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本,講黃念老的集注。一年講一遍,一天講四個小時要講滿叁百天,一千二百個小時這一遍。我能活幾年就講幾遍,一年一遍,其他的統統不講了。目標?目標就是我求生極樂世界,我哪裏都不想去,就想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。所以一切統統放下,國內、國外所有一切活動不參加。真正找到我,我在攝影棚裏頭錄個二十分鍾的光盤,在大會上播放一下,祝福祝福大家,不去了。除非關系到整個世界安全、福祉,這個我會出來一下,如果與這個不相幹,我不出來。心要定下來,不能再走了,一定要定下來。
尤其是夏蓮老沒見過面,緣很深。黃念祖老居士晚年我們遇到,一見如故,六年辛辛苦苦做這麼好的一個注子,如果沒有人去學它很可惜。這部經、這個注解決定能度衆生,決定能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能成就,不必再搞其他的。我要給他宣傳,怎麼個宣傳?天天講解,天天學習,天天讀誦。我每天讀誦集注四個小時,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四個小時,這是我日常功課,除這個之外,拜佛、念佛。其樂無窮,法喜充滿!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話,真話,不是假話。所以我每天拜佛拜老師,我看有個小照片放在這邊,我的老師的照片,不忘師恩,沒有遇到這幾位老師,可能我早就不在世間了。我相信命運,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,到今年已經延長四十二年,我這個壽命是延長的,我沒有求長壽,自然延長的。這一生全都是佛菩薩安排的,佛菩薩照顧,我一點都不操心,這是章嘉大師教我的。《楞嚴經》上說,「將此深心奉塵刹,是則名爲報佛恩」。我們把身體、時間、智慧奉獻給佛法,奉獻給衆生,我自己所有一切佛菩薩照顧,我不操一點心。不會爲自己想一樁事情,我沒事,佛菩薩都替我照顧好了,這多快樂。我只把我這分做好,佛菩薩把他那分做好,我們就快樂無比。真相信、真放下,應該有的自然就來,不應該有的求也求不到。
這就是說有緣衆生,對西方極樂世界能信、能願、能念佛,都叫有緣衆生。這個法門稀有難逢,縱然曾經造了五逆十惡阿鼻地獄的罪業,只要能夠忏悔,能認錯,後不再造,我從現在起我信願持名,個個都能往生。換句話說,沒有一個人不能修這個法門,沒有一個人修這個法門會不成就。除非你自己不如法,不如法就是不信、不願、不肯念佛,這種人就不能往生。真願、真信、真念佛,沒有一個不往生,造極重罪業,毀謗叁寶、毀謗大乘,統統能往生。的確普度十法界一切衆生的微妙法門,到哪裏去找!真的是回頭是岸。
專心想念,這個裏頭最重要是專,要專心。世尊在大小乘經裏頭都給我們說過,叫「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我們把心專在一個地方,那個能量不可思議,這是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,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。他舉了個例子,這個能量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,有這麼大的力量。地球上這些小災小難當然更容易解決,只要你能製心一處你就有這個能量。所以專心想念,想,不要打妄想,打妄想是造六道輪回業。專想阿彌陀佛,不要想別的;專想西方極樂世界,把這個心想集中到這個地方;專稱名號,希望名號念念不間斷。
能于自心見佛來迎,這是什麼?這是感,衆生有感佛就有應,感應道交是自然現象。我們的心跟佛的心是一個心,不是兩個心,所以它起感應道交作用。我們這個心感是有念,有起心有動念、有分別有執著,我們起這個念頭。佛應,佛應是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這叫應。這個道理我們要懂,然後我們就相信了,我們對這個沒有懷疑了。譬如說我們照鏡子,我們把鏡子拿來,我們起心動念,鏡子裏面就現相,那個相有沒有起心動念?有沒有分別執著?沒有。諸佛菩薩的應就跟鏡子一樣,照得清清楚楚,確實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。然後我們要問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示現八相成道,住在這個世間八十年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他有沒有起心動念?有沒有分別執著?告訴諸位,沒有。他如果起心動念,他就不是佛,是菩薩;他要有分別,他是阿羅漢,又降級了;他要有執著,他是凡夫,跟我們一樣。決定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。我們在他心目當中,我們是感他是應,我們有意,他無意。有意是我們有阿賴耶,用妄心,他沒有,完全是真心的反應。
這樁事情我過去曾經引用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,他做得很成功。現在在臺灣南部有些同學,依江本博士那套方法,自己也搞了個實驗室,做出來的效果比江本那個還要高明,又進一步了。他們的機器設備現代化,江本那個已經陳舊了,江本博士的顯微鏡二百五十倍,我去看過的;現在高雄他們用的是五百倍,看得更仔細、看得更大。那是應,你看我們是感,水結晶是應,說明這個應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。我們從這些科學實驗,就能夠體會到那個應的不可思議,沒有起心動念。
這個地方念老也有比喻,佛身湛然常寂,這是佛的法身,法身沒有相,叁種現象都沒有。但是衆生見佛來迎,阿彌陀佛來迎接我,這是感應現前,爲什麼?法身理體遍一切處。我們這兒有沒有?有,都在法身裏頭。因爲它沒有現象,我們六根緣不到它,它不是物質,我們眼耳鼻舌身緣不到;它不是精神、不是念頭,所以我們第六識、第七識、第八識也緣不到。它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在這個境界裏頭,沒有時間、沒有空間,它能現一切相。我們想佛它就現佛相,我們想菩薩它就現菩薩像,念佛是這個道理,人死了之後到叁惡道去投胎也是這個道理。爲什麼會到叁惡道?這個人貪心很重,一天到晚就是貪,貪財、貪名、貪色,死的時候還在貪,貪,餓鬼相現前;瞋恨,地獄相現前;愚癡,畜生相現前。統統是自心感應現前,不是真有鬼來,不是真有地獄,是你自己心想變現的。佛菩薩亦如是,一個道理,這你才把事實真相全搞清楚、全搞明白了。搞明白之後,我專想阿彌陀佛,我別的都不想,臨終阿彌陀佛現前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所以說如鏡中形,非內非外,如夢中事,不有不無。
「又經雲:應以佛身得度者,即現佛身而爲說法」,這話佛說的,也都是這個意思。「是故水清則月自來」,池塘裏面水清,沒有風浪,晚上月亮在水裏頭現影子,清清楚楚。這就是我們的心清淨,佛就現在心水之中;我們的心不清淨,也現,不是佛現,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現前,也現在你濁水之中,它不是清水,濁水。懂得這個道理,你作夢,晚上那個夢境,你就曉得夢是怎麼來的,到底是怎麼回事情,你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!心動見就動,不動,見就不動。不動是性體,是真如、真性的性體,心寂就見自性,明心見性,常常培養自己的清淨心。所以真正修行,修行在哪裏修?在日常生活當中修,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修,叫真修。不是說經念得多、咒念得多,那沒用處,充其量是口善,比罵人好,不罵人,念阿彌陀佛,好處就這麼一點點。
順境、善緣,環境一切都好,稱心如意,遇到的人都是好人,你也喜歡他,他們也尊重你,在這個緣分當中,修什麼?不起貪戀;換句話說,你所修的是清淨平等覺,這叫真功夫。逆境,環境不好,障緣很多,幹什麼事情都麻煩,都不能稱心如意。遇到的人都是惡人,都是毀謗你、侮辱你的、陷害你的、障礙你的,遇到這個,修什麼?沒有怨恨。順境裏面不起貪戀,逆境裏頭、惡緣裏頭不起怨恨,始終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叫功夫。也就是說,你有一天不被境界所轉,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好,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。你不被境界轉,你就能轉境界,能轉境界就是如來、就是佛,我們得學這個本事。爲什麼?因爲境緣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你想到這個,你對佛才佩服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善緣、順境那是作美夢,惡緣、逆境是作惡夢,美夢惡夢統統都是夢,都不是真的,叫你不要染著,不要受它影響,這叫真修行。所以看破、放下。
我年輕時候,我遇到佛法晚,二十六歲才遇到,要不是方東美先生,我這一生于佛就沒有緣,于佛無緣,于宗教就沒有緣,這真的。遇到這麼一個人,他把佛法介紹給我。所以我大概是學佛,很少,不是從宗教去相信佛的,我是從哲學裏頭入門。我學佛是把經典當作高等哲學來研究,是從這兒入門。入門之後慢慢逐漸逐漸都了解,了解到所有宗教、所有的學派,即使是敵對的,還是圓融。敵對的是什麼?你沒有把它搞清楚,你搞清楚了,敵對找不到。爲什麼?統統是自性裏面變現出來的,哪有對立!不可能。對立是你不清楚,你誤會,誤會當中産生的對立,明白了,對立就化解了。所以,覺這個字不得了,作用太大了,覺是真正的智慧。真正智慧現前,你會認識、你會肯定,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叫關系搞清楚了。一體裏面會産生個什麼?産生一個真正的愛。
所以,我們從佛法裏頭,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明白了,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什麼?五倫裏頭的第一句「父子有親」,那個親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,是自性的根。佛法也是把這個根找出來,但是佛法不叫它親愛,佛法叫它做慈悲。慈悲就是親愛,這個裏頭沒有任何條件,爲什麼?它是自體,是真心。真心的核心就是親愛,這個親愛發揚光大到遍法界虛空界,沒有一樣不親愛。「愛心遍法界,善意滿人間」,這佛菩薩,其實佛菩薩就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我們能把這種親愛挖掘出來,發揚光大,這就成佛,就成菩薩了,佛菩薩的教育不是別的,就是教這樁事情。你成佛了,你會跟他一樣的愛一切衆生,看到衆生有苦難,你自自然然會全心全力去幫助他。衆生在迷,你會想種種方法幫助他覺悟、幫助他回頭,絕對沒有一絲毫叫你要報恩,沒這個念頭,是自己本分事情。我們才知道佛教教育的真正的意義,這個時候對它五體投地,真佩服。才曉得宇宙之間只有這一樣東西真的,真中之真,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這一部難得的注解。
諸位如果要問我,我心裏常常想的,夏蓮居決定是佛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