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五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日本還買了幾套,穿起來舒服。都認爲那是日本人穿的衣服,錯了,中國人的,吳服。吳,春秋時候吳國,吳國在江蘇,越國是浙江。那個時候日本人到中國來留學,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、把中國人的衣服、房屋統統帶到日本去了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化,全是中國的,一直到現在。我們對它很佩服,非常贊歎,它沒有改變。大家知道日本人住的是榻榻米的房子,中國的,中國古時候就是那種建築。服裝,學回去之後到現在沒有改變,所以日本的和服,就是吳服,沒有鈕扣,完全是系帶子的。我們的海青也沒有鈕扣,但是現在的海青有鈕扣,日本的海青沒有鈕扣,韓國的海青沒有鈕扣。我穿這個海青是韓國的,這個海青沒有鈕扣。所以要懂得,系帶子,衣帶。

  「璎珞者,印度貴人男女,編玉以懸于身爲飾,名璎珞」,璎珞就是珠寶、寶石。中國古時候君子佩玉,身上戴的玉的裝飾,多半都在衣帶,挂在衣帶上。印度富貴人家都帶璎珞,我們今天講首飾,這一類的。「如是衣飾」,這些衣跟飾物,「皆以衆寶合成,故雲衆寶妙衣」。還有,印度人的衣,諸位看小乘的法師你就看到了。他們的衣沒有裁縫,就是一塊布,下面是一塊布圍起來,裙子,上面這塊布裹在身上。西藏出家人穿的服裝,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款式,跟中國不一樣,這些我們都要知道。

  佛出現的時代是在古印度,現在的尼泊爾,屬于熱帶,所以叁衣就足夠了,他不需要多。而且衣,衣不太容易得到,飲食比較容易,每天出去托缽,這飲食。衣從哪裏來?多半叫糞掃衣。意思是說,一般人家衣服穿舊了,不要了,丟棄到外面,出家人把它撿起來。因爲它衣是一塊布,不是完全壞,還有可以用的地方,壞的地方把它裁掉,用幾件拼成一件,這叫百衲衣。因爲一件衣許多拼湊的,質料不一樣、顔色不一樣,當然就很難看,所以一定要染色。用什麼染?用五種原色,原色就是紅黃藍白黑,這五種顔色和在一起,染成現在的咖啡色的樣子。五種顔色染在一起,叫染色衣,染色衣梵語叫袈裟,袈裟就是很多混雜的,不是純的,就是雜色。所以飯也叫袈裟,飯是什麼?飯不是一家供養的。佛托缽的製度可以托七家,七家要是都沒有,不能再托,再托就是貪心,你回去,回去有人托缽托很多的可以分給你。只許七家,如果一家給得很多,那就不必到第二家;一家不夠,太少了,你就可以到第二家、第叁家,不能超過七家。這個也是戒、也是禮,主要的我們對于衣食住行沒有貪念。

  貴重的衣服都有這些寶石,金銀珠寶裝飾,所以「光色微妙」。西方極樂世界的衣全是珍寶,西方世界的珍寶跟我們這邊珍寶不一樣,我們這邊珍寶是堅硬的,黃金沒辦法做衣,它分量太重了。極樂世界的金銀珠寶,這個七寶表無量珍寶,它都是軟的、都是很薄的,所以可以做衣。連玉跟寶石都是柔軟的,都可以做得很薄。所以珠寶放光,衣也放光,光色微妙。「如《觀經》雲: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,是故無量光明。又雲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,是故百千妙色」,這些都是真的。世尊爲我們介紹阿彌陀佛,《觀經》上講的,阿彌陀佛的報身,身有八萬四千相,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,每一個好有八萬四千光明,每一個光明裏面都有化佛菩薩,他們到十方世界普度衆生,他起作用。

  「所雲百千者,蓋極言其多也。又色中複放光明」,這引《觀經》上所說的,「琉璃色中出金色光,玻璃色中出紅色光」。琉璃是我們現在講的翡翠,綠色的玉石,透明的。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琉璃,不像我們這邊是泥土塵沙,不是的,是琉璃世界。琉璃色中出金色光,琉璃裏頭肯定有金色,放金色光明。玻璃色中,玻璃古時候沒有,玻璃是化學工業製造的,古代這個玻璃就是現在說的水晶。佛經裏面講的玻璃是水晶,現在的水晶,所以它是寶,玻璃的價格很便宜。水晶色中出紅色光,水晶有紅色的。像這些經文都告訴我們,「故知光色重重無盡,如是衣飾,具足莊嚴,自然在身,非因造作」。極樂世界想什麼衣,衣就在身上,不需要裁縫,也不需要設計,想什麼款式它就什麼款式,沒有一樣不如你的心願。想換一件,念頭才動,衣服在身上了,一點都不操心。

  最後「住自在」,你看,衣食住這叁個問題,在極樂世界統統都是阿彌陀佛供養你,你一點都不要操心,如意供養。

  【所居舍宅。稱其形色。寶網彌覆。懸諸寶鈴。奇妙珍異。周遍校飾。】

  住自在分四段,這第一段,先說居住房屋的形狀、色彩。我們看念老的注解。「上明住所,受用具足」。『舍宅』,「所居之屋,俗雲,宿舍住宅」。『稱其形色』。「《會疏》雲:形,其身大小」,這個身是房子的大小,房子大小,「色,青黃等色」,各種不同的色彩。「蓋指房屋之形體與色彩相調和,或舍宅之結構、大小、顔色等等,皆與住居者之形色相稱。故形狀稱身如意,色彩悅目賞心」。你居住的環境你滿意,能稱每個人的意。所以極樂世界的房屋是多彩多姿的,每個人喜愛不一樣,完全隨你的喜樂。因爲它是變化成就的,沒有人去畫圖,沒有人去施工,隨著念頭就出現。想什麼樣子它就現什麼樣子,喜歡住樓房就樓臺亭閣,喜歡住平房就是平常宮殿,沒有不隨心如意。

  『寶網』,「由寶珠連綴而成之羅網」。羅網現在不常見,古時候常見,富貴人家居住的這些宮殿都有,寺廟也有。因爲古代的建築現在人看起來叫藝術品,所以古迹現在人懂得要好好的把它保存,不能把它摧毀。我所看到保存最完整的、保存最多的,日本人,日本人是個很保守的族群,從中國學過去的,兩千年來他就沒有改變。所以在日本你看到一千年以上的建築物很多,特別是寺院,都是六、七百年,一千六、七百年,這樣建築,漢朝時候建築的。爲什麼還能保存到現在,保存得那麼好?我們感到奇怪,那東西沒有壞的嗎?有。壞了怎麼辦?換,這個柱子壞了,要找同樣的木材,要做成同樣的樣子換下來,他用這個方法保存。所以雖然常常換,但是樣子從來不改變,還老樣子,這是他們的高明處,我們不能夠不佩服。衣著款式兩千年來不改變,愈是到日本的農村你就愈看到它保守,在日本農村裏面就好像回到唐朝以前的時代,很值得留戀,彷佛是我們回到古代了。農村裏面日本人一般都非常純樸,很老實,而且都很節儉,中國很多的美德他們依舊保存。都市改變很大,農村似乎沒有改變。

  『彌覆』,「遍蓋也」,彌就是普遍,覆蓋在宮殿的上面。『懸』,挂也。『寶鈴』,「珍寶所成之風鈴,隨風能發微妙音聲」。極樂世界這些音聲都說法,所以在極樂世界聞法不中斷,無論在什麼地方。風吹樹葉,你看房子裏面挂的風鈴,七寶池裏頭八功德水流出來的聲音,還有衆鳥,沒有一樣不在那裏說法。這些全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變化所作,換句話說,都是阿彌陀佛的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做到究竟圓滿。『奇妙珍異』,「奇特、美妙、珍貴、希異」,就是稀奇。這些話「贊網鈴中諸寶之殊勝也」,寶網、寶鈴。『周遍』,「遍及無余」。『校飾』,《會疏》說「相交莊飾」,互相的莊嚴、裝飾。這是介紹居住的環境,大小、色彩一切莊嚴都隨自己的心願,你所喜歡的、你所想要的應有盡有,一樣不缺。下面一段講「光麗」。

  【光色晃曜。盡極嚴麗。】

  『晃』是光,光晖,『曜』就是照曜。像上面所說的,「光中有色,色中有光,互相映飾」,所以經上講「光色晃曜」。『嚴麗』,嚴是莊嚴,麗是美麗,無比的莊嚴美麗,不是人工造的,都是隨自己意念自然現前的。沒有這個念頭,沒有這個念頭它也現前。自己沒這個念頭,習氣裏頭有,習氣沒斷,而且全是稱心如意。

  第叁段講「大小」。

  【樓觀欄楯。堂宇房閣。廣狹方圓。或大或小。】

  這個大小自在,有人喜歡住大房子,有人喜歡住小房子,每個人愛好不一樣,各隨所好。『堂宇』,堂也叫做殿,殿堂,古時候叫殿,這個地方說古時候稱堂,漢以後稱殿。但是殿一般是富貴人家,大概在中國習慣上,地位高的,帝王居住的是宮殿,大臣大概都是用堂,不用殿的名稱。如果說古時候封爵位,有帝、王,所謂公侯伯子男,王公他們居住的可以用殿,公爵以下,侯爵都不稱殿,稱堂。宇是屋檐,房屋的邊緣,這叫宇。『房』是住宅。「又堂之中者爲正室,左右爲房」,廂房。『閣』是樓,樓閣。「廣狹者,寬窄也。方圓,方形與圓形」。又凡以直線連綴都屬于方,以弧形形成的都屬于圓,譬如扇形,這個形狀兼有方圓,無一不隨人的喜愛。

  下面再爲我們介紹「居處」,你這個房子在哪裏,這要說明。

  【或在虛空。或在平地。】

  跟我們這個世間不一樣,我們世間房屋一定建在平地上,沒有辦法建在空中。但是極樂世界可以,你想你的房屋在空中,它就在空中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「其大小高下,或在虛空,或在平地,一一隨人心意,隨念顯現」。真的,現代的科學,最近這叁十年來,科學發展到另一個極端,科學家發現了念力的秘密,說念力能量不可思議。依照量子學家他們的看法,這個事情可不可以做到?可以做到,你的意念清淨,你的意念平等,你就能做到。在我們這個世界不算太高,欲界,欲界第叁層天,他們就住在空中,沒有住在地面上。夜摩天、兜率天這以上都不住在地面上,空居天。忉利天、四王天地居天,他住在地面上,住在地面上意味著住在星球上,星球地面。也有很多這些衆生不是住在星球上,住在虛空裏面,在現在科學家有承認,這是高維次空間的衆生。我們現在叁維,四維大概還在地面上,五維就離開地面了。五維更高的,七維空間、十一維空間,再往上去,在理論上講,空間是沒有限製的。佛與大菩薩他們所居住的空間,我們不能想象,叫不可思議。在極樂世界,這些事情全都看到了,都能隨自己的意思。

  「如《吳譯》曰」,五種原譯本裏頭吳譯的本子,「所居七寶舍宅,中有在虛空中者,有在地者。中有欲令舍宅最高者,舍宅即高。中有欲令舍宅最大者,舍宅即大。中有欲令舍宅在虛空者,舍宅即在虛空中。皆自然隨意,在所作爲」。經文上這些話,念老爲我們做個簡單的解釋,「故知彼土舍宅之形狀、顔色、大小,以及升空、在地,皆一一如人之意,應念而現」。特別是末後這句話,應念而現,居住的環境。不但是房屋在空中,你房屋附近有沒有庭院?如果沒有庭院的話,那一出門就掉下去了,在空中,我們都會這樣想法。它連庭院都在空中。這是自性裏頭變化的,法性土、法性身,所以讓你能稱心如意。

  在我們這個世界,是阿賴耶的相分,阿賴耶的相分如果你能夠製心一處,也能隨你的意思變化,稱心如意,這是最近科學家才發現的。現在這些報告,就是這些書籍,是他們的研究報告,市面上很多。我不主張你們都去看,爲什麼?耽誤時間太多,不如念佛,念佛你可以到極樂世界去享受這個環境。你現在看那些東西,時間耽誤了,你去不了,你做不到。爲什麼?你的念頭不能集中,製心一處,理明了,做不到。我們現在努力是要幹的,我們要學製心一處,把心放在阿彌陀佛名號上,就是製心一處。真正放在名號上,沒有妄想,沒有雜念,你就什麼事都能辦了。大概讓我們這個房子升到空中,還是辦不到,可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決定沒有問題的。這些是極樂世界奇妙的境界,到極樂世界是我們受用的環境,不是別的。

  「《唐譯》曰:于衆生前,自然出現,人皆自謂各處其宮。」每個人都感覺自己住在自己宮殿裏面,住在自己房子裏頭。「如是無量衆生,則有無量宮殿,互入互容,彼此無礙,正顯事事無礙法界。」它是無障礙的法界,我的房子妨不妨礙你?不妨礙,重疊在一起也不妨礙。就像我們今天電視屏幕上,幾十個頻道、一百多個頻道,有沒有互相妨礙?沒有。它的確重疊在一起,不相妨礙。所以從屏幕上我們能夠覺察到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。

  末後這一段,總結自在。

  【清淨安隱。微妙快樂。應念現前。無不具足。】

  『清淨安隱,微妙快樂』,「《會疏》曰:無五濁,故雲清淨」。五濁是劫濁,我們現在都有,時代不好,整個地球染汙,我們身心被染汙,居住環境被染汙,嚴重的染汙。這五種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劫濁、煩惱濁、衆生濁、見濁、命濁」,這些都是,濁就是染汙,不幹淨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染濁,所以清淨;沒有變易,所以說安穩。「塵塵不思議,故雲微妙。永離身心惱,故雲快樂」。「又按《往生論》,如是種種,悉爲一清淨句之所顯現,故雲清淨。如上種種不思議受用之物,悉皆應其心念,立即顯現,故曰應念現前。諸受用物,圓具萬德,無欠無余,故曰無不具足」,得大自在。現在時間到了,今天就學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一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