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六集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赖着要出家。谛闲法师说不行,你不具备出家的条件。出家是两条路,一个是讲经教学,你不认识字,现在学来不及;第二个那是在寺庙里头,至少五堂功课要会。这五堂功课他学不来,对他来说太难了;五堂功课不会,在寺庙里不能住。那怎么办?可是锅漏匠跟谛闲法师的关系不一样,他们同生长在一个村庄,从小在一起的玩伴,这个关系太难得了,所以赖着他非出家不可。

  谛老给他搞得没办法,跟他提条件,他说好,我有条件,你能够答应,我给你剃度。他说行,什么条件我都能答应。他说好,那你得听话。没问题,你教我什么我都听。好,谛闲把他剃度了,说你别住在庙里头,住在庙里头人瞧不起你,你自己也很难受。到宁波乡下找一个破庙,没人住的,废弃了,找个破庙,你一个人住在那里。找几个护法,那个时候谛闲法师也很有一点名气,小有名气,信徒也不少,找几个信徒照顾他,每个月供养他,送他一点钱,让他生活费用能过得去。又找了个老太婆,也是念佛的,给他烧两顿饭,早饭自理,中午晚饭老太婆来给他烧,住在附近。这锅漏匠有福报,有人照顾他。跟他说一句,就是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六个字,你就念这一句佛号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着再念,不分昼夜,你就一直念下去。真听话,一天到晚就抱着这六个字,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,念了三年,预知时至。

  这一天,跟伺候他的老太婆说,明天不要替我烧饭,他要进城去看看朋友。三年没有离开这个庙门,这一天得要看朋友,看朋友辞行,见最后一面。晚上回来,回来又告诉老太婆,明天不要替我烧饭。老太婆以为今天到城里去,明天可能城里有朋友请他吃饭,明天也不要烧饭。到明天,到庙里去看看师父在不在家。那个庙也没有门,什么都没有,进去喊师父没有人答应,结果看见师父在佛堂,站在那个地方,手上拿着念珠,喊他也不答应,仔细一看死了。这把她吓到了,从来没有看到人死是站着死的,赶快去报告那些佛友,大家都来看,商量怎么办,赶快给老和尚报信。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,走路,一个往返三天,他在那里站了三天,这个很了不起。

  站着往生的人我们听说过,也见过,站三天没见过,站三天。谛闲法师对他赞叹,你没有白出家,你成功了。那时候讲,天下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,讲天下是讲全国,全国这些讲经的法师、传承禅宗的法师,没有人能比得上你;名山,四大名山,方丈、住持也比不上你,这是谛闲法师对他的赞叹。真成就了!一句佛号,死心塌地,他没有妄念。他也不问,谛闲法师说,你一直念下去,将来准有好处,他也不问什么好处,他只晓得念下去就好了。预知时至,从来没有跟人说过。这个故事倓虚法师常常讲给大家听,勉励大家念佛。所以成功的秘诀,实实在在说,就是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古往今来,中国、外国所有成功的人,他的秘诀就这六个字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

  「《智度论》曰:为实相故,求慧眼」,实相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「得慧眼,不见众生,尽灭一异相」,一异就是分别、就是一多,不见一与多,不见众生、不见一多。为什么?就像我们看电视,他见到是屏幕,屏幕上什么都没有,这是见真。见到屏幕里面的画面,那是法眼,法眼看的是现象,慧眼看到是真理,是看到理体。所以「舍离诸着」,着是执著,一切执著他放下了,「不受一切法」。这个好,受是接受,接受是什么?把一切法放在心上,这接受;不受一切法,一切法不放在心上,他心里头干干净净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我们现在很糟糕的,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的垃圾桶,你看哪个不是这样的?你看到的、听到的全放在心上,一天到晚这个是、那个非,在造孽!这个人高明,真聪明,是的非的都不放在心上,善的恶的也不放在心上,心让它干干净净,这就对了。你把善的放在心上,你在造三善道的业,将来生三善道;你把恶的念头放在心上,你造三恶道的业,将来往生三途。也就是说,善跟恶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善恶都不要,你超越六道。善恶都不要,往生净土没有障碍,临终走得自在,锅漏匠就走得自在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
  惠能大师说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我们要永远保持我们的清净心。清净心里头没有染净、没有善恶,有染有净都不清净。经题上讲的清净是染净都没有,善恶也没有,那叫真清净,本自清净。我们就不善对待我们自己的清净心,把清净心当作垃圾桶,什么都装,装进去的恶多善少。从什么地方看见?从你说话总是批评别人,这就恶多。很少赞叹别人,都是喜欢批评别人,这就错了!舍离诸着,不受一切法,「智慧自内灭」,这句话,《心经》上讲的「无智亦无得」,就这个意思。这个智慧不是真的智慧,世智辩聪也就灭掉、也就没有了,自以为是,「是名慧眼」。《心经》上无智亦无得,多干净!

  「又《思益经》云:慧眼为见何法」。假设个问答,慧眼见什么法?「答言:若有所见,不名慧眼」,答得好!你要有所见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有所见不就见虚妄吗?所以若有所见不叫慧眼。「慧眼,不见有为法,不见无为法」。无为是没有,无为法怎么见?你要是见到无为法,在无为法里头你就加了一个无为法进去,那个无为法是有为法,错了。所以有为无为统统没有,真无为法。底下又说「所以者何」,为什么?「有为法皆虚妄分别」。说了个假名字叫无为法,有为法没有,无为法也没有,你要以为有个无为法,那就是有为法。所以,「无虚妄分别,是名慧眼。无为法空无所有,过诸眼道。是故慧眼,亦不见无为法」。以上广引经论来解释「慧眼见真」,真是什么?真是无所有、毕竟空,那是真,但是这个里头,真里头有智慧。真不当作无讲,真空,真空不空。为什么?它能生万法。虽生万法,万法是假的、是幻的,虚幻的,所以万法是妙有。妙有非有,真空不空,你才真正见到事实真相。决定在一切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完全是真相现前,这就见到自性,明心见性是这个境界。自性在哪?就在眼前,眼前所有这一切相,只要你不执著、不分别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五眼圆明。起心动念错了,念头才动就错了;念头不动,纯真无妄。

  「以上广引经论以释慧眼见真之旨,内中以《思益经》与《大论》之说最为精妙。盖了了见,无所见,不见有为,不见无为,方名见真」。不见有为,有为法全了解;不见无为,无为法也全了解,这真见到了。加一个见就错了,不加个见就对了。加个见是什么?那个见是分别、是执著,不能有分别执著。所以这个地方,所谓「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」,你不开口对了,开口就错了;不动念对了,一动念就错了。「智慧自内灭」就是《心经》上,这里后头讲得好,「无智亦无得,乃了因佛性之所了」。其实现在时间到了。这个地方有个了因佛性,下头要讲三因佛性,这是佛学的一个术语。了因佛性之所了,这是慧眼所见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六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