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賴著要出家。谛閑法師說不行,你不具備出家的條件。出家是兩條路,一個是講經教學,你不認識字,現在學來不及;第二個那是在寺廟裏頭,至少五堂功課要會。這五堂功課他學不來,對他來說太難了;五堂功課不會,在寺廟裏不能住。那怎麼辦?可是鍋漏匠跟谛閑法師的關系不一樣,他們同生長在一個村莊,從小在一起的玩伴,這個關系太難得了,所以賴著他非出家不可。
谛老給他搞得沒辦法,跟他提條件,他說好,我有條件,你能夠答應,我給你剃度。他說行,什麼條件我都能答應。他說好,那你得聽話。沒問題,你教我什麼我都聽。好,谛閑把他剃度了,說你別住在廟裏頭,住在廟裏頭人瞧不起你,你自己也很難受。到甯波鄉下找一個破廟,沒人住的,廢棄了,找個破廟,你一個人住在那裏。找幾個護法,那個時候谛閑法師也很有一點名氣,小有名氣,信徒也不少,找幾個信徒照顧他,每個月供養他,送他一點錢,讓他生活費用能過得去。又找了個老太婆,也是念佛的,給他燒兩頓飯,早飯自理,中午晚飯老太婆來給他燒,住在附近。這鍋漏匠有福報,有人照顧他。跟他說一句,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個字,你就念這一句佛號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再念,不分晝夜,你就一直念下去。真聽話,一天到晚就抱著這六個字,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,念了叁年,預知時至。
這一天,跟伺候他的老太婆說,明天不要替我燒飯,他要進城去看看朋友。叁年沒有離開這個廟門,這一天得要看朋友,看朋友辭行,見最後一面。晚上回來,回來又告訴老太婆,明天不要替我燒飯。老太婆以爲今天到城裏去,明天可能城裏有朋友請他吃飯,明天也不要燒飯。到明天,到廟裏去看看師父在不在家。那個廟也沒有門,什麼都沒有,進去喊師父沒有人答應,結果看見師父在佛堂,站在那個地方,手上拿著念珠,喊他也不答應,仔細一看死了。這把她嚇到了,從來沒有看到人死是站著死的,趕快去報告那些佛友,大家都來看,商量怎麼辦,趕快給老和尚報信。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,走路,一個往返叁天,他在那裏站了叁天,這個很了不起。
站著往生的人我們聽說過,也見過,站叁天沒見過,站叁天。谛閑法師對他贊歎,你沒有白出家,你成功了。那時候講,天下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識比不上你,講天下是講全國,全國這些講經的法師、傳承禅宗的法師,沒有人能比得上你;名山,四大名山,方丈、住持也比不上你,這是谛閑法師對他的贊歎。真成就了!一句佛號,死心塌地,他沒有妄念。他也不問,谛閑法師說,你一直念下去,將來准有好處,他也不問什麼好處,他只曉得念下去就好了。預知時至,從來沒有跟人說過。這個故事倓虛法師常常講給大家聽,勉勵大家念佛。所以成功的秘訣,實實在在說,就是老實、聽話、真幹。古往今來,中國、外國所有成功的人,他的秘訣就這六個字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。
「《智度論》曰:爲實相故,求慧眼」,實相就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「得慧眼,不見衆生,盡滅一異相」,一異就是分別、就是一多,不見一與多,不見衆生、不見一多。爲什麼?就像我們看電視,他見到是屏幕,屏幕上什麼都沒有,這是見真。見到屏幕裏面的畫面,那是法眼,法眼看的是現象,慧眼看到是真理,是看到理體。所以「舍離諸著」,著是執著,一切執著他放下了,「不受一切法」。這個好,受是接受,接受是什麼?把一切法放在心上,這接受;不受一切法,一切法不放在心上,他心裏頭幹幹淨淨,這是我們要學的。我們現在很糟糕的,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,你看哪個不是這樣的?你看到的、聽到的全放在心上,一天到晚這個是、那個非,在造孽!這個人高明,真聰明,是的非的都不放在心上,善的惡的也不放在心上,心讓它幹幹淨淨,這就對了。你把善的放在心上,你在造叁善道的業,將來生叁善道;你把惡的念頭放在心上,你造叁惡道的業,將來往生叁途。也就是說,善跟惡出不了六道輪回。所以善惡都不要,你超越六道。善惡都不要,往生淨土沒有障礙,臨終走得自在,鍋漏匠就走得自在。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惠能大師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我們要永遠保持我們的清淨心。清淨心裏頭沒有染淨、沒有善惡,有染有淨都不清淨。經題上講的清淨是染淨都沒有,善惡也沒有,那叫真清淨,本自清淨。我們就不善對待我們自己的清淨心,把清淨心當作垃圾桶,什麼都裝,裝進去的惡多善少。從什麼地方看見?從你說話總是批評別人,這就惡多。很少贊歎別人,都是喜歡批評別人,這就錯了!舍離諸著,不受一切法,「智慧自內滅」,這句話,《心經》上講的「無智亦無得」,就這個意思。這個智慧不是真的智慧,世智辯聰也就滅掉、也就沒有了,自以爲是,「是名慧眼」。《心經》上無智亦無得,多幹淨!
「又《思益經》雲:慧眼爲見何法」。假設個問答,慧眼見什麼法?「答言:若有所見,不名慧眼」,答得好!你要有所見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有所見不就見虛妄嗎?所以若有所見不叫慧眼。「慧眼,不見有爲法,不見無爲法」。無爲是沒有,無爲法怎麼見?你要是見到無爲法,在無爲法裏頭你就加了一個無爲法進去,那個無爲法是有爲法,錯了。所以有爲無爲統統沒有,真無爲法。底下又說「所以者何」,爲什麼?「有爲法皆虛妄分別」。說了個假名字叫無爲法,有爲法沒有,無爲法也沒有,你要以爲有個無爲法,那就是有爲法。所以,「無虛妄分別,是名慧眼。無爲法空無所有,過諸眼道。是故慧眼,亦不見無爲法」。以上廣引經論來解釋「慧眼見真」,真是什麼?真是無所有、畢竟空,那是真,但是這個裏頭,真裏頭有智慧。真不當作無講,真空,真空不空。爲什麼?它能生萬法。雖生萬法,萬法是假的、是幻的,虛幻的,所以萬法是妙有。妙有非有,真空不空,你才真正見到事實真相。決定在一切現象裏頭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完全是真相現前,這就見到自性,明心見性是這個境界。自性在哪?就在眼前,眼前所有這一切相,只要你不執著、不分別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五眼圓明。起心動念錯了,念頭才動就錯了;念頭不動,純真無妄。
「以上廣引經論以釋慧眼見真之旨,內中以《思益經》與《大論》之說最爲精妙。蓋了了見,無所見,不見有爲,不見無爲,方名見真」。不見有爲,有爲法全了解;不見無爲,無爲法也全了解,這真見到了。加一個見就錯了,不加個見就對了。加個見是什麼?那個見是分別、是執著,不能有分別執著。所以這個地方,所謂「開口便錯,動念即乖」,你不開口對了,開口就錯了;不動念對了,一動念就錯了。「智慧自內滅」就是《心經》上,這裏後頭講得好,「無智亦無得,乃了因佛性之所了」。其實現在時間到了。這個地方有個了因佛性,下頭要講叁因佛性,這是佛學的一個術語。了因佛性之所了,這是慧眼所見的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六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