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0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叁五0集)  2012/5/23  

  泰國曼谷  檔名:02-037-0350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大家好。今天因緣非常殊勝,我們《淨土大經科注》能有機會在泰國曼谷這個地方講幾次,這個功德回向給泰皇,爲他祝壽,祝福他政躬康泰,國運昌隆,泰國人民福慧增長,吉祥如意。還有我們在座的,從各地方到這邊來的同學,很難得遇到《大經科注》的現場法會。現在我們請看經本,《大經科注》第七百六十九頁倒數第五行,經文都會打在字幕上。

  「蓮池《疏鈔》雲:古謂佛無去來。雲何有佛,現在其前」。這一段是解釋經文,念佛人臨終時候夢見阿彌陀佛,也能夠往生,『功德智慧,次如中輩者也』,這是經文。黃念祖老居士,在這段經文當中注解得非常詳細,很豐富,引用許許多多的經論,這個地方引用蓮池大師《彌陀經疏鈔》一段文。古德有這種說法,佛沒有來去。這是說的法身如來,法身沒有形相,沒有物質現象,沒有念頭,連精神現象也沒有,沒有自然現象。所以今天的科學,可以說是發展令人敬佩,居然能夠發現阿賴耶的叁細相。阿賴耶叁細相說的是什麼?是宇宙的源起,萬物的源起,生命的源起,說明我從哪裏來的,叁細相說的。

  唐朝賢首國師,清涼的老師,有一篇論文,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》,過去我們曾經學過兩遍。這篇論文非常有價值,那麼大的一部經,講到修行方法,他用了簡單明了六段就說清楚、說明白,非常不容易。前面叁段就是講宇宙源起,首先告訴我們,宇宙的本體就是自性,自性清淨圓明體。清淨說明自性是真心,真心是清淨的。惠能大師開悟,第一句話也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。也就是說,真心裏頭沒有汙染,沒有染淨、沒有善惡。用現在科學家說的話,沒有物質現象,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自然現象,所以科學的技術達不到,沒有辦法觀察到它。它在哪裏?它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就在我們現前,但是我們六根接觸不到。眼耳鼻舌身所接觸的是物質現象,它不是物質現象,這個東西接觸不到,它也不是精神現象,所以我們想象也想不出來,第六意識、第七識、第八識統統緣不到。它真在,而且它是一切法的自性,一切法依它而起;沒有它,一切法都沒有。怎麼知道它在?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,「唯證方知」,你要是證得了你就知道,真有這個東西。

  到什麼地位才能證得?佛告訴我們,八地以上。學大乘的人都知道,八地以上是很高的境界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,妙覺就成佛了。菩薩五十一個階級,最上面的四個,他們完全知道,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,今天科學家能夠發現,了不起。科學家能發現這樁事,佛也說出來,所以我們不感覺到意外。科學家能夠探測到阿賴耶,阿賴耶從哪裏來的,科學家不知道;也就是說六根,包括阿賴耶跟末那的見分,它能緣得到的是妄心,真心緣不到。科學家發現了,是不是他證得?不算,發現,真的被他發現,他得不到受用。如果是親證得的境界他得受用,受用是什麼?智慧開了,神通道力現前,六種神通都能夠恢複。科學家沒有六種神通,沒有天眼,沒有天耳,他心、宿命、神足通都沒有,所以他還是凡夫。凡夫用自己的聰明智慧,用自己科學技術也能夠探測到這個,這個佛經上說的,有,指出凡夫的境界可以達到這個邊際。

  由于科學的證明,我們就肯定了佛的智慧,佛的德能,佛的神通、道力,那他說的不是假的。佛告訴我們,他這種能力是一切衆生統統都有。所以今天早晨報告跟諸位說,佛法的修學不在乎你知道東西多少。你學經典,如果沒有戒定,所學的全是知識,不是智慧,廣學多聞,博聞強記,不能夠了生死,不能出叁界,用今天的話來說是佛學,不是學佛,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。我們看中國一千叁百年前惠能大師的故事,大家都明白了。惠能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雖然是佛門一代祖師,了不起的祖師,禅堂,他一炷香也沒有坐過,講堂,一堂課沒有聽過,五祖把衣缽傳給他。無論你問哪一部經典,他沒有不知道的;他不認識字,你念給他聽,他就能講解給你聽,他有這個能力。佛法如是,世間所有一切法亦如是,你去問他,沒有一樣不知道,爲什麼?見性了。世出世間一切法不離自性,只要見性,你就全得到。得到怎麼樣?得到,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。你不問他,他什麼都沒有,這就叫幹幹淨淨,清淨平等覺;你問他,無所不知,無所不曉,無所不能。這是佛法,不可思議。佛告訴我們,這不是他的專利,一切衆生個個都有。現在爲什麼變成凡夫?正是因爲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別、你有執著,這叁樣東西是自性的障礙。雖有,障礙把它障住了,它並沒有失掉,障礙它不起作用,問題在這個地方,所以障礙除掉,作用就現前。

  惠能大師,老師傳法的時候半夜叁更,跟他講《金剛經》,這叫傳法。傳法不是給一個文憑給你,不是這個意思,老師講解給你聽是傳法。這一聽就完全覺悟,豁然大悟,明心見性,他就得法了,這真正開悟。憑什麼他得法?我們從理上去講,他一時頓舍,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在一念當中他全放下,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從事上來講,他對于法、對于佛、對于老師,甚至于對一切衆生都用真誠心,我們講百分之百的真誠心,沒有一絲毫妄念夾雜在裏頭,這從事上講。所以大乘經教上說的,凡夫成佛要多長時間?一念之間。一念有多長?彌勒菩薩在經典裏面告訴我們,一秒鍾有多少個念頭?有一千六百兆,那個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一悟一切悟!

  我們爲什麼不開悟?天天在學經,天天在這裏講經,爲什麼不開悟?我們的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沒放下。沒放下,那就是佛學;放下了,那叫學佛。放下就成佛了,最低限度,真正把執著放下就證阿羅漢果。證阿羅漢果是什麼樣子?六道輪回沒有了。所以這世間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六道輪回不見了,就好像我們作夢,從夢中醒過來,夢中的境界一下就不見了,確實是這個境界。真正了解、明白,對這個世間一切法就不放在心上;不放在心上,清淨心就現前,心愈清淨,智慧就愈高,能力也就愈強,就這麼個道理。愈是放不下,煩惱愈重,迷得愈深,受的苦難很多。苦難實在講,冤枉受的,不應該要受。這些事、理,經典上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  就佛法身來講,法身不是物質現象,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科學跟哲學,這是一個極限,這個極限它不能突破,它做不到,阿賴耶所變現的東西它完全可以能夠看到。今天研究宏觀宇宙,我們讀了他的報告,他們觀察,夜晚觀察星空,最精密的儀器告訴我們,他所能看到的宇宙的星星,宇宙,只能看到全宇宙的百分之十,還有百分之九十不見了,不知道到哪裏去了。這個報告我們看到之後很清楚,他不知道到哪裏去了,我們知道,我們怎麼知道的?佛經上有記載,這百分之九十回歸自性。在淨土宗裏面講四土,有常寂光土,常寂光就是自性,那百分之九十回歸到常寂光,見不到。正因爲常寂光,這個自性,它不是物質、不是精神、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什麼樣精密的儀器對它都不起作用,這是事實。

  研究微觀世界的,這個科技向兩個尖端發展,一個宏觀宇宙,一個是研究無量小的,一個是無窮大的,微觀世界看到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的體,阿賴耶從哪裏來的看不到。所以現在,真正講清楚、講明白是物質現象,講清楚、講明白了;精神現象發現了,科學家有說,這念頭,沒有理由,突然之間現前,立刻就消失了。這個現象大乘經上有,《楞嚴經》上佛說,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。這兩句話科學家看到了,他說沒有原因,實際上有原因的。有一個沒有原因,那最初的一念,一念不覺,一念不覺沒有原因,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,還是有原因,這個科學家沒說清楚。所以科學還有向上提升的機會,但是它有極限,快到極限了,極限不能突破。到極限的時候一定要用佛的方法,放下,妄想分別執著一起放下,科學家就成佛了。他也是衆生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他成佛是應該的。所以他懂得這個道理的話,不再去用思考,不再去用觀察,放下就是。我相信,他跟惠能一樣,非常快,能達到最高境界。

  經上說佛有叁身,講法身是本體,沒有來去。在常寂光,自性的境界裏面沒有時間、沒有空間,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,沒有空間就沒有遠近,在哪裏?就在當下,當下即是。從這個事相上來說,臨終怎麼可能有佛來接引,佛現在你面前來接引你?下面蓮池大師爲我們解答,這個問答是假設的,下面解答,「感應道交,不妨不來而來,無見而見。故永明謂,如幻非實,則心佛兩忘。不無幻相,則不壞心佛」。確實,回歸自性之後是什麼境界?自性,因爲它沒有物質、沒有意念,也沒有自然現象,所以佛稱它爲空。《心經》裏面說,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用個空字來表示。這空字很難懂,空不是什麼都沒有,你看叁種現象都沒有,但是它能現叁種現象。雖現叁種現象,這叁種現象都不是真的。那不是真的怎麼現的?是從波動當中産生的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有句話說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總的來說。

  人必須要覺悟,必須要了解事實真相,爲什麼?你才能離苦得樂。佛慈悲,佛爲什麼出現在世間?阿彌陀佛爲什麼建立極樂世界?實際上就爲一樁事情,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,就這一樁事情。佛知道苦從哪裏來的,爲什麼會有苦;樂從哪裏來的,要怎樣才真正能夠得樂。佛告訴我們,苦是從迷惑來的,不了解事實真相,從這來的。樂從哪裏來?樂從了解事實真相,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這就樂,樂從這來的。

  用什麼方法、用什麼手段來幫助這些苦難衆生?佛用教學。你看,佛開悟之後,叁十歲,開悟之後就示現教學,教一輩子,七十九歲圓寂的,講經叁百余會,說法四十九年。叁百余會,這個會就好像我們辦班教學,辦活動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