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0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的人都跑掉了。找到這個洞門口把人叫出來,一看那是個修行人,你修什麼?他修忍辱。好,試試看,看你能不能忍。用刀一片一片把人割死,淩遲處死。問他,你有沒有瞋恚心?沒有。一直割到死,最後忍辱仙人告訴他,我將來成佛,第一個度你,真沒有瞋恚心。釋迦牟尼佛感謝他,就因爲這樁事情,釋迦佛提前成佛了。釋迦本來成佛,賢劫第五尊佛,彌勒在他前面。因爲這麼一樁事情,釋迦牟尼佛功力提升了,在彌勒佛之前,他們兩個對調了,釋迦先成佛,彌勒後成佛。不是壞事!

  逆境惡緣來考驗你的,你還有沒有瞋恚、還有沒有嫉妒、還有沒有愚癡?考這個東西的。順境也是來考試你,你有沒有貪戀?順境要有貪戀,你也完了,你這考試失敗了,不及格。逆境惡緣來考你,你還生瞋恚心、還不服氣,這不行,這不能成就。所以,你要知道,你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之前,所有人都在考驗你。你能夠禁得起考驗,在境緣當中,這一天當中,不起貪瞋癡慢疑,這是什麼?這叫真修行。修行不是念經拜佛,不是打坐,不是搞這個,所以統統搞錯了。

  修行就在生活當中、在工作當中,在處事待人接物,特別是人事,物質還其次,特別是人事環境。所以你能夠關關通過,一帆風順,這叫真功夫,你是禁得起考驗的人。那不是真幹的,天天讀經、講經,講得天花亂墜,人家羞辱你一場,你就惱火了、生氣了,你就完了,一切都完了,假的。贊歎你幾句,就高興得不得了,這怎麼行?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在境界裏頭迷惑了,那個贊歎的比傷害的力量還可怕。贊歎是什麼?你糊塗了、迷惑了,自己以爲不得了,貢高我慢都起來了。只要貢高我慢一起來,全部就毀掉了。別人贊歎,不能接受,他說我怎麼怎麼好,我們跟祖師一比差遠了,跟佛菩薩一比更差了。贊歎,還會有點動心,有點生歡喜心,不行,你不及格;毀謗你,你還有一點不服的心,還有一點怨恨心,不行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你還是著相,你的起心動念依舊在造輪回業。

  所以這第一個,報冤行,教我們遇到這些事情要想到,這是我宿世殃惡業果熟,宿殃惡業果報熟,甘心忍受,都無怨恨。不但沒有怨恨,還要生報恩想,爲什麼?他對我,考試我,我及格了、我通過了,我要報恩,以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給他。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對歌利王講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釋迦成佛,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,憍陳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,佛說話算話。在佛的教誨當中,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,憍陳如。「作是觀時,與理相應」,理什麼?理空無所有,「體冤進道」,你對于冤冤相報這個道理深深體會,境界現前就是化解的時候,這個叫「報冤行」。

  第二種,「隨緣行:謂衆生無我,皆由業轉;苦樂齊受,皆從緣生」。一切衆生本來無我,爲什麼會在六道輪回?是業力所轉的,善業你沒放下,叁善道受報;惡業不放下,叁惡道受報,叫業轉。得了身體,無論在哪一道,有苦有樂,你這一生都得要受。爲什麼?這從緣生的。到哪一道去投胎是引業,引導你到那一道投胎是那個善惡業。得到人身,在這個世間一生苦樂的報,果報,那叫滿業,滿業是過去生中造作。你跟這些人都有緣,沒有緣的一生見面也不會打招呼,沒有緣的。跟你認識的、跟你往來的全是有緣人,有緣人當中,有人幫助你、有人陷害你。幫助你的,過去世你們有恩惠,你曾經幫助過他;陷害你的人,過去世我曾經陷害過他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「若得勝報」,你看「榮譽等事,皆是過去宿因所感,緣盡還無,何喜之有」,化解就沒有了。「得失從緣,心無增減,喜風不動,冥順于道」,叫隨緣行,這個隨緣裏面完全講的是善報。報冤行是講的逆境惡緣,隨緣行是善緣順境。順境裏頭不生歡喜心,逆境裏頭沒有怨恨的念頭,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就是在道上,這叫真修行。

  達摩,禅宗,釋迦牟尼佛的真傳。佛陀在世,一生所傳的是教,講經說法四十九年。禅宗對上上根人特別的承傳,傳給摩诃迦葉,一般人不懂。禅是教的登峰造極,教到登峰造極跟禅的境界是一樣的,所以教下大開圓解跟宗門大徹大悟同一個境界,一樣的,都達到了巅峰。但是教好像走樓梯,一步一步慢慢爬上去的;那個是一步登天,當中沒有階級,所以那只是上上根人,他有這種根性。釋迦拈花微笑,沒有人懂。迦葉尊者也在旁邊,迦葉看到釋迦牟尼佛這個動作,他笑了一笑,破顔微笑。釋迦佛把這個花給他了,只說了一句話,佛說,我有涅槃妙心,付囑迦葉。迦葉承傳,這是禅宗的由來,所以禅宗叫祖師禅,一代一代的。如來禅,所有經教都叫如來禅。這是個特別法門,祖祖相傳,一定要有老師印證。達摩到中國,五代單傳,就傳一個人;到第六祖惠能大師,真叫發揚光大了,惠能大師傳了四十叁個人,空前絕後,惠能大師之前,沒有人有這麼大的成就,惠能大師以後,也沒有人有這樣的成就。以後,有傳二、叁個人的,傳一、二個是多數的,很少很少。

  現在的禅沒有了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黃念祖老居士跟虛雲老和尚學禅,虛雲老和尚有沒有大徹大悟?沒有。虛老和尚得定,沒開悟,你就曉得多難!虛雲老和尚往生兜率天,親近彌勒菩薩,他修彌勒淨土。彌勒淨土不好修,要有真正禅定的功夫,沒這個功夫,兜率天去不了。他如果要是往生極樂世界,老和尚這個定功肯定是上輩往生,那真成就了。到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,拐好大的一個彎,要很辛苦才能成就。所以,黃念祖老居士很聰明,大經集注完成之後,他就念佛求生淨土。我到北京去看他,他告訴我,每天十四萬聲佛號,他學的禅,把禅放下了,學的密也放下了,他是密的金剛上師,專修淨土,給念佛人做個好樣子,給大家看看。

  這個是大慈大悲,告訴我們,末法時期,只有淨土能成就,爲什麼?它不需要斷惑、斷煩惱,不需要,不需要消業障。那業障、煩惱不斷怎麼能成佛?這裏頭有個秘訣,有個秘密。秘密是什麼?就是那聲佛號,你念這一聲佛號,就是斷煩惱、消業障,在佛號裏頭,你只認真去念佛,煩惱不斷自然斷了,業障不消自然消了。所以妙絕了!淨宗把斷煩惱、消業障跟持名念佛融在一起,一樁事,修學其他的法門那是兩樁事,不是一樁事。前面這兩條就是隨逆緣,逆境惡緣,第二隨順境善緣,都不起心動念、都不分別執著,如如不動,順利過關。

  第叁「無所求行」,這是斷除貪心,貪是所有煩惱的根源。「謂愚人長迷」,這六道衆生,愚指六道衆生,長迷,「處處貪著」,這個東西他放不下。「智者悟真」,真正有智慧的人他覺悟了,覺悟到真相,諸法實相。「安心無爲」,他的心安了,他放下了。無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放下。「萬有皆空,無所希冀」,也就是知道萬法皆空,他沒有希求,心地真正得到清淨。人只要有所求,你的麻煩就大了。但是淨宗教給我們,我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,對于十法界的事情、六道的事情決定無所求,這心就定了。「叁界久居」,無量劫來我們住在叁界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統統都住過,而是住在欲界的時間最長,上面兩界曾經去過,墮落下來之後再上不去了。叁界火宅是世尊在《法華經》上講的,覺悟的人知道,「有身皆苦,誰得所安」。只要有身,你就有苦,誰能得到安穩?「若了達者,息念無求」。真正明了通達,念頭放下了,什麼念頭都放下,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樁事情人人可以做得到。其他的法門難,要斷煩惱、要消業障,這兩樁事情末法衆生幾個人有能力做到?「經雲:有求皆苦,無求乃樂」。你要想離苦得樂,把那個求的念頭斷掉,什麼都不求,什麼都放下,不但世間法放下,出世間法也放下。《金剛經》上佛說得好,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那個法就是佛法。這是佛真正告訴我們,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,非法是世間法,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。「是則無求,真爲道行,故名無所求行」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樣子,一生無所求,一切隨緣,所謂「隨緣消舊業,不再造新殃」。

  第四,「稱法行:謂性淨之理,因之爲法。此理衆相皆空,無染無著,無此無彼」。這是法,法就是佛法,大乘佛法,大乘佛法是說性淨之理,自性清淨。惠能大師開悟,第一句話就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。清淨是一塵不染,我們還有求,這個求就是染汙,決定錯了。此理,佛法給我們講的理,無論是性體或者是現象,衆相皆空。理是自性,自性不是物質,沒有物質現象,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自然現象,所以叫空。但是自性能現相,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,萬法就是有相,衆相。所現的這些相,這相是幻相,不是真的。

  現在我們知道,不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假的,確實跟夢境一樣,包括諸佛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。因爲實報土雖然沒有變化,它有生滅,你無明斷掉的時候,實報土現前,生了;無始無明的習氣斷盡了,實報土沒有了,所以它有生有滅,當中沒有變化。當中的時間很長,《華嚴經》告訴我們,叁個阿僧祇劫。所以有人說,極樂世界的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,叁個阿僧祇劫,這有量的無量。可是我們知道,它這個有量的無量跟無量的無量是銜接的、是通的,到叁個阿僧祇劫無明習氣斷盡了,斷盡了就證常寂光。實報土沒有了,常寂光現前,常寂光是真正的無量。所以真無量壽,不是假的。所以相也是空的,體空相也空,無染無著,清淨的,從來沒有染汙、從來沒有執著。無此無彼,沒有彼此之分,爲什麼?一體,全歸自性,統是自性所變的。

  「法無有我」,法無我,「離我垢故」。垢是塵垢,是染汙。它不染汙,它是清淨的,所以它無我。「智者信解此理」,有智慧的人、覺悟的人,他相信、他理解,他對于這樁事情一點都不迷惑。所以「應當稱法而行」,他的行持跟法相應。你看法體沒有悭貪,自性裏頭沒有悭貪,「于身命財」,這叁樁事情,「行檀舍施」,能施,能施身、能施命、能施財。爲什麼?身命財都是假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