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信。他是殺業太重墮無間地獄,但是他勤政愛民,他是許多宗教的總護法,這個功德很大!他離開地獄,他認錯,他忏悔,他勸我們念佛,當然他自己一定念佛。他說有災難來,除了念佛,其他的方法都來不及了。我們相信他能說出這個話,他一定一心專念阿彌陀佛。他知道有極樂世界,他相信有極樂世界,只是一念之差,不小心墮地獄去了。我們知道,墮地獄是發脾氣,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非常不高興,有憤怒,就到地獄去了。人死了之後到哪一道,最後一念是做主宰,關系太大了。
「淨影雲:位分不退,名爲正定。莫問大乘小乘衆生」,這不問,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他的地位就不退轉。所以,「生彼國者,皆住正定」。換句話說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決定會證得佛果,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,畢業了就是成佛。在西方世界沒有退轉,只有往上升,像讀書年年升級,沒有留級的,沒有降級的,沒有,他都是升級。但是升得快慢不一樣,有人很勤奮,升得快,有人比較懈怠一點,升得慢,總之他不會退轉。所以,大乘教裏稱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。世間人善根是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叫叁善根,所有一切善法從這兒生的。菩薩只有一個,就是精進,勇猛精進是菩薩善根,能夠幫菩薩快速成佛。我們知道,極樂世界的環境確確實實是給人一種精進不退的環境,極樂世界成就快!極樂世界的助緣非常之多,第一個最大的助緣,阿彌陀佛加持你。第二個,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。諸上善人是誰?等覺菩薩,後補佛,這一類的人很多,常常在你的周邊,幫助你、提攜你,所以你成長就非常快。第叁,極樂世界的環境太好了,六塵說法,衆鳥說法,你怎麼會退轉?所以說皆住正定。
望西大師說法跟這個相同,「並雲:一切善惡凡夫,乘佛願力,生彼國者,處不退故。是名正定」,這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每個往生的人,到達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是彌陀的本願。阿惟越致是叁種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阿惟越致原本是實報土的菩薩,圓教初住以上,別教初地以上,是這樣的等級。在極樂世界,我們求往生,凡聖同居土也有這樣的待遇,這是阿彌陀佛的恩德,阿彌陀佛的加持。如果沒有他的加持,沒有他的恩德,我們不可能到達極樂世界就得叁不退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我們念佛,念念要有感恩的心,我們念這句佛號,真誠心、恭敬心、感恩的心。這種恩德真正是無與倫比,沒得比的。
「又憬興雲:若生淨土,不問凡聖,定向涅槃,定趣善行,定生善道,定行六度,定得解脫,故唯有正定聚而無余二也」。憬興說得好,往生淨土,我們六道凡夫去往生,帶業往生,聖人是初果以上,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決定向著涅槃,向涅槃是大乘佛道,成佛之道。定趣善行,你決定是行善,不會造惡。你定生善道,你不會生惡道。這個善道是佛道,無論你到哪一個諸佛刹土,你都是菩薩身分,不是天人身分。極樂世界的人,幾乎每天都去參訪十方諸佛如來,去參訪,參訪的時候統統是菩薩身分。諸佛如來尊重彌陀,無不稱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。我們是彌陀弟子,沾光,無論到哪個佛國土,佛一定對你非常有禮遇,非常愛護你。你不一樣,你是阿彌陀佛的弟子,跟世俗人情差不多,你會得到特別的禮遇。定行六度,六度是菩薩行,你決定修六度,你決定得解脫。故唯有正定聚,邪定聚、不定聚統統沒有,極樂世界沒有,極樂世界叁聚只有這一聚,正定。「《會疏》同之」,《會疏》說法跟這一樣。
《甄解》,這是日本法師的注解,「宗善導意」,完全是遵從善導大師的講法。這是唐朝時候,日本、韓國、越南大量的佛弟子,在家、出家,到中國來留學,親近善導大師的人很多,親近智者的也多。我們今天到日本、到韓國,你看到寺廟,他們裏面供奉著善導大師的塑像,也有畫像,在日本亦如是,特多。用善導大師的名號做寺廟的名稱,叫善導寺,在日本常見。你看到善導寺,那是淨土宗的,用善導大師的名字做寺名。臺北市也有個善導寺,那日本人建的,他們對祖師非常崇敬,這也是日本人可愛之處。「釋曰:《釋摩诃衍論》所謂正定聚」,這都是善導大師常常說的,「所謂正定聚,從佛果至十地叁賢,皆名正定聚。淨土正定聚亦然」。這是說的圓教,圓教佛果妙覺如來,十地,地上菩薩,叁賢是十回向、十行、十住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。這個十地叁賢他住在哪裏?他住在實報土,實報莊嚴土,所以皆名正定聚。這大乘上說的,以《華嚴》爲准。淨土正定聚亦然,跟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完全相同。「或現十地叁賢等。其體必至滅度」,滅度就是大般涅槃。這是究竟證得佛果,那當然是正定,純正定。
「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現差別耳」,但是一個涅槃界的示現差別,著重在示現兩個字。爲什麼?人多,叁賢十地,上面還有等覺、妙覺,一共四十二個位次,四十二個位次這是一涅槃界的示現差別。這個意思我們清楚了,無明都斷掉了,只是無明習氣厚薄差別的現象。在那個裏面,這四十二個位次不能說真有,也不能說沒有。你說真有,他們無明都斷了,不起心、不動念,平等了,哪裏還有位次?有位次有分別,有分別才有這位次,沒有分別心哪來的位次?你要說他沒有位次,每個人煩惱習氣厚薄真不一樣。所以,這四十一個階級可以說有,也可以說沒有,我們一定要明了,不能執著一定有、一定沒有,那就錯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二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