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七二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還是假的,這你就是真正有智慧,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這叫諸法實相。

  「現偈雲」,我們這部經上偈子說,「了知佛土,亦如影像。如是智慧,實爲甚深」。一般人不知道,一般人都把它當真。只有你知道它不是真,所以這個智慧是很深的智慧。佛說這樁事情不是對初學說,佛對初學的不講這個。初學講阿含,阿含的內容是什麼?很像中國傳統文化裏頭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說這些東西,說得很多。方等裏面有說真實的,說得少,還是說相用的多,說體性的少,到般若會上才真說。你看,釋迦牟尼佛教人,阿含十二年,方等八年,跟他學了二十年,有二十年這個功底再給你講甚深佛法,甚深佛法告訴你這一切現象的真相,人才能接受。跟釋迦牟尼佛二十年,知道釋迦牟尼佛從來不講妄語,不講假話,這信得過。認識二十年算相當深了。這都是我們要記住的,爲什麼?我們將來要教人。那現在人相信科學,所以科學與大乘佛法相通的這些地方我們常常引用,大家就相信。根性利的人,他對于佛法就深信不疑,爲什麼?釋迦牟尼佛出現,中國人說叁千多年,外國人說二千五百多年,泰國人說二千六百年,每個地方講的不一樣,這個沒有關系,就算二千五百年!現代科學家所發現的才不過叁十年,跟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居然相同,這不是偶然的,中國古人有句話說「英雄所見,大略相同」。所以古人稱佛陀爲大英雄,供奉佛像的地方稱爲大雄寶殿。

  科學家是不是大聖人?不是,跟我們一樣是凡夫,煩惱業障都沒斷,他的發現是借用外面的緣。佛菩薩的發現是內證的功夫,他們怎麼見到的?他們從禅定當中見到的,很深的禅定。《華嚴》把佛菩薩定爲五十二個階級,從初信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五十二個位次,這就意味著禅定功夫深淺有五十二個階級。大乘經上說,到哪一個階級的禅定功夫才能夠見到阿賴耶?經上說八地。八地距離頂峰很近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最高層次的第五個,這五個層次的定功能看到阿賴耶。所以,那是功夫成就的,有那麼深的定,親眼看見的,看見宇宙脈動的現象,這也是今天科學發現的。一秒鍾頻率是一千六百兆,他能看到這個頻率,沒有這個定功不行。七地以前都是聽說,自己沒有見到。真功夫!科學家沒功夫,他能夠藉助這些先進的科學儀器,從數學裏面去推論,就是有這種可能,再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、去發現。佛經上講的極微色,極微之微,物質的基本狀態,就是阿賴耶的相分。阿賴耶的境界相,被今天量子力學家證實了,證實佛在經上講的一句話是真話,絕對正確,那就是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「境隨心轉」,佛經上這些話被量子力學家證明了。所以念頭能主宰物質現象。

  我們修行在哪裏修?就在念頭上修、在心地上修。這是自修,成就自己,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。可是慈悲教化衆生、憐憫衆生,要從哪裏修?從《弟子規》修。這是什麼?大慈大悲,真是慈悲。現在人不知道做人,從孝敬上紮根,自己要把孝敬做出來。不做出來,他不相信,沒有人相信你。如何取信于現代人?這是教學頭一樁大事,頭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。所以老師要做出榜樣,單憑口說沒用處。單憑口說,自己做不到,這是一般講的佛學,佛學是一門知識,不切實際。如果我們做到了,那就是實學,實實在在的學問,管用,學了真有受用。一個人做好,做人的榜樣;我們一個家庭做好,是家的榜樣。

  家的榜樣是什麼?六和敬。佛經上所講的,四個人,四個人叫一衆。衆現在叫團體,最小的團體,四個人。這四個人能夠修六和敬,就叫六和敬的僧團。僧本義就是團體,不是個人。僧不一定是出家人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修六和敬的才稱之爲僧,不修六和敬的不能稱僧。那現在?現在都稱僧,出家都稱僧,都沒有六和敬。僧,有名無實。社會大衆連這個僧的意思也不知道,什麼叫僧不知道,只知道出家人叫僧,僧就是出家人,本義不曉得。本義是什麼?修六和敬的團體。四個人以上,在一起共住,修六和敬,這叫僧,叫僧團,團體。僧團是什麼?模範的團體,所謂衆中尊。衆是團體,所有團體裏頭最尊貴的,是修六和敬的,這個團體這麼和睦,值得人尊敬。所以僧團,在家學佛,你一家四口,四個人都學佛,這個家庭就是僧團。經上講得好,一個僧團出現,這一個地區不會有災難。爲什麼?佛菩薩護念,龍天善神擁護。只要有一家,産生這麼大的力量。這一樁事情,科學家也給我們做證明。科學家說,今天地球有災難,要拯救地球上的災難需要多少人?人口總和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就夠了。地球上今天的人口大概七十億,七十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,不到一萬人,就能救七十億人。所以你這個家庭四個人修六和敬,就能救香港,這個地區這幾百萬人就沒有問題。好!真幹!

  我們對佛法要相信,不能有懷疑,懷疑,錯了。四個人在一起修六和敬,見和同解,戒和同修。這個戒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。全家人都做,團體亦如是。我們這個團體修不修六和敬?修六和敬,就保佑整個香港。這團體不和,香港人可憐,這災難逃不掉。這幾天,臺灣同修到我們這來參學,告訴我們臺灣現在社會非常混亂。混亂什麼?不和。如果和了,臺灣就沒有災難了。天天吵架,天天在鬧情緒,帶給是整個臺灣人的災難,不是好事。記住老祖宗一句話,「和爲貴」。

  什麼人是好人?不說話的人是最好的人,念佛的人是最好的人,念佛人不說話,只念阿彌陀佛。這個人可不得了!如果發現道場上有一、二個這樣的人,這個道場就靠這一、二個人庇佑,靠這一、二個人保全。但是這一、二個人沒有人瞧得起他,爲什麼?大家不認識他。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這兩句話人人知道,誰做到了?就是那個不說話、老實念佛的人,他做到了。他沒發菩提心,你怎麼會知道?他信阿彌陀佛,相信有極樂世界,他念佛就是求往生極樂世界,這個念頭就是菩提心。你看他一天到晚聲聲不絕,這種人往生到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。古大德所謂的「愚不可及」,看他好像是愚笨,比不上他,他這種功夫超過一般人,專一、純一,一向專念他做到了。我們看念佛人,每個念佛道場去參觀、去看看,看看人家怎麼念的,你只要看到有一心專注的,妄念少、雜念少,他就不說話;話多,雜念多、妄念多。真純到極處,那就是愚不可及,這種人佛菩薩知道,佛菩薩照顧他,天龍護法照顧他,他所在之處,這個地方不會有災難。

  「如是智慧,實爲甚深。如是正士,深了佛土亦空。但仍恒發弘誓心」。他真發心,他不是假的,他發的是真心。弘誓,弘深的誓願,又能夠從願起行,「故曰究竟菩薩道」。究竟是至極,「決定于最終之極處」。究竟菩薩道是什麼?妙覺佛果。他走的是近路,他不走彎路,最近的成佛之道就是求生極樂世界。一心稱念阿彌陀佛,真信切願,沒有一個雜念,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實報土的上上品,這是什麼人?法身菩薩。法身菩薩所憑藉的,最純真的信心。那一念信心,真純到極處,不摻雜絲毫的雜念,願心一心求生西方,沒有第二念,一句佛號念念相續,法身菩薩。《華嚴經》上「十地菩薩,始終不離念佛」,始是初地,終是佛地,第十地法雲地,從初地到第十地這十種菩薩統統都是修念佛法門,都是求生極樂世界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。他們才真正徹底明了淨業叁福裏頭第叁句所講的「深信因果」,深信因果是什麼?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只有他們相信,別人都不相信,所以他們做到了。

  那我們再問,愚夫愚婦這些人不認識字,什麼事也不懂,他對于極樂世界、對于阿彌陀佛的信心跟地上菩薩一樣,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心也跟地上菩薩一樣,一向專念也不亞于地上菩薩,所以他往生的果報跟地上菩薩相同,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,不是中輩。我們把這些阿公阿婆看錯了,這有罪過。他雖然是愚夫愚婦,但是他今天所行的、所修的是無上大法,他不要懂,他做到了,他落實了。這還得了!這樣的人學多久?跟諸位說,一般叁年就圓滿了。功夫快的不要,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若一日,若二日,若叁日」,最長的時間叁年,取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。誰能比得上?于是我們真正對于經上這一句話五體投地,頂禮,難信之法,真難信!一個無知無識的阿公阿婆居然能超過十地菩薩,你要問到底什麼道理?因爲他本來是佛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這就是道理,真實的道理。真相信極樂世界,真相信阿彌陀佛,真肯念這句阿彌陀佛,這就是無上的覺悟。他真覺悟了,真的是大徹大悟,大徹大悟成佛了。他這個大徹大悟不會超過叁年,他就成佛了。我跟諸位講的是真話,一點都不假。我們要真幹。

  所以他們能夠究竟菩薩道,究竟至極,決定于最後、最終之極處在極樂世界,就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,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。我們可以說上輩就是佛在經典上常說的八地以上,指的是上品上生。「菩薩道者,圓滿自利利他而成佛果之菩薩大行(即六度)名爲菩薩道,亦即菩薩行」。這個要真幹。布施,布施是放下、是能舍,舍得。把這個世界舍了,身心世界統統都舍了,得什麼?得極樂世界,得極樂世界的法性身、法性土。這個世界不能舍,極樂世界就得不到。所以念佛堂的堂主時時刻刻一句老話頭提醒大家,「放下身心世界,一向專念」。有道理!學經教,這一本足夠了,這一本經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》,《華嚴經》的精華,《華嚴經》的精要,現在人講治要,《群書治要》、《國學治要》,華嚴治要。修行的方法就記住,真的,一切放下、一心專念,功德不可思議,感應不可思議,成就不可思議,圓滿的菩薩道、菩薩行。所以要舍,歡喜布施。

  這是六十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歡喜布施、持戒。我跟章嘉大師,對于戒律有懷疑,是一個錯誤的認知,認爲戒律是生活規範,生活規範因時因地不一樣。儒家講禮,佛講戒律,儒家的禮我們懂得,夏商周就不相同,生活方式不一樣。那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,而且又是叁千年前的,叁千年前古印度生活方式,這個我們不必要學它,我們學它的道理、學它的智慧、學它的理念、學它的方法、學它的經驗,我們得受用,這生活方式就沒有這個必要。老師真有智慧,老師把我看得很清楚,知道這個戒律不能勸我,我這個歪理、歪執著非常堅固,他沒有辦法,他來軟的。軟功夫就是,我離開,老師會送我到門口。他門外是院子,庭院是個花園,送我到門口,會給我說一句話,很輕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說這麼一句話,這一句話說了幾十遍,所以我印象太深刻了。

  老人家往生火化,他的火化爐是特別替他造的,不跟大家在一起的,特別造一個火化爐。甘珠活佛搭個帳篷,在那邊住七天七夜。我去住了叁天叁夜,我請叁天假。在那個地方就反省,跟老師叁年,他教我些什麼?我學到些什麼?這一反省,念頭,第一個跑出來的念頭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爲什麼老講這句話,講這麼多遍,難道我想錯了嗎?我認真反省,認真檢討,叁天叁夜都沒有想通,可是繼續在心裏頭圍繞著。兩個星期之後明白了,這是出世間法,不是世間法。世間法的標准,禮就是標准、規矩,是因時、因事、因人要修訂,那國家的憲法,若幹年之後都要修訂一次。這是成佛的方法,一改變就成不了佛。我想到這一點,明白了。如果學佛不想作佛,在世間把世間事做得好、做得圓滿,行。用中國的禮,不用佛教戒律,可以。那如果真的要求出世間法,要想超越六道輪回、超越十法界,那這就不能變,你一改變,你這個目的就達不到了。

  我差不多用了叁個星期的時間,想明白這個道理,我對于戒律不敢批評了,找《大藏經》裏頭這些戒律一些部分,我能看得懂的,我慢慢來看,承認了老師這一句話「戒律很重要」,體會到老師教學的方法高明。所以我那個時候的感覺,老師走了是爲我走的,他要不走,我永遠不會認真想這樁事情。他一走,才叫我認真反省,叁年我學了些什麼?這一句話非常重要。我對于戒律疏忽,有我這種觀念、這種想法的人很多很多,如果疏忽,真不能成就。所以持戒是不容易,但是非做不可。不做是什麼?不做佛法就落空了,只是理論、學術沒用,是理想不是事實,做不到,那沒用的東西,充其量放到學校裏當作哲學去研究,佛法就滅了,作佛的人就沒有了。

  現在八萬四千法門都不管用了,爲什麼不管用?八萬四千法門都建立在堅實戒律的基礎上。只有淨土法門,也不能不持戒,但是沒有那麼嚴格,破戒也能往生,只要忏悔,只要認錯,只要回頭,五逆十惡、毀謗大乘,統統阿彌陀佛都攝受。這讓我們對阿彌陀佛格外的禮敬,到哪裏去找這樣的人!慈悲到極處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七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