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他們見色聞聲不起心、不動念。這上面舉十個例子,這是綱領,這十個代表什麼?代表所有一切現象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所有一切現象全是虛妄的。所以菩薩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,他不起心、不動念;起心動念都沒有,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。所以他不生煩惱,他不造罪業。不但罪業不造,善業也不造,爲什麼?沒有善惡,善惡也是假的;沒有染淨,染淨也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真的裏頭,這些東西全沒有。但是真心能現這些東西,雖現這些東西,是幻相,你不把它當真就對了,你把它當真你就全錯了。
「又密教于此更有淺深二義」,密教就是密宗。這部經裏頭顯密圓融,宗教具足,宗是禅。所以這部經裏頭有禅、有教、有密,世出世間法全包括在這部經裏頭,叫寶典!末法學佛,這一部經夠了,足夠用了。「密教于有相無相,有淺略與深秘之二釋」,兩種解釋。第一個,「其淺略者」,淺說,「謂凡夫所見色心之諸法」,前面舉的這十種法就是色心諸法。「事相顯了」,很明顯,你很清楚、很明了。「心前現行,易知易見,謂之有相」,這很容易,你都知道,你都見到,這些東西叫有相。「諸法之體性」,這些現象依什麼而起的,它從哪裏來的?這個體性,「無色無形,不存一相,謂之無相」。我們常說的,它所依的是自性,心現的,心現識變,主要是心,心現的。那心,心不是物質、不是意念、不是自然現象,這叫密。爲什麼?你見不到,所以稱爲無相。這個講,講得淺,我們都能夠懂得。
第二,「其深秘者」,再往深處講。「謂有相者,一切之法,各各之相,分明而住」,這就講宇宙之間萬事萬物,各有各的相。什麼叫無相?「一相之中,具一切之相,而一相不留。具一切之相而無一相,故雲無相。非是無色無形也」。這個意思深了。有相,一切之法,這個容易明了,各各之相,分明而住,各住各的位置。無相,一相之中具一切之相,這個就不懂了。任何一相,裏面都有一切之相,《華嚴經》上說得很多。《華嚴經》上舉例子,一毛端,我們的汗毛,汗毛也是相,汗毛相。汗毛的尖端,這非常小,尖端,這個尖端裏頭有什麼?有十方諸佛刹土。這個我們不懂。佛能跟我們開玩笑嗎?這是《華嚴經》上,一多不二,廣狹自在,沒障礙,事事無礙。這一個毛端裏頭,十方諸佛刹土全在裏頭,小能容大。
大容小這個沒有問題,小容大我們就不懂了。經上常常用的比喻,「芥子納須彌」。芥子是什麼?芥菜子。芥菜子多大?像芝麻粒一樣。那個裏頭,那個裏頭須彌山可以裝進去,須彌山比地球還大,可以裝到芥菜子裏頭。芥菜子沒放大,須彌山沒有縮小,它怎麼裝進去?這個東西現在科學家也發明出來了,是什麼東西?芯片。你們看看,你們手機、照相機現在那個芯片一點點大,大概只有指甲,小指甲這麼大,很小,小指甲這麼大。裏面包容多少東西?這個芯片裏頭能夠照多少張的照片在裏頭,這不就是小中容大嗎?外面境界並沒有縮小,可是都藏在這裏頭,不可思議。
我是遇到一位長老,聊天的時候,他從口袋拿個照相機,很小的照相機,裝在西裝口袋裏頭,拿出來,他給我拍照。拍照完之後告訴我,你看,這個芯片那麼小,容納量那麼多,不可思議!我就告訴他,還有更小的。他說什麼更小的?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,現在講的微中子,它的體積只有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,裏面也容納虛空法界,都在裏頭,萬事萬物沒有一個不在其中。我們科學還沒能做到這個地步。今天科學家,這個芯片裏面容納外面的境界,我們沒有辦法進入到芯片那個境界裏面去遊玩、去觀光旅遊,還不行。但是《華嚴經》上行,這就是佛經的科學高于我們現代科學。經上告訴我們,什麼人能夠進去參學,進去拜佛、供養佛,聽佛講經說法?那個裏頭有大千世界,有無量諸佛如來,全在其中,叫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這是華嚴境界。
我們把這些道理、事實真相了解之後,才曉得爲什麼要學佛。學佛是大圓滿,大圓滿就是大自在,沒有絲毫拘束,沒有證得大圓滿就有障礙。在有障礙的境界裏頭,這就是六道衆生,處處都有障礙。擺在我們眼前的障礙,令我們憂心忡忡。這個障礙明顯的障礙一切善法,不善的法沒障礙,善法有障礙。這樁事情要不能夠化解,真的,外國宗教裏面所說的世界末日就會現前。爲什麼?還是一句老話,一切法從心想生,我們的心想不善,不善的果報就會現前。上天很慈悲,災難的信息不斷推遲,不是沒有。是這個世間還有些善心人士,天天在祈禱、天天在祈求,諸佛菩薩慈悲,天神們慈悲,鬼神們慈悲,災難推遲。希望居住在地球上人能覺悟、能回頭,那災難就沒有了。如果不覺悟、不回頭,災難只是推遲而已。推遲不是好事情,他不回頭,不知道悔改,愈遲他累積的罪業愈重,那將來的果報就不堪設想。與其推遲,受那麼重的罪報,還不如現在受,比那個時候會輕一點。然後我們才曉得,真正體會到佛菩薩慈悲、諸天慈悲、鬼神慈悲。
慈悲是性德,一切衆生心性裏頭本來具足的,這不是從外來的。我們今天慈悲心失掉了,是迷失了自性;覺悟,這種性德自然現前。怎麼覺悟?需要人教導。中國華夏這塊寶地、寶土,自古以來聖賢教誨。佛教出現在世間,我們古代的老祖宗知道了,派特使去請求,把叁寶請到中國來。皇帝拜他做老師,自稱爲弟子,帶頭學習。佛教在全世界各地方沒有了,只有中國有。現在中國,不相信老祖宗,也不相信佛法,産生了嚴重的危機。傳統文化沒有了,佛教是屬于傳統文化裏頭的一環,人活在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意義?這個問題怎麼解決?俗話說,只有天知道,我們人,沒有人知道。我們很幸運,在這個時代能夠見到傳統文化、能夠讀到佛經,這是不幸當中的大幸。我們知道這個東西好,這是寶,依教修行,能把這一點根保住。我們相信,得祖宗、佛菩薩、諸天善神保佑,這個火種不至于熄滅,世世代代傳下去,這才真正有救。
經教愈學我們愈有信心,我們自己選擇極樂世界,認真依靠阿彌陀佛,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,到那個地方去成就。這是這部經上所講的真實的利益,真實當中沒有比這個更真實。這部經的意思講不盡,義理沒有邊際,不但沒有邊際,其深無底,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。這個地方引用的密宗,確實深密,理太深,事也太深,很難理解。一相之中,具一切相,全是華嚴境界,而一相不留。具一切之相而無一相,故曰無相。不是無色無形,有色有形,稱它作無相,真的無相,體無相,相也無相。
「無爲者,無因緣造作曰無爲,同于無作,詳見第十七品」,我們曾經學過無作的意思。無作,實在講不是沒有作爲,有作有爲。那怎麼稱無作?心裏頭不落痕迹,事上有作有爲,心裏頭幹幹淨淨、一塵不染,叫無作。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了,那你就完全解錯了,你著了空相,你還是有作。什麼事都不做了,什麼事都不做了還是在做,做「什麼事都不做」,落空了。所以作而無作。爲什麼作?爲一切衆生,幫助衆生覺悟做。爲什麼無作?自己清清楚楚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做等于沒有做。心地幹淨了,你度衆生沒有?沒有。沒有,天天講經教學度衆生;衆生開悟了,衆生成佛了,實無衆生而得度者。這就是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,每天在做,沒有中止的。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講經教學,分身到十方世界接引衆生。衆生往生一定要阿彌陀佛接引,阿彌陀佛不來接引,衆生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裏。所以臨終的時候決定來接引的。
「無縛無脫。世以無明煩惱爲縛,以斷惑顯真爲脫」,真的有縛有脫,「而未知無明與法性,本爲一體」。法性是體,無明是相,無明從哪裏來的?從法性來的。怎麼來的?迷,迷了,法性裏面就出無明。無明是什麼?無明就是阿賴耶識、妄心。真妄和合,出現整個宇宙,這宇宙從哪裏來的。賢首國師的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》跟密宗的大圓滿法是一不是二。這個法能修嗎?理上講能,人人都能;事上講,難,太難了。難在哪裏?難在我們不能放下人我是非,我們沒法放下。大圓滿法要具足這個地方所講的無相,你才能修,不是普通人能修的。普通人你修這個法,你修得不如法,全造輪回業。以造輪回業以爲自己修大圓滿,也是圓滿,六道輪回的圓滿,決定離不開六道輪回。那用什麼心?我們經題上說得好,用清淨平等覺,那是如來果地上的大圓滿。如果你的心是染汙、不平、迷而不覺,你修的是六道的大圓滿,都是大圓滿。這不能不搞清楚、不搞明白。所以,無明跟法性一體,生死跟涅槃一體,衆生跟如來一體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但是一體的相不一樣,作用不一樣,原因是什麼?是迷跟悟。迷修的,果報是六道輪回,覺悟修的,那是一真法界,這個不相同。
下面一個比喻,「法性如水」,用水做比喻。「無明如冰」,水凍結了、成冰了。「現相雖殊」,水跟冰的樣子不一樣。「究其本體,則無明之冰舉體是法性之水」,整個冰裏頭它就是水,給它加溫,冰就化成水了。「《玄義》謂無明與法性,如冰是水,如水是冰。因冰水一如,故無縛脫」。由此可知,縛跟脫都是自己的概念,沒有事實真相。我以爲被煩惱拘束住了,煩惱真能夠系縛你。如果你一旦明白了,煩惱性空,煩惱就不見了,你認爲這是解脫了,其實迷悟不同。但是在迷,真有煩惱、真有罪業、真有果報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。這種報應于任何人都不相幹,全是自作自受。地獄怎麼來的?自己的業力變現出來的,于閻羅王不相幹,于鬼王、大鬼王,像五嶽的大帝,于他們也不相幹,于佛菩薩更不相幹,全是自己業力變現的。你要沒有這個業力,你根本看不到;你有這個業力,自然就看見了。
民國初年章太炎先生,活在世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,可能是判官有什麼事情不能上班,請他去代理,他代了一個月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活人,晚上就到泰山東嶽大帝那裏去上班去了。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九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