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叁四九集) 2012/5/19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349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七百六十叁頁,第叁行看起:
「第七」,這最後一段,『以此回向,願生彼國』。「回向發願之緊要,已于上輩往生文中,略作注釋」。回向發願在淨宗法門非常重要,如果沒有回向發願,就像慈照法師所說的,我們把他的文念一念。「茲簡錄慈照宗主勸人發願偈于下:持戒無信願,不得生淨土,唯得人天福,福盡受輪回」。這四句偈講得很清楚。這個人學佛,不錯,戒持得很好,但是對淨土沒有信心,不想去。這個話在現前世間來講尤其重要,爲什麼?我們必須要細心觀察,對于眼前的社會狀況一目了然。這個社會是一個知識所謂爆炸的社會,知識沒有離開心意識,換句話說,用的是妄心,不是真心,離心意識才是真心。學佛要用真心學,妄心學佛能得人天福報,出不了六道輪回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輪回太苦了,生生世世、無量劫來我們都在這裏搞輪回,苦不堪言。想不想出去?當然想出去,出不去!古時候,其他的法門還有效果,爲什麼?人心地淳厚,待人接物容易用真心。儒家用心,真妄參半,他也用真心,不純,真心裏面夾著有妄心,道家亦如是。只有大乘佛教,佛法裏頭小乘也帶著妄心,只有大乘是純真無妄。從前有大乘的根性,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了,縱然有大乘根性,社會上沒有大乘,你怎麼修法?只有淨土念佛法門,這個法門是大乘,是大乘裏面的精華,大乘裏面的大乘,很不可思議!我們有幸能遇到,遇到這個法門可以了生死出叁界,就是永遠超越六道輪回。所以這個機會非常難得。一定要相信大乘經教上常說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人身難得我們已經得到了,佛法難聞我們也聞了,聞了起不起作用?很難說。
唐朝時代,初期,善導大師告訴我們,這是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,善導大師。那個時候修淨宗,真正發願修行求往生的,幾乎百分之百都往生了,所以善導大師講「萬修萬人去」。今天不行!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,老居士住在臺中,創辦了一個臺中蓮社。我去拜訪那年,正好是臺中蓮社十周年紀念,成績非常可觀。十年教化,有多少蓮友?就是他的學生,多少蓮友?二十萬人。我在那個地方住了十年,學教,跟他十年。我離開的時候,臺中的蓮友大概是五十萬人,增長了叁十萬。老師常常講,一萬個人當中,真正往生只有叁個、五個,不是百分之百。這是什麼原因?就是用真心的人愈來愈少了。真正在這裏學佛,蓮友裏頭,念佛、參加念佛堂,那個心能有一半真,半真半假就很不容易了。何況真心的成分很少,妄心的成分很多。
確實,我們從這個路上走過來,深深感觸,古人所說的一代不如一代。科學技術是一代比一代殊勝,倫理道德,甘于做個好人,這是一代不如一代。中國人所說的叁十年叫一世,你看世界的世,世是講時間,叁個十,叁十年叫一世。一世不如一世,我們親眼看到的,也就是今天跟叁十年以前比差很遠。叁十年以前的那個社會,再叁十年前又比不上。再叁十年前是中日戰爭的時候,抗戰時候,生活雖然很艱苦,人心很厚道,有憐憫心,有同情心。那時候我們做學生,戰爭的時候,抗戰爆發我十一歲,打了八年,勝利的時候我十九歲,正是記憶非常好。那個時候的社會,回想起來非常可愛。戰爭非常殘酷,我們是做學生,流亡學生,但是每到一個地方,人地生疏,當地人看到我們是流亡學生,都很熱心照顧。吃的東西、穿的東西,關懷的人、問候的人、幫助的人很多,現在這個社會上看不到了。那時候的社會人有愛心,現在的社會,只愛自己,不愛別人。實在說他根本不懂得愛自己,叫不知道自愛,怎麼能夠愛別人?所以,倫理道德水平真叫一落千丈。
最近這十幾年,我們看到佛法衰,很擔心。我們讀這段經文理解,佛法的興衰、存亡完全在戒律。儒,儒的存亡代表中國傳統文化,完全在禮,人要不講禮,不遵守禮,中國傳統文化就沒有了。現在誰講禮,誰懂得禮?沒有了。滿清亡國之後,民國成立,民國一直到今天一百年了,沒有製禮作樂。這個在將來曆史上說,這一百年叫亂世,也就是說社會沒有上軌道,人很苦。諸位念中國曆史你就會知道,每一個朝代,動亂平定之後,新政權建立了,大概是五年的時間,製禮作樂,這個社會就上軌道了。我們很悲哀,滿清亡國到今年一百年,國家沒有製禮、沒有作樂,所以整個都亂了。
每個朝代都有禮服,衣服不能隨便穿,要符合自己的身分。中國過去民間士農工商,讀書人穿讀書人的禮服,人家一看你穿衣知道你是讀書人,農民有農民的禮服,工人有工人的禮服,商人有商人的禮服。爲什麼?便于行禮,人要守他自己的本分,現在沒有了。做官的官員,官員的禮服更講究,戴的帽子、穿的衣服,裏頭有階級,地位不一樣,顔色不一樣,繡的花紋不相同。便于什麼?一看你穿的服裝就知道你的階級,你的階級比我高,我要向你行禮,階級低的要向高的行禮。現在全沒有了,現在統統穿西裝,穿西裝是什麼意思?西裝統治了全世界,穿西裝的都是他的屬國,都要聽他的,在從前是這樣的。中國強盛,周邊許多國家都穿中國服裝,那是什麼?對中國皇上稱天子,自己稱臣,等于說中國保護國,保護他們,他們一定向中國學習,穿中國服裝。雖穿中國服裝,他還有一點改變,一看這是哪個國家的,他是日本的、還是韓國的、還是越南的,大致上他還是有改變。現在我們完全穿西裝,這不像話!服裝代表自己族群的文化,穿別人的,代表我們自己沒有文化,我們跟著別人走。禮實在是非常重要,關系我們生活起居,這個東西丟掉了。
抗戰之前,中國還有過去舊式的家庭,這個家庭很重要,抗戰勝利之後家沒有了。我很留意觀察,一個都沒看到。中國家庭是大家庭,這麼龐大的族群,這麼多的人口,這麼大的幅員,在世界上屹立幾千年而沒有被消滅,靠什麼?靠文化。現在我們文化丟了一百年,如果再繼續下去再有一百年,中國沒有了,文化沒有了,滅絕了。好在這些年來,國內外對中國文化都有呼聲,雖然沒有做到,能有呼聲也不錯,說明還沒有忘記,還有人想起來。真正有心人,懂得,複興從哪裏開始?從禮開始。佛教複興從哪裏開始?從戒開始,沒有戒,佛教就滅了。研究經典那是知識,那不是學佛,與學佛不相幹。
慈照大師這個話簡單扼要,這對于修淨土的人說,持戒持得很好,但是對淨土沒有信心,對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這個願望,這個人雖然持戒、念佛,他不會往生。但是他修的是福報,人天福報,修的福報大,到天上去了,享天福;福報次一等,在人間享福,來生還能得人身。無論你是生天或者得人身,總而言之一句話,福享盡了還要輪回,這個例子太多了,不勝枚舉。又說「發願持戒力」,這個人對淨土相信,不疑惑,又想到極樂世界,發願求生淨土,他又持戒,「回向生樂國」,以這個功德回向求生淨土,他決定得生。「如是各行持,千中不失一」,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,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往生。所以,祖師教導我們四個字,「持戒念佛」,這句話很重要!持戒念佛要發願求生,發願求生這一念就是無上菩提心。
「又《會疏》曰:回向願生者,如上諸善回向」,像前面所說的這一切善法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,以這個回向求生淨土。「若不回向,則不作生因」。所有修行一切功德都是爲求生淨土,絕不爲人天福報,這個人決定得生。如果修行、念佛不求淨土,他把這些功德求來生的福報,這也一定會得到。但是來生得福報不能了生死,這個必須要曉得。「皆顯回向發願之不可少也」,修淨土這是決定不能缺少的,一定要知道。
再看下面這一段,「往生果德」:
【其人臨終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。光明相好。具如真佛。與諸大衆前後圍繞。現其人前。攝受導引。即隨化佛往生其國。住不退轉。無上菩提。功德智慧。次如上輩者也。】
這是中輩往生的,叁輩中輩往生,他往生比上輩往生的要差一等,我們看注解。『其人臨終,阿彌陀佛,化現其身,光明相好,具如真佛』。《圓中鈔》裏頭說,幽溪大師講的,「真佛者」,阿彌陀佛之應身也。這個應身是哪裏的應身?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,裏面的阿彌陀佛都是應身,實報莊嚴土是報身,常寂光土是法身。從應身起化身,化身是來接引的,我們一定會知道。極樂世界每天去往生的人太多了,沒法子計算。我們這個世界往生的人不多,阿彌陀佛所接引的,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刹土裏面的衆生,包括哪些?包括等覺菩薩,最上的,最下的包括阿鼻地獄。阿鼻地獄能往生嗎?能。他怎麼會往生?這個墮阿鼻地獄的人,過去世生生世世曾經修這個法門,累積的功德很大、很多。是在這一生當中,臨終的時候一個念頭錯了,墮到地獄去了。大概不高興,發了一頓脾氣,這樣墮地獄的。墮地獄就後悔,就知道錯了,這一後悔他就離開了,那一念佛求往生,佛真的化身去接引他。所以,我們也不能小看地獄衆生,他只一悔過,過去生中善根統統現前,就起作用。乃至于畜生、蚊蟲螞蟻,說不定它們往生極樂世界品位比我們高,很難講。修行是生生世世,迷惑顛倒是一時錯誤,忏悔就能往生。
「化身則從應身,又變化其身,而來接引」,凡是來接引的全是化身。上品上生的人,來接引他的也是化身佛,全都是化身。到極樂世界,你要是在同居土、方便土,你就見到阿彌陀佛的應身,如果你生到實報土,你見到阿彌陀佛的報身,見佛不一樣。但是極樂世界特殊,報身、應身、化身完全相同,讓我們分不出來。這是什麼原因?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所現的。跟其他諸佛不一樣,其他諸佛沒有本願,阿彌陀佛有本願。前面我們讀過,本願不容易得來,去考察、去參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九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