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二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还是假的,这你就是真正有智慧,真正了解事实真相,这叫诸法实相。

  「现偈云」,我们这部经上偈子说,「了知佛土,亦如影像。如是智慧,实为甚深」。一般人不知道,一般人都把它当真。只有你知道它不是真,所以这个智慧是很深的智慧。佛说这桩事情不是对初学说,佛对初学的不讲这个。初学讲阿含,阿含的内容是什么?很像中国传统文化里头,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说这些东西,说得很多。方等里面有说真实的,说得少,还是说相用的多,说体性的少,到般若会上才真说。你看,释迦牟尼佛教人,阿含十二年,方等八年,跟他学了二十年,有二十年这个功底再给你讲甚深佛法,甚深佛法告诉你这一切现象的真相,人才能接受。跟释迦牟尼佛二十年,知道释迦牟尼佛从来不讲妄语,不讲假话,这信得过。认识二十年算相当深了。这都是我们要记住的,为什么?我们将来要教人。那现在人相信科学,所以科学与大乘佛法相通的这些地方我们常常引用,大家就相信。根性利的人,他对于佛法就深信不疑,为什么?释迦牟尼佛出现,中国人说三千多年,外国人说二千五百多年,泰国人说二千六百年,每个地方讲的不一样,这个没有关系,就算二千五百年!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才不过三十年,跟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居然相同,这不是偶然的,中国古人有句话说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所以古人称佛陀为大英雄,供奉佛像的地方称为大雄宝殿。

  科学家是不是大圣人?不是,跟我们一样是凡夫,烦恼业障都没断,他的发现是借用外面的缘。佛菩萨的发现是内证的功夫,他们怎么见到的?他们从禅定当中见到的,很深的禅定。《华严》把佛菩萨定为五十二个阶级,从初信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五十二个位次,这就意味着禅定功夫深浅有五十二个阶级。大乘经上说,到哪一个阶级的禅定功夫才能够见到阿赖耶?经上说八地。八地距离顶峰很近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最高层次的第五个,这五个层次的定功能看到阿赖耶。所以,那是功夫成就的,有那么深的定,亲眼看见的,看见宇宙脉动的现象,这也是今天科学发现的。一秒钟频率是一千六百兆,他能看到这个频率,没有这个定功不行。七地以前都是听说,自己没有见到。真功夫!科学家没功夫,他能够藉助这些先进的科学仪器,从数学里面去推论,就是有这种可能,再用精密的仪器去观察、去发现。佛经上讲的极微色,极微之微,物质的基本状态,就是阿赖耶的相分。阿赖耶的境界相,被今天量子力学家证实了,证实佛在经上讲的一句话是真话,绝对正确,那就是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「境随心转」,佛经上这些话被量子力学家证明了。所以念头能主宰物质现象。

  我们修行在哪里修?就在念头上修、在心地上修。这是自修,成就自己,把自己不断向上提升。可是慈悲教化众生、怜悯众生,要从哪里修?从《弟子规》修。这是什么?大慈大悲,真是慈悲。现在人不知道做人,从孝敬上扎根,自己要把孝敬做出来。不做出来,他不相信,没有人相信你。如何取信于现代人?这是教学头一桩大事,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所以老师要做出榜样,单凭口说没用处。单凭口说,自己做不到,这是一般讲的佛学,佛学是一门知识,不切实际。如果我们做到了,那就是实学,实实在在的学问,管用,学了真有受用。一个人做好,做人的榜样;我们一个家庭做好,是家的榜样。

  家的榜样是什么?六和敬。佛经上所讲的,四个人,四个人叫一众。众现在叫团体,最小的团体,四个人。这四个人能够修六和敬,就叫六和敬的僧团。僧本义就是团体,不是个人。僧不一定是出家人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修六和敬的才称之为僧,不修六和敬的不能称僧。那现在?现在都称僧,出家都称僧,都没有六和敬。僧,有名无实。社会大众连这个僧的意思也不知道,什么叫僧不知道,只知道出家人叫僧,僧就是出家人,本义不晓得。本义是什么?修六和敬的团体。四个人以上,在一起共住,修六和敬,这叫僧,叫僧团,团体。僧团是什么?模范的团体,所谓众中尊。众是团体,所有团体里头最尊贵的,是修六和敬的,这个团体这么和睦,值得人尊敬。所以僧团,在家学佛,你一家四口,四个人都学佛,这个家庭就是僧团。经上讲得好,一个僧团出现,这一个地区不会有灾难。为什么?佛菩萨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只要有一家,产生这么大的力量。这一桩事情,科学家也给我们做证明。科学家说,今天地球有灾难,要拯救地球上的灾难需要多少人?人口总和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就够了。地球上今天的人口大概七十亿,七十亿百分之一的平方根,不到一万人,就能救七十亿人。所以你这个家庭四个人修六和敬,就能救香港,这个地区这几百万人就没有问题。好!真干!

  我们对佛法要相信,不能有怀疑,怀疑,错了。四个人在一起修六和敬,见和同解,戒和同修。这个戒就是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。全家人都做,团体亦如是。我们这个团体修不修六和敬?修六和敬,就保佑整个香港。这团体不和,香港人可怜,这灾难逃不掉。这几天,台湾同修到我们这来参学,告诉我们台湾现在社会非常混乱。混乱什么?不和。如果和了,台湾就没有灾难了。天天吵架,天天在闹情绪,带给是整个台湾人的灾难,不是好事。记住老祖宗一句话,「和为贵」。

  什么人是好人?不说话的人是最好的人,念佛的人是最好的人,念佛人不说话,只念阿弥陀佛。这个人可不得了!如果发现道场上有一、二个这样的人,这个道场就靠这一、二个人庇佑,靠这一、二个人保全。但是这一、二个人没有人瞧得起他,为什么?大家不认识他。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这两句话人人知道,谁做到了?就是那个不说话、老实念佛的人,他做到了。他没发菩提心,你怎么会知道?他信阿弥陀佛,相信有极乐世界,他念佛就是求往生极乐世界,这个念头就是菩提心。你看他一天到晚声声不绝,这种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。古大德所谓的「愚不可及」,看他好像是愚笨,比不上他,他这种功夫超过一般人,专一、纯一,一向专念他做到了。我们看念佛人,每个念佛道场去参观、去看看,看看人家怎么念的,你只要看到有一心专注的,妄念少、杂念少,他就不说话;话多,杂念多、妄念多。真纯到极处,那就是愚不可及,这种人佛菩萨知道,佛菩萨照顾他,天龙护法照顾他,他所在之处,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。

  「如是智慧,实为甚深。如是正士,深了佛土亦空。但仍恒发弘誓心」。他真发心,他不是假的,他发的是真心。弘誓,弘深的誓愿,又能够从愿起行,「故曰究竟菩萨道」。究竟是至极,「决定于最终之极处」。究竟菩萨道是什么?妙觉佛果。他走的是近路,他不走弯路,最近的成佛之道就是求生极乐世界。一心称念阿弥陀佛,真信切愿,没有一个杂念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土的上上品,这是什么人?法身菩萨。法身菩萨所凭藉的,最纯真的信心。那一念信心,真纯到极处,不掺杂丝毫的杂念,愿心一心求生西方,没有第二念,一句佛号念念相续,法身菩萨。《华严经》上「十地菩萨,始终不离念佛」,始是初地,终是佛地,第十地法云地,从初地到第十地这十种菩萨统统都是修念佛法门,都是求生极乐世界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。他们才真正彻底明了净业三福里头第三句所讲的「深信因果」,深信因果是什么?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只有他们相信,别人都不相信,所以他们做到了。

  那我们再问,愚夫愚妇这些人不认识字,什么事也不懂,他对于极乐世界、对于阿弥陀佛的信心跟地上菩萨一样,往生极乐世界的愿心也跟地上菩萨一样,一向专念也不亚于地上菩萨,所以他往生的果报跟地上菩萨相同,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,不是中辈。我们把这些阿公阿婆看错了,这有罪过。他虽然是愚夫愚妇,但是他今天所行的、所修的是无上大法,他不要懂,他做到了,他落实了。这还得了!这样的人学多久?跟诸位说,一般三年就圆满了。功夫快的不要,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」,最长的时间三年,取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。谁能比得上?于是我们真正对于经上这一句话五体投地,顶礼,难信之法,真难信!一个无知无识的阿公阿婆居然能超过十地菩萨,你要问到底什么道理?因为他本来是佛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这就是道理,真实的道理。真相信极乐世界,真相信阿弥陀佛,真肯念这句阿弥陀佛,这就是无上的觉悟。他真觉悟了,真的是大彻大悟,大彻大悟成佛了。他这个大彻大悟不会超过三年,他就成佛了。我跟诸位讲的是真话,一点都不假。我们要真干。

  所以他们能够究竟菩萨道,究竟至极,决定于最后、最终之极处在极乐世界,就是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,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。我们可以说上辈就是佛在经典上常说的八地以上,指的是上品上生。「菩萨道者,圆满自利利他而成佛果之菩萨大行(即六度)名为菩萨道,亦即菩萨行」。这个要真干。布施,布施是放下、是能舍,舍得。把这个世界舍了,身心世界统统都舍了,得什么?得极乐世界,得极乐世界的法性身、法性土。这个世界不能舍,极乐世界就得不到。所以念佛堂的堂主时时刻刻一句老话头提醒大家,「放下身心世界,一向专念」。有道理!学经教,这一本足够了,这一本经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《华严经》的精华,《华严经》的精要,现在人讲治要,《群书治要》、《国学治要》,华严治要。修行的方法就记住,真的,一切放下、一心专念,功德不可思议,感应不可思议,成就不可思议,圆满的菩萨道、菩萨行。所以要舍,欢喜布施。

  这是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欢喜布施、持戒。我跟章嘉大师,对于戒律有怀疑,是一个错误的认知,认为戒律是生活规范,生活规范因时因地不一样。儒家讲礼,佛讲戒律,儒家的礼我们懂得,夏商周就不相同,生活方式不一样。那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,而且又是三千年前的,三千年前古印度生活方式,这个我们不必要学它,我们学它的道理、学它的智慧、学它的理念、学它的方法、学它的经验,我们得受用,这生活方式就没有这个必要。老师真有智慧,老师把我看得很清楚,知道这个戒律不能劝我,我这个歪理、歪执著非常坚固,他没有办法,他来软的。软功夫就是,我离开,老师会送我到门口。他门外是院子,庭院是个花园,送我到门口,会给我说一句话,很轻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说这么一句话,这一句话说了几十遍,所以我印象太深刻了。

  老人家往生火化,他的火化炉是特别替他造的,不跟大家在一起的,特别造一个火化炉。甘珠活佛搭个帐篷,在那边住七天七夜。我去住了三天三夜,我请三天假。在那个地方就反省,跟老师三年,他教我些什么?我学到些什么?这一反省,念头,第一个跑出来的念头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为什么老讲这句话,讲这么多遍,难道我想错了吗?我认真反省,认真检讨,三天三夜都没有想通,可是继续在心里头围绕着。两个星期之后明白了,这是出世间法,不是世间法。世间法的标准,礼就是标准、规矩,是因时、因事、因人要修订,那国家的宪法,若干年之后都要修订一次。这是成佛的方法,一改变就成不了佛。我想到这一点,明白了。如果学佛不想作佛,在世间把世间事做得好、做得圆满,行。用中国的礼,不用佛教戒律,可以。那如果真的要求出世间法,要想超越六道轮回、超越十法界,那这就不能变,你一改变,你这个目的就达不到了。

  我差不多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,想明白这个道理,我对于戒律不敢批评了,找《大藏经》里头这些戒律一些部分,我能看得懂的,我慢慢来看,承认了老师这一句话「戒律很重要」,体会到老师教学的方法高明。所以我那个时候的感觉,老师走了是为我走的,他要不走,我永远不会认真想这桩事情。他一走,才叫我认真反省,三年我学了些什么?这一句话非常重要。我对于戒律疏忽,有我这种观念、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很多,如果疏忽,真不能成就。所以持戒是不容易,但是非做不可。不做是什么?不做佛法就落空了,只是理论、学术没用,是理想不是事实,做不到,那没用的东西,充其量放到学校里当作哲学去研究,佛法就灭了,作佛的人就没有了。

  现在八万四千法门都不管用了,为什么不管用?八万四千法门都建立在坚实戒律的基础上。只有净土法门,也不能不持戒,但是没有那么严格,破戒也能往生,只要忏悔,只要认错,只要回头,五逆十恶、毁谤大乘,统统阿弥陀佛都摄受。这让我们对阿弥陀佛格外的礼敬,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!慈悲到极处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二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