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六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大徹大悟,惠能在老師的方丈室裏頭大徹大悟,就這個情形,一心既朗。回歸到一心,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放下。積妄,無量劫積的這些妄(妄想),頓空。爲什麼?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,它是生滅法。頓空就是頓明。「喻如千年暗室」,再做個比喻給你說,這個暗室,房間裏頭,門窗關得很嚴,外面的光透不進來,「豈以一燈,暗不速滅」,我們在這個房間裏點一盞燈,暗就沒有了,就不見了。這盞燈就是一心、一念,這真心,黑暗是妄心。光明遍照,黑暗就完全沒有了。由此,這是佛告訴我們,無量劫來造作的罪業不可怕,可怕的是什麼?你不回頭,你不知道慚愧,不知道忏悔,不敢認錯,這就最可怕,你的黑暗永遠驅除不掉,往後愈迷愈深,那就造成了叁途地獄。叁途地獄是這麼來的,統是業力自然變現出來的,與任何人沒有關系,與外頭境界都沒有關系,全是自作自受。

  「故一稱南無佛,皆已成佛道」,這句話是《法華經》上的。「不獨《妙法蓮華經》有之」,佛在《法華經》上說過這麼一句話,《法華叁昧觀經》裏頭也有,「十方衆生,一稱南無佛者,皆當作佛。唯一大乘,無有二叁。一切諸法,一相一門,所謂無生無滅,畢竟空相」。《法華叁昧觀經》講得多,講到這麼幾句。十方衆生,包括我們在內,念這一聲南無佛就皆當作佛。這是什麼原因?實在是因爲你本來是佛,你念這一聲南無佛就起這個念頭了,想回頭。最怕的是沒有這個念頭,只要有這個念頭,這個念頭慢慢會增長,最後真的幫助你回頭。

  在佛法裏頭,唯一大乘,無有二叁,這是世尊出現在世間教化衆生的本願。佛不是給你眼前短暫的快樂,那這個不是慈悲,佛要給衆生永恒的離苦得樂。行不行?行。用什麼方法?用教學。所以諸佛菩薩,用我們現在的看法都是大教育家,都是最好的老師,人天師範。用這種方法幫助人覺悟,幫助人回頭,幫助人回歸自性。所以他教學的宗旨、目標就是幫助你成佛,沒有什麼二乘叁乘,二乘叁乘方便說的。因爲你迷得太深、迷得太久,一乘法你不能接受,你不能相信。你能相信多少、能接受多少,佛就教你多少,一步一步慢慢向上提升。像世尊爲我們所示現的,教學分四個階段,阿含時、方等時、般若時、法華涅槃時。這就好比辦學校,目的都是叫你拿到博士學位,那怎麼辦?辦小學、辦中學、辦大學、辦研究所,最後你能夠拿到最高學位,圓滿成就,這是佛的本願。所以唯一大乘,無二無叁。這個一大乘就是一佛乘,因爲它底下講的二、叁,二是大乘、小乘,叁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那這個地方的唯一大乘就是一乘法。

  一相一門,無生無滅。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,是從一相一門開演出來的,真的就是一相一門。一相,無相無不相,這個意思深;一門,無門無不門,門與門都是言說。這是講你豁然開悟,不是真有個門,你從什麼因緣開悟的,這因緣就是你修學的法門,是這麼個意思。無生無滅,畢竟空相,這個空不當作無,空跟有是一相,空是不生不滅,有也是不生不滅。爲什麼?它有不是真有。所有現象都是生滅相,生滅的頻率,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在這個狀況之下,有無都不存在,不能說有,也不能說無,這是事實真相。我們眼前所看到一切現象,我們要跟佛菩薩學習,這現象是什麼?假相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在這個現象裏面可以受用,不能執著、不要分別、不能控製、不能占有,知道這個現象,它是相似相續的生滅相。相似相續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相似相續不是真正相續,真正相續,前後是相同的;它前面一個跟後面一個念頭不同,叫大同小異,不是完全相同,所以相似相續。這個事實真相被現代科學家證實了。

  「如上所說,非理一心而何」。它上面說它就是理一心。「蓮池大師謂《觀經》之至心,即理一心。蓋臨終親見獄火,乃生實信,故能頓釋萬緣」,頓釋就是放下,「唯提一念」,這個一念就是提起。你能夠把萬緣放下,所有一切境界看空了,地獄現前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你要能提起這一句,地獄對你沒傷害,地獄就沒有、不見了;一稱阿彌陀佛,極樂世界就現前,這是絕對真實。「念念離念」,不執著這個念頭,「念念契真」。念念清楚,念念分明,念念離念,這不是凡人,這個境界是法身菩薩。我們能不能學得到?能,就怕你不肯學,你肯學,真能學得到。我常說,修行在生活當中,生活就是修行,修行就是生活,在生活當中學念念離念,不執著、不分別就是離念。念念契真,契是相契合,就是佛法講真,真誠,沒有一樣不是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是自性,自性是非有非空,亦有亦空,相有性空。

  實在說,相有是假有、幻有,爲什麼?它是波動産生的現象,不動相就沒有了。這個波動是念念相續,它不間斷的,頻率之快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鍾它的波動是一千六百兆次。我們不知道是假的,佛給我們說穿了,我們很難相信,一直到今天科學家發現,是真的不是假的,我們對佛的話才相信。這個信心真難!這個相信對我們有大利益,所以我們對科學家也跟對佛一樣的尊敬、一樣的禮拜,不是他幫助我們,我們的疑根拔不掉。現在人總是受了科學的影響,沒有真正東西來證實,我們不會完全相信它。像叁十年前,上一世的,中國人講一世是叁十年,你看世的寫法,叁個十,叁十年就一世,上一世的人就沒有我們這一世人有福報。因爲什麼?我們看到科學報告,上一世還沒有這個科學報告,他們沒有見過。他們只聽說有原子,有粒子、基本粒子,聽說過這個名詞,他們沒有聽說過誇克,沒有聽說過微中子。這就是我們比他們有福報,我們的信比他們更真實、更堅定。這個信心真叫難得!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信心最難得。得到信心,跟佛菩薩就近了,距離就拉近了。念念契真,那就是念念是佛。「如是臨終十念,契理一心,故得滅罪往生」。理一心滅罪往生決定不是凡聖同居土,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。

  底下這段專論至心。「又何爲至心」,因爲這兩個字非常重要,什麼叫至心?「《無量壽經宗要》引什公之喻」,什是鸠摩羅什大師,鸠摩羅什大師講經的時候說了一個比喻。「譬如有人,值遇惡賊」,這個惡賊我們講強盜,遇到強盜,強盜「直來欲殺」,那是要殺人,搶劫的。「其人勤走」,這人趕快跑。跑到什麼?跑到遇到一個河邊,這河怎麼過去?渡過河之後,跟強盜距離就遠了,能脫險了。「爾時但念渡河方便」,這個時候全心全力就想這麼一樁事情,這河我怎麼過去?別的念頭都沒有,這叫至心,這叫一心、叫一念。「但有此念,更無他念。當念渡河,即是一念」。臨終念佛也是要這一念,我們只想到我要到極樂世界去。什麼方法能去?真信、真願,有這兩個條件你就能去。如何落實這一句佛號,落實了你的真信真願,你就真去成了,而且品位非常高,爲什麼?你是真心一念。「此等十念,不雜余念。行者亦爾」,修行人也像這個樣子。「若念佛名,若念佛相」,念佛的相好,或者念佛的名號。念佛的相好叫觀想念佛,念佛的名號叫持名念佛,都行。「無間念佛」,因爲念佛相好心要細,到時候來不及,來不及你就念名字,六個字太多你就念四個字,阿彌陀佛就行,愈簡單愈好,你念這四個字它就相應。「如是至心,名爲十念」,十句阿彌陀佛。

  「是謂行人念佛」,行人是修行人,修淨土的人,「如彼」,比喻當中想渡河的那個人。那個渡河的人,後面是有強盜追趕他,要殺他,他要逃命,因爲逃命,他什麼念頭都沒有,看到前面這條河流,一心想著我怎樣過去。「只是欲渡之念,更無他念,是名至心」。這是鸠摩羅什大師用比喻說明什麼叫至心,這叫一心,裏面不會有雜念,專想著這一樁事情。臨命終時,我們要真正能夠意識到,就跟渡河一樣,我要度不了這一關,被強盜抓到就被他殺掉了;如果我不能往生極樂世界,就要再受六道輪回之苦,苦不堪言,要有這個意識,我不能再搞六道輪回,我一心要求極樂世界。六道輪回的逼迫就好像強盜在後頭追趕,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過河,永遠脫離六道輪回,這個要緊!

  「臨終能行,決定往生。乃至一念」,這個一念,「見《念佛叁昧寶王論》」,這個論裏頭給我們講「念心純固」。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是佛在經上說的。現代的科學家,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,念力不可思議。他們這些報告現在很多,有幾十種,在近代都屬于暢銷書。最新科學的發現,發現念力能量不可思議,念力能改變物質現象。念心純固,亦得往生。「蓋以暗合道妙,巧入無生」。佛說的、科學家所講的,念力能量不可思議。暗合道妙,道就是自然。佛不用自然兩個字,因爲自然的對面是緣,因緣,佛說自性非自然非因緣,所以他另外用了一個名詞叫「法爾如是」,一切法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連自然都不能稱,妙,這道妙!念心純固與這個相應,就是一念當中絕對不雜一個妄念在裏頭,與道妙相應。巧入無生,無生是不生不滅,不生不滅就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

  「是故五逆十惡,臨終念佛,乃至一念,亦得往生」。這真正顯出念力不可思議的功德,爲什麼?五逆罪,麻煩!五逆,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。阿羅漢也代表老師,老師的恩德不可思議。我們的身命得自于父母,父母有養育之恩,老師幫助我們開智慧,給我們法身慧命。法身慧命老師給的,老師的恩跟父母的恩一樣大,平等的。現在人不孝父母、不敬老師那就完了,根拔掉了,世界怎麼能不亂?災難怎麼能不發生?混亂、災難的根,不孝、不敬。佛教教給我們,中國傳統是孝親尊師擺在第一,大乘佛法也如此。佛教弟子,頭一句話教什麼?「孝養父母」,第二句話「奉事師長」,第叁句「慈心不殺」,第四句「修十善業」。佛法是師道,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一個不孝父母的人他不能學佛,他學不到的。現在人對于孝這個概念完全沒有,你跟他講他不懂,他聽不懂,甚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