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,摆在旁边,饿了就吃一点点。佛号声音不中断,一天一夜,每个月这样念一次,那个功夫非常好。如果像现在灾难频繁的时候,这个一昼夜念,一个月可以念三次,十天可以念一次,这跟练兵打仗一样,不能不发狠心。
「纵下下品逆恶之人,并是夙因成熟。故感临终遇善友,闻便信愿。此事万中无一,岂可侥幸」。到临命终时再希望别人来助念、来超度,这是侥幸,不容易,太难了。纵然有这个事情,这是因为过去生中有这个缘分,像我们过去在美国遇到的周广大。这个人是宿世缘深,你看得癌症,临终的时候,临终前三天他家人才找到我们。我们派了三个人去看他,一看确实没有办法,病太重了,所以就劝他,不要求病好,求往生净土。他一听就相信,就告诉他的家人,他太太、他儿女,告诉他们,不要再替我找医生找药,你们大家一切放下,念佛帮助我求生净土。在美国,我们临时找几个念佛的同修,也不过十来个人,念了三天三夜,他真往生了。往生非常安详,火化的时候还有舍利。你看,一生不学佛,临终三天,还真往生了,不是假的,这确实万中无一。
「由上可见,一心之境甚为幽深」,这个境界很深。「是故本经,宗于专念」,所以本经的宗旨,这个宗旨就是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,就是八个字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是《无量寿经》上教导我们念佛的原理、原则。「蕅益大师曰:现前一句所念之佛,亦本超情离见,何劳说妙说玄」。这是真话,但是很少人能懂。现前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超情离见这四个字是上上乘佛法,是一佛乘,不是大乘,比大乘高。它本来就是,不管你懂不懂,你不懂肯念,行,他能成就!所以不需谈玄说妙,玄妙是大乘经论。只要守得稳,信得及,「只贵信得及,守得稳」,你真相信,你真愿意往生,这一句佛号你真能够守得住,念念都是这一句阿弥陀佛,「直下念去」。「或昼夜十万,或五万、三万,以决定不缺为准」,这蕅益大师教人,有空闲的人,一天十万声,或五万声,或三万声。
我早年,那时候大概四十多岁,住在台北,每个月到凤山去讲五天经。煮云老法师邀请我,每个月去凤山去住五天。凤山那边有个老居士,是个将军,退休了,大概那个时候八十岁,身体很不错,听我讲经。告诉我,他是老佛教徒,学过禅、学过密,也修净土,念佛。告诉我,现在老了,禅跟密都用不上力,现在老实念佛。我说你怎么个念法?他每天三万声,住在乡下,在乡下田里面走路,走三万步,他一步一声阿弥陀佛。那也是很好的运动,他身体很好,每天走三万步,念三万声佛,他这个念法,很难得。这个人应该早就往生了,差不多四十多年,四、五十年的样子。要以决定不缺为准,这个要计数,要从这里下手,这是最笨拙的一个方法,但是它是最有效的方法。「毕此一生,誓无变改,若不得往生者,三世诸佛便为诳语」。一个人这样修,没有一个不往生的,真叫万修万人去。如果照这样去修行,信得及,守得稳,一天十万、或是五万、或是三万,决定不缺,一生不变,他决定往生。他要不往生,那佛就打妄语了,这蕅益大师说的。
又说「要到一心不乱境界,亦无他术」,你要想念到一心不乱,也没有别的办法。「最初下手,须用数珠,记得分明,刻定课程,决定无缺」。就像前面所说的,昼夜十万声,或五万、或三万,你定课,一定用念珠。一串念珠一百零八颗,一般人念佛的时候,差不多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,他一串珠子就是三百声佛号,用数珠来念佛。每个人根性不相同,所以方法很多,不要听到这个想学这个,听到那个想学那个,把你心搞乱掉了。你平常用什么方法,这个方法得力,就一直用下去,重要的,前面讲决定在心、在缘、在决定。我们用的心是真心,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,真放下,要用这个真心;缘,我们的缘非常殊胜,缘有了;那决定,我们要决定我们自己修行的方法。不必人家说什么我们就跟他说,不需要,总是念念都是阿弥陀佛。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,那是很好的方法,就是把心里头的杂念放下,把阿弥陀佛请到心中来。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。好事、坏事清清楚楚,那是智慧,不放在心上是功夫,更不放在口上,对于什么都不批评,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,这个原则好!
蕅益大师这是教人,从初下手念到纯熟,「久久纯熟,不念自念。然后记数亦得,不记数亦得」。都可以,记不记数就无所谓了,为什么?已经到功夫纯熟,这个纯熟就是成片。功夫成片的人就能自在往生,他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,想早一点走,还有寿命不要了,求阿弥陀佛来迎接他,佛真来,这是真不容易。如果你还有事情要办,我再多住几年也行,叫生死自在,想去就去,想留就留。留决定不是为自己,是为正法、是为众生,还有这个法缘,还有些事情必须要我去做,别人代替不了;别人能代替的,我就不留了,就可以走了。「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,要不着相,要学圆融自在,总是信不深,行不力」。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,依旧搞六道轮回,都犯这个毛病,你看这些毛病古大德统统都说出来了。人决定要老实,老实人才会成就,这些都不老实;不老实,说老实话对于教理没有通达,涉入不深。信心,虽然有信心,信心里面有怀疑,或者信心里头有妄想,不纯,信不纯。
行不得力,行不得力自己应该知道,为什么?妄念太多,就是不得力。功夫得力自己很清楚,妄念少了,功夫就得力,妄念少,智慧就开了。也就是不迷惑、不糊涂,处事待人接物心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总而言之,万缘放下是真正的关键,为什么妄念那么多?没放下。该放下的要放下,不该放下的还是要放下,决定不能障碍念佛,只有念佛的功夫相续不间断,才真正有力量。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不跟人结恶缘,这个要记住,他做再不好的事情,要能够原谅他。想到阿弥陀佛都原谅,我们为什么不能原谅?经上讲得很清楚,「先人无知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」。别怪他,他很可怜,没有受到圣贤教育,对于世出世间事情他不知道。每个做坏事情的人都以为他自己是对的,他要以为是错误的他就不会做了。所以这个可以原谅,就是别放在心上,不要耽误我们自己事情,我们自己就是往生净土,这是大事。
「又道绰大师云:若始学者」,初学佛的人,「未能破相。但能依相专至,无不往生,不须疑也」。我们没破相,没破相就依相,净宗法门指方立相,指方指定西方,我们就照西方,不要去怀疑,有一个方向。有一个相,相是什么?极乐世界是相,阿弥陀佛是相,我们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、真有极乐世界就行。生到极乐世界,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,到极乐世界再学。「是故本经但以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为宗也」,这句话念老在这个注解里面常常提,希望我们不要忘记。要发心,发菩提心就照蕅益大师所说的,真信、真愿就是无上菩提心,用这个心念阿弥陀佛,决定得生。
「至于末世,持名者虽广,而往生者不多」,这是事实真相。我们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台中莲社是老师创办的,我到台中的时候,那年正好是台中举行莲社成立十周年纪念。老师常说,台中莲社的莲友多,人数很多,莲社的莲友都有名册,大概将近二十万人,在台湾是个相当大的团体。老师常说,他不说别人,说自己的莲友,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他说一万人当中大概只有三个、五个,不是每个莲友都往生。这个地方举《安乐集》「亦有问答如下:若人称念弥陀名号,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得往生者。然有众生称名忆念,而无明犹在,不满所愿者何意?」这就说两种念佛人,前面这种称念弥陀名号,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,这是什么?一心专念,这得往生。第二种,有众生忆佛念佛,无明还在,无明没破;换句话说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统统具足,他不能往生。这什么原因?
下面解答,「答曰:由不如实修行,与名义不相应故」,他不是真修,不是真修我们现在常讲杂修。念佛法门,在遍法界虚空界,第一个带头提倡的是大势至菩萨,大势至菩萨是用这个法门成佛的,他早都成佛了。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菩萨身来协助阿弥陀佛,他表智慧。菩萨教给我们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这八个字就是我们这部经上的「一向专念」。都摄六根就是万缘放下,摄是摄受,六根不往外面六境去跑了。不是说眼不看、耳不听,不是这个意思;眼也看、耳也听,不放在心上,这叫都摄六根。看得很清楚,为什么?那是观,眼观色,耳观声,鼻观嗅,六根观照外面六种境界,不放在心上是止,叫止观,那个观是智慧,止是定。我们念佛的时候一心不乱是止,决定不放在心上,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心上,这是秘诀,往生的秘诀,不能不知道。为什么不放在心上?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你放在心上干什么?生活当中,有很好,没有也很好,都不能放在心上。只许可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,你就对了,就全对了!所以这里答,答得很好,名义不相应。「所以者何?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,是为物身。复有三种不相应」。今天时间到了,这个三种不相应,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七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