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六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一六集)  2012/4/30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316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六百九十八页,我们从第四行看起,「受用具足」这一品的总结。经文:

  【清净安隐。微妙快乐。应念现前。无不具足。】

  这个受用自在的总结,让我们读到了,感触很深。我们这个世间,受用不是具足,而是缺乏,许许多多人缺穿的、缺吃的,缺乏一个安稳的遮蔽风雨的住处,这个世间苦难的人太多太多了。当然学佛的人都知道,苦乐是业感,过去、今生我们没有修善业,所感的是苦报。现在学佛明白了,补救还来得及,真正忏悔,依教修行。道理、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,我们的心踏实,心定下来了,知道不仅是这一生,生生世世,过去、未来,全都是自作自受,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,那个罪过就更重了。诸佛菩萨,乃至于现代的量子学家也懂得,一个人对待自己必须是百分之百的负责任,没有冤枉的,善有善果,恶有恶报。可是我们看到周边的环境,想想个人一生的际遇,会有无限的感慨,回头要及早,要赶快,确实是事实,我们自己要深信不疑。

  佛陀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说清楚、说明白了,我们要真信真愿,依教奉行,求得如意的修学环境,期望在这一生当中能有所成就。我们这一生无比的幸运,遇到大乘,遇到净宗,这个愿望这一生可以能够圆满。生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,顺境没有贪恋,逆境没有怨恨,永远保持心平气和。这个法门无比殊胜,人人都能够修学,都能够成就,只要信得过,只要真发愿,一心老实念佛,决定得生净土。看到极乐世界衣食住,行那就不必说了,往生到极乐世界都具足圆满的六种神通,行这个问题在神足通,真正得大自在。我们前面看到,衣食住『应念现前,无不具足』。下面的经文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环境的美好。

  【德风华雨第二十】

  念老有简单的介绍这一品的内容,我们请看。「圆明具德之风,故曰德风。妙华飘聚如雨,故曰华雨」。极乐世界的「风花、香光咸作佛事」,这句话很重要,意思就是都能够帮助大家消业障、断烦恼、开智慧、证佛果,这叫做佛事。「自然增上,不可思议」,这个自然增上天天增长,所以这个世界永远没有退转,都是帮助你成长。「本品显极乐世界,德风华雨之功德庄严」,这也是略举一、二,举个例子,极乐世界功德庄严是圆满的,是不可思议的。我们现在看第一段,「耳得妙音」:

  【其佛国土。每于食时。自然德风徐起。吹诸罗网。及众宝树。出微妙音。演说苦。空。无常。无我。诸波罗蜜。】

  风、花都表法、都说法,都帮助大众提升道业,成就佛果。我们看看我们这个世间的风雨,最近这几年这些事情特多,造成严重的灾难,大家比我知道得多,你们看电视、媒体的报导,全世界。水、火、风在佛法里面称为三灾,三灾,经上讲大三灾;小三灾是战争、瘟疫、饥饿,这小三灾,现在好像大小三灾一起来。佛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,大三灾出现的时候,火灾能烧到初禅天,这是全球的灾难。我们没看见火,地球上的火山爆发,温度上升,阳光非常强烈。科学家告诉我们,保护地球上空有臭氧层,现在这个臭氧层大幅度的消失了,以前说是破个洞,在南极这边,澳大利亚、纽西兰的阳光辐射非常强,在太阳底下时常暴露容易得皮肤癌,这都是火大。现在不仅是澳洲,几乎蔓延到全世界,出门必须衣着要把整个身体包住,免得晒伤。但是这样炎热的天气,包住身体也不好受,汗流浃背,让我们想到人生真苦。水灾能淹到二禅天,风灾能吹坏三禅天,到四禅才没有这个三灾,所以四禅叫福天,人有福报,不受三灾。

  我们今天看到世尊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的风雨对大家有利无害,风,德风,雨是花雨。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「上段明风,次段显雨」。先说『德风』,「见《魏译》之高丽藏本。常见之龙藏本,作得风」,道德的德跟得失的得在古时候通用,所以「德者得也」,意思相通。在《吴译》本里面说,「亦非世间之风。亦非天上之风。都八方上下,众风中精。自然合会化生耳。不寒不热,常和调中适。甚清凉好无比也」。这是《吴译》本的原文,这个本子说得详细。西方极乐世界的风跟我们世间不一样。我们世间,这个地球上最近这二、三年,风雨不正常,飓风、台风、龙卷风在地球上造成许多的灾难。西方极乐世界的风,跟我们这个世间风不一样,跟天上的风也不一样,这怎么回事情?经上告诉我们,都八方上下,这风十方来的,而是众风中精,精华、精致、精美。自然合会化生,这是阿弥陀佛从性德里头流露的。不寒不热,常,常是不间断,和调中适,中适是感到非常舒适,它不冷,它也不热。甚清凉好无比也,风非常清凉,一切世间都不能跟它相比。

  「至于众风中精」这一句,正如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如来藏中,性风真空,性空真风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」,这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风,这个风是性德,不从阿赖耶生。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离不开阿赖耶,阿赖耶的相分,风也是属于阿赖耶的相分。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不用阿赖耶,用相宗的话说转识成智,转八识成四智,所以身是法性身,居住的是法性土,风雨也是法性自然流露。这种美好我们世间人从来不知道,没有接触过,也没有听说过,这个地方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没有。要有,只有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头有,因为实报庄严土转识成智了。十法界里头没有,全用阿赖耶,只是四圣法界用得正,六道里面用歪了、用邪了,用得不正,所以有苦难、有灾害。

  我们接着往下看,「盖为性德之真风,故称为风中之精」,这个精就是精彩、精华,最好的。「又《观经》曰:八种清风,从光明出」,《观经》上说的。《吴译》本里面是「八方甚清之风」,八方是四方、四维,「与《观经》中八种清风」,所指应该是相同的。「总之」,极乐世界的清风,「乃众风中精」,一切风中没有能跟它相比的,它从光明出,所以叫德风。

  我们这个世间的风是从空气当中产生变化的,空气遇到寒冷它会收缩,遇到炎热它会膨胀,这收缩膨胀里头产生风的现象。在过去这种状况,它有频率,好像它有个标准,有周期性的。现在产生变化了,好像这个标准周期性乱了,让我们测不准,也就是说它不正常。在过去,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的,春天的风和风,温和,就像经上讲的不冷不热,风吹在身上非常凉爽、非常舒适。夏天的风太热了,冬天的风太冷。秋天的风虽然类似春天,但是性质不一样,春风确实能养人,而秋风带有肃杀,现在人讲磁场,带有肃杀的磁场,没有春风那么温和。所以植物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秋天秋风吹的时候,树叶会落;春天,春风吹的时候,树叶生长,你看风的性质不一样。

  可是现在乱了,为什么会乱?学佛的同学应该都知道,人心乱了。外面的环境是随着人心在变,大乘经教里佛常说,境随心转;说到我们自己身上,也讲到相随心转,相是我们个人,是自己的业力。外面环境是共业,虽然是共业,自己的业力主导,带动其他的业力,这一点我们要清楚。共业不好,我们要好,希望我们能转它,不要被它转。如果我们的力量很薄弱,随着外头境界转,这个事情就麻烦了,心随境转没有不堕落的,前途可悲,那三恶道去了。如果我们的能量强,我们能转境界,转境界第一步是不被它所转,能够在境界里如如不动;更进一步,我们就能影响它,它不影响我们,我们可以影响它,这是好事。用什么方法、什么样的手段?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不但告诉我们,他老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。他的一生不受环境转,他能在任何境界里头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都能保持清净平等,觉而不迷,不为外境所动摇。然后用自己的行持,用自己的教学,用这个方法帮助别人转,他起到作用了。佛法的教学在世尊在世,可以说普遍在印度推行。

  依照中国的记载三千年,这三千年当中人心思善的时候,人心想善、想好,就有圣贤出现在世间,承传如来的教法,弘法利生;人心思恶的时候,佛菩萨就不来了。为什么?人心不思善,只想恶,佛菩萨来到这个世间,这些大众不能接受,如果对这些人毁谤、侮辱、障碍,再陷害他,那造无间地狱的罪,所以他不来。于是我们就明白,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是大慈大悲利益众生,不来还是大慈大悲,还是利益众生,希望众生不造毁谤圣贤的业,慈悲心,不是怨恨,一片慈悲。你看他的慈悲心在什么环境起什么样的作用,活活泼泼,不是一成不变,不是死板的,这叫善巧方便。

  称极乐世界的风称为德风,「如是德风,自然,徐起」,风的速度不快不慢。这是说「不迟不驶」,迟是缓,驶是快速,它「适得其中」,风起也表中道。「愿力灵籁,性不造作,故云自然」。愿力灵籁,籁是什么意思?「指一切孔窍机括之类」。中国国乐里面有些乐器,吹的乐器像笛、箫都有孔窍,你吹到那个地方,发的音声不一样。这里引用《中华大辞典》,《庄子齐物论》里面说,「人籁则比竹,地籁则众窍,天籁则人心自动,是已。故知愿力灵籁者,正表弥陀本愿心力之自然功用」,这个说得好。人籁比竹,就像我们刚才举的这个例子,笛跟箫都是竹子做的。此地是比阿弥陀佛本愿四十八愿无量劫的修持,功德自然流出,自自然然就与众生的愿望、爱好它就相应,一丝毫没有勉强,这叫自然。

  「以下分显风德。首明风鼓妙声。德风徐动,宝树宝网,演出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、波罗蜜等等微妙法音」。风吹着宝树,吹着罗网,甚至于吹着人身上的璎珞,衣服璎珞,因为极乐世界衣服也是七宝。我们会感到奇怪,七宝、金银琉璃这些东西怎么可以做衣服材料?我们看到的很硬、坚固的。极乐世界这个金银七宝是柔软的,就像布料一样,而且很薄,像丝、绢一类的非常薄,在手上很轻,并不重,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六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