惑顛倒、就是糊塗。人死了,那個心是不覺、是迷,迷就隨著業力轉,哪個業力強就先到哪一道去。所以我們自己要細心去想一想觀察,來生到哪一道,自己很清楚。

  十法界的因行你都懂得了,你哪個念頭強?平等的念頭強,你到佛道去了,這是講十法界,真的以平等心對人、對事、對物。六度的念頭強,常常想到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,這種念頭強,這是菩薩。十二因緣的念頭強,是緣覺。苦集滅道四谛的念頭強,是聲聞。上品十善,加上慈悲喜舍,天道,這是人間的大善人,真善人,舍己爲人,天道。來生還能得人道,五戒堅持,中品十善。在中國古人講的是五常,仁義禮智信,這五個字你做到了,不失人身,來生還能得人身。那往下去,貪心重的人,貪五欲六塵、財色名食睡,鬼道去了,鬼是貪心重。學佛也不行,學佛是用貪心,貪圖佛法,貪圖名利,鬼道去了。那叁惡道的業因。瞋恚,地獄道,瞋恚裏頭嚴重的,傲慢嫉妒,這瞋恚就非常嚴重,地獄道。愚癡,畜生道。愚癡就是糊塗,對于邪正、真妄分辨不清楚,沒有能力分辨清楚,這愚癡。愚癡的人聽經、讀經少,他沒有智慧。這十法界的業因,我們自己想想,哪個病重就會到哪一道。

  世間人一般諺語說是人死了就做鬼,有十法界,爲什麼單單說他是鬼?有道理,哪個人沒有貪心?貪心是餓鬼道。換句話說,人死了到餓鬼道去,這種機緣特別多。貪心,無論你貪什麼,貪佛法也是鬼道。貪佛法是善的,在鬼道裏大概做鬼王,有福報的鬼,不是餓鬼。所以這個裏頭有差別。地獄道裏頭,受苦也有差別不同。提婆達多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、毀謗叁寶,他造的是五逆罪,墮地獄。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,他在地獄裏頭,地獄裏頭所受的就像忉利天一樣,他沒有受苦,他在那裏享受,在地獄裏頭享受。造作的罪業很重,佛因爲他造罪業製定戒律,讓大家遵守,不犯他的過失,這是他的功德。業因果報不能夠抵償的,將功折罪,沒有這個說法,功是功的果報,罪是罪的果報。他造的罪的果報,墮地獄;功的果報,在地獄裏也有忉利天的享受,但是他在地獄裏。你看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,我們從這裏看到。這個人一生極善,善良,積功累德,可是臨命終時候遇到一個外緣,一頓脾氣惱火發上來,他墮地獄去了,最後一念,這怎麼說法?他雖墮地獄,他不會受那麼多苦。如果他真的有大功德的話,他享福,但是在地獄裏享。佛說的這個合情合理。

  唐太宗那個光盤我勸同學們多看看,很有啓示。這個人在生的時候是佛門大護法,而且他心量廣大,不但護持佛教,他多元文化。那個時候基督教傳到中國來,伊斯蘭教傳到中國來,他平等護持,他都能夠包容,都能夠接受,所以我說他是多元宗教的總護法。墮地獄了,墮地獄去爲什麼?用現在的話說,起革命。推翻前面一個王朝,平定了內亂,殺了多少人,他墮地獄是殺人。人是個好人,是個好皇帝,但是殺人太多,這個罪業墮地獄的,地獄裏受苦。對于護持佛法,實在講,護持佛法,他沒有真正去修學佛法,問題出在這個地方。但是他編這一套,治國的這套書,這個功德大,這個功德可以給世世代代國家領導人做參考。這部書裏頭,有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理念、智慧、方法、經驗、效果,都在這部書裏頭,真的是治國的寶典。它的範圍可以用得很廣,治家,公司老板拿到,他知道生意該怎麼做法,非常廣泛,不可思議。真正依教去學習的話,都能做到第一流,做到最成功的事業。這是他一生最偉大的貢獻,了不起的貢獻。乾隆皇帝他福報大,編了一套《四庫全書》。這部書是《四庫》裏頭的精華,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學習《四庫》,學這一套的東西就夠了,《四庫》的精華都在這部書裏頭。所以,我們印這部書他才離開地獄,這部書的功德。

  我們也不知道這回事情,我們只覺得這個書好,趕快印出來流通。許多國家的人都想看看,把它印出來了。沒想到,我們這個書樣本印出來的時候,世界書局寄到澳洲,那時我在澳洲。我們有十幾個人,把書展開在桌子上,大家來欣賞。悟忍法師的妹妹突然跪下來,跟我們說,我是李世民。我們就馬上驚訝到,他說出他離開地獄就靠這個,這個功德,他說這部書能夠救全世界,透這個信息給我。我們才曉得。所以做好事有好果報。那現在到哪裏去了?我也聽一些同學告訴我,他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,這個我相信。因爲他告訴我們災難要來了,很嚴重,勸大家念佛。特別強調,除念佛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,其他的都來不及了,叫我們加緊念佛,念佛可以消災免難。這個碟片裏面,有些還有讓人懷疑的地方,我是勸導他們把那部分把它清除掉,只留下重要的這部分,特別是善惡報應,這些我們真的要知道。

  現在附體這個事情全世界都有,我在日本講經,問日本有沒有附體?有。美國那邊也有,到處都有,愈來愈多。所透的信息我們要用智慧去辨別,因爲肯定有假的。假的,傳遞是假的信息,我們不能去接受它。所以這一點要用智慧,處理問題一定要用經典智慧,不能聽他們的。像唐太宗有個結論,只有念佛,這個可以,跟經典上講的一樣的。他要提出另外的方法,我們就不用他的。我們修淨土宗,依照這個經上,這句佛號功德無比殊勝,李世民他肯定。這個全顯本心這一句非常重要。

  「舉足下足,鹹作佛事」,舉足下足是形容,意思是步步都是幫助我們斷煩惱、消業障,增長善根,成就永遠不退菩提心這樁大事。「故于無上菩提之心,永無退轉,純是增上因緣」,這種增上因緣,在其他諸佛刹土裏頭有,沒有這麼多,沒有這麼圓滿,一切境緣當中有間斷。極樂世界沒有間斷,所以極樂世界人成就得快。這聞法得益,全部都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。

  底下一段給我們說明往生的勝樂,殊勝快樂。這有兩段,第一段,「體質同佛」。

  【十方世界諸往生者。皆于七寶池蓮華中。自然化生。悉受清虛之身。無極之體。】

  生到極樂世界不是肉身,跟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完全不相同。我們的身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這個身從哪來的?阿賴耶的境界相。我們今天的念頭是阿賴耶的轉相,這個轉就是轉凡成聖、轉聖成凡。轉是什麼?一個是分別,一個是執著,也就是八識裏頭的第六識跟第七識。沒有這兩個識就不會有轉變,這兩個識它在動,它在轉變。所以十法界裏頭,唯心所現,現相的是心,不是阿賴耶;唯識所變,怎麼樣變成這個十法界、變成六道,那就是第七跟第六。第六意識的分別,第七識的執著,讓實報土變化成十法界。如果沒有六、七識,當然八識就沒有了。轉識成智,六七因上轉,五八果上轉。所以轉從哪裏下手?就從第六、第七,不分別、不執著,第八識、前五識自然轉了,就跟到一起轉了。所以說是唯識所變。

  我們這個從早到晚,念念不斷,念念不一樣,這就是變化。今天一天,也有一天的苦樂不同的差別,感受不同的差別,全是念頭在起作用。如果念頭不起作用,那就是定,禅定,入定了。入定,那你今天一天沒有情緒的起伏,在定中,那是非常的安穩,非常的喜樂,就禅悅你就嘗到了,法喜!不一樣。那個的快樂跟我們世間五欲六塵完全不相同,五欲六塵是外面來的刺激,這是從內心裏頭流出來的,自性裏頭的喜悅,不一樣!爲什麼古人沒有事情他就打坐,他就修定?享受,快樂!特別是釋迦牟尼佛在世那個時候的印度,所有宗教沒有不修禅定的,連學術界都修禅定。禅定裏面的境界,它沒有維次這個障礙,對于整個六道,上面到非非想天,下面到阿鼻地獄,一目了然,清清楚楚。他看得清楚、聽得清楚,接觸到,心地如如不動,那叫定。如果一動心,境界就不見了,你就見不到;不動心的時候,念頭不生,這境界全看到了。四禅八定,古婆羅門他們修的。婆羅門,他們自己說至少有一萬叁千年的曆史,真是古老東西。四禅八定是佛用婆羅門教的,做爲佛教的基礎。他能夠到非想非非想天,不能證阿羅漢,他不能脫離六道輪回,所以叫世間禅定。阿羅漢才叫出世間禅定,這個定功超過他。四禅、八定能伏煩惱,不能斷煩惱,阿羅漢的第九次第定斷煩惱了,他不是伏煩惱,見思煩惱斷了,才能超越六道。六道怎麼來的我們搞清楚了。

  往生到極樂世界,是在七寶池蓮花中自然化生,七寶池是阿彌陀佛功德成就的,自然化生是阿彌陀佛願力功德成就的。這個我們要感恩,這是得阿彌陀佛的幫助。寶池裏頭的蓮花,是自己念佛功德的成就,這個不是阿彌陀佛的。我們這裏念佛,真正想求往生,池子裏頭就有一朵蓮花出來,這個蓮花上有你的名字,不會錯的。將來自己往生,阿彌陀佛就是拿這朵蓮花來接你。接你到極樂世界,你還回歸在蓮池裏頭,等待花開,花開就見佛了。花沒有開?花沒有開也見佛,佛的化身在花裏頭。花一開見佛的報身,不是化身。花開的時間有早有晚,完全在自己念佛的功夫。

  所以,這些東西我們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努力念佛,我到那裏,花很早就開了,我們求這個,這真的。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,搞什麼,到走的時候一場空。你要記住,你什麼都帶不走,身體也帶不走。必須要認識清楚的,真的要抓住,假的要放棄。絕不可以留戀,絕不可以貪圖,我活一天,我還享一天的享受,錯了!你這一天的造業,無量劫的果報,太可怕了,不能不知道警覺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