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六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長。念一聲佛號,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這個話是不是說得過分?是不是說得太誇張了?誰能相信?但是這個話確確實實是釋迦牟尼佛說的。

  那我們就要想到,我們在六道裏頭,六道裏頭待了多長久的時間?決定不止八十億劫。多久?一般說的是無量劫,你說多可怕。我們在六道裏頭打滾,天上去過,人間待過,叁惡道也去過,哪一道都去過,在天上也做過天王,在地獄也受過苦難。六道裏面這些狀況,每個人都經曆過,只是我們現在很健忘,一投胎,前頭事情忘掉了。如果修行,就是修禅定,禅定功夫深的時候宿命通現前,過去世中生生世世統統都能夠記得。佛經上說阿羅漢,這是修行有成就的人,提到無間地獄,他身上還流血汗;換句話說,過去在地獄受過這個苦難,今天提起來還心有余悸。這些都是說明,我們在六道的時間非常之長,一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,念一輩子,我們的罪業還沒有消完。

  這個地方是講臨命終時,這是關鍵的時刻,能不能往生決定最後這一念,最後這一念要是念南無阿彌陀佛,這個人決定得生。爲什麼?前面跟諸位講過,業有引業、有滿業,最後這一念是引導我們到哪裏去,這一念不能錯了。這一念如果是貪心,貪財、貪名、貪色、貪利,最後一念是貪心,餓鬼道去了;最後一念是瞋恚、是怨恨,他就地獄道去了;最後一念愚癡,愚癡就是什麼?是非善惡沒有能力辨別,畜生道去了。最後一念是仁義道德,佛法裏面講的五戒十善,這個人他又到人道來了,福報大的他到天道去了。最後一念關系多大!最後一念心是平等的,是清淨平等心,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上上品往生。爲什麼?清淨平等是佛心,是真心,真心念這句阿彌陀佛上上品往生。

  末後,「如彭際清曰:如實回心,一念念佛,無不往生,以佛本願力故」。臨命終時一念念佛,決定往生,阿彌陀佛的本願。他成佛了,他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兌現,沒有一願是虛假的,所以四十八願可以說保證我們往生。「至于《觀經》中臨終十念而得往生,與上所論一心之念,是同是別」,跟《報恩論》上所講的。「蓮池大師于《疏鈔》中,論之極爲精確」,這個疑問由蓮池大師來解答。「《疏》曰:故知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,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」。這個裏頭關鍵的字眼,至心。至心,真誠到極處,要不是真誠到極處,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能量。

  至心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去練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、對一切萬法,我們用至誠心,絕不用虛僞心,這個人叫真學佛。爲什麼?他用真心。至心是菩提心的體,在這一品經文裏面,最重要的就是佛告訴我們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菩提心,第一個就是至誠心,佛在《觀經》當中說的,第二個深心。深心是什麼?至誠心對待自己叫深心,至誠心對待別人叫大悲心,大慈大悲。對自己清淨平等覺,這就是深心,對別人是一片慈悲,這叫自受用、他受用,都從真誠裏頭來的,所以,有能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「良繇正指理一心故」,這個繇有由的意思、從的意思,也就是說,良由正指理一心,是從理一心這個緣故才産生這麼大的能量。

  「人有疑言」,這是肯定有的,「罪既多劫,業重障深,久勤忏摩」,忏摩就是忏悔,「漸積功德,庶可消亡」。大乘經教裏頭這樣說法,我們一般人也是這樣接受,認爲我們的罪業太深、太重,要經曆很長時間去忏悔,逐漸的,所謂是修善積德,才能夠把業障慢慢消掉。而念佛一聲就能夠滅多劫罪,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「因微果巨」,這個因好像是不足道,念一聲佛號,果報太大了!「固所不信」,很難接受,很不容易叫人相信。關鍵,這個地方念老也指出來,「今謂至心者,即一心也」,關鍵就在此地,至心。如果懂得這個道理,那佛就講得很多,我們就不會疑惑。佛說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世出世間一切法皆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這些話我們讀多了,也聽多了。所以關鍵在至心。

  我們同樣修學一個法門,可是成就高下不相等;我們用功,勤惰相彷佛,何以有這麼大的差別?用心不同。不但每個人用心不同,自己用心也不同。我們可以從江本博士的水實驗裏面看出來,現在高雄有一班同學也在用這個方法來做實驗,做成功了,效果我感覺超過了江本博士。這是什麼原因?他們用的機器是很先進的。江本博士用的顯微鏡二百五十倍,我去參觀高雄的實驗室,他們用的顯微鏡是五百多倍,看得比他更清楚,雪花的結晶放得更大。但是做過多少萬次的實驗,沒有看到兩個雪花是相同的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一個人在做實驗,前念跟後念不一樣。我們就用真誠心,都是真誠心,前念跟後念的真誠心有微弱的差別,它就不一樣,如果是一樣的,雪花結晶決定相同。那就是說,我們念念都不一樣。

  這個微細的念頭,彌勒菩薩給我們說得很清楚,我們要記住。爲什麼?這是最重要基本的概念,那就是整個宇宙所有現相全是從波動産生的,它不是真的。這就是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佛給我們做了個總結,這個波動頻率多快?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,你想想看,那叫一念,念念不一樣。一秒鍾多少個念頭?一千六百兆個念頭,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整個宇宙就像脈搏一樣跳動,所以科學也叫它做脈動的現象,但是這個脈動,它的頻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一秒鍾它波動的次數是一千六百兆次,所以才産生意念的現象,念頭的現象,産生物質現象。物質、念頭全不是真的,全都是假的,包括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。因爲佛在經上並沒有說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實報土除外,沒說這個話;沒說這個話,實報土當然也包括在其中。

  現在我們知道,實報土是怎麼來的?是無始無明習氣造成的,無始無明習氣斷幹淨,實報土就不見了。就好像作夢醒過來,醒過來是什麼境界?常寂光。那是真的,爲什麼?永恒不變。實報土裏我們稱爲一真,因爲它變化不大,只有兩個變化,一個是境界現前,一個是境界沒有了,就這兩個變化,當中沒有變化,不像我們現在,當中是刹那刹那都在生滅。說刹那已經太長了,時間太長,科學是用秒做單位,每一秒鍾都不一樣。佛說得詳細,科學還沒有說到這個,科學家現在能捕捉到的這個頻率,頻率已經有辦法捕捉到,一秒鍾一千兆次的頻率,也就是一千兆分之一秒,現在科學家捕捉到了,佛經上講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還有差距。所以我們相信科學還可以提升,已經快到極限了。

  這個念佛一聲滅多劫罪,因微果巨,固所不信,讓我們想到惠能大師,你看,他給我們展現的是頓舍,也就是說,無量劫所造的這些罪業,能夠在一念當中統統放下,讓自己的真誠心圓滿現前。頓舍就是放下。他放下,連無始無明的習氣都放下了,無始無明的習氣是不是圓滿的放下我們不知道,但是肯定有放下,放下多少我們不知道,執著、分別,執著的習氣、分別的習氣,這肯定全部都放下了。頓悟是一下明白了,明白什麼?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他真明白了。我們看到經典,我們也聽到這句話,我們也會說這句話,真正意思我們沒有明白。爲什麼?如果真明白了,就跟惠能大師一樣,你就統統放下了。放下叫頓修,明白叫頓悟,放下之後叫頓證,他就成佛了,五祖將佛的衣缽就給他,認定他爲第六代祖師。能大師那個時候二十四歲,我們一定要知道,沒有念過書,不認識字,可是,證得之後他什麼都知道。聽無盡藏比丘尼念《涅槃經》,他在旁邊聽,等她念完之後,他能把他所聽到經文裏頭的意思講給無盡藏比丘尼聽,這個比丘尼聽了之後非常驚訝,念了多少年都不知道這裏頭的意思,他這一說就明白了。不但是佛經,世俗的這些典籍你念給他聽,他沒有一樣不懂。這是什麼?智慧開了。

  智慧開了爲什麼樣樣都沒有障礙?因爲一切法不離自性。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,你只要把真心找到,一切法全是真心變的,真心所變、所現,哪有不懂的道理!他自然就明了。又何況佛在經上常說,「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」,只要你回頭,回頭是岸。回頭在哪裏?回到真心。六道輪回是用妄心,從妄心回過頭來用真心。用真心就成佛了,用妄心就六道。妄心六條路,回過頭來一條路,這個道理要懂,這個道理要有信。從這個道理上建立我們自己堅固的信心,永遠不會被外面幹擾的信心,成佛不難,化解這個世間災難不難。

  下面說,「若事一心,雖能滅罪,爲力稍疏,罪將複現」。事一心能滅罪,但是它不圓滿,它滅罪滅一部分,沒有完全滅掉。叁大類的煩惱,它只滅見思煩惱,它還有塵沙、還有無明,塵沙、無明沒有滅,所以叫事一心。「多多之念,止可滅少少之愆」,就是罪業,這講凡夫用功。爲什麼?不是至心,不是一心,所以念得很多,滅罪滅得少,道理在此地。「此之至心,正屬理一心」,這真心。《觀經》上所講的,《報恩論》上所講的,都是講真心,菩提心裏頭的真誠心,實在就是這段經文所說的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

  菩提心比什麼都重要。菩提心用在學佛上,學佛是學什麼?怎麼學?給諸位說,學佛是生活,學佛是工作,學佛是處事待人接物,離開生活你到哪裏去學?換句話說,菩提心要用在生活上,要應用在工作上,要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,這叫真發。不是我發菩提心,我專門念佛,我專對極樂世界,對阿彌陀佛我用真心,對其他一切人我還照舊,這個菩提心沒發出來,這個菩提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大乘經上常說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。有沒有真妄和合的人?沒有。我們也聽見,佛在經上講真心裏面摻雜著妄念,這個說法把我們的疑惑就化解了。每個人摻雜妄念多少不一樣,妄念摻雜太多,真心現不出來。真心不生不滅,妄念有生有滅。生滅是假的,不生不滅是真的。所以妄念可以化解、可以放下,放下之後真心就現前,真心沒有生滅。放下妄念,真心就是真心。

  「一心既朗,積妄頓空」。世尊在菩提樹下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