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叁一二集) 2012/4/27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312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六八叁頁第二行,科題「往生勝樂」分二,第一、「體質同佛」。請看經文:
【十方世界諸往生者。皆于七寶池蓮華中。自然化生。悉受清虛之身。無極之體。】
我們看念老的注解。這段是本品「十方往生者皆于寶池蓮花化生。此爲第二十四蓮花化生願之成就」。說明阿彌陀佛總結五劫時間去參訪十方諸佛國土,取長舍短總結成四十八願,以無量劫修行功德,讓四十八願自自然然都現前,這是第二十四蓮花化生願的成就。
『自然化生』。「自然者」,義寂法師說,「非胎藏所生育。故自然」。佛說衆生,這六道裏頭衆生,這個生態有四種:有胎生的、卵生的、濕生的、化生的,有這四種。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化生,胎生、卵生、濕生都沒有,化生是最自然的。《會疏》裏面說,「非妄業所感,佛願令然,故謂自然」。六道衆生全憑業力,業稱妄業,因爲它不是真實的,但是它有這樁事情發生,相有性空,事有理無,所以稱爲妄。業力所感,有胎生、有卵生、有濕生,也有化生。地獄裏面是化生,天道多半都是化生,如果不善的業很重,也有胎生。這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他造的業叫淨業,他是念佛往生,所以都得佛願的加持。
四十八願裏面,第十八願「十念必生」,第十一願、第十二願,在十念必生裏面告訴我們,五逆十惡、毀謗大乘,這些是什麼?不能往生的。但是善導大師在注解裏面告訴我們,不是不能往生,而是佛特別把這些事情說出來,因爲這個罪業太重了,主要目的是希望衆生不要造這種重業,不是不能往生。這些極重罪業,只要在一口氣沒斷之前,真正忏悔,真正改過,後不再造,還是能往生。從這些地方,我們才體會到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!如果不能忏悔,一般講愛面子,不好意思發露忏悔,那就沒法子,他必須還在六道裏面受果報。什麼時候能往生?什麼時候覺悟,他就能往生。什麼時候忏悔承認自己過失,這樁事情愈早愈好,愈快愈好。理上講,臨命終前一念。臨命終前那一念有幾個人,臨終的時候,那個痛苦不是一般病痛,人在生死關頭往往把這些事情忘掉,縱然有人助念提醒,一百個人當中提醒,真正省悟過來幾個人?不是一百個人都會回頭、都會覺悟,這個要知道。所以臨終助念有好處,縱然不能往生,可以幫助他減少痛苦,這個效果是決定能夠收得到的。化生,前面講了,是變化的,而且極樂世界的化生,一現這個相就跟阿彌陀佛的相平等,這個非常不可思議,這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。
『清虛之身,無極之體』。「清虛」,這是漢譯的本子,吳譯的本子;康僧铠的本子是魏譯的,翻作「虛無」,意思相同。義寂說,「非飲食所長養,故虛無」。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,跟我們的體質不一樣。我們這身是阿賴耶的相分,也是叁細相裏面所說的境界相,這個相不清淨,這個相裏頭有無明。像凡夫,除無明之外,有分別、有執著,所以這個身不清淨。極樂世界不需要飲食,體質變了,他是法性身,故虛無。「非老死所殒沒,故無極」。極樂世界的身你得到了,永遠不滅,沒有變化,凡聖同居土也沒有變化,這個才了不起!說實報土沒有變化我們可以理解,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的,這個事情只有極樂世界有,十方諸佛刹土裏頭沒有這個事情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極樂世界無比殊勝莊嚴,就是凡聖同居土,因爲凡聖同居土裏面的狀況跟實報土相似,全是阿彌陀佛的慈悲,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。所以我們每讀到這經文,都向阿彌陀佛感恩。這叫無極,壽命長遠。
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實報土的菩薩,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們在那邊修行,無功用道,因爲那些人都不起心、不動念。修什麼?就讓這個無始無明習氣隨著時間慢慢消失掉,無明習氣完全消失,他就成妙覺。妙覺,這個世界就不見了,菩薩的身相沒有了,都是變化的;國土沒有了,實報莊嚴土沒有,身相也沒有,回歸常寂光。就是說他的身、他的國土統統成一片光明,跟一切諸佛如來融合成一體,光光互照,這才叫究竟圓滿,一切相沒有了。一切相沒有,還有沒有事?有。有什麼事?衆生有感,佛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,自然就現什麼身,那都是變化的,都是化身,現身能辦事。佛在大乘經裏面告訴我們,像觀音、勢至、文殊、普賢,乃至彌勒菩薩,這些大菩薩實在講,久遠劫前全成佛了。今天在這個世界,釋迦牟尼佛的教區,他們是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衆生的,衆生有感,他們就有應。所以他是應化來的,不是真的菩薩,早就成佛了。應以菩薩身而得度者,即現菩薩身而爲說法,是這個意思。
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,以佛身八相成道,應以佛身得度者,即現佛身而爲說法。在中國有沒有?有。中國人,像孔子、老子、孟子、堯舜禹湯這些大聖,我總是想這些大聖大賢是佛菩薩應化在中國。中國人心目當中仰慕聖賢,應以聖賢身度化者,即現聖賢身而爲說法。我把我這個想法向李老師請教,老師說理上講得通,但事上沒有證據。孔子一生沒有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,他沒說,事上沒有證據,理上真講得通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
所以在常寂光裏頭,那個作用究竟圓滿。常寂光在哪裏?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衆生有感,立刻就現前。我們念佛,跟佛有緣的時候,佛身就現前,是不是從十萬億佛國土那個地方過來的?不是的,就在當下。從十萬億佛國土那裏來的那是應身,這是化身,彌陀的化身,全在當下。換句話說,我們生活在佛身裏頭,佛的身比虛空還大,虛空都在佛的身體裏頭,在佛的心裏、在佛的身裏。佛的心、佛的身都沒有形相,不是物質、不是意念,也不是自然現象,叫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「《嘉祥疏》曰:以神通無所不至,故無極之體。色如光影,故雲虛無之身」。也就是說諸佛菩薩之身,他的色身,色身就是有形相的,你能看得見,你能摸得著,但是它像光、像影一樣。像光影,我們今天從電視裏面所看到的就是光影,但是我們的電視是平面的,佛菩薩所示現的是立體的,比這個更逼真,有緣就見到了。我們跟佛菩薩都有緣,爲什麼見不到?你現在程度還不夠,現在要給你現身你受不了,爲什麼?佛菩薩對我們是讓我們起真心、清淨心,不要有妄念起來。我們現在要見到佛菩薩馬上起妄念,我見到佛、我見到菩薩,我很有功夫,你們都不如我。你看煩惱起來了。什麼時候會見到?見到如沒有見到,如如不動就見到了。
我們看到《高僧傳》慧遠大師,這是淨土宗初祖。老人家在世的時候,與志同道合的道友,一百二十叁個人,在江西廬山東林建一個念佛堂,大家在一起念佛求生淨土。所以淨土宗從那裏開始,我們稱他爲初祖。傳記裏有記載,他一生曾經叁次見到極樂世界,從來沒有跟人家說過,沒有人知道。到他臨終往生的時候才告訴大家,極樂世界現前,我要走了,這個境界過去曾經見過叁次。大家才曉得。得要有祖師這樣的定功,見到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說。臨走的時候,阿彌陀佛來接引他,他看到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,都在阿彌陀佛的身邊,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他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我們再看《會疏》裏頭的解釋。所以這個注解是集注,古大德注解統統抄在此地,提供我們做參考。《會疏》說,「有而若無,縱任無礙,故名虛無之身」。這個縱任是身相的活動,沒有障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這叫虛無之身。「一得受生,無有終期,故名無極之體」。你得到這個身,這身就不滅,它不生不滅,到無始無明斷盡,這個身相沒有了,它不是滅了,他的身、他的土完全融歸自性。常寂光就是自性,自性是光明,不是黑暗的,黑暗叫無明,自性是光明的,迷了才産生黑暗,覺悟了是一片光明。
這些事情能找到證據,化身也能找到證據。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裏頭記載,我們相信那不是假話,句句是真實。虛雲老和尚朝五臺山叁步一拜,我不知道他是從哪裏出發,如果是在雲南雞足山,要朝五臺叁步一拜,至少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走到。這麼長的時間,一個人在路上難免不生病,果然生兩次病。兩次生病都在荒山野外,附近都沒有人家,病倒了很苦。遇到一個叫化子來幫助老和尚,照顧他,照顧十幾天身體完全恢複,繼續再去拜,再去朝山。第二次,大概有半年的時間又遇到這個困難,又是他來救。他就問他,請問他貴姓大名。這叫化子告訴他,他說他姓文,文章的文,吉祥的吉,叫文吉。問他住在哪裏?我就住在五臺山。你到五臺山,五臺山人都知道我。他就記在心裏。老和尚到達五臺山就打聽,沒人知道。以後到寺廟裏把這個事情告訴大家,大家提醒他,那是文殊菩薩。他恍然大悟。你看,你一動念頭,佛菩薩就照顧你,就在你身邊,平常他不現身,你看不到他;你生病,你遇到困難,他就現身來救你。這事情不是假的。
老和尚修定,說實在話,虛老和尚沒開悟,有定功。你看一入定,常常就十幾天、一個月,出定的時候,他感覺得才幾分鍾。有一年冬天,他煮了一鍋芋頭,還沒有煮熟,他就在旁邊打坐入定,這個定差不多有一個月。廟裏很多人很久沒有看到老和尚,怎麼沒有出來,去看看他,看他的時候他在打坐,入定了,用引磬在耳朵邊敲,出定了。一看到大家來很歡喜,我煮的芋頭,看看有沒有好,在我這吃!鍋一掀開,芋頭都長毛了。他說我才入定沒好久。一個月了。這定中時間、空間都不存在,老和尚心清淨沒有染汙。這都是《年譜》裏頭記載的。我初學佛的時候看了很多遍,這印象非常深刻。
有一次也是過年,從常住拿了一些油、過年的菜,他是住茅蓬,回到茅蓬去,應該是在黃昏的時候,他慢慢走回去。在半路上遇到兩個出家人,都認識,在寺廟裏頭的常住。這兩個人拿著燈籠,碰到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