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去找原因,找了很久,終于明白了。我們沒有從紮根教育下手,所以十善對于我們這麼樣的困難。爲什麼古人很容易做到?古人紮根教育做得好。
這個事情要推到兩百年前,一百五十年前還很盛行,胎教!現在沒人懂得了。母親懷孕就要照顧這個嬰兒,沒出世的嬰兒,懷孕的十個月期間,思想要清淨、要端正,不能有不好的念頭。爲什麼?影響胎兒。不善的境界不看,不善的聲音不聽,不善的現象不接觸,都是爲了保護胎兒,讓胎兒完全接受是純正的印象。小孩一出生,他眼睛睜開就會看、就會聽,同時他已經在學習、在模仿。跟誰學習?跟父母學習。所以父母言談舉止,在嬰兒面前都要規規矩矩,不能隨便;隨便,被他看到的時候他就學壞了。要知道,那是個很聰明的人在旁邊看著你,跟你學習。所以,《弟子規》不是教小孩念的,《弟子規》是父母做出來給小孩看的。父母還很年輕,二、叁十歲,他還有父母在,孝順父母,讓小孩看到他怎樣孝養父母,怎樣尊敬長輩、友愛兄弟,做出來給小孩看。小孩看了一千天,叁歲,從出生到叁歲,這一千天,這個根紮得堅固,他一生不會學壞。所以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「叁歲看八十」,到八十歲都不會變樣子,那個根紮得牢。所以學佛很容易。
我們這個根沒有了,傳統文化丟掉了至少兩百年,或是一百五十年。我們不能怪父母,父母不知道,父母也不能怪祖父母,祖父母也不知道。往上推,大概推到六、七代,才知道有這麼回事情,推到九代、十代,他們看到或者曾經受過這個教育。這些原因找到了,怎麼辦?我們得補習,小時候沒學,現在惡補。我們用《弟子規》,用《感應篇》,用《十善業道經》,認真努力學習,把這些經典落實到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念念要想到,我要做個好樣子給社會大衆看,這叫真學佛。這把戒的根再找回來。不在這上下功夫,我們的功夫不得力,我們很容易被外面誘惑,很容易改變心態,最後還是搞六道輪回,還是搞叁惡道,這非常可怕。所以這些不能不知道。
我們再看下面的注解,「望西疏曰:下輩之內,有多類故。《觀經》說惡。今說善人。故《覺經》」,《覺經》就是漢譯的,叫《清淨平等覺經》,「雲:(其叁輩者)當斷愛欲,無所貪慕。慈心精進,不當瞋怒。齋戒清淨。如是清淨者,當一心念欲生無量清淨佛國」。這是漢譯的《無量壽經》裏面講到叁輩,叁輩都說到要斷愛欲,無所貪慕,這就是斷貪心;慈心精進,不當瞋怒,這是斷瞋恚,就是斷貪瞋癡;齋戒清淨,這是斷愚癡。如是清淨者,當一心念,這一心執持名號,求生無量清淨佛國,就是極樂世界。「蓋往生品類,萬別千殊。叁輩九品,只是粗分」,故這一個下品當中,「已類別無數」。《觀經》說惡人,本經說善人。「如《漢譯》下輩之人,確是修善者也」。漢譯的,就是《清淨平等覺經》,它肯定是善人,善人、惡人統統都能往生。
「又《觀經》下品往生,生前雖是惡人,花開後並是大乘」,蓮花化生,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,都是大乘菩薩。「下品上生,經七七日蓮花乃敷」,下品上生,四十九天蓮花就開了。「經十小劫,得入初地」,就是他自己斷煩惱,提升品位,達到初住菩薩。「下品中生,經于六劫,蓮華乃敷」,這花才開,「聞說大乘甚深經典,應時即發無上道心。下品下生,滿十二大劫,蓮花方開。聞法歡喜,應時即發菩提之心」。「嘉祥《觀經義疏》曰:上品修大乘因故,所以得大乘果。中品修小乘因故,還得小乘果。下品現在雖不修大乘善及小乘善,但彼臨終時,遇善知識,爲說大乘妙法。以聞大乘故,得大乘果也。」從這上面經、論,祖師大德的注解就是論,看到這麼許許多多種種的說法,我們是在哪個層次?我們是聞大乘經,不是聞小乘經,也不是到臨終時侯才聞到,現在就聽到。而且是長時間聽到,對于淨宗的理、事、境界都有相當的理解、相當的認識,這個就是下品也是下品上生。不會在下品中生、下品下生,不是,最低的階層下品上生。如果功夫好一點的,能持戒,能斷惡修善,會提升到中品下生、中品中生,乃至于中品上生。品位真的到極樂世界才知道,我們怎麼去想、怎麼去推測都沒有必要,只有往生這個人他清楚。
我們再看下面注解,他這段注得很長。「《阿彌陀經》謂執持名號,得生淨土之善男子、善女人,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衆,現在其前。正符本經叁輩臨終見佛之說」。「其它如《稱揚諸佛功德經》」,這裏頭說,「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」,就是阿彌陀佛,「命欲終時,一心信樂,念不忘舍,阿彌陀佛將諸衆僧,住其人前,魔終不能壞斯等正覺之心」。這是說命終的時候,這個人一心真信,喜歡往生極樂世界,這個樂是喜歡,對于佛的名號念念不舍,一句一句接著在念佛。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將諸衆僧,這個將是率領,阿彌陀佛帶著許多出家人,比丘這一類的人,在他面前,他看到了。這個時候魔不能破壞這樁事情,爲什麼?有佛在,魔就不能現前。這些文字要多看,這些講解要多聽,對你修學有很大的幫助。現前有一些臨命終時往生,我們去送往生,幫他助念,知道應該如何助念才如法。在助念當中,我們冷靜觀察境界,我們的信心倍增,增長,爲什麼?親眼看到了,經上所說的現在親眼看到了,親身體會到,魔不能幹擾。
「又《鼓音王經》雲:若有四衆,能正受持,彼佛名號,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,即與大衆,往此人所,令其得見」。這個,《鼓音王經》裏頭又給我們作證。「又《華嚴經》雲:如來有十種佛事。一者,若有衆生,專心憶念,則現其前」。這些經、論,「是均爲本經之良證」。這些經論所講的,都可以證實《無量壽經》所說的真實不虛。有這麼多經論、祖師大德給我們做證明,希望我們真正相信,不生絲毫疑惑,真正願意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教誨。到極樂世界,時劫長短不必放在心上,爲什麼?生到極樂世界你就無量壽了,無量壽看十二劫,還不就跟我們現在看十二個小時一樣嗎?很短的時間。又何況每個人見到阿彌陀佛之後,善根福德因緣不同,有些善根深厚的馬上就開悟,很短時間他就提升。
我們再看底下一段,「夫如來者,本無去來。雲何今言,佛現其前?蓮池、幽溪、蕅益叁大師,深明其義,語皆精妙,契佛本懷。恭錄于次。」這下面就說明。學教的人看經看多了,他有這些疑問。所以祖師大德的教學,教你一門深入,不准你看很多經典,有道理。本來相信,看多了不相信了,爲什麼這個經上這個說法,那個經上那個說法?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。釋迦牟尼佛在這兒這個說法,在那兒那個說法,到底我們聽哪種說法是對的?愈聽愈糊塗,愈聽愈迷惑。所以祖師大德的教誨是大有道理!一門深入,教你學一樣,一樣學通了,問題就沒有了,一樣沒通肯定有問題。通是什麼?明心見性。每一個法門、每一部經典終極的目標都是明心見性,只要通到明心見性,沒有學過的經全部都通達,都沒有問題了,真叫妙極了!一經通一切經通,一個法門通一切法門都通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所以,要避開一切的麻煩、一切的困擾、一切的疑慮,那就一門深入。
從哪部經?最好就從這部經,就從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。他非常慈悲,你看用了八十叁部經論,一百一十部古大德的注疏、論述,來解釋這部經典。看他的注解,等于你看了一百九十叁種這些古書裏面的這些資料,最精彩的部分你全讀到了。這個注解真的稀有、真正難逢,真正幫助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讓我們信心十足,沒有絲毫懷疑,不可思議!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九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