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九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判官的地位很高,相當于秘書長,地位非常高。他的女婿,我初學佛的時候認識了他,他告訴我這些事情,決定不是假話,他女婿是朱鏡宙老居士。朱鏡宙跟李老師是好朋友,跟李老師同年,就是大我叁十九歲,我們是孫子輩。所以,老先生對我們小朋友非常愛護,常常講故事給我們聽。那些故事都是他親身經曆的,都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對我們學佛幫助很大。我認識李老師,他介紹的。

  告訴我他的老嶽丈做判官的時候,每天晚上去上班,有兩個小鬼擡轎子來迎接他,天快亮的時候把他送回來。所以日夜都不能休息,忙得很辛苦。把陰曹地府看到的事情,有的時候跟好朋友在一起聊天,告訴他們,跟人間很相似,相彷佛。有一天,他心血來潮,跟東嶽大帝說,他說地獄的刑罰有炮烙這個刑罰,這個刑罰太殘忍了,不仁道,能不能把這個刑罰廢除掉?東嶽大帝沒說話,派了兩個小鬼,告訴他,你先去看看,到現場去看看。炮烙是銅柱,柱子燒紅了,讓受罪的人去抱,這是淫欲的果報,邪淫的果報,讓他去抱。那個抱不就等于說燒烤烤鴨一樣,那一抱全身焦爛,那柱子燒得燒紅的。他說太殘忍了。小鬼帶他去了,走了很久,小鬼說到了,他看不見,才恍然大悟。他是學佛的人,他真的了解了,自己業力變現的。你沒有造這個業,你在刑場你看不見。所以這才完全明了,地獄是自己業力現的,不是閻王造的,與閻王、與鬼王不相幹,自作自受。

  同樣一個道理,天堂是你善業造成的,都是自作自受,天堂不是上帝造的,自作自受。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一個人力量造的,是阿彌陀佛帶頭,所有一切衆生念佛力量造成的。彌陀帶頭而已,跟阿彌陀佛同心、同願、同德、同行,這個力量集合在一起,造成了西方極樂世界。我們要往生,我們自己不能跟阿彌陀佛同心、同願、同德、同行,去不了,這道理一定要懂。阿彌陀佛的心、願、德、行都在這部經上,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、很透徹,我們認真學習。尤其黃念老的集注,注得非常詳細,就是說他提供這麼多好的參考資料幫助我們修學,幫助我們認識極樂世界、明了極樂世界。我們對它生起信心,生起求生的念頭,信願堅固,永遠不會動搖,老實念佛。

  這句佛號,裏面含藏著阿彌陀佛無量劫修積的善行功德在裏頭。我們念這句佛號,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修持的功德攝受爲自己的功德,我們跟佛是一不是二,這真正得佛力加持,沒有一個不往生的。往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,把這個地方身、心、世界統統放下,對這個地方不能産生絲毫留戀。爲什麼?有留戀你就去不了,就好像有一條繩子綁著你,阿彌陀佛想接引你,沒有辦法。統統要斬斷,包括這個身體。這裏全盤放下,極樂世界是全新的,到那個地方接受全新的。身體,法性身,不是阿賴耶的相分;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阿賴耶的相分,阿賴耶的境界相。極樂世界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,法性就是常住不滅。那個身你得到了,不會失去,跟諸佛如來一樣,真正的無量壽,不是假的,真的無量壽。不但壽命無量,智慧無量、能力無量、相好無量,一切都無量,全是自己性德流露的,不需要向外求,真正得大自在。

  下面說「無諸分別即不二,即是如」。佛法裏如字用得很多,如、如如。如的意思,沒有分別,就是一體,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,這叫如。「法界理體,不二平等,故雲如。諸法皆如」,因爲一切法的體就是法性,法界也就是法性,「故雲如如」。「《大乘義章》曰:彼此皆如,故曰如如」。佛如如、衆生如如,再給你說,佛如如、魔如如,極樂世界如如,無間地獄亦如如,體是一個,相不一樣。相爲什麼不一樣?相是唯識所變;體是一樣,唯心所現,體一樣,相不一樣。所以彼此皆如,故曰如如,如如這兩個字,將一切法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全部都包括在其中,真的是一法不漏。「如非虛妄」,它不是虛妄的,「故複經中亦名真如」。因爲它不是虛妄的,所以有時候加一個字,真,稱爲真如。「彼此皆如,自然無諸分別」,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我們要記住,要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。

  向下面,「《文殊般若經》曰: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,不生驚怖,亦不疑惑。如是忍者,速得阿耨菩提」。這句話重要!你相不相信,一切法都是佛法?天堂是佛法,地獄也是佛法,我們在學習當中分享報告很多次。大家都喜歡天堂,不喜歡地獄,其實天堂跟地獄的功能完全相同,爲什麼示現的?消業障。要知道自性清淨心,如如裏頭沒有業障,你修的福,到叁善道去消,把福報消掉,你造的罪業,到叁惡道去消,全是消業障。統統消幹淨,就成佛了,你的清淨心才出來。那我不要享天堂,我也不要到地獄,行不行?行,你把你那些業障統統放下,就沒有了。不放下就得受、就得去消,那個方法消。放下就不需要了,所造的罪業我統統放下,一筆勾消,叁惡道沒有了。所造的一些福報我也放下了,我不要享那些福報,我修福報,不享福報,叁善道也沒有了,你才能真解決問題。心裏面還有善惡那個記憶,你就決定要受;叁惡道這個記憶沒有了,就不要受了。

  這個你看美國修.藍博士都知道,這是承傳夏威夷古老醫療方法的一位學者,這個出現也不是偶然,我們相信都是佛菩薩安排的,佛菩薩派遣的。因爲大災難當中,醫院沒有了、醫藥沒有了,人生病怎麼辦?他能治,他不需要醫藥,不需要醫療任何工具,他不需要跟病人見面,就能把你的病治好,完全用念力。在這個時節,出現這樣的人、出現這樣的事,有意義,不是無緣無故出來的。所以我們要相信,這一切法統統是佛法。不生驚怖,我們聽了、我們看到了不驚不怖,也不會疑惑,知道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。爲什麼?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。六道十法界全是,全是佛,只是他迷失了自性,迷了之後,不知不覺的愈迷愈深,墮到谷底,他出不來了。把自性本有的智慧迷了之後,轉變成煩惱,所以佛經上說煩惱即菩提。就好像水遇到低溫度的時候,它就變成冰,冰就是水,但它樣子不一樣,作用不相同了。于是,你看智慧沒有了,變成煩惱;德能變成造業,本來是萬德萬能,現在什麼罪業都造;相好,就是福報,變成了六道輪回,在這裏頭去受苦,統統都是迷失自性。

  佛菩薩出現在世間,幫助這些人破迷開悟,他就回頭了。他一回頭,那都看緣分,如果這一回頭遇到淨宗法門,他可能立刻就成佛。爲什麼會有這種情形?因爲他本來是佛,道理在此地。有人要慢慢提升,回歸到佛位,有人一下就成佛了。善導大師的話講得真好,極樂世界四土叁輩九品,他說總在遇緣不同。緣太重要了,這個東西不能勉強。所以人生在世,要懂得與一切衆生廣結法緣,我們的緣才殊勝。沒有這個緣,到哪去找?結善緣、結法緣,絕不結惡緣,我們這一生當中障礙就少。所以能夠信得過,一切法悉是佛法。我們要問,基督教是不是佛法?它不承認,我承認。伊斯蘭是不是佛法?統統是,沒有一樣不是。只是一切法裏頭有覺、有迷,覺性是圓滿的,迷有淺深不一樣,有多少不一樣。迷的成分,放下多一些,覺的成分就多顯了幾分,就這麼個道理。真正遇到大乘就不能再迷了,再迷你說多可惜,這個緣很不容易遇到。

  遇到了,怎樣才能契入、才能得到大乘的受用?全靠一個真誠心。《印光大師文鈔》裏頭常講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我們有萬分誠敬,恭喜你,你這一生決定成佛。圓滿的誠敬,那還得了!誠是真誠,決定沒有欺騙,不欺騙自己、不欺騙衆生;敬,沒有絲毫傲慢、沒有絲毫嫉妒。傲慢跟嫉妒都是大障礙,人只要有這兩樣東西,他學什麼都有限,而且遇到障緣他會退轉。所以這個必須去掉,這個東西除掉了,敬就現前。敬是性德,誠是性德,性德裏頭的核心,性德裏頭最重要的,誠敬。我們一定把它用在生活上,對人真誠、恭敬,沒有傲慢、沒有嫉妒。這個樣子你就速得,你很快就得到無上正等正覺,阿耨是無上,無上菩提是佛,就是你很快就能成佛。我們相信,如果他遇到淨宗,確實會很快成佛。

  「又《大寶積經》雲:乃至諸法本性與佛性等,是故諸法皆是佛法」。一切法,包括一切世間法,無論它是善法還是不善法,這一切法的本性跟佛性是平等的,實在講就是佛性。記住,佛性在迷在悟不同。我們今天講,佛性在覺悟的時候,這是佛法;在迷的時候,世間法。迷了就是六道十法界,四聖法界迷得輕,六道迷得重,迷得最重的是地獄,迷得最輕的是十法界裏面的佛法界,那個佛沒有完全覺悟,完全覺悟他就離開十法界。所以,十法界也是一場夢,假的,不是真的。夢醒了,他生到實報土去了,實報土叫一真法界,那個裏面只有覺沒有迷。真正是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是實報莊嚴土。

  所以,一切法皆是佛法,真正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的心在一切法裏頭平等了。爲什麼?你不會再分別了,不分別就平等,不執著就清淨,執著是染汙。所以不執著,清淨心現前;不分別,平等心現前。不執著,不用第七識;不分別,不用第六識,這還得了!大乘教裏頭常教導我們,教菩薩轉識成智,怎麼個轉法?八識,六、七因上轉,五、八果上轉。換句話說,前五識跟阿賴耶它是果上轉的,因上轉不了它,因是第六、第七,第六、第七轉了,五、八跟著就轉了。不分別,就轉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,不執著,轉末那識爲平等性智。這兩個一轉,阿賴耶連著轉了,阿賴耶變成大圓鏡智,前五識變成成所作智。怎麼轉法?不分別、不執著就轉了。念佛人自己轉了自己不知道,不知道沒有關系,得受用。這一轉,煩惱沒有了,業障也沒有了。煩惱沒有了,染淨沒有了;業障沒有了,罪福沒有了,罪是叁途果報,福是叁善道果報,全沒有了。所以,六道不見了,六道就沒有了。

  這個道理我們懂,超越六道輪回要靠自己,靠任何人都靠不住,誰能替你轉?沒有人。佛要有能力替我們轉,佛大慈大悲,把我們都轉了,咱們也不必修行了,不就成佛了!佛沒有這個能力。爲什麼?你自己作還是自己受,你自己系縛還是自己轉,你自己迷的,別人不能代替。佛對我們的恩惠,就是把事實真相講清楚、講明白,我們才恍然大悟。他要不講清楚、不講明白,我們永遠迷在裏頭。于是我們就知道,釋迦牟尼佛對一切衆生的大恩大德,就是四十九年教學,不但言教,而且示範,身行言教,做出來榜樣給我們看。你看他真放下了,叁衣一缽,一生沒有住處,我們還有個房子,釋迦牟尼佛沒有,遊牧生活。晚上到哪?樹下打坐,休息一下就行了,那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。佛生長的地區是熱帶,熱帶方便,衣服很少,叁衣就夠了。如果有四季的地方就不行了,有春夏秋冬,那沒辦法。他生在熱帶,一年到頭只有一季夏季,沒有春秋、沒有冬天,所以衣著非常簡單。什麼都沒有,什麼都不缺,神通廣大。

  所以這個「無諸分別」我們要特別重視它,要學,無諸執著。這兩句話就是幫助我們轉識成智,幫助我們轉六道十法界成實報莊嚴土。總得把這個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們學佛就有信心、有把握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。知道一切法皆是佛法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我們對一切衆生誠敬的心就生得起來。他是惡人,也生得起來,爲什麼?他本性是一樣的。我們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,本性本善,我們對他的本性恭敬,不是對他的習性。他習性不善,被染汙了,他本性是善的。我的禮敬是對本性,不對習性,我的稱贊也對本性,也不對習性,這樣學佛就得利益。乃至于對一切衆生,一切小動物,蚊蟲螞蟻,它也是佛。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,這一切法都是佛法,這一切法的本性都是佛性,是一不是二。遍法界虛空界原本是一體,永遠是一體,無論在覺、在迷,在十法界、在一真法界,它真的是平等的。

  佛眼都看到事實真相,所以佛眼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不但沒有分別執著,連起心動念都沒有。我們要學佛,要從這個地方學。什麼叫修行?在日常生活當中,我們對于一切衆生有分別、有執著,現在曉得錯了,把它修正過來,慢慢恢複到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把一切萬法看跟自己一樣,一視同仁,這叫修行。以前這些看法、想法錯誤的,凡夫知見。現在學了佛法,要把佛所講的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、變成自己的理念,然後我們的行爲、我們的言語跟佛統統相應了,這叫學佛。

  「遠離顛倒,如上所說,萬法本際,皆契實相,故無顛倒」。大乘佛法裏頭,萬法一如,沒有顛倒。鸠摩羅什大師注《淨名經》,《淨名經》是《維摩诘經》,羅什大師的注解裏頭有這個說法,「有無見反于法相,名爲顛倒」。這句話什麼意思?下面黃念老給我們解釋,「蓋謂有見與無見,各有所執」,他有執著,我見到了,我沒見到,他有執著。有分別、有執著,這是「違諸法平等之相」。諸法是平等的,一有分別執著就不平等,不平等這叫顛倒。由此可知,用大乘佛法做標准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全是顛倒,所以叫迷惑顛倒。這種人永遠在搞六道輪回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造輪回因,那麼身心要接受輪回的苦,都自作自受。決定不能怪別人,怪別人你犯的過失更重,自作自受,爲什麼要怨天尤人?那就是罪上又加罪。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記住、要學習,一切法是平等的。爲什麼是平等?是一個自性變現的。心現識變,能生能現的是自性,是我自己的自性;能變所變是我自己的阿賴耶識,也就是我自己的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決定不能怪到別人,與別人毫不相幹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「無相無爲及以下遠離顛倒共四句,顯極樂大士所說之正法也」。正法的標准就是這四句經文,這經文在八百五十一頁倒數第叁行,這是真的,完全事實真相,「無相無爲,無縛無脫,無諸分別,遠離顛倒」。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法都能跟這四句相應,這叫正法,邪正標准就在這四句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與這四句相違背,違背就是邪、就是不正。我們認爲有相,我們認爲有爲,我們認爲有縛有脫,我們有分別、我們有執著。如果這個認知不清楚、不深刻、不究竟,怎麼能夠把這種習慣、習氣扭轉過來?因爲這是錯誤,扭轉過來這叫修行。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爲,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、看法、說法、做法,這叫真修行!

  修行,念經管用嗎?經念得再熟,境界轉不過來,沒有修行。如果我們所學的,跟我們的思想、言行不相幹,這是現在人所說的知識,不是智慧。我們全用上,用到生活上去,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確實把這個錯誤觀念轉過來,這叫修行,這真修,才能管用。人只要真修,真正明白了,真幹,下面一段就「妙用自在」。如果不是真修、真幹,這妙用我們享受不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九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