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七四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微中子組合成就的,找到最後就是一個東西,微中子,佛經上極微之微。所以它是因緣合成,假名諸法。凡是因緣和合的都不是真的。合就有形狀看出來,緣散掉,現象就沒有了。好比這一層大樓,這個大樓是物質合成的,把它建築起來。我們從大的看就更明顯,這一棟房子多少鋼筋、多少水泥、多少磚瓦、多少木材,這都照著圖排列起來,房子起來了。如果要是把它拆掉,房子沒有了,一堆建築材料擺在旁邊,這些材料組合成的。這一本書,紙張聚集成的,把它裝訂成一本書,拆開來書就沒有了。所有一切現象統統是一合相,《金剛經》上說的,那個一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微中子,佛經上說的極微之微,一合相,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

  真的是什麼?真的是法性,法性不生不滅。法性在哪裏?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,我們見不到、聽不到,也摸不到、也想不到。什麼原因?它沒有現象。它不是物質,我們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它,它不是物質,它不是一合相;它不是精神、不是意念,所以第六意識也想不著,第六意識緣不到它;不是自然現象,阿賴耶也緣不到它。它在,它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。怎麼知道它在?有人證得了。什麼人?定功深的人。科學家是用科學儀器觀察,發現微中子,佛菩薩不是的,沒有用這些儀器,佛菩薩是甚深禅定當中看見。禅定裏面看到的是現量境界,所以比科學講得還清楚、還明白,道理在此地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什麼人的禅定?大乘經上講八地以上。可見得不是一個人看見的,八地以上的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這五個位次的人他們統統看見。這是最深的禅定。

  佛怎麼知道的?佛是從戒定慧知道的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智慧一開全看到了,全都明白。這個超過科學、哲學,科學、哲學望塵莫及,你看科哲,知道了、發現了,用不上,佛菩薩發現了全用上。我們沒有看見一個,也沒有聽說一個生病的佛菩薩、生病的阿羅漢,沒有,他們生病是教化衆生的,是表演、是做戲,不是真的。維摩居士生病,釋迦牟尼佛派這些大弟子去看他、去請教,那是什麼?維摩菩薩說法,用生病做法會的緣起,讓大家來看他,不是真的。我們知道爲什麼不是真的?那些高人都知道宇宙的真相,萬物的真相,真相是心現識變的,心沒問題,心是真心、是法性;識,識裏面純淨純善,沒有一個惡念,沒有一個不善,他怎麼會生病?他不可能。

  「因緣和合,而現諸法,實皆虛妄」,實就是真的給你講,全都是虛妄的,「但是假名而已」,說人、說事、說物都是假名,說佛、說菩薩也是假名,都不要執著。所以學佛,《大乘起信論》上教給我們,不可以執著名字相,不可以執著言說相,也不能有心緣相,你才真正懂得那個意思,你真有悟處,真會開悟。如果一有執著就錯了,一有執著馬上就變了,變成什麼?變成知識。沒有執著,不執著言說,不執著文字,不執著名相術語,沒有心緣相,你得到的是智慧。智慧裏面自然包含知識,知識裏頭沒有智慧。

  今天我們看整個世界,世界出了問題,許多我們講仁人志士,當然達不到這個水平,這些人是好人,熱心人士,都在尋求怎麼解決這些問題,專家學者、政府高級領導都在尋求,找不到!不是不找,這我親眼看到的,我很佩服他們,找不到。他們不知道有法性,學佛的人也講不清楚、也講不明白。他們自己來看,決定看不出來。他們縱然研究,都是把它當作哲學研究,全變成了知識,這也是我們親眼看到的,不能解決問題。智慧才能解決問題,知識不能解決問題,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。知識從哪裏來?智慧從哪裏來?智慧要斷煩惱才行,知識不需要;智慧不能有絲毫懷疑,知識可以懷疑。我們今天找一個斷煩惱的人,找一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懷疑的人找不到,這叫真難!那怎麼辦?只有去找宗教,找那些宗教裏頭真修的人。不是真修沒用處,他是假的,他不是真的。真修的還有,但是很少。要這些真修的人大發慈悲心,舍己爲人來救度這些苦難衆生。

  用什麼手段去救度?講經,所有宗教的經典都是智慧的寶庫。現在念經的多,講經的沒有了,這不能起作用。實在講,念經對他自己都沒有好處,爲什麼?他不懂,會念不懂。他什麼好處?比罵人好一點,罵人不好,念經比罵人好,除這個之外,再就沒有什麼好處。所以要懂。不但要懂,還得要精通,真正了解這個意思,自己得受用,真能幫助自己轉惡爲善。統統明白了,絕對不會有惡念,絕對不會有不善的行爲。爲什麼?我們從自性裏頭出來的,自性是善的,盡善盡美,我要把自性的性德保留住,這是什麼?這叫自愛。中國人講的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這是性德,我自性裏、天性裏頭本來有的,我怎麼能把它丟掉?不忠不孝、不仁不義我絕對不會去幹,我幹這個對不起自己,這是我的性德,是我的本性,怎麼能違背本性?自愛,然後你就能愛人,就能愛一切萬物。

  所以想來想去,只有求諸宗教。這十幾年來,我們搞宗教團結有信心,宗教真可以團結。我極力祈求的是所有宗教回歸教育。祈禱可以有,附帶的,那不是主要的,主要是教學,一定要知道。前年我訪問梵蒂岡,馬來西亞的大主教非常熱心,寫信給教皇,要求教皇一定要跟我見一次面。這麼一個緣分,由他帶隊,我做他們宗教訪問團的顧問,去訪問梵蒂岡,跟教皇見了面,跟代表教皇的一位主教,陶然主教,他是管對外聯絡的,好像是外交部長一樣。我們兩天會議,一共六個小時,在一起討論。討論裏頭有個主題是他們提出來的,根據他們的統計,最近十幾年來,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,這個數字一年比一年下降,他們很憂慮。陶然主教說,如果這種情形繼續下去,二、叁十年之後,這個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寥寥無幾,這是他們顧慮的地方。

  我聽了之後告訴他,我們看看所有宗教最初的創始人,他是怎麼把這個教興起來的,把這個教傳下來?全都是教學。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,七十九歲過世,教學四十九年,最長的一個人;穆罕默德教學二十七年,摩西也有二、叁十年,耶稣教學叁年被人害死,他要不被人害死,我相信繼續教學。全是搞教育!你看看他們的身分用現在話說,都是社會教育家,是這樣身分,而且教學全都是義務的,沒有收學費的。人家講的是真理、是事實真相,是好話不是壞話,所以大家跟他學,這個教就這麼傳下來,傳到今天,還有這麼多人在學習。如果不是真東西,哪能傳這麼久?早就被淘汰掉了。所以我就特別強調,所有宗教都應當回歸教育。宗教的儀式可以保存,是附帶的,不是第一,應該把它擺在第二、擺在第叁,教育擺在第一。現代的人光講,他未必能相信;相信,他做不到,這就難了。那要怎麼辦?要把宗教做出來給大家看。所以我就想找個宗教帶頭。

  教皇,我們叁次見面,也算很熟悉了,我就勸他,最好就用梵蒂岡做一個天主教的聖城。去年我們再一次訪問梵蒂岡,我就向教皇請教,梵蒂岡面積多大?結果很令我失望,只有五十個英畝。五十個英畝合中國畝是叁百畝,不大,很小的地方,人口不到一千人。我說可以,小小做好做,你應該把天主教的精神、天主教的文化、天主教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小城裏頭做出來,讓全世界到這參觀旅遊,看到活的天主教,也就是天主教在那個地方的聖城,梵蒂岡是這個聖城的一個據點,一個點、示範點,到這來就看到真正天主教。要做出來給人看,大家就相信,你這裏真好,我們向你學習。

  再羅馬城,羅馬不是大城,小城市,完全靠觀光旅遊過日子,所以保留的古迹非常多。我向教皇請教,羅馬城屬于天主教的教堂有多少個?有四百多個。我說那就是四百多個學校,每一個學校都有老師在那裏開課教學,我相信一年,羅馬就變成全世界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,這個太有意義了!你們靠觀光旅遊的收入來維護,如果做成示範城市,你的觀光旅遊至少增長十倍,對你有大利益,何樂而不爲之!

  上個月我訪問泰國,我有用心,希望泰皇,因爲泰國是以佛教爲國教,希望泰皇能在泰國找一個小城市,去落實佛教的精神、佛教的文化,做一個世界佛教的聖城、佛教的示範點,這個非常有意義。他們那邊人聽了很有興趣。非常可惜,我去的時候泰皇生病住在醫院,我們沒見面。但是我們跟親王見面了,這個親王想找我,我看他有沒有機會到香港來。他還年輕,六十六歲,是皇後的弟弟,皇後的小弟。世界上只要有一個聖城建立,會影響全世界,會影響每一個宗教。一個宗教的聖城建好了,每個宗教至少都要建一個聖城,愈多愈好。那是什麼?示範的教學中心,宗教教育中心。現在只有靠這個來幫助人回頭,幫助人覺悟,幫助人改邪歸正,幫助人轉惡爲善,幫助人轉凡成聖,除這個方法之外,找不到第二個好方法了。

  下面說「自性寂滅」,自性清淨,滅是滅所有的現象。自性它不是物質現象,它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這叫滅,滅裏頭沒有生死,不生不滅。「體不可得」,體有,你看不到,你聽不到,你摸不到,你也想不到,所以叫不可得,其實根本沒有離開。「故雲空無我」,這個空叫真空,真空不空;這個無我叫真我,它真有我,無我是沒有假我,我們有個真我,真我就是法性,真我就是自性。「我者有二」,這是佛教的名詞,佛家講我,兩種我。第一種「人我」,我們執著身體是我,這叫人我。「凡夫不了五蘊和合假現有我之義」,這不知道。什麼叫五蘊?五種蘊集和合成爲一個現象。五蘊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這五種東西。色是物質現象,我們這個肉身是物質現象,是色。但是這個色裏面有受,受是感受,身有苦樂的感受,心有憂喜的感受。這個心是什麼?心就是識,五蘊裏頭的受想行識,識有憂喜的感受。所以它有受的現象,有想的現象。我們想前想後,思想不斷,前念滅了後念又生,速度非常快。晚上作夢也是妄想,沒有妄想就不會作夢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七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