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世界是從阿彌陀佛清淨心當中流出來的,所以我們的心清淨,西方極樂世界自然就清淨。那現在念佛的人爲什麼不能往生?就是他不是用清淨心,原因在此地。他要用清淨心,沒有一個不往生,真叫萬修萬人去。他的心裏頭還雜著有,夾雜著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七情五欲,這不能往生。真信、真願、真念佛,他心不清淨,那就完全都錯誤了,一定要用清淨心去念。
那念多少?底下一段告訴我們,「乃至十念。乃至者,從多向少而言,如雲下至」。這是什麼?說得最少的,十念都行。多呢?多多益善,愈多愈好。下至十念,是最下的,十念。這個十念,古今說法不一樣,有一些祖師大德說,這是臨命終時十念;也有人說,這是平常的十念。平常是什麼?工作非常繁忙,沒有時間念佛,每一天只能用很少的時間去念佛。但是只要每一天不間斷,也能夠符合大勢至菩薩所說的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符合往生極樂世界所要求的標准,能講得通。所以祖師大德提倡,對于工作非常繁忙的人,早晚課就用十念法。佛法重實質,不重形式,這個大乘經上確實是佛說,不重形式。真念佛,早晨起來洗臉漱口之後,如果家裏供佛像,就在佛像前面做;沒有佛像,面朝西方。因爲這個法門,它不是修空觀,它是指方立相,指定西方極樂世界。我們向西就有感應。想極樂世界,念阿彌陀佛,一口氣叫一念,這一口氣不拘多少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盡一口氣叫一念,念十口氣。晚課亦如是。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,一生不中斷,天天都不缺課,就行。所用的時間,我相信不會超過十分鍾,人人做得到,決定得生。
還有是工作非常繁忙,連這個都很難做到。我是在一九九八年住在新加坡,同修們帶我組了個團到馬來西亞去訪問,看到穆斯林,就是回教徒,他們每天五次祈禱。這一些回教徒都能夠遵守,一到祈禱時間,工作立刻放下去做祈禱,他的祈禱不會超過十分鍾,祈禱完畢回來再工作。我覺得那個很好,一天五次薰修,他不會忘記。這是什麼?佛家講的長時薰修,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所以我就想出一個十念法,一天九次,比他還多,但是時間比他短,就是念十句阿彌陀佛,一天九次,一次都不要缺。早晚兩次;這個十念法,實際是一句就是一念,十聲佛號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念十聲,這就是一次,非常短,早晨一次,晚上一次,叁餐飯,人家吃飯念供養咒,我們念佛號,十聲佛號,這就五次了;再是上班,上午上班下班,下午上班下班,就是四次,一共九次。你就是記住修這個法。那個時候我住在美國,我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南洋、介紹給美國同修,他們用這個方法用得很得力、用得歡喜,一點都不浪費時間,到時候他就想起來。吃飯之前就合掌,念十聲佛號,這個佛號;工作之前,先念十聲佛號再開始工作;工作結束之後,收拾好了,念十聲佛號離開崗位,一天九次,比回教就更密切,他五次,我們做九次,時間比他更短,真有效果。
「如上之信願持名歸向淨土,下至僅得十念相續,亦定生彼國」。下至,我們講的一天九次念佛,一次就是十句佛號,行,一定生彼國。「此之十念」,這個底下有說,有平時、有臨時。「一、至于平時十念,亦有兩種:一者,如前引《彌勒發問經》中佛說之十念,不雜結使」,結使是煩惱,不雜煩惱,「是乃菩薩念,而非凡夫念」。這前面我們介紹過的,彌勒菩薩這個十念法,凡夫做不到。「本經所雲以清淨心,向無量壽,乃至十念」,這個我們做得到。我們就用每天九次的這個十念法,這都行,跟它相應。「即以脫盡淫怒癡之叁毒,具成就叁明之智德,以如是之心,而持佛名號。如是念佛,功德難思。以此爲因,則臨終正念現前,定得往生。但此乃菩薩之十念」。這屬于第一種。這個是菩薩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菩薩學佛。
佛的事業是什麼?我們常講佛事,佛的事業是什麼?就是一句話,教化衆生離苦得樂,這就是佛事。佛知道一切苦從哪裏來的,從迷失自性。十法界裏頭所有衆生苦,都是迷了自性。迷失了自性,智慧沒有了,智慧變成煩惱,變質了。智慧裏頭加上迷,就變成煩惱;德能裏頭加上個迷,就變成造業;果報上加上個迷,就變成六道輪回,從迷來的。那佛要幫助衆生離苦得樂,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講的,果上不能下手,要從因上下手。因是什麼?破迷開悟,迷破了,苦就沒有了;悟開了,樂就得到了。那佛用的手段是什麼?是教學,教育,講經教學。講經教學的目的是幫助人破迷開悟,人真的破迷開悟,就離苦得樂了。這是佛的大慈大悲,這是佛的慈悲濟世。世間人這個救濟,真是完全從物質上來說,沒得吃的,送一點吃的給你;沒有穿的,送一點衣服給你穿,這是小恩小惠,不能徹底解決問題。佛幫助衆生離苦得樂是徹底解決。你看,到極樂世界,真徹底!阿彌陀佛做到究竟圓滿。到極樂世界去,只要你肯去,什麼都不要帶,統統放下,到極樂世界去了。
到極樂世界,你得的身體是法性身,不是我們這個身,法性身不生不滅。你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,法性的土不是泥土、不是泥沙。泥沙這種物質現象,是阿賴耶的相分,它是生滅相。極樂世界法性土不生不滅,所以土地一塵不染,衆寶所成。這些衆寶是隨我們念頭變的,你說這個多自在。我住這個房子,我想是黃金造的,全是黃金;我想是瑪瑙造的,全是瑪瑙,你念頭才一動,統統都是。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衣著,穿的衣服款式、質料也是隨心所欲,我想我穿的一身是金色衣服,它就是金的。它那邊黃金非常柔軟,像布料一樣,可以做衣服,我們這個黃金太硬了。因爲我們這個地方,人心太狠了,所以七寶都很硬;西方世界,人心柔軟,所以七寶柔軟的。所以你用什麼東西,它都可以做衣服穿,都可以變成宮殿居住,你的居住環境。樹葉花果都是這樣的,我想這棵樹瑪瑙樹,那一棵樹黃金樹,你的花園裏頭真的隨心所欲,所以你很快樂。這是物質上的供養達到究竟圓滿,不是我們沒有,你給我一點,我用完了之後就沒有了,極樂世界是隨心所欲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你看多自在。
阿彌陀佛不但是法布施,財布施不得了!讓我們在那邊豐衣足食,心想事成,這極樂世界的莊嚴。聞法絕不中斷,無論你在什麼地方,你都聽到阿彌陀佛在說法,所以在那個地方成就太快了!這樣的好環境,我們不要,到哪去找?我們知道有這麼一個好環境在等著我,這一邊一切隨緣,得過且過,我要回到極樂世界去。極樂世界是我的老家,落葉歸根!歸極樂世界的根,不是這個世界。這個世界是旅遊,是到這個地方來接受訓練的,這訓練很嚴格,我們是來接受訓練的,訓練成功,回到極樂世界。所以以這種心態來過日子,就很自在、很快樂。無論是順境是逆境,順境,沒有絲毫貪戀,爲什麼?比不上極樂世界,差太遠了,到這個地方來接受釋迦牟尼佛的考驗。說明這邊都是用四相。
「二者,慈雲忏主有晨朝十念法。每日清晨,漱口焚香,向西合掌。念佛盡十口氣。一口氣中,盡力念佛號,一口氣盡,是爲一念」。這一口氣裏頭不拘多少,就是十口氣。這是慈雲忏主他提倡的方法。「此爲接引事務繁忙,或勤修別法,無暇多修淨業之人。終身修之,蒙佛本願加威,亦得往生」。這個勤修別法,或是參禅的,他以參禅爲主,每天早晚念這個十念法,想求生淨土,也能往生;或者是修密,或者是修唯識、修叁論,修其他法門的,乃至于修其他宗教的,都可以用這個方法。用我們一天九次的念佛方法,一口氣只有十聲佛號,無論修哪個法門,無論修什麼樣的宗教,只要你真信、真願,你必定得生。這法門真廣大,真正不可思議!
「二、至于臨終之十念,則如《觀經》所說。暗契理一心,故必往生」。這個臨終十念是《觀經》上所說的。這也是一生從來沒有聞過佛法,臨命終時才聽到,但是他聽了,他就相信,他就接受,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。所以經上常說,這種人皆是過去生中,曾經供養無量諸佛。這一生雖然沒遇到佛法,臨終才遇到,一遇到就相信,這是諸佛如來威神加持,他就相信,他就真念。你看看,一聽,真信、真願、真念,十聲佛號,相繼不絕,他能往生,而且往生的品位高。爲什麼?他沒有雜念,他沒有障礙、沒有懷疑、沒有夾雜,念念相續,他跟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。善根深厚的,真是一心向往的,這個時候沒有第二念,他往生的品位一下可以提升到上品上生,實報莊嚴土,能達到這麼高的位次,那就是十念成佛。這也是非常難以相信的一個法門,可是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如果把《無量壽經》真正念懂了、念通了,你就不會懷疑了,它有很深的理論在支持它。臨終是一念真誠心,尤其是造作惡業,在這個時候就讓你自己選擇,一個是地獄,一個是極樂世界,你選哪一個?選定了,那個心堅固,不摻雜雜念,所以他成功快、成功高。
我們在過去遇到一個這樣的人,在美國馬裏蘭州,周廣大先生。他沒有宗教信仰,中國人,移民到美國,在美國開個面包店,人非常老實、非常忠厚,好人。得癌症,癌症的末期,醫生告訴他家人,他癌擴散了,擴散到全身,沒法子治療了,存活不會超過一個月,讓他家人帶回去。家人這個時候到處求神拜佛,希望有奇迹出現,找到我們。那時候我們這個華府佛教會,好像成立還不到一年。找到我們這些同修,我們有四、五個同學去看他,看了之後打電話告訴我,確實不能好了。于是就勸他念佛求生淨土。他一聽就接受,很歡喜接受,告訴他的家人不要去求這個,找醫生、找什麼、找神,都不要去,統統放下,念佛,幫助他往生。我們這個念佛會裏面的同修也去了,輪流去,一次叁個人,輪流去給他助念,叁天叁夜,往生走得很好。他一發心要念佛的時候,有一個感應,不痛了,本來那個癌症很痛,居然就不痛了,所以他的信心大增。這一個瑞相就很好,不痛了,所以叫家人都給他念佛。在那個環境裏頭叁天叁夜,平平安安往生。火化的時候,我聽說還有舍利,撿到幾顆舍利,不可思議!這是我們親自遇到的事情。
所以念佛功德,得佛力的加持,你能得多少加持,完全在那個誠意,你有幾分的誠敬。印祖講的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全在誠敬之心。誠是真誠,不夾雜雜念,那叫誠;敬是恭敬。敬從哪來?從誠來的。內裏面不誠,外頭恭敬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,決定是真實心中作。所以我們學佛了,尤其在現前這個環境,最重要的用真誠心,用真誠心生活,用真誠心工作,用真誠心待人接物。別人對我們假的,沒有關系,是他,我用真誠來回報,我決定得生淨土,你有把握,你有信心。如果虛情假意,你那個信心不是真的,裏頭有懷疑、有夾雜,那就很難了。沒有夾雜、沒有懷疑,這個行,決定得生,自己充滿了信心。這就是我們往生決定的把握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八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