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五集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考、能研究的心,就是第六识跟第七识。特别是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能缘的境界,五十一个心所统统具足,一个都不漏,就是缘不到自性。第六意识对内能缘到阿赖耶,对外能缘到虚空法界,就是不能见性。性才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的大根大本,哲学里面所说的本体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真有。谁知道?大乘经教常说「唯证方知」,你证得你不就知道了!要怎么样才能证得?放下才能证得,科学家、哲学家没放下。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你就证得了,就在你眼前。

  几个人证得?佛教传到中国来快两千年了,差不多快两千年,公元六十七年佛法传到中国来的,汉明帝永平十年。当时皇上,就是汉明帝,派特使到西域,去把佛法请到中国来,请来两位法师,印度来的。他们在西域,就是现在新疆那一带弘法利生,汉朝的特使在那里遇到了,把他两位请到中原来。带着佛像、带着佛经、两个出家人,三宝具足,就是住持三宝。二0六七年就是两千年,今年是二0一二年,大概还有五十年就圆满,就两千年了。这两千年在中国,中国成佛的人,就是明心见性的人,有几多?我们没有统计过,概略的估计应该有三千人,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我们看禅宗,禅宗《五灯会元》就一千七百个人,《景德传灯录》除掉跟《五灯会元》重复的,再加上教下的,像华严、法华、法相唯识、三论,各个宗派的那些祖师大德,在教下大开圆解,也是同样的境界(净土宗不算,另外再算),密宗三密相应成就的,我们估计,最保守的估计有三千以上。佛教传到中国,中国人成就的,这个成绩非常可观,超越印度,中国人跟佛有缘分。净土宗成就的,我们保守的估计,决定是十万人以上,这两千年来。修净土的人成就太多太多了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,这真正不可思议!

  现在到末法,黄念祖老居士很严肃的告诉我,从今往后,宗门、教下,包括密乘,他说都没有成佛的根器了。我们修行要想成佛,只有净土一门,这他告诉我的。他跟虚云老和尚学禅,在密乘里面他是金刚上师的身分,可是他老人家最后走的时候,选择的是念佛求生净土。那时候他告诉我,每天十四万声佛号,追顶念佛,做给我们看的。告诉我们,从他之后,这末法时期,只有这一门靠得住,能成就。六个月,每天十四万声佛号,他往生了。不是说别的法门不好,别的法门要断烦恼、要消业障,末法时期烦恼太大,业障太多,消不掉。只有阿弥陀佛这个法门,可以不必断烦恼,不要消业障,叫带业往生,我们每个人都能学,而且每个人都能成就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四十八愿讲得好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」,这还得了吗?不得了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,不是普通菩萨,这是我们必须要牢牢记住的。阿惟越致菩萨不就等于成佛吗?跟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,跟六祖惠能大师大彻大悟,同样的境界。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,这真便宜!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,难信,容易成就。只要你肯相信,只要你真信,真愿意往生,真愿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成功了。古往今来,依这个法门成就的,不知道有多少人!

  净土宗从慧远大师到印光大师,这十三代的祖师给我们做证明,一点都不假。这十三位祖师有不少是禅宗的,在禅宗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回过头来念佛,变成净土宗的祖师,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。永明延寿大师,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,他是禅宗大彻大悟的、明心见性的人。在世的时候编了一套书流传给后世,他的这部书收藏在《大藏经》里面。说明什么?说明他通教,通宗通教,不是普通人。他的这部书叫,我一下想不起来,现在单行本流通很多,念老也引用了很多在这个注解里头,永明延寿大师编的,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。这部书是从《大藏经》里面的节要,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《大藏经》,看他这部书就可以,这部书一百卷,号称为小藏经。这是想学教的人,他是个代表,通宗通教,最后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,都是给我们做示现的。

  这些都足以证明念劫圆融,说明时间不是定法,长短是每个人概念不相同,我们能感触。过苦难的日子,所谓度日如年,感觉时间很长;欢乐的日子里头好像时间很短,怎么很快就过去了。我想起来,他的书叫《宗镜录》,一百卷,那就是小藏经。老人家做这本书是给学教的人看的,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,是给修禅人看的。最后他完全放下,修净土了,让大家不敢小看净土。永明大师都念佛了,这什么意思?让我们多想想。通宗通教,显密圆融,都念佛修净土,这个意思很深,给我们做好样子。

  日月灯明佛,二万尊佛同一个名号,相继出世,这一尊佛入灭,下面一尊佛出世了,也叫日月灯明,而且都是讲《法华经》。六十小劫就好像一刹那,一食顷,听经的人没有疲倦的、没有懈怠的,也就是说以法味为食,法喜充满,取这个意思。下面,「以禅定为食者,谓诸大菩萨,常在三昧,无他食也」。诸大菩萨需不需要饮食?不需要,他在禅定当中。禅定,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,不是说一定是在禅堂里面打坐叫禅定,你在家里打坐叫修禅定,不是的。那个盘腿面壁是禅定的初级,初级班,还不能起作用的。禅定得到了,真正得到禅定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。怎么说?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断掉了,就叫禅定。禅那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静虑,所以把它翻成禅定。禅是梵语,定是中国字,它有定的意思,定就是心专注在一上,制心一处,这叫定。它定里面有观,不是死定,它起作用,它能办事,如果盘腿面壁就不能办事,那是阿罗汉的禅定。

  我们在《地藏经》上看到,光目女母亲过世,遇到一尊阿罗汉,她供养他。阿罗汉问,凡是接受供养都要问问斋主,有没有什么事情要求的?光目女告诉他,母亲过世了,生前造的杀业很重,不知道她在哪里,请阿罗汉帮忙,替她看看。阿罗汉入定,从定中出定之后告诉她,她母亲在地狱。所以,必须入定才能办事,不入定不能办事。菩萨的定比阿罗汉高,菩萨不必入定就能办事,你问他,他什么都知道。为什么?他在定中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心都不会散乱。日常生活是在定中,工作也在定中,处事待人接物都在定中,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,菩萨的定。所以菩萨不需要入定,他常在定中。

  大乘的修学跟小乘不一样,小乘要入定,大乘自然都在定中。他是在生活当中去入定,在顺境、善缘不贪、不痴,这就是有定;凡夫没有定,顺境、善缘起贪爱,就没有定。逆境、恶缘没有瞋恚,他在定中。所以《华严经》鬻香长者,这是修禅定的,他在哪里修?在市廛。古人讲的市廛,就是现在所说的百货公司,最热闹的地方。他逛百货公司,干什么?修禅定,那是他的禅堂。逛百货公司看得清清楚楚是慧,新的产品他没有一样不知道,看了怎么样?没有放在心上,这就叫定,如如不动。这叫禅定,这真有功夫,禁得起诱惑,那是真的禅定。盘腿面壁那个定不行,百货公司逛一趟,定就没有了,禁不起诱惑。大乘的禅定禁得起,什么样的诱惑如如不动,他知道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外面境界是虚妄,里面身心是虚妄,一切法不可得,他在定中。这个境界高了,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。

  念佛人是大乘,念佛人修不修禅定?修,这一句佛号就是禅定,也能够把百货公司当作道场。你在里头念佛,一声一声的佛号没有间断,你什么都看见,什么也不动心。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,定在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当中,这是不可思议的禅定。就是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所说的,执持名号那是甚深的深妙禅,我们一般人不知道。念佛怕人干扰,定功不够,定功要够的话不怕,你干扰,我不接受,我不受你的干扰,我一句佛号念到底,你干扰不到。你嫌我念佛你讨厌,我心里头默念我不出声,能恒顺众生,功夫又不间断,这法门妙。世尊说这个法门是深妙禅,有道理,不是随便说的,真的是深妙禅。

  「三昧者,彼诸人天,若须食时,百味嘉肴,罗列在前。眼见色,鼻闻香,身受适悦,自然饱足。食讫已化去」。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。他们还有极少数的人有习气,这是什么?像我们往生的,我们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,肯定有一段时间,为什么?每天吃饭吃成习惯,多生多劫都在吃饭,到西方极乐世界会想起来,好久了,怎么没吃饭?这个念头一动,你看百味嘉肴,罗列在前,就在你面前。你眼看到了,你也闻到了,你感觉得很快乐了,要不要吃?不需要,自然饱足,这个自然饱足就是三昧。念头上不需要,就没有了,这些饭菜全没有了,干干净净,不需要去洗碗洗碟,也不要去收拾,自然就没有了。「若须复现」,若须就是你还想要,还想要它就现,不想要它就没有了。「其事在经」,这个事经上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释迦牟尼佛不会打妄语。「故言,爱乐佛法味,禅三昧为食」,这西方极乐世界饮食不需要,没有这么麻烦。

  下面一段再介绍衣服,这穿的。我们在这个世间,衣食这两桩事情让你忙碌一生,为什么?为衣食,辛苦一辈子。到极乐世界这两桩事情不用再愁,阿弥陀佛供养,阿弥陀佛是化乐天子,我们自己到那里去,都是他化自在天人,接受化乐天子的供养。所以要知道感阿弥陀佛的恩,全是阿弥陀佛供养,我们是带业往生的。我们看经文:

  【复有众宝妙衣。冠带。璎珞。无量光明。百千妙色。悉皆具足。自然在身。】

  这妙不可言,我们看注解。「上明」,上面的经文说明,「衣饰」,衣是衣服,饰就是前面『冠带、璎珞』这一类的,「受用自在」,不操一点心。在六道里头,没有人不操心,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,不再为衣食住去操心。冠是帽子,带是衣带,古人的衣服都是用带,没有钮扣,钮扣是后来才有的。中国在唐朝时候都没有钮扣,衣服都是用带。我们到日本,看日本人穿的衣服,是什么时候的?是春秋战国时候的。日本的衣服,卖衣服的店叫吴服店,我在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