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五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民過去,這是欣厭二益。「爲人悉檀、對治悉檀」,爲人是欣,對治是厭。最後一個是「第一義悉檀」,第一義是此地講的入理,悟入理佛,這是第一義。這也是佛陀在世,一生教化衆生不疲不厭,這種力量從哪來的?從四悉檀來的,平等、清淨、普遍布施,極樂世界幫助我們究竟圓滿的成就。這個世界也不錯,都是自性現的。這個世界是自性迷了,産生錯誤的念頭,什麼錯誤?自私自利,以爲我跟人是對立的,我不是他,他不是我。我要爭取我的利益,就會傷害別人的利益,別人能願意嗎?別人要堅固守住他的利益,沖突就發生了。所以自私自利。人與人不和,人與人競爭,競爭這句話不好。競爭向上提升就是鬥爭,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,非要拼個你死我活,完全不知道是一體。這種發展是雙方都苦,你殺了別人,人家苦,自己將來墮惡道,還要還命,殺人的要還命債,奪取要還錢財。討債、還債,在這個六道裏頭演出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苦不堪言,這是迷造成的。佛針對這個現象,如何來幫助我們化解這個問題,阿彌陀佛以無比的功德,建立了極樂世界,幫助我們徹底化解這個問題。所以湯恩比博士說,大乘佛法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。

  我們學經教學到今天,肯定了,這部《無量壽經》能解決問題。可惜什麼?沒人知道。我們雖然用了衛星電視,很多地區電視不能接收,衆生就沒福。如果電視能接收,每個人打開電視機都能收到,這就有福。現在只有臺灣能看見,臺灣的境外都必須要裝接收器,這就帶來不方便,雖然接收器很簡單。現在還有一個方便,電腦可以接收,這就方便多了。你家有電腦,電腦可以接收衛星,電腦跟電視機連線,可以用電視來收看。由此可知,衆生的福報關系很大!無怪經文上教我們,「積集善根,應持回向」,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修善積德,你才有這個福分接受到佛陀的教育。接受佛陀教育是人生最大的福報,福報當中沒有比這個更大,你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!

  蕅益大師下面說,「唯即事持達理持,所以彌陀聖衆現前,即是本性明顯」。特別是上輩往生,他太明顯了。上上品往生感得無量化佛,跟隨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。當然你有修德,你要沒有修德,怎麼會有性德現前?這性德現前。上中品就差一點,跟著阿彌陀佛一時出現的只有千佛,不是無量諸佛。再次一等的是上輩下生,上品下生,五百佛跟隨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全是自性顯現的。這些現象,實實在在都是在告訴我們,日常生活當中要用真心,不要用妄心。真心從哪裏開始?從不妄語開始,說老實話,不欺騙自己,不欺騙別人,從這裏做起。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,那就沒有法子。

  一般人爲什麼做不到?怕自己吃虧,怕自己利益受了傷害。這是什麼?沒有看破,把這個世間當作真實,所以他不敢。真正看破了,這個世間是假相,是一場惡夢。你突然,作夢的時候,知道自己是在作夢,你會很開心。遇到一個老虎,也能學釋迦牟尼佛舍身喂虎,爲什麼?知道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佛菩薩爲什麼能做得到?佛菩薩對事實真相徹底了解,一點都不迷惑,所以他能做到,做得很歡喜,道理在此地。于是我們就曉得,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,這是真實功德、真實智慧,我們得到真實利益。這些智慧、功德利益都是自心裏頭流出來的,不是阿賴耶識,真心裏流出來的。所以,即事持通達理持,就是事一心通達理一心,臨終彌陀聖衆現前是本性明顯。

  「往生彼土,見佛聞法,即是成就慧身,不由他悟」,這自己開悟了。「法門深妙」,這是講淨宗法門,其深無底,奇妙不可思議。「破盡一切戲論」,這一切戲論是什麼?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,你把它看穿了,釋迦牟尼佛在開玩笑!釋迦牟尼佛實際上一句話也沒說,一個字也沒說。那怎麼說那麼多?是衆生有感自然應的。就像江本博士的水實驗,我們有感,水就有反應。江本博士這個水實驗,在臺灣高雄給我治牙齒劉醫生,他也在做,比江本博士收獲還要豐富。我這次看了他這些照片。他更進了一步,機器比江本博士進步,設備也比他好。他那個事先人要穿著很厚的衣服,保暖的衣服,在冰箱裏面工作。劉醫生這個實驗,它是一個房間,實驗的人就舒服多了,只有機器放在零下十幾度,在冰箱。他冰箱門是用玻璃的,從外面可以看到裏面,用玻璃做門。所以不必人在冰箱裏頭,那個時間不能長,在裏頭頂多半個小時就得出來,這個成天在那裏工作都沒有關系。設備進步很多,我去參觀過。這是什麼?這是自然的反應,這種現象稱爲自然現象。不是人爲的,沒有人的意念在裏頭,這叫自然。

  所以大乘教裏說法爾如是,一切法本來就是這個樣子。其實事情全在面前,我們從實際上來觀察,你看一只小雞,母雞生的蛋,這個蛋有公雞交配,受精的,你打開,什麼都沒有,只蛋白、蛋黃。母雞在孵蛋的時候,幾天,裏面怎麼會變出一只小雞?小雞裏頭五髒六腑都齊全,它這從哪裏來的?原來只有一個細胞,怎麼會變成這麼複雜?到這個小雞慢慢長成,變成一只大公雞,法爾如是,這是自然現象,全是自性在起用。小雞它也有阿賴耶識,所以它會變;如果沒有阿賴耶識,它是化生,它不會變。通過阿賴耶,它慢慢變化,但是它的根源依舊是自性。自性萬德萬能,變現出來一定是圓圓滿滿,沒有一點欠缺。如果有欠缺,那就是惡業所造成的,過去生中有惡業,如果沒有惡業會很圓滿。一切物都在眼前,只要你留意,性相圓融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確實成就慧身,不由他悟。佛講經說法給我們做個增上緣,提醒我們、幫助我們、警覺我們,做這種種增上緣,悟是自己悟的,佛不能幫助我們開悟。

  法門深妙,破盡一切戲論,「斬盡一切意見」,破盡一切戲論這一句是對世尊說法,四十九年說法;斬盡一切意見,這是禅宗,因爲禅宗不立文字。這是說明什麼?淨宗法門超越了宗門、教下。「唯馬鳴、龍樹、智者、永明之流,徹底擔荷得去」。什麼人當機?馬鳴菩薩、龍樹菩薩,這是古印度的兩位尊者,在中國,智者大師、永明大師。這些不是凡人,中國古人有說,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,永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佛菩薩到我們這邊來,以應化身出現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,不是他自己的意思,他自己沒有意思。衆生有感他自然有應,應得那麼完美,應得那麼自在,他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。一有分別執著、起心動念,那是凡夫,他就沒有這個能力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都被障礙住了,雖有,不起作用。像這樣的人才徹底擔荷得去,他們得淨宗的利益,圓圓滿滿。「其余世智辯聰」,這個世間聰明智慧的人、有辯才的人,說了叁個字,智慧(世間智慧)、辯才、聰明,這世間的,人天道裏頭的。「通儒禅客」,通儒,世間的聖人,像孔子、孟子;禅客,禅宗裏面參禅得定、開悟。「盡思度量,愈推愈遠」,淨宗到底是怎麼回事情?你要去研究它,你要去思量它,那跟它愈來距離愈遠,你永遠想不到,你永遠找不到答案。

  「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」,那是什麼?反而不如我們看到是愚癡善男子善女人,他們沒有智慧,甚至于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也沒有聽過經,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教誨。人家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,他就真念,死心塌地的念。念久了,他把煩惱習氣念掉了,真的智慧開了。說不定也見到阿彌陀佛,真信真願的心發出來,那就是菩提心,他真往生了!所以愚夫婦老實念佛比什麼都可貴。這樣的人他沒有妄想,他沒有雜念,他對一切人事物,真的像經上所講的,他用的是什麼心?清淨平等覺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他沒有分別,他沒有執著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不間斷,跟谛閑法師教鍋漏匠的方法完全相同。吃飯、睡覺放下,起來之後馬上就接著,一天到晚什麼念頭都沒有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。這些人往生,就是經上所說的,《觀經》上所講上輩往生,品位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肯定在這個階段。往生的時候熱鬧,阿彌陀佛來接引,跟著阿彌陀佛後面無數的諸佛如來,上上品往生;上中品往生,千佛跟著阿彌陀佛來;上下品往生還有五百尊佛,這些人肯定見到。

  在這個世間,別人瞧不起他,沒有人理他,他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開歡迎大會迎接他,無比的莊嚴殊勝。我們對這些愚夫婦老實念佛者一定要尊敬,過去我們不知道,也沒有看在眼裏,現在我們曉得了,遇到之後,一定親切給他問訊,向他致敬。所以道場有這些人在,他真能保佑一方,真能叫這一方人消災免難。你要問爲什麼?因爲他真幹,淨宗的訣要他全具足,真信、真願、一向專念,他全具足了。不但具足,他有相當功夫在裏頭,他念的時間久,真有功夫。我們這些知識分子跟他比差遠了,真是知識分子心雜亂,妄念多,怎麼比都比不上。這後頭兩句贊歎他們,也都是真實話,「爲能潛通佛智」,潛是不明顯,暗通,「暗合道妙」。你怎麼看看不出來,那是真正明眼人能看得出來,普通人決定看不出來。他那種功夫,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,真實不虛。這是解答疑問,第一個證,蕅益大師。

  我們再看第二個,「《無量壽起信論》雲:問:臨終見佛,爲是自佛,爲是他佛。若他佛者,即成魔業。若自佛者,想力所成,虛妄不實,雲何往生」。提問題的人也很高明,你看提的是難題,很不容易回答。說得很好,臨終見佛,就是《觀經》上所說的,舉這個例子,上輩叁品,上品上生、上品中生、上品下生,這見佛。這見佛是見自佛、還是見他佛?他佛是阿彌陀佛。這是什麼?把自跟他對立了,他的問題在此地。不能對立,真正在修學道路當中,對立是錯誤,起步的時候就把對立放下了。我們是凡夫,有對立,如果是小乘須陀洹、是大乘初信位的菩薩,他會不會提這個問題?不會。爲什麼?他沒有對立。對立叫邊見,就是二邊,證須陀洹,必須把五種見惑放下,五種見惑第一個身見。凡夫都執著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