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叁六八集) 2012/6/8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368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八百頁,從第四行當中看起:
「至于成佛之期,則隨行人之精進早晚而異。早日精進則早日成佛,是則平等中之差別也。平等有差別,成佛有早晚也。差別中之平等,則皆當成佛也。故雲:求道不休,會當得之,不失其所願也」。這段經文我們一定要知道,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在極樂世界有沒有著急要趕快成佛,或者是慢慢的,你們想想有沒有這個情形?絕對不可能。這個話是佛說給我們聽的,爲什麼?我們有這個念頭,極樂世界人沒有這個念頭。凡是到極樂世界,得到彌陀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是明心見性的菩薩,換句話說,在他那個境界裏真正做到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他怎麼會有這個念頭?所以這些念頭是給我們講的,我們在這個地方有這個念頭,早一點成佛,或者沒有關系慢慢來,有這個念頭,到極樂世界這念頭沒有了。有這個念頭,凡夫,不是極樂世界的人。極樂世界同居土的人也沒有起心動念,爲什麼?有起心動念就不是阿惟越致。阿惟越致絕對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圓教初住、別教初地,怎麼會動念頭?在那個世界確實定慧等學。慧是什麼都明了,樣樣清楚明了,不迷惑,定是如如不動。
成佛有沒有早晚?有早晚。早晚確實是這個地方講的精進不一樣,都精進,有人十分精進,有人二十分精進,有人一百分精進,這個不一樣。精進怎麼會成的?應該是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之前,他已經養成精進的習氣,這個習氣會帶著去的。因中有精進的習氣,到那個地方自然如是,他沒有起心動念求精進,自然精進,習慣了。有人在這個世間懈怠、懶散,這個習氣也會帶去,決定是幫他提升,提升還有這個習氣在,沒斷幹淨,那他提升的速度就比較慢一點。絕對是提升,絕對沒有退轉,這叁不退,阿惟越致叫叁不退。這個道理我們要明了,明了之後真的,想早一天成佛,功夫都在現前。到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念頭,早晚都一樣,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這是那邊真實的境界。我們在這個世間,現前我們勇猛精進,就知道將來在極樂世界成佛會提早,懈怠懶散在極樂世界成佛會稍稍延後。
極樂世界人沒有時間觀念,沒有空間觀念,爲什麼?時間、空間都不存在。時間、空間是由不相應行法來的,極樂世界沒有不相應行法,也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,二十四個不相應,再加上六個無爲法統統沒有。這些法十法界有、六道有,極樂世界沒有,這是我們一定要明了的,也就是修行爲什麼要到極樂世界,就爲了這些。極樂世界無比殊勝,勝過一切諸佛刹土,也就在此地,知道這個地方真好,十方世界都沒有,能夠在這一生遇到,這是大幸之大幸,你怎麼這麼幸運!末後這一句是念老說的,「蓋謂求道之心,精進不休,皆當成佛。決無違失其成佛之本願」。我們每個人往生極樂世界,本願就是到那邊成佛,這個願一定在那邊圓滿,沒有一個空過的,只有早晚不同,決定成佛。我們看末後一段,「義利無盡諸佛共贊」。
【阿難。以此義利故。】
『義』是道理、義理,下面這個『利』是利益。前面這個義從理上講,後頭從事上講。
【無量無數不可思議。】
理跟事都是無量無邊、無盡無數。
【無有等等無邊世界。諸佛如來。皆共稱贊無量壽佛所有功德。】
極樂世界『無量無數不可思議』的義利,感得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『諸佛如來』都贊歎阿彌陀佛,贊歎佛無量功德。我們看念老的注子,「佛告阿難」,凡是經上看到這樣的句子,『阿難』,這是佛叫著阿難,叫著阿難是提醒他的注意,下面有重要的開示。提醒阿難也就是提醒大家,我們今天在讀經看到這兩個字,下面的經文很重要。「世尊爲喚起會衆之重視,故重呼當機阿難之名而告之曰:以此義利故。此處利有二義:一者堅利如金剛,可壞一切而不爲一切所壞」。這是講義理、利益都包括在其中。這個利益就像金剛一樣,是永遠不會壞的,什麼利益?成佛的利益。你在極樂世界決定成佛,沒有一個不成佛的,只有成佛的速度快慢不一樣,有人成佛快,有人成佛慢,沒有一個不成佛。這個利益,真實利益,這個利益不爲一切所破壞。
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、沒有磨難,而且沒有退轉。爲什麼?聽經聞法沒有中斷過,無論在什麼地方,你都聽到彌陀在說法。彌陀所說之法決定契你的機,也就是正是我想聽的,正是我要聽的,你聽到,就給你說這個法,想聽哪部經給你說哪部經。在這部經裏頭,我想要聽的是什麼,他所說的就是這個,不一定是給你講全部經,就給你講這個經文裏頭這一句、這一段。這是感應,衆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感應各個不一樣,我感應的、我需要的,我聽到的就是這個;你感應的、你需要的,你聽到的就是契你的機,佛給你講的我聽不到,佛給我說的你聽不到,妙就妙在此地。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衆生隨類各得解」,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明了了,真有可能。願願與性德相應,性德不可思議,性德其妙無窮,這叫妙,法稱之爲妙法。
因爲每個人自無始劫來到今天,煩惱、習氣厚薄不一樣,所造作的業障也不一樣。求法,求法是什麼意思?無非是以法來對治我們的煩惱業障,煩惱業障沒有了,法就不要了,法沒用處。就好像有病的時候需要藥,病好了藥都不要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佛是最健康的人,一絲毫毛病都沒有,法身菩薩還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,那就是他的業障,那就是他的煩惱。聞法沒有別的意思,針對煩惱習氣,讓煩惱習氣漸漸的融化掉。所以佛說法,這個能量就像金剛一樣,可以把我們無始劫極其微弱的煩惱習氣也把它消融掉,它有這樣的力量,可以破壞一切煩惱習氣而不爲一切所壞。衆生無始劫來種種煩惱習氣敵不過佛說法的力量,佛法裏面有理、有事、有戒、有定、有慧。
第二講「利益」,這從事上講,「因此法門,能惠予一切衆生真實之利」。惠是給予,給大家、給一切衆生真實的利益。「蓋謂往生法門之義理,舉體是金剛智慧,故雲利」,就是堅利。這個法門、這個經典裏面所講的義理,這個義理根據什麼講的?體就是它的依據,佛根據的是金剛智慧,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所以叫堅利。「同時又是大慈悲之流現,普施衆生真實究竟之利」。這從事上說,讓一切衆生聞名見像,都得無量殊勝的利益。所謂是「一曆耳根,永爲道種」,無論是有意、是無意,聽到佛號或者看到佛像。這就是造像有什麼功德?功德在此地。你造的像造得很莊嚴,放在這裏,人家經過看一眼,阿賴耶識裏頭就種了佛的種子。看的人愈多,功德愈大。一尊像塑得很莊嚴,豎立在那個地方幾百年、幾千年,你知道那度多少人!這造像的功德,這個功德自己要知道、要清楚。造像最簡單的方法,今天用印刷,成本很低,生産量很大,普遍供養十方,這都是修善積德最好的方法。印經布施,現在科技發達,做成光盤,現在做成芯片,比光盤更輕便,效果更殊勝。這些都是真實利益。
「是故無量無數等無邊世界」一切諸佛如來,『皆共稱贊無量壽佛所有功德』。從他老人家發心要幫助衆生離苦得樂,一直到今天有這麼大的成就,建立了極樂世界,接引無量無數十方諸佛刹土裏面的六道衆生,幫助這些衆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。「凡夫往生皆不退轉」,地位跟補處菩薩平等,齊就是平等。補處是等覺菩薩,在現前我們最熟悉的,觀音、勢至、地藏、文殊、普賢、彌勒,這都是補處菩薩。「此乃十方世界之所無」,這真的不是假的,「是故十方如來悉共稱贊無量壽佛」,因爲這個緣故,這樁事、這個道理,所以十方如來沒有不贊歎阿彌陀佛的。
佛佛道同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阿彌陀佛已經做了,一切諸佛就不必做,把這些業障深重的,在八萬四千法門裏頭無法成就的,統統都送到極樂世界去。在我們這個世界,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講解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目的就是把我們這些業障深重衆生,在這個地方不能成就,全部送到極樂世界,交給阿彌陀佛去教化,阿彌陀佛能幫助他們一生成佛。比起八萬四千法門,有過之而無不及,法門殊勝在此地,這一門超過八萬四千法門。我們不知道,不曉得珍惜,知道之後才知道珍惜,知道珍惜才能夠一門深入,拼命念佛,不再走冤枉路,這一門決定成就。我們再看底下第二十六品:
【禮供聽法第二十六】
念老有題解,品題,「本品名禮供」,禮拜、供養、「聽法」,叁樁事情。「禮供者,十方世界諸大菩薩,鹹至極樂世界,禮拜供養阿彌陀佛」。這在極樂世界是很普通的事情,很平常的事情。往生到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弟子,還有十方諸佛的弟子,已經有了成就的弟子,什麼樣成就?明心見性。這些人神通廣大,也就是諸佛刹土裏面的實報莊嚴土,華藏世界的實報莊嚴土,這裏頭的人到極樂世界來參學,絡繹不絕,一批來一批去,來來往往非常之多。爲什麼?他們知道,他們很清楚,有這個能力,想去就去了。那我們再想極樂世界,普通世界不行,普通諸佛刹土裏面,就是十法界裏面的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他們不行,爲什麼?他們沒見性。沒有見性出不了十法界,極樂世界在十法界外面,不在十法界裏面,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到極樂世界去。如果十法界裏面的佛,真的能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他就不住十法界,他就往生到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通常都是華藏世界,這修其他法門的,修淨土法門的都到極樂世界去了。
極樂世界人可了不起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他們有能力到十方諸佛刹土去參訪、去參學,十方諸佛刹土裏面,同居土、方便土、實報土,他們統統都能去,這種神通能力跟妙覺如來沒有什麼兩樣,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。爲什麼?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