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一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是希望經教裏頭撷取精華,讓我們節省時間,幫助我們在短時間之內有好的效果、好的成就,這是現在人所喜愛的。

  夏蓮居老居士叫應運而生,他到這個世間來,就替我們做這個工作。會集這部經本,用了十年時間,會成這樣完美的一個本子。成功了,也遭人嫉妒,反對會集本,這種人太多太多了,什麼原因?嫉妒心。嫉妒心人皆有之,沒有嫉妒心的人很少。好在我們國家有明白人,我看到宗教局頒布的淨土五經,裏面《無量壽經》居然就用夏蓮居的會集本,這等于說是國家承認了。所以反對的聲音就小了一點,現在很少聽見,還有。黃念祖會集這個本子,有沒有人反對?有,有毀謗的。所以我對于念老很佩服,他不是自己做注解,他自己做注解,反對的聲音就更大了。人家說他算是老幾?你有什麼能力注這個經?他有智慧,不是自己注的,用什麼?用經來注經,我在經論裏面抄的,抄來做注解,這大家沒話說了。他一共抄這些經論八十叁種,抄祖師大德注疏的一百一十種。所以這個注解裏頭,你看,看到他都引出來,從哪裏來的這一段。我們這裏看,從《疏鈔》來的,明朝蓮池大師的,不是我說的;《鼓音王經》裏面說的,佛說的。他用這種方法,是集佛所說的經論、祖師大德注疏裏面的大成,集大成。所以,他這個注子是集注,大家沒話說,每個注解都有根據、有出處,不是我的。一方面是謙虛、恭敬,一方面告訴人,注解,每條注解都有根據、都有出處,避免大家毀謗,避免大家障礙它流通。人總有傲慢,不服別人,尤其別人做得比我好,我怎麼能容納得下他?

  經,在家居士會集的,注解也是在家居士編的。我沒有什麼成見,因爲我的老師是在家居士,李炳南老居士,我跟他學經學了十年。梅光羲居士是他的老師,梅光羲跟夏蓮居是同參道友,非常好的同參道友。曆代,在家居士成就的多!在這個經書裏頭序分,表法的,出家菩薩只說了叁個,在家菩薩說了十六個。這十六個在家菩薩都是等覺菩薩,換句話說,他們的地位跟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勢至是平等的,這說明在家菩薩多。這意思是什麼?這部經是佛專門對在家人說的。出家人也學也行,當然更容易成就,在家人都能成就,出家人依這個方法學更容易成就。這個意思我們要懂!

  一切法門都要斷煩惱,能斷得了嗎?都要消業障,能消得了嗎?消不了,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。遇到這個法門,只有這個法門,唯一這個法門,不需要斷煩惱、不需要消業障。它只提出叁個最簡單的條件,你真相信,真信就是決定沒有懷疑,這第一個條件。第二個條件,真想到極樂世界去,你得相信極樂世界真有,阿彌陀佛真有。蕅益大師爲了勸人,他取了個外號叫「西有老人」,西有是西方真正有,他用這兩個字做自己的別號。西方真正有、彌陀真正有,你得相信,真想去。第叁個條件,專念佛號,別的都不要修,專念阿彌陀佛,你就成功了。依照這個法門成功的人很多很多,我們這一生當中,親眼看到的、親耳聽到的就有十幾個。

  而且哪一類的最多?所謂愚夫愚婦。鄉下阿公阿婆,不認識字,沒有文化,什麼也不懂,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老實念,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他沒有一個妄念。你跟他講什麼話,他都是笑咪咪的看著你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也不知道你說話他聽見沒聽見,反正他對著你就是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這個不得了,他們將來往生,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,他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。我們跟他比,怎麼比也比不上,不能小看他!這個地方上如果發現有幾個這樣的念佛人,這樣老太婆天天在念佛,這個地方人有福報,這個地方不會有災難,爲什麼?真佛在此地,他真幹,他沒有妄念。別人不知道,看到他瞧不起,我心裏有數,我看到他,對他恭恭敬敬一問訊。那是什麼?那是真佛,那就是阿彌陀佛,那就是觀世音菩薩。所以我們要得認識人。上臺講經講得天花亂墜,自己做不到,那沒有什麼個用處,那是在種善根,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月才成熟。那個老實念阿彌陀佛,他這一生肯定成熟,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。

  萬緣放下,爲什麼?這世間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人死了,大家都知道,一樣都帶不去。你有沒有發現每天晚上都死一次?你晚上睡覺睡著了,不等于死人一樣!人家把你擡走了你都不知道。要有這樣高度的警覺心,不要等到死那一天你才後悔莫及。每天晚上都死一次。要有這麼高的警覺心,我這個念佛號,念佛我就會抓緊,我不敢輕易放手,我要認真努力,往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。這個經典,詳細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你看到了能不動心嗎?所以我極力提倡,我們修身要依《無量壽經》。我們要求家庭幸福,自己身心健康要依照這個經修,家庭幸福也要依照這個經典修。社會和諧、國運昌隆、世界和平、消災免難,都在這部經上,這一部經就夠了,不要再搞太多東西。喜歡學別的法門的,我們恭敬、贊歎,爲什麼?我自比不如。

 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,認識聖一法師,在香港禅宗裏頭,大家對他非常尊敬。他來聽我講經,請我到他道場去參觀,他道場叫寶林寺,禅宗道場,每天禅堂的規矩還存在,四十多個人坐禅。我去參觀,看到他們坐禅,吃午飯之後,就在禅堂給大家講開示,我對禅宗的贊歎,我沒有坐過禅,可是口頭禅還有!我講過《六祖壇經》、講過《永嘉禅宗集》、講過《證道歌》,所以有口頭禅,我對他們贊歎。離開的時候,陪著我有十幾個居士,離開的時候這些人就問我,他說淨空法師,你對禅這樣贊歎,你爲什麼不修禅?我說我贊歎他是真的,我爲什麼不修禅?我沒有那個條件,禅比淨高。禅要清淨心,可是我煩惱沒放下、業障沒消除,我哪有條件學禅?我贊歎他是應該的,應當贊歎。古人說的「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贊僧」,大家互相贊歎,佛法就興旺;不能互相毀謗,互相輕視、互相毀謗,佛法就消滅了。我們看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叁參,沒有看到一個人毀謗的,彼此都是贊歎。

  修學法門不一樣是什麼?我們根性不一樣。像在大學念書,很多科系,你選的科系、他選的不一樣,那是各人有各人的愛好、各人有各人的歡喜,各人的緣分不相同。所以,佛應一切衆生的機緣,開無量法門,我們修學哪個法門自己得選擇。自己沒有能力選擇,一樣一樣去試,去嘗試一下,我走的是這條路。早年,你看講經,什麼人請我講經,我就完全順從,所以也講了幾十種經論。我對于淨土不相信,忏雲法師勸我修淨土,我對他尊敬、對他感激,我沒有學;李老師,我跟他學經教,跟他十年,他勸我修淨土我也沒學。我對于經教有興趣,對于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是特別有興趣。曾經發願這一生弘揚《華嚴經》,我講過兩次,都沒講完,講了一半,花的時間兩次差不多叁十年。這一部《華嚴經》從頭到尾講一遍,根據我過去的經驗,需要二萬個小時。一天講兩個小時,一天講兩個小時要一萬天,一天講四個小時要五千天。我願意講,誰聽?沒人聽,太長了。

  可是,我因爲講這些經才相信淨土,如果不講這些經,我對于淨土沒信心。就因爲講《華嚴》、講《楞嚴》,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,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,文殊菩薩的智慧,普賢菩薩的修行,觀音菩薩的慈悲,這最敬仰的,這些人修什麼法門?看到《四十華嚴》第叁十九卷,文殊、普賢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,才圓滿成就的,這一看都呆了。《華嚴經》末後,第四十卷末後,善財童子參訪,最後的一個善知識,第五十叁位,普賢菩薩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《華嚴》圓滿,怎麼圓滿的?到極樂世界去圓滿的。我這才開始相信淨土,才把淨土經論找過來細細的來看,愈看愈有道理,愈看愈契合根性,我修這個有把握。我修《華嚴》,華嚴叁昧沒有把握,我修《楞嚴》,楞嚴大定沒有把握,真的,一點不假。我修淨土,念佛叁昧有把握,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,我這就放心了,我把其他的東西統統放下。

  都喜歡,這怎麼辦?時間不夠用,來不及,我先到極樂世界,先求得無量壽,然後我再慢慢學。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我都要學,我都要把它學通、學徹底,爲什麼?我有無量的壽命、無量的時間,來得及。如果不到極樂世界,一樣都搞不成功,那就變成夢想了,這個帳要把它算清楚,不能算錯了。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、不是去享樂的,是去學佛法的,無量法門一定在極樂世界成就。我要走這個近路,走這個有把握的路,先得到淨土,得到淨土那就快了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我相信淨土,花叁十年的時間。我相信佛法,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的,叁個月的時間,我真正認識佛法,可是真正讓我修淨土,叁十年。我相信佛說的、祖師大德說的,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,所以一般人不相信,我點頭,應當,應當不相信。爲什麼?難信,哪有那麼容易你就相信了。我搞了叁十年才相信,你哪有那麼快就相信,叫難信之法。難信能信,難行能行,這真實智慧。

  所以晚年,一生流浪沒有一定的住處,一生流浪,幾十年。還有一個安慰自己的,那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生流浪,釋迦牟尼佛沒有道場,一生過流浪生活。我跟他老人家學,所以也是一生流浪。到晚年了,回到香港,香港同修送我一個小房子,可以說一個小茅蓬,不過這個茅蓬不是茅草蓋的,還是磚瓦蓋的,很小。我不知道泰國算面積是怎麼個算法的,香港過去是英國人統治,土地面積是尺,英尺,平方英尺。我的小房子只有四百個平方英尺,很小。四百平方英尺,諸位如果到過英國,你要到英國農村去看看,英國農村那個房屋,我現在住的房屋跟他們那個一樣大,小茅蓬。

  這個小茅蓬有意思,爲什麼?不要流浪了。不要流浪我就不要隨別人的緣,人家要我講什麼我得講什麼。不流浪,隨自己的緣,隨自己的緣怎麼個做法?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所以《華嚴經》放下,不講了,我晚年就講這部會集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