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七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五七集)  2012/6/1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357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从七百七十七页,倒数第二行看起:

  《念佛三昧宝王论》,「念心纯固,亦得往生。盖以暗合道妙,巧入无生」。我们上一次学到这个地方,这一段非常重要,所以今天还从这里看起。念心纯固,佛给我们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,念力不可思议,这个说法完全相同。佛是三千年前讲的,量子力学家最近三十年才发现的,念力。念心纯固,尤其是一心、一念,它跟道妙暗合,自自然然相应。一心是真心,一念也是真心,真心起作用。真心能生一切万法,惠能大师开悟时候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真心就是自性。巧是非常巧妙,你看万缘放下,念头专一了,跟无生就相应,它自然的。无生是什么?无生是不生不灭,就是大乘经上讲的大般涅槃。什么人证得大般涅槃?成佛就证得了。巧入无生,这是用一念、一心这种巧妙的方法,他就入大般涅槃,就成佛了,似乎是没费什么功夫。可是这个境界还得了吗?

  下面说,「是故五逆十恶,临终念佛,乃至一念,亦得往生」,这个几句话不得了!五逆十恶是造作极重的罪业,佛知道,众生自己不知道。佛希望众生能回头,可是虽然佛不怪众生,众生依然回不了头来。佛慈悲到极处,运用这个方法劝导大家修念佛法门,往生成佛。这是真正大乘经教常说的「真实心中作」,一心是真实心,一念就是理一心。所以,临终念佛,乃至一念,也能往生,「正显弥陀本愿不可思议」。「法藏菩萨五劫思维」,这是考察、研究,结果就是四十八愿,「即在于此」,这话说得好,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愿望从此实现了。佛佛道同,智慧、德能、神通完全相同,为什么别的佛没做到?不是没有做到,没想到,阿弥陀佛他想到这个事情。想到了,别的佛为什么不做?不需要做,阿弥陀佛在做了,没有再做的必要。

  因为成佛之后,回归常寂光,这个时候真正是自他不二。常寂光是什么?一片光明,我们自己身融入常寂光,变成光。这个光我们肉眼看不见,肉眼看不见的光太多太多了,我们现在科学上大家最容易明了的,X光我们看不见,紫外光我们看不见,被科学仪器侦测出来。所以,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光就这么一段,比这个光波长的看不见,比这个光波短的也看不见。比我们肉眼能看这个光波长的不知道有多少,比这个短的也不知道有多少,于是我们才晓得,我们眼的功能看的光太窄小了,就这么一小段。耳听也是如此,音波,比这个波长的听不到,波短的也听不到。我们接收音机,可以收到长波、短波,这就是证明,确确实实比我们耳能够听到的波,波度长的也不晓得有多少,比这个短的也不知道有多少,我们的能力确实很有限。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我们眼的本能什么样的光波都能看见,没障碍;耳亦如此,什么样的声波我们都能听得见。现在迷失自性,迷了之后,我们能力局限在一点,不容易超越。常寂光的光,那个光波,我们看不见,阿罗汉也看不见,阿罗汉天眼看不见,菩萨也看不见。什么时候能看见?经上告诉我们,八地以上。菩萨,你看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十地里面还到第八地才看到常寂光。看到常寂光就差不多快成佛了,才能看到。

  成佛就融在常寂光里头,身体融在里头,叫法性身,念头也融在里头,称之为法性。身心跟法性融在一体,这个时候就分不出这尊佛、那尊佛。就像光一样,我们这个灯光,十几盏灯光都打开,光跟光融在一起,分不出哪个光是哪一盏灯的,统统是遍满的。从这个比喻上能体会一点,入常寂光,就是成佛之后,这个身体跟十方诸佛都融遍法界虚空界。每一尊佛还是每一尊佛,但是他融成一体。像我们这个灯光,我们关掉一盏灯,晓得这个灯光没有了,觉察到了。但是融入佛境界之后,佛绝不会再堕落成菩萨、成众生,不会的,所以光永远合在一起,自他是一体。这个现象里面,没有物质现象、没有意念的现象,就是我们今天心想的这些现象没有。所以心的现象没有,色的现象也没有,自然现象也没有,叫妙极了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这是真正的自己。佛帮助我们、教导我们终极的目标就在常寂光,我们没有回归常寂光,佛陀的教学就不圆满,一定要帮助我们回常寂光。

  从这些地方我们首先体认到,这对现前修学有帮助,就说一般人说,生命,生命是永恒的,生命是不生不灭的。学大乘,对于这桩事情要不能够肯定,那你没有入门。对于这个事情肯定了,就晓得一切众生决定没有生死,生死的现象是假相,没有生死是真相。我们看有一本书,我过去好像是在高雄看过一遍,《西藏生死书》,那个里头讲什么?讲灵魂。一个喇嘛死了,灵魂在外头飘流,还没有去投胎,在中阴。那是用中阴来超度他,用这个方法。就时时刻刻劝导他要觉悟,不要迷惑,不要到畜生道投胎,不要到饿鬼道投胎,提醒他,引导他走向佛道,或者走向人天两道。那个境界并不很高,多半投胎的时候是在人天两道。也有跑到畜生道去的,他的善根还很胜的时候,还能把他叫回来,投到那个胎了还能把他叫回来。叫回来了,譬如投到小猪的胎,那个小猪生下来就死了,它的灵魂被叫回去。有这些事情,那迷!灵魂要觉悟了,就不叫灵魂,叫灵性,那是真正的自己。什么时候灵性不再迷惑?阿罗汉以上,决定不迷惑了,但是他还有障碍,他有分别,他有起心动念。所以不知道有常寂光,不知道常寂光是自己的本体,禅宗所说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就是常寂光。

  五逆十恶这是造极重的罪业,读到这个经的时候我们恍然大悟。自己过去生中、现在生中,没有学佛之前,造作许许多多的罪孽不怕,只要真正忏悔、真正改过,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决定得生、决定成就。五逆十恶临终决定是地狱相现前,「众火俱至」,地狱的现象是一片火海。「而能以称名故,顿离妄惑」,在这个时候,千万不要把阿弥陀佛忘掉。但是很容易忘掉,为什么?惊吓,一惊一吓,佛号就不见了,那就很麻烦,就堕地狱去了。平常我们要练这个功夫,什么样的灾难现前不惊不怖,心是定的,这个人决定往生。受不了惊吓的很多很多,这一惊吓就跑到三途去了,这是最可怕的一桩事情。所以佛号不能不抓紧,一切时、一切处决定不能把佛号忘记,一天十念都可以,养成习惯。

  我在一九九九年,那时候我还住在美国,那些年,每年我到新加坡讲经一个月,到澳洲讲经一个月,在台湾有二、三个月,在美国、加拿大大概要住半年。在新加坡提倡的十念法,就是十句,我常跟同学们讲的,早晚两次;吃饭的时候,三餐饭三次,我不念供养咒,就念阿弥陀佛,念十声佛号吃饭;工作的时候,上午上班下班,下午上班下班,一共九次。每天一次都不缺,这一次顶多两分钟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十声佛号,很容易,养成习惯它起很大的作用。这个作用就是临终时能够帮助你提起佛号,很容易提起。遇到一切事故的时候,他不会想别的,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这就有把握了。甚至在梦中作恶梦,作恶梦的时候也能够念阿弥陀佛,恶梦立刻就没有了。这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你决定用得上,一心想着佛,一切时一切处都是用这个一心。

  所以我们要练,练什么?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,看花草树木也是阿弥陀佛,看山河大地也是阿弥陀佛,就是不起杂念。无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他起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,这就好,这个样子才能跟理一心相应。理是什么?真心,决定用真心,真心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没有起心、没有动念。我们不起心动念难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都断不掉。所以我们只要学一个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执著、不分别,这两种叫粗惑。不起心、不动念叫细惑,那是微细的迷惑,难。微细的迷惑能断,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土;粗惑能够断,往生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;没断的是凡圣同居土。没断的,一定要练,要练习,就是时时刻刻我们都能把佛号提起来,不再打妄想,不再想别的事情。想别的东西全是造轮回业,善事三善道,恶事三恶道,总出不了六道轮回,这是不能不谨慎的。

  「以契理故,众罪消灭,即生极乐」,只要生到极乐世界,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是圆证三不退。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,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萨。「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,圆顿中之最极圆顿,何能臻此」。怎么能达到这个境界!一切方便门当中这是究竟方便,再没有一个法门能超过持名念佛。《十六观经》前面十五种观法是方便,末后这一种持名念佛是究竟方便。「今净土法门,能令恶逆凡夫,暗契一心,是故弥陀,号为愿王,诚不虚也」。这话说得好,只有净土法门能帮助十恶五逆凡夫。难在哪?难在你暗契一心,这一心是理一心,这一步登天。所以我们在平常当中,什么都不要想了,连自己日常生活最好都不想,一切随缘,就随它去吧,什么都好,我们才能到理一心,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我们现在不会用真心,不知道什么是真心,只要把妄心放下,真心就现前。真心生智慧,妄心生烦恼,生贪瞋痴慢、生自私自利,什么是真,什么是妄,自己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是故弥陀号为愿王,一切大愿、弘愿当中,阿弥陀佛是第一。

  再看下面这段,「又道绰大师于《安乐集》亦论十念往生」,他说「汝谓一形恶业为重,以下品人十念之善以为轻者,今当以义校量」。这是假设个问答,有人认为一形恶业为重,我们这个身体,在世间造的恶业很重。不但这一生,还有过去世,累积的恶业,它怎么不重?讲到这个经上下品人十念往生,哪有这么容易?把一形,这一生造的恶业看得很重,把这个人念佛十念、一念往生看轻了,哪有那么简单,十念、一念就能往生?道绰大师在《安乐集》里头提出这个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七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