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二集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善的学,不善的不学,这叫圣人无常师,人人都是老师,圣人是这么学成的,阿弥陀佛是这样学成的。

  下头一句说,「遂」,遂就是成就,就是达到,目的达到了,「则满足妙愿,建立妙土」。愿满足了,妙土自然成就。不是想做,想做成就不了。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亦如是,我们想,想是个妄想,要缘成就。但是常常想缘自然就现前,缘聚,这个事业就成就了。首先人的成就,人的成就第一个自己成就,自己不成就,那一切都是梦想。自己成就,再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,《论语》上所说的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这是自己成就;「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」,缘成就,人事的缘,志同道合。我们想学圣贤,有一批人也想学圣贤,我们想学阿弥陀佛,有一批人也想学阿弥陀佛,这人聚集起来了,人聚集起来,道场就成就。我们想一个道场,都是自然的,自然有这些护法,自然有这些助缘,这么成就的。所以坚定的意志,就是那个大愿,愿要坚定,愿决定不能变更,决定不能退转,就会有这么多的感应。这些感应决定是佛菩萨,不是佛菩萨,没有这么殊胜,没有这么巧妙。

  所以遂则满足妙愿,建立妙土。「盖谓从智满愿」,智是真实智慧,这是先决条件。真实智慧,我们老祖宗跟佛菩萨教诲完全相同,都是从断烦恼下手。你看看佛教我们从十善业道入门,十善不是戒律,善法。修成十善是佛经上讲的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佛经的善以这个为标准。有十善,才能接受三皈、五戒、十戒、菩萨戒;有这些戒律,才能真正圆满三聚净戒。摄善法戒,自利的;摄受一切众生戒,利他的,这圆满的善人。圆满的善人就是圣人,就是佛菩萨。自己修养到这个层次,他的能量自然能够摄受众生,像阿弥陀佛,我们不认识他,对他没有感触,我们对他认识得愈深,摄受力量愈强,好像吸铁石一样把我们吸住,拉着紧紧的,而我们自己也舍不得离开他,产生这个力量。不认识,无知,在旁边也没有感触到,不是他的摄受能力有强弱,不是的,他是平等的,我们自己本身有障碍,有绝缘体,搁在一起的时候也没办法,也不受他的影响。认识清楚了,我们那个信心生起来,信心就是把绝缘体消失,愈来愈清净,感受摄受力量愈来愈强大,就这么个意思。

  所以从智满愿,「从愿建土」,极乐世界如是,我们这个世界亦如是。再学经,学到那里就会用了。在家,我们希望有个美好的家庭,佛化家庭,佛菩萨的家庭,佛菩萨的事业;出家是佛菩萨的学校,佛菩萨的教学场所,那佛菩萨教学的都是应用在整个社会各行各业,各个层次,全都被佛化了。被佛陀教化所感化,这叫佛化。我们就希望有这么一个地方出现,我给它起个名字,叫佛教圣城,希望有这些大福报的人、大智慧的人来建立。这个东西建立了,第一个目的是让别人真正看到佛化,佛教的好处叫他真正能看到。他看到了他就能生信心,信心生起来他就有愿心,愿心生起来他就有智慧,他就能够把他居住的小村、小镇、城市变成佛化的极乐世界。所以这个经典,宝典!里面东西太多了!问题是我们在这里头能发掘多少、能够应用多少。

  下面,《会疏》里头告诉我们,「生死如园观」,把生死看作园观。《法华经.譬喻品》里头有一句话说「常处地狱,如游园观」,园是花园,观是楼台。为什么?站在高楼上,你能看得远,这叫观,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「多劫如一念。于此了达成就,故妙愿悉满」。你自行化他的弘愿,当然就能够圆满,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多劫是一念,一念是多劫,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明了通达。为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愿就能成就、就能满足?你不为自己,你是为众生。为众生能圆满,为自己不能圆满。为自己是造业,为什么叫造业?因为没有自己。你认为你身是自己,这是错觉,根本不是,认为你的念头是自己也是个错觉,不但身不是自己,念也不是自己。那什么是自己?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就是自己。为什么?真心是自己,本性是自己,整个宇宙是真心本性所现所生。

  能生的本性是真的,所生的现相也是真的、也是虚幻的,所以你不能说它是真,也不能说它是妄。你说它是妄,真有这些事情,十法界依正庄严;那你说它是真的,它刹那生灭,了不可得,一念都不可得。像看电影,银幕上的画面是闪动的,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现相是相似相续相,前面一个画面跟后面一个画面不一样,但是相似,叫大同小异。每一个画面,就是每一个念头都不相同,绝对不会有一个念头完全相同的。江本博士做水实验,做了十几万次,告诉我,没有两张画面是相同的。他问我这什么道理?同一个人做,我一个人在那里看,一样的心,没有改变,这个水,水这个结晶,我喜欢你,一样喜欢的心,为什么没有两个照片来比对完全相同,没有。念念那个爱的纯度不一样。你那个爱心,你跟着这个念头变的时候,每一个念都是爱心,那个爱心的纯度不一样,所以才现出画面不相同,这要知道。不一样就是假的,一样才是真的。

  爱,这个爱心,对人、对物,就是对一样,前念跟后念也不一样,纯度不一样。那这样说,爱心也不是真的?没错。可是佛菩萨、法身菩萨那个爱心是真的,那真是什么?永恒不变。我们要找到佛菩萨用这个爱心对水,可能就看到相同的,永恒不变。永恒不变什么?他真正体认到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是一体,是自己的真心,是真我,这个爱心就没有两样。所以妙愿就满了,圆满了,那在我们这个地方,大乘法讲,明心见性。见性的时候,这才是真的圆满;没有见性,不是真正圆满,都是在波动。见性,不动了,真心离念。离念,能不能现相?能现相。现相要有缘,没有缘不会现相,缘是众生有念头。众生这个念头才起,念头是个波动,这个波动的速度非常快,立刻就传达了虚空法界,没有任何速度能跟它相比。

  我们人身体,身体,肉身是个物质现象,这个东西细胞组成的,每一个细胞也在波动,细胞也在波动,没有波动,这物质现象就没有了。今天科学家发现物质的基础是念头的波动现象,没有念头波动现象,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,所以物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念头波动现象也不是真的,阿赖耶的见分,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。无论是见分、是相分,波动的现象遍法界虚空界,是一个阿赖耶、是一个自性,所以没有一处没收到。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就真的觉悟,我们起心动念佛菩萨知道,我们身体状况佛菩萨知道,身体状况讲健康状况,为什么?就是物质的波动现象、念头的波动现象他们全收到了。

  这一点你听了有什么感触?我相信有一些人听到毛骨悚然,为什么?我们再不敢做亏心事了。不要以为我们内心里头藏的秘密没有人知道,那完全想错了,没有一个佛菩萨不知道,只有凡夫不知道,只有自己不知道。极其微细的念头自己不知道,佛菩萨全知道。真相大白之后,自己真正回头了,一定做个好人,要让诸佛菩萨看得起。人不应该有不善的念头,不善的念头根本就是错误,怎么可以有?把这个东西断绝,那就是诸佛如来心目当中的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善男子、善女人有资格作佛,有资格往生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。行吗?行。真正善男子、善女人,纯净纯善,往生到极乐世界上辈上品往生。你要问为什么?因为你本来是佛,你迷了才作众生。你现在一念觉悟,跟自性完全相应,这是理论,有这个理论当然就有这个事实。

  这两个注解,《净影疏》跟《会疏》,「两疏小异」,大同小异,「而净影之说较亲」。净影是小慧远,隋朝的慧远法师。「盖了诸法空,仍愿取净土」。了诸法空,他又希望求生极乐世界,「不落二边」,空有不着,知道法空,极乐世界也是空寂的,也不是真有。极乐世界是性德跟阿弥陀佛的愿力变现出来的,而且变现出来不长,到现在才十劫,十劫之前没有。这个世界建立会相当长久,弥陀要度尽跟他有缘的众生,跟他有缘的众生太多太多了。与他有缘众生度尽了,极乐世界还在。为什么还在?观世音菩萨继承了,与观世音菩萨有缘的人也是太多太多。观世音菩萨在极乐世界成佛,跟观音菩萨有缘的,那个时候统统得度。所以这个世界长远。

  我们要学「不落二边,妙契中道」,这个要学,二边都不沾。知道法空,不着相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但是又发愿度众生、发愿修净土。信极乐世界有、阿弥陀佛有,我们往生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成就圆满菩提,这叫中道。这「是净宗本旨。如《维摩经》云:虽知诸佛国,及与众生空,而常修净土,教化于群生」,对这桩事情乐此不疲,叫妙契中道。末后念老总结,「此皆圆宗事理无碍,不可思议境界」。下面两首偈跟这个宗旨相同。

  『知土如影像,恒发弘誓心。究竟菩萨道,具诸功德本。修胜菩提行,受记当作佛』。跟前面的是同一个旨趣。我们看下面这一段,「如影像者,如物之影像。虽从实体生,而无实性」。这一桩事情,像我们现在看电视,电视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影像,从实体生的,人都照在里头,但是它没有实体性,它只是个影像。这比喻什么?比喻十法界,比喻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一切现象。从哪里生的?实体是自性,从自性生的,极乐世界也是从自性生的。但是在这个相里面找不到性,相里面没有实体,如影像。《金刚经》上说: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这个有为法是讲遍法界虚空界,什么叫有为?有生有灭就是有为。所以相有用,我们取其作用,不着它的相就对了,着相就错了,因为它是幻相,像作梦一样,像水泡、像影子,就是说它不是真实的。大树的影子在炎热的天气下、天气当中可以乘凉,影子它的本质是树。树的影子可以乘凉,别着它的相,这个我们知道。一切现象可以欣赏,可以受用,不要执著,不要分别,不要有占有的念头,不要有控制的念头,它是缘生,缘生缘灭。有缘它就现,没有缘它就不现了。不现,知道是假的,现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二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