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五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際清這個話說得好,也說得非常清楚、說得非常透徹。

  「此論掃盡一切分別」,只要你把分別心放下,不分別、不執著了,哪有這些疑惑!哪有這些妄想!「自他生佛總成戲論」,說自己錯了,說他也錯了,說衆生錯了,說佛也錯了。真的,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,開口便錯,動念即乖。你要想見性,不能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,這時候你就見性了,見性就成佛。所以大乘經教上佛常說,這樁事情得八地以上你才能見到,才能把事實真相說參透了,徹底明了了。「唯一真如湛寂周遍」,這你見到了。「任運往生極樂,還在本心之內」,這句話重要,爲什麼?極樂世界唯心所現,是在本心之內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阿彌陀佛,自心彌陀,阿彌陀佛沒有離開自己,極樂世界沒有離開自性,心現識變。你要曉得,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也是心現識變的,一個道理。我們這個身,自性變的,我們居住這個世界是自性變現的。心能生能現,識能變,識是八識五十一心所,它能變,變什麼?變十法界依正莊嚴。自性裏頭有沒有十法界依正莊嚴?沒有,自性是清淨的,自性是此地所說的湛寂周遍。這一段,彭際清居士說的。

  下面第叁段,「《彌陀疏鈔》雲」,蓮池大師說的。蓮池大師講,「著事而迷理」,著是執著,執著事相,理就迷了,理是心性,「類童蒙讀古聖之書」,類是同類,就像童蒙,小朋友五、六歲讀古聖先賢的典籍,他會念,什麼意思不懂。古時候的教學,確實童蒙念古聖先賢的書,你看私塾裏頭教什麼?教四書五經。教他幹什麼?教他念、教他背。現在人不主張,說這個教學法是錯誤的。這個教學法在中國用了幾千年,效果非常卓著,這個方法把人都教好了。現在新的方法把人都教壞了,什麼個道理?小孩子智慧沒開,不必講道理給他聽,只教他念背。爲什麼教他念背?他天天在背書,他就不胡思亂想。所以背書的目的是教小朋友修定,是用這個方法,恭恭敬敬、規規矩矩的。而且從前老師教小孩背書,他是一個一個教,全是因材施教。因爲每個小朋友禀賦不一樣,用佛法講,善根福德不相同。有的小孩聰明,一天能背誦五、六百個字,這是上根人;中根人,能背叁百字,叁百以上。五百以上,上根;背叁百以上,中根;能背一百個字的,下根。

  標准是什麼?十遍就能背。譬如這一頁書,一頁書大概是,一行二十個字,十行二百個字,這一頁四百個字。小朋友讀,讀十遍,這一頁都能夠背誦,這差不多上根人,四百字以上。老師再試驗,再加一百字也能背,再加一百字還能背,再加他就不能背了,就知道他的能力能夠背多少個字。一般最高的可以到七百字,這個兒童比較少,叁、四百字比較普通,根鈍一點,遲鈍一點,背一百字、二百字。一百字背五行,以前叫上書,老師教你念,紅筆圈起來,沒有標點符號,用紅筆圈的,教你念五行。能背,十遍可以背出來,慢慢訓練叫他增加。所以,每個人的進度不相等,聰明的人快,愚癡一點的,他的進度就慢,各各不相妨礙。私塾裏頭有這個好處,它不是整齊的,不是劃一的。現在你看本來是不平等的,偏偏把它整齊劃一,把它定成一個標准,這是不合理的。中國從前的私塾合理,每個人天分不一樣,老師要按照你天分來教你,不是整齊的。你要是真正了解,我們贊成古時候教學法好。他們會背了,十遍就能背,老師要督促他念一百遍,爲什麼?不會忘記。如果記憶力差的人,老師要教他背二百遍,目的都是希望他能記住,不會忘記。昨天教的書,今天來上學,先把昨天教的書背一遍,再教新的。

  所以私塾裏只教學生背書,只教學生生活,生活是活學活用,不是老師講給他聽。就是日常生活,教小孩給老師服務,端茶、端水,教小孩,吩咐他做。小孩要把老師服務好,爲什麼?回家就去孝順父母,生活教育,私塾教這些東西。大的學生,十幾歲的學生,要教你燒飯,要教你這些烹調,你自己都會做,教你洗衣服,你回家才真正能夠侍候父母。不光是念書,要會做家事,女生要做,男生也要做,你不能不會,你要會。所以,個個都會做家事,老師調教的。大學生帶小學生,大的有十幾歲的,小的有六、七歲的,大的要做好樣子給小的看,要做出榜樣。五倫就這麼教出來的,孝順父母,尊敬兄長,小的對大的,像哥哥一樣,要尊敬他;大的對小的,小弟,要愛護他、要照顧他、要幫助他。所以,他有生活在裏頭,他有很濃厚的人情味。這一個私塾就是一家人兄弟姐妹,老師就是家長,教你,你回家去怎樣在家裏面做個好子弟,這是老師的使命,老師的責任。

  所以童蒙讀古書,「昏穉未開,僅能讀文,了不解義。所謂終日念佛,不知佛念者也」。蓮池大師把這個著事迷理,但是著事迷理有著事迷理的教學法,啓蒙在這個地方。什麼時候才講給他聽?小孩十二、叁歲,懂事了,這時候開講。前面一段時間是背誦,十二歲以前全部是背誦,不講的。十二歲以後開講,開講的時候,有在一起研究討論。老師教學生,這個時候不是小學了,中國從前叫太學,就是大學,還有書院,私人辦的是書院,國家辦的是太學。你學哪個科目,只能學一樣,你就跟哪個老師。這個老師是教《易經》的,你參加他的班,你就學《易》;那個老師學《尚書》的,你想學這部書,你就跟他。所以說一門深入,就專門講這一門。這些書之前統統背過,所以講書的時候很快樂,沒有書本。爲什麼?背過,說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,你統統都記得清楚。

  所以古人他也有科學,古時候印書沒有標點符號,格子都是滿滿的,一行二十個字,一面十行。天下印書、刻書都是這個印法,所以不管哪個地方印,說第幾頁第幾行統統都知道,都沒有錯誤。不像現在,現在哪個書局出版的不一樣,哪一年出的版本也不一樣,頁碼不一樣,找不到。還是從前的好。你看看《四庫全書》,一行幾個字、一頁幾行,規定的。你只要說出大家都知道,這就屬于科學,中國人很早就用上了。所以在智慧沒有開的時候就教他念,念佛也一樣,你教他念這一句佛號,叫他一直念下去,念到清淨心現前,就開智慧。智慧開了之後,他聽講經一聽就懂,說不定一聽就開悟了,真的不可思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