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五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一五集)  2012/4/29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315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六百九十四面第四行,从第四行看起:

  「又此经文,正显《往生论》中庄严受用功德成就。偈云:爱乐佛法味,禅三昧为食」。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,现在我们接着看下面。《论注》,这是昙鸾法师的注解,说「是故兴大悲愿,愿我国土」,这个我,是极乐世界,「以佛法,以禅定,以三昧为食,永绝他食之劳。爱乐佛法味者,如日月灯明佛说《法华经》六十小劫。时会听者,亦坐一处,六十小劫,谓如食顷,无有一人,若身若心,而生懈倦」。昙鸾法师解释《往生论》里头这两句话,「爱乐佛法味,禅三昧为食」。这两句话意思很深、很广,确实我们凡夫无法想象,经上讲的不可思议。所以昙鸾法师说,因为这是十七种庄严器世间的功德成就,我们在前面学过。所以在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细心去观察,许多佛国土里头,饮食这一道很复杂,也带给众生许多的苦恼。阿弥陀佛他有个终极的愿望,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他做到了。什么原因做到,前面我们都学过,知道佛的悲心,知道佛所用的方法,那就是参访一切诸佛刹土,一个都不漏,用了五劫这么长的时间。

  那个时候人寿的寿命是四十二劫,我们依照世间自在王寿量,知道那个世界的人福报很大,有佛住世,寿命很长,这福报大!我们现在的人跟他们比差太多了,人家寿命四十二劫,我们寿命很少超过一百岁。所以,世间自在王佛让他参访一切诸佛刹土,他用五劫的时间结得大愿。四十八愿就是他参访的,总结他所想取得的,总结为四十八桩事情。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精髓,所有一切不善的统统不要,这样造成西方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象成就的,不是的,是实际上去考察,取长舍短,这样成就的。总是,这是守住一个大原则,一定要帮众生离苦得乐,他做到了,这是十方一切诸佛称赞他为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成了佛,佛佛道同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没有差别,但是许多菩萨在因地上没想到这桩事情。愿是发了,希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愿发了,但是没有认真去做。阿弥陀佛这个愿发了,发了他真干,怎么干法?老师教他到一切诸佛土里面去考察,他真去了,所以总结成四十八愿。这四十八愿就是他考察的总结,他的报告,这不可思议。

  愿我国土,极乐世界的众生不需要其他的饮食,以什么为饮食?以佛法,以禅定,以三昧。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,正常的享受。正常享受不依靠外面,依靠自性本具的功德能量,用这个来养身体,不向外求,这就自在了。所以永绝他食之劳,这个劳特别是我们这个世界,你看做饭,这厨房里多辛苦。农夫种植稻米,多少人力加工才变成我们煮饭需要的白米。从农田里面采割,到煮成米饭我们来食用,我们都没想到这里头经过多少人的付出,才有这一碗饭,还要加上一些蔬菜。一般社会大众还需要肉食,肉食,杀众生来补充自己的能量。这个饮食所造的业,太苦了!联合国的报告,每年全世界被杀的、被吃的这些众生,陆地上走的、水里面游的、空中飞的,平均大概是三千三百七十亿,单位是亿,每年杀这么多,三千三百七十亿。这些众生甘心情愿被杀吗?被吃吗?不甘心、不情愿。不甘心、不情愿,这个东西就是弱肉强食,要不要遭果报?

  佛告诉我们,一家人,小孩投胎到你家来,为什么不到别人家去,到你家来?跟你有缘。有什么缘?佛说四种缘,到你家来,一家人,有报恩的、报怨的、讨债的、还债的,不是这四种缘不会成为一家人。报恩的,这就是孝子贤孙,过去生中你对他好,有恩德。如果是报怨的,也许过去你杀他、吃他,这一下来了,他要来讨命,这叫败家子,会搅和你家破人亡,报怨的。有讨债的、有还债的,无债不来,这变成一家人的。不是一家人,亲戚、朋友相识的,还是这四种缘,这四种缘比较浅一点,深的就一家人。没有缘,对面也不相逢,也不认识,没印象。我们从街道上走,看到街上人很多,都看到了,有没有印象?没有。为什么?没有缘。佛说缘生,不讲因生,讲缘生。因,十法界的因我们都有,大家都一样的。这十法界我们到哪一道、哪一界去受生?各人的缘就不一样,缘非常复杂。在这一世当中,我们都得人身,那就是我们有这一世间的共业。共业是什么?我们所遭遇的就是的。

  共业在佛法叫引业,引导你到哪一道受生,这个业叫引业。人的引业是什么?五戒、中品十善,在中国是五常、五伦。过去生中修得不错,这一生得人身,这一生得人身之后,我们有没有继续去修?我们的五伦、五常够不够标准?我们的五戒、十善够不够标准?自己心里明白,不用问别人。果然能够有六、七十分这样的水平,来生决定不堕三恶道,还是人身。如果修得好,我们的五戒十善能够到八、九十分,你肯定到天道去,人间没那么大福报,你福报太大,你生天去了。所以六道十法界到哪里去,是我们自己选择的,于别人不相干;换句话说,无一不是自作自受,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。

  命运有,命运是自己造的,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我们的命不好,修善、积德就能够改造命运。明朝袁了凡先生就是最好的榜样,他自己把自己的命运整个转变过来。云谷禅师教他的,依照《感应篇》的原理,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,功过格就是根据《感应篇》编出来的。真干!每天忏悔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整个命运改了,连寿命都延长,他没求寿命。孔先生给他算命,他寿命五十三岁,他求功名、求富贵、求儿女,没有一样不满愿,没求寿命,寿命延长了二十一年,七十四岁走的。往后这四百年,许许多多人读了这个书,照他方法去做,没有一个不应验的;也就是说,用他的方法来改造命运,统统有成效。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,要相信、要认真去学习。

  日月灯明佛,这是佛名,《佛学大辞典》里面有。此佛光明,在天如同日月一样,在地就像灯一样,日、月、灯,叫日月灯明佛。白天太阳照明,夜晚有月亮,照晚上,日月照不到的地方有灯。这个意思就是说他全照到了,没有他照不到的地方,叫日月灯明佛。「过去世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同名」,同名的人很多,同名的菩萨也很多,同名的佛也多,这是个正常现象。二万日月灯明佛同名,「相继出世而说《法华经》」,在《法华经》序品里面所说的。可见得这个世界是非常殊胜,因为讲《法华经》的地方,这是究竟圆满一乘大法,人有福报、有智慧,能接受这样的大经。

  这《法华经》上说,「六十小劫」,讲一部《法华经》讲六十小劫。「时会听者」,在法会里面听众,「亦坐一处」,大家坐在一处。「六十小劫,谓如食顷」,好像吃一顿饭的时间,把时间忘掉了。「无有一人,若身若心,而生懈倦」,没有一个人有懈怠,没有一个人有疲倦,六十小劫好像是一刹那,这个不可思议。我们回过来看本师释迦牟尼佛,世尊当年示现初成道的时候三十岁,大彻大悟之后,他在定中做了一次报告,我们用现在话讲大家好懂。那个报告就是讲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是释迦牟尼佛成佛,把他证得的境界详细说给大家听,这次的报告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多长的时间?应该是无量劫。在我们这个世间,经上说二七日中,二七十四天,也有人说三七日中,三七二十一天。无量劫,浓缩成二十一天,他就讲圆满了。这个报告结集成经本,大龙菩萨收去了,藏在龙宫。

  六百年之后,印度出现了一位初地菩萨龙树,龙树菩萨被大龙菩萨邀请到龙宫,看到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时说的。这个经多大?他看到的,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。这是诸佛如来所说的究竟圆满的*轮,圆圆满满的,一法不缺。这个经要是装成我们现在这个本子,再小的字我们地球装不下。不但地球装不下,释迦牟尼佛三千大千世界装不下,因为它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三千大千世界都装不下。称性说的,在自性里面,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,时空都不可得。十玄门里面「念劫圆融」,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,无量劫可以把它收摄成一念,一念跟无量劫是划等号的,是平等的。这叫不二法门,这是性德,不思议的境界。

  在中国唐朝时候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也开悟了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他的境界,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说明心见性,是同样的境界。可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报告,只有五句话,二十个字,太简单了。但是我们要晓得,他这二十个字就是一部圆满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略说,佛是细说,都是开悟了。能大师一说破,五祖就听懂了,就认可、承认了,衣钵就传给他。证入决定是圆满的,不是说你证得是一部分,没有这个道理,一证一切证。我们用六祖大师的话来说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说的是什么?说的是自性的体、相、用。自性之体是他所说的第二句,「不生不灭」,就是大般涅槃。自性的相是清净的,第一句说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这自性的相。后面是自性的作用,德用,第一个「本自具足」。虽然自性什么都没有,因为自性它不是物质,它也不是精神,也不是自然现象,这三种现象全没有,所以今天的科学跟哲学永远达不到。为什么?科学、哲学一定有现象,它才能够探测,才能见证。自性不属于物质现象,也不是精神现象,也不是自然现象,他永远找不到它。它在哪里?就在现前,它遍一切时,遍一切处,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。

  我们眼耳鼻舌身,这是属于物质,五根,五根缘不到,这五根只能缘到物质,物质现象。色受想行识,色受想行识这是五蕴,缘的是五尘,五尘是色声香味触,五根在这上起作用。第六意识对法尘起作用,第七识也是缘法尘。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缘不到。我们今天用思考、用心去研究,这个思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