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五集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际清这个话说得好,也说得非常清楚、说得非常透彻。

  「此论扫尽一切分别」,只要你把分别心放下,不分别、不执著了,哪有这些疑惑!哪有这些妄想!「自他生佛总成戏论」,说自己错了,说他也错了,说众生错了,说佛也错了。真的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。你要想见性,不能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当然更没有分别执著,这时候你就见性了,见性就成佛。所以大乘经教上佛常说,这桩事情得八地以上你才能见到,才能把事实真相说参透了,彻底明了了。「唯一真如湛寂周遍」,这你见到了。「任运往生极乐,还在本心之内」,这句话重要,为什么?极乐世界唯心所现,是在本心之内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。阿弥陀佛,自心弥陀,阿弥陀佛没有离开自己,极乐世界没有离开自性,心现识变。你要晓得,我们现前这个世界也是心现识变的,一个道理。我们这个身,自性变的,我们居住这个世界是自性变现的。心能生能现,识能变,识是八识五十一心所,它能变,变什么?变十法界依正庄严。自性里头有没有十法界依正庄严?没有,自性是清净的,自性是此地所说的湛寂周遍。这一段,彭际清居士说的。

  下面第三段,「《弥陀疏钞》云」,莲池大师说的。莲池大师讲,「着事而迷理」,着是执著,执著事相,理就迷了,理是心性,「类童蒙读古圣之书」,类是同类,就像童蒙,小朋友五、六岁读古圣先贤的典籍,他会念,什么意思不懂。古时候的教学,确实童蒙念古圣先贤的书,你看私塾里头教什么?教四书五经。教他干什么?教他念、教他背。现在人不主张,说这个教学法是错误的。这个教学法在中国用了几千年,效果非常卓著,这个方法把人都教好了。现在新的方法把人都教坏了,什么个道理?小孩子智慧没开,不必讲道理给他听,只教他念背。为什么教他念背?他天天在背书,他就不胡思乱想。所以背书的目的是教小朋友修定,是用这个方法,恭恭敬敬、规规矩矩的。而且从前老师教小孩背书,他是一个一个教,全是因材施教。因为每个小朋友禀赋不一样,用佛法讲,善根福德不相同。有的小孩聪明,一天能背诵五、六百个字,这是上根人;中根人,能背三百字,三百以上。五百以上,上根;背三百以上,中根;能背一百个字的,下根。

  标准是什么?十遍就能背。譬如这一页书,一页书大概是,一行二十个字,十行二百个字,这一页四百个字。小朋友读,读十遍,这一页都能够背诵,这差不多上根人,四百字以上。老师再试验,再加一百字也能背,再加一百字还能背,再加他就不能背了,就知道他的能力能够背多少个字。一般最高的可以到七百字,这个儿童比较少,三、四百字比较普通,根钝一点,迟钝一点,背一百字、二百字。一百字背五行,以前叫上书,老师教你念,红笔圈起来,没有标点符号,用红笔圈的,教你念五行。能背,十遍可以背出来,慢慢训练叫他增加。所以,每个人的进度不相等,聪明的人快,愚痴一点的,他的进度就慢,各各不相妨碍。私塾里头有这个好处,它不是整齐的,不是划一的。现在你看本来是不平等的,偏偏把它整齐划一,把它定成一个标准,这是不合理的。中国从前的私塾合理,每个人天分不一样,老师要按照你天分来教你,不是整齐的。你要是真正了解,我们赞成古时候教学法好。他们会背了,十遍就能背,老师要督促他念一百遍,为什么?不会忘记。如果记忆力差的人,老师要教他背二百遍,目的都是希望他能记住,不会忘记。昨天教的书,今天来上学,先把昨天教的书背一遍,再教新的。

  所以私塾里只教学生背书,只教学生生活,生活是活学活用,不是老师讲给他听。就是日常生活,教小孩给老师服务,端茶、端水,教小孩,吩咐他做。小孩要把老师服务好,为什么?回家就去孝顺父母,生活教育,私塾教这些东西。大的学生,十几岁的学生,要教你烧饭,要教你这些烹调,你自己都会做,教你洗衣服,你回家才真正能够侍候父母。不光是念书,要会做家事,女生要做,男生也要做,你不能不会,你要会。所以,个个都会做家事,老师调教的。大学生带小学生,大的有十几岁的,小的有六、七岁的,大的要做好样子给小的看,要做出榜样。五伦就这么教出来的,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小的对大的,像哥哥一样,要尊敬他;大的对小的,小弟,要爱护他、要照顾他、要帮助他。所以,他有生活在里头,他有很浓厚的人情味。这一个私塾就是一家人兄弟姐妹,老师就是家长,教你,你回家去怎样在家里面做个好子弟,这是老师的使命,老师的责任。

  所以童蒙读古书,「昏穉未开,仅能读文,了不解义。所谓终日念佛,不知佛念者也」。莲池大师把这个着事迷理,但是着事迷理有着事迷理的教学法,启蒙在这个地方。什么时候才讲给他听?小孩十二、三岁,懂事了,这时候开讲。前面一段时间是背诵,十二岁以前全部是背诵,不讲的。十二岁以后开讲,开讲的时候,有在一起研究讨论。老师教学生,这个时候不是小学了,中国从前叫太学,就是大学,还有书院,私人办的是书院,国家办的是太学。你学哪个科目,只能学一样,你就跟哪个老师。这个老师是教《易经》的,你参加他的班,你就学《易》;那个老师学《尚书》的,你想学这部书,你就跟他。所以说一门深入,就专门讲这一门。这些书之前统统背过,所以讲书的时候很快乐,没有书本。为什么?背过,说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,你统统都记得清楚。

  所以古人他也有科学,古时候印书没有标点符号,格子都是满满的,一行二十个字,一面十行。天下印书、刻书都是这个印法,所以不管哪个地方印,说第几页第几行统统都知道,都没有错误。不像现在,现在哪个书局出版的不一样,哪一年出的版本也不一样,页码不一样,找不到。还是从前的好。你看看《四库全书》,一行几个字、一页几行,规定的。你只要说出大家都知道,这就属于科学,中国人很早就用上了。所以在智慧没有开的时候就教他念,念佛也一样,你教他念这一句佛号,叫他一直念下去,念到清净心现前,就开智慧。智慧开了之后,他听讲经一听就懂,说不定一听就开悟了,真的不可思议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五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