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叁四八集) 2012/5/19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348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七百六十頁倒數第五行:
第四,『起立塔像』,這就是造像、建塔。「塔」,梵語稱爲「窣堵波」,翻成中文是廟的意思。中國的廟是供奉祖先的,中國在上古時代祭祖先,所以非其鬼這是不會祭他的,這祭祀就顯得是谄媚。一定是自己的親屬,自己的祖先,這是應該祭祀的,慎終追遠,這是孝道。所以廟供神,供鬼神的。最初是供祖先,以後也供神,所有一切供奉神明的地方都稱之爲廟。或爲「方墳」,因爲它的形狀多半是方形的,也有圓形的,方形的占多數。「謂置佛舍利處也」,佛陀滅度之後火化留下來很多舍利,佛弟子把這個舍利請回去建塔供養,要供佛的舍利。
《會疏》裏面有說,安塔有叁種意思,爲什麼要供佛的舍利。第一個「表人勝」,這個人太殊勝了,人中稀有,對人類做出最偉大的貢獻,這個人值得一切人尊敬、景仰,向他學習,表這個意思。有人說供養佛菩薩,佛菩薩保佑我,這個觀念有兩種,真正明白的,這是正確的,不了解其中真實義的那就是迷信。自古傳到今,現在明白的人不多,迷信的人很多,都把他當作神明供奉、供養,他會保佑。其實他是真保佑,但是你不懂得。真保佑什麼?向他學習,這是真保佑。他有大智慧,他有殊勝的理念,有很好的生活處事待人的這些德行、這些方法,有偉大的成就,對于一切衆生做出了貢獻,樣樣向他學習,這就真的保佑。我們供養阿彌陀佛,每天念佛、每天拜佛,如果不向阿彌陀佛學習,所得的好處很有限;如果你供養他、禮拜他,真的想學他,那個利益就太大太大了。學到最圓滿,你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你,你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,這個利益就無量無邊。所以對他不認識、不了解、不透徹,你怎麼學他?
諸佛菩薩、世間聖賢都是我們的好榜樣,什麼榜樣?幸福美滿人生的好榜樣。我們希望社會安定,希望衆生生活在一起和諧,互助合作,希望每個人都過得幸福快樂,阿彌陀佛就是最好的榜樣,他居住的地方叫極樂世界。我們要想真的快樂就得向他學習,認真研究他的經典,研究明白了,認真努力去效法、去落實,這樣我們自己就變成阿彌陀佛的化身。開始學學得不到家,是化身,學到家了就是阿彌陀佛的真身。我們一家人學習,這個家園就是極樂世界;一個小鎮、一個縣城人人都能夠學習,這個地區就變成地球上的極樂世界。跟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差別?理上沒有差別,事上有差別。事上差別在哪裏?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煩惱習氣斷幹淨了,純淨純善;我們這個地方居住的衆生,包括自己,我們也在斷惡修善,但是斷得不幹淨,習氣還存在,這就是理上相同,事上有差別。
我們在這個世間不可能影響整個世界,阿彌陀佛不但影響他居住的那個星球,甚至于他影響十方一切諸佛刹土。這就像中國古籍裏頭所說的,湯王以七十裏而王天下,這就是湯王聖明,他的領土只有七十裏,不大,像現在一個小鄉鎮。古時候的七十裏大概只有現在叁、四十裏,古時候的度量衡小,周文王百裏,也不過現在五十裏而已。王天下是什麼意思?他所治理這個地區治得好,樣樣都好,可以做爲天下諸侯國的榜樣,這些諸侯國尊他爲天子。這個天子跟以後的天子不一樣,以後的天子是皇上,那個時候國家沒統一,都是小國。百裏這就叫大國,還有小國叁十裏、四十裏的,簡直就是一個鄉鎮,沒統一,這些小地方的領導叫諸侯。經典上記載,商周時代,商比較少一點,在中國這塊大地上有幾百個諸侯國。周朝時代,曆史上記得很清楚,八百諸侯,就是八百多個城堡,每個城堡是一個諸侯國。有的大的諸侯國有幾個城堡,小諸侯國一個。尊湯王爲天子,向湯王學習修身、齊家、治國,跟其他的諸侯國和睦相處,學這些道理、學這些方法、學這些經驗。這一個做好的這個國等于說領導全世界,那個時候叫天下,影響到天下。所以國家不在大小,你做出好榜樣,你起了作用就影響到整個世界。
秦以後統一了,統一的這些帝王,都用他自己居住的這個城市做榜樣。自己居住這個城市現在叫首都,從前叫京師,首都沒有京師的意思好。京是什麼?大城,師是師範,這個大城裏面的政治、製度、教學,各行各業都可以做其他城市的榜樣、其他城市的模範。京師的首長京兆尹,在現在就是首都的市長,他的使命很大,擔子很重,因爲他要把這一個市做爲全國的示範點、示範城市。上面皇上天天督促他,樣樣都要好,樣樣都做到全國第一。所以京師這個名稱好,意思很明顯,聽到京師,住在京師,我就是別人的好樣子。我家在京師,我的家是所有家庭的好樣子,要不然這京師兩個字名實就不相符,一定要名符其實。這是中國傳統文化,現在全都沒有了。哪一個城市做,哪一個城市就是模範、就是榜樣。實在講,這個模範、榜樣一定要京城做,爲什麼?別的地方做了,別的地方變成全國第一,那個地方領導全國,這國家領導人怎麼辦?這是事實擺在面前。所以第一個做榜樣的是誰?皇上。他是這一國家人民的榜樣,這一國人都要能像他,有他的德行,學他的智慧。他的家是一切家庭的榜樣,他居住的城市是所有城市的榜樣。人勝。
第二個,「令他信」。別人相信,因爲你真做出來了。你沒有做出來,光是會說不會做,沒做到,人家不相信,自己一定要做到,這就是對社會、對大衆做出真實利益,做出真正的貢獻。第叁個,「爲報恩」。令他信是事,報恩是理。我爲什麼要這樣做法?報父母之恩、報老師之恩、報國主之恩。沒有賢明的國主,政治怎麼可能做得這麼好,人民能夠過到太平盛世、安定幸福的生活?國主之恩,國主懂得教育,把人全教好了。安塔有這叁層意思。
「《法華經》曰:諸佛滅度已」,就是滅度之後,「供養舍利者,起萬億種塔」,有金、有銀、有頗梨,這個頗梨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水晶,古時候沒有現在的玻璃。水晶是透明的,經典上講的頗梨,水晶。「或有起石廟,栴檀」,這是木造的,栴檀香、沈水香,「木樒並余材」,這都是最好的木材,用這些來建造,還有「磚瓦泥土等」。這就是講建造塔廟這個材質都是選最好的,盡心盡力去選。「若于曠野中,積土成佛廟」。如果在曠野裏,那就地取材,曠野裏頭泥沙多、石頭多,用這些東西來建廟。「乃至童子戲,聚沙爲佛塔」。童子,小孩,他們遊戲,在沙土裏面用沙堆成一個佛塔。「如是諸人等,皆已成佛道」,這是說建塔的功德。怎麼說他已經成佛道?他知道有佛,阿賴耶裏頭已經有佛的種子,這個種子叫金剛種子,永遠不壞,遇到緣它就起作用。童子,阿賴耶識裏頭有佛的種子,他將來長大遇到緣必定修行,必定學佛,說不定一生成就。如果遇到這個法門,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會漏掉的。
所以建塔,這個塔放在這個地方,有人從這經過看到,都會知道這是佛的塔,阿賴耶識有佛的種子,每見一次,每提醒一次,佛的種子漸漸成爲有力量,薰習時間久了它起現行。如果沒有種子的,他一定會問,這個地方這個小塔,這是什麼東西?這是什麼用處?這一問他明白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度他,幫助一切衆生下成佛的種子,功德在這個地方。所以如是諸人等,皆已成佛道,這建塔的作用,建塔的功德。
下面講造像,「像,指佛像。據《增一阿含》」,《增一阿含經》裏頭有說,「佛升忉利」,釋迦牟尼佛爲報母親之恩。佛出世七天,母親就生忉利天,福報太大了。世尊是姨母帶大的,他母親的妹妹,姊妹兩個都嫁給淨飯王,淨飯王的妃子。爲報母親恩,到忉利天講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孝經,在忉利天宮講的。「優填王憶佛」,這是當時一個大國王,那麼久的時間見不到佛他想念,于是「用牛頭栴檀雕佛像高五尺,是爲此土」,此土是指我們這個地球,「雕像之始」。這有人造像了,給釋迦牟尼佛造一個木雕的,這是檀香木雕的,牛頭栴檀,檀香木裏頭最好的。這檀香木雕了一尊釋迦牟尼佛的像,高五尺,是因爲想佛,佛到忉利天去了,想佛,雕一尊像天天看到他。
「《法華經》雲:若人爲佛故,建立諸形像」,爲了佛造佛像,爲佛的智慧、爲佛的道德、爲佛的教化、爲佛慈悲普度一切衆生,給佛造像。「刻雕成衆相,皆已成佛道」,爲什麼?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深深印在這個人的阿賴耶識裏頭,因爲他造一定把它造出來,觀想、觀像,四種念佛他具足這兩種,想佛的像怎麼樣把它雕出來。「又《造像功德經》曰:若人臨終發言造像,乃至如[麥/廣]麥」。這個意思是,像中國的小麥,體積很小,造的像不大,現在我們講微雕,用一粒米,或者用芝麻這樣小的東西雕成的佛像,「能除叁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」,發心做這個。微雕是要非常細心,還得用放大鏡,沒有放大鏡那是很好的眼力,一般人眼睛老花了看不清楚。現在的微雕用機器,用大的放大鏡,倍數高的。我們在博物館參觀,有看到微雕的,微雕藝術現在很普遍,雕刻經文的非常之多,一個很小,大概在一寸的方圓,能夠雕一部《金剛經》,五千多字,大概只有指甲這麼大。雕刻佛像、菩薩像、羅漢像非常精美,人要觀看用放大鏡細心去觀察、去欣賞。這有沒有好處?有。跟大的相不一樣,大的像一看,看過了,不仔細。這仔細看,用那種真誠恭敬心仔細看,所以印象深。這個印象深就是阿賴耶種子深,這種子有力。有力是你不會忘記,見過一次還常常想到,提起來這個印象立刻現前,就起現行。所以它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經上說的這些話全是真的,不是假的,我們不知道,這就是它有很深的道理在。
下面是『飯食沙門』。就是齋僧。「以飯食供養僧衆」,在中國俗稱爲打千僧齋,供齋,請一千個出家人,這個修福!大富人家喜歡修這樣的功德,實在是修福德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