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长。念一声佛号,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这个话是不是说得过分?是不是说得太夸张了?谁能相信?但是这个话确确实实是释迦牟尼佛说的。
那我们就要想到,我们在六道里头,六道里头待了多长久的时间?决定不止八十亿劫。多久?一般说的是无量劫,你说多可怕。我们在六道里头打滚,天上去过,人间待过,三恶道也去过,哪一道都去过,在天上也做过天王,在地狱也受过苦难。六道里面这些状况,每个人都经历过,只是我们现在很健忘,一投胎,前头事情忘掉了。如果修行,就是修禅定,禅定功夫深的时候宿命通现前,过去世中生生世世统统都能够记得。佛经上说阿罗汉,这是修行有成就的人,提到无间地狱,他身上还流血汗;换句话说,过去在地狱受过这个苦难,今天提起来还心有余悸。这些都是说明,我们在六道的时间非常之长,一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,念一辈子,我们的罪业还没有消完。
这个地方是讲临命终时,这是关键的时刻,能不能往生决定最后这一念,最后这一念要是念南无阿弥陀佛,这个人决定得生。为什么?前面跟诸位讲过,业有引业、有满业,最后这一念是引导我们到哪里去,这一念不能错了。这一念如果是贪心,贪财、贪名、贪色、贪利,最后一念是贪心,饿鬼道去了;最后一念是瞋恚、是怨恨,他就地狱道去了;最后一念愚痴,愚痴就是什么?是非善恶没有能力辨别,畜生道去了。最后一念是仁义道德,佛法里面讲的五戒十善,这个人他又到人道来了,福报大的他到天道去了。最后一念关系多大!最后一念心是平等的,是清净平等心,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上上品往生。为什么?清净平等是佛心,是真心,真心念这句阿弥陀佛上上品往生。
末后,「如彭际清曰:如实回心,一念念佛,无不往生,以佛本愿力故」。临命终时一念念佛,决定往生,阿弥陀佛的本愿。他成佛了,他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兑现,没有一愿是虚假的,所以四十八愿可以说保证我们往生。「至于《观经》中临终十念而得往生,与上所论一心之念,是同是别」,跟《报恩论》上所讲的。「莲池大师于《疏钞》中,论之极为精确」,这个疑问由莲池大师来解答。「《疏》曰:故知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,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」。这个里头关键的字眼,至心。至心,真诚到极处,要不是真诚到极处,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能量。
至心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去练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、对一切万法,我们用至诚心,绝不用虚伪心,这个人叫真学佛。为什么?他用真心。至心是菩提心的体,在这一品经文里面,最重要的就是佛告诉我们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。菩提心,第一个就是至诚心,佛在《观经》当中说的,第二个深心。深心是什么?至诚心对待自己叫深心,至诚心对待别人叫大悲心,大慈大悲。对自己清净平等觉,这就是深心,对别人是一片慈悲,这叫自受用、他受用,都从真诚里头来的,所以,有能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「良繇正指理一心故」,这个繇有由的意思、从的意思,也就是说,良由正指理一心,是从理一心这个缘故才产生这么大的能量。
「人有疑言」,这是肯定有的,「罪既多劫,业重障深,久勤忏摩」,忏摩就是忏悔,「渐积功德,庶可消亡」。大乘经教里头这样说法,我们一般人也是这样接受,认为我们的罪业太深、太重,要经历很长时间去忏悔,逐渐的,所谓是修善积德,才能够把业障慢慢消掉。而念佛一声就能够灭多劫罪,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「因微果巨」,这个因好像是不足道,念一声佛号,果报太大了!「固所不信」,很难接受,很不容易叫人相信。关键,这个地方念老也指出来,「今谓至心者,即一心也」,关键就在此地,至心。如果懂得这个道理,那佛就讲得很多,我们就不会疑惑。佛说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这些话我们读多了,也听多了。所以关键在至心。
我们同样修学一个法门,可是成就高下不相等;我们用功,勤惰相彷佛,何以有这么大的差别?用心不同。不但每个人用心不同,自己用心也不同。我们可以从江本博士的水实验里面看出来,现在高雄有一班同学也在用这个方法来做实验,做成功了,效果我感觉超过了江本博士。这是什么原因?他们用的机器是很先进的。江本博士用的显微镜二百五十倍,我去参观高雄的实验室,他们用的显微镜是五百多倍,看得比他更清楚,雪花的结晶放得更大。但是做过多少万次的实验,没有看到两个雪花是相同的。这是什么原因?我一个人在做实验,前念跟后念不一样。我们就用真诚心,都是真诚心,前念跟后念的真诚心有微弱的差别,它就不一样,如果是一样的,雪花结晶决定相同。那就是说,我们念念都不一样。
这个微细的念头,弥勒菩萨给我们说得很清楚,我们要记住。为什么?这是最重要基本的概念,那就是整个宇宙所有现相全是从波动产生的,它不是真的。这就是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佛给我们做了个总结,这个波动频率多快?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,你想想看,那叫一念,念念不一样。一秒钟多少个念头?一千六百兆个念头,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整个宇宙就像脉搏一样跳动,所以科学也叫它做脉动的现象,但是这个脉动,它的频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一秒钟它波动的次数是一千六百兆次,所以才产生意念的现象,念头的现象,产生物质现象。物质、念头全不是真的,全都是假的,包括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。因为佛在经上并没有说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实报土除外,没说这个话;没说这个话,实报土当然也包括在其中。
现在我们知道,实报土是怎么来的?是无始无明习气造成的,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,实报土就不见了。就好像作梦醒过来,醒过来是什么境界?常寂光。那是真的,为什么?永恒不变。实报土里我们称为一真,因为它变化不大,只有两个变化,一个是境界现前,一个是境界没有了,就这两个变化,当中没有变化,不像我们现在,当中是刹那刹那都在生灭。说刹那已经太长了,时间太长,科学是用秒做单位,每一秒钟都不一样。佛说得详细,科学还没有说到这个,科学家现在能捕捉到的这个频率,频率已经有办法捕捉到,一秒钟一千兆次的频率,也就是一千兆分之一秒,现在科学家捕捉到了,佛经上讲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还有差距。所以我们相信科学还可以提升,已经快到极限了。
这个念佛一声灭多劫罪,因微果巨,固所不信,让我们想到惠能大师,你看,他给我们展现的是顿舍,也就是说,无量劫所造的这些罪业,能够在一念当中统统放下,让自己的真诚心圆满现前。顿舍就是放下。他放下,连无始无明的习气都放下了,无始无明的习气是不是圆满的放下我们不知道,但是肯定有放下,放下多少我们不知道,执著、分别,执著的习气、分别的习气,这肯定全部都放下了。顿悟是一下明白了,明白什么?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他真明白了。我们看到经典,我们也听到这句话,我们也会说这句话,真正意思我们没有明白。为什么?如果真明白了,就跟惠能大师一样,你就统统放下了。放下叫顿修,明白叫顿悟,放下之后叫顿证,他就成佛了,五祖将佛的衣钵就给他,认定他为第六代祖师。能大师那个时候二十四岁,我们一定要知道,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可是,证得之后他什么都知道。听无尽藏比丘尼念《涅槃经》,他在旁边听,等她念完之后,他能把他所听到经文里头的意思讲给无尽藏比丘尼听,这个比丘尼听了之后非常惊讶,念了多少年都不知道这里头的意思,他这一说就明白了。不但是佛经,世俗的这些典籍你念给他听,他没有一样不懂。这是什么?智慧开了。
智慧开了为什么样样都没有障碍?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。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你只要把真心找到,一切法全是真心变的,真心所变、所现,哪有不懂的道理!他自然就明了。又何况佛在经上常说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只要你回头,回头是岸。回头在哪里?回到真心。六道轮回是用妄心,从妄心回过头来用真心。用真心就成佛了,用妄心就六道。妄心六条路,回过头来一条路,这个道理要懂,这个道理要有信。从这个道理上建立我们自己坚固的信心,永远不会被外面干扰的信心,成佛不难,化解这个世间灾难不难。
下面说,「若事一心,虽能灭罪,为力稍疏,罪将复现」。事一心能灭罪,但是它不圆满,它灭罪灭一部分,没有完全灭掉。三大类的烦恼,它只灭见思烦恼,它还有尘沙、还有无明,尘沙、无明没有灭,所以叫事一心。「多多之念,止可灭少少之愆」,就是罪业,这讲凡夫用功。为什么?不是至心,不是一心,所以念得很多,灭罪灭得少,道理在此地。「此之至心,正属理一心」,这真心。《观经》上所讲的,《报恩论》上所讲的,都是讲真心,菩提心里头的真诚心,实在就是这段经文所说的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。
菩提心比什么都重要。菩提心用在学佛上,学佛是学什么?怎么学?给诸位说,学佛是生活,学佛是工作,学佛是处事待人接物,离开生活你到哪里去学?换句话说,菩提心要用在生活上,要应用在工作上,要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,这叫真发。不是我发菩提心,我专门念佛,我专对极乐世界,对阿弥陀佛我用真心,对其他一切人我还照旧,这个菩提心没发出来,这个菩提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大乘经上常说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。有没有真妄和合的人?没有。我们也听见,佛在经上讲真心里面掺杂着妄念,这个说法把我们的疑惑就化解了。每个人掺杂妄念多少不一样,妄念掺杂太多,真心现不出来。真心不生不灭,妄念有生有灭。生灭是假的,不生不灭是真的。所以妄念可以化解、可以放下,放下之后真心就现前,真心没有生灭。放下妄念,真心就是真心。
「一心既朗,积妄顿空」。世尊在菩提树下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六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