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0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的人都跑掉了。找到这个洞门口把人叫出来,一看那是个修行人,你修什么?他修忍辱。好,试试看,看你能不能忍。用刀一片一片把人割死,凌迟处死。问他,你有没有瞋恚心?没有。一直割到死,最后忍辱仙人告诉他,我将来成佛,第一个度你,真没有瞋恚心。释迦牟尼佛感谢他,就因为这桩事情,释迦佛提前成佛了。释迦本来成佛,贤劫第五尊佛,弥勒在他前面。因为这么一桩事情,释迦牟尼佛功力提升了,在弥勒佛之前,他们两个对调了,释迦先成佛,弥勒后成佛。不是坏事!

  逆境恶缘来考验你的,你还有没有瞋恚、还有没有嫉妒、还有没有愚痴?考这个东西的。顺境也是来考试你,你有没有贪恋?顺境要有贪恋,你也完了,你这考试失败了,不及格。逆境恶缘来考你,你还生瞋恚心、还不服气,这不行,这不能成就。所以,你要知道,你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之前,所有人都在考验你。你能够禁得起考验,在境缘当中,这一天当中,不起贪瞋痴慢疑,这是什么?这叫真修行。修行不是念经拜佛,不是打坐,不是搞这个,所以统统搞错了。

  修行就在生活当中、在工作当中,在处事待人接物,特别是人事,物质还其次,特别是人事环境。所以你能够关关通过,一帆风顺,这叫真功夫,你是禁得起考验的人。那不是真干的,天天读经、讲经,讲得天花乱坠,人家羞辱你一场,你就恼火了、生气了,你就完了,一切都完了,假的。赞叹你几句,就高兴得不得了,这怎么行?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在境界里头迷惑了,那个赞叹的比伤害的力量还可怕。赞叹是什么?你糊涂了、迷惑了,自己以为不得了,贡高我慢都起来了。只要贡高我慢一起来,全部就毁掉了。别人赞叹,不能接受,他说我怎么怎么好,我们跟祖师一比差远了,跟佛菩萨一比更差了。赞叹,还会有点动心,有点生欢喜心,不行,你不及格;毁谤你,你还有一点不服的心,还有一点怨恨心,不行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你还是着相,你的起心动念依旧在造轮回业。

  所以这第一个,报冤行,教我们遇到这些事情要想到,这是我宿世殃恶业果熟,宿殃恶业果报熟,甘心忍受,都无怨恨。不但没有怨恨,还要生报恩想,为什么?他对我,考试我,我及格了、我通过了,我要报恩,以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给他。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对歌利王讲,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。释迦成佛,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,憍陈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,佛说话算话。在佛的教诲当中,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,憍陈如。「作是观时,与理相应」,理什么?理空无所有,「体冤进道」,你对于冤冤相报这个道理深深体会,境界现前就是化解的时候,这个叫「报冤行」。

  第二种,「随缘行:谓众生无我,皆由业转;苦乐齐受,皆从缘生」。一切众生本来无我,为什么会在六道轮回?是业力所转的,善业你没放下,三善道受报;恶业不放下,三恶道受报,叫业转。得了身体,无论在哪一道,有苦有乐,你这一生都得要受。为什么?这从缘生的。到哪一道去投胎是引业,引导你到那一道投胎是那个善恶业。得到人身,在这个世间一生苦乐的报,果报,那叫满业,满业是过去生中造作。你跟这些人都有缘,没有缘的一生见面也不会打招呼,没有缘的。跟你认识的、跟你往来的全是有缘人,有缘人当中,有人帮助你、有人陷害你。帮助你的,过去世你们有恩惠,你曾经帮助过他;陷害你的人,过去世我曾经陷害过他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「若得胜报」,你看「荣誉等事,皆是过去宿因所感,缘尽还无,何喜之有」,化解就没有了。「得失从缘,心无增减,喜风不动,冥顺于道」,叫随缘行,这个随缘里面完全讲的是善报。报冤行是讲的逆境恶缘,随缘行是善缘顺境。顺境里头不生欢喜心,逆境里头没有怨恨的念头,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,这就是在道上,这叫真修行。

  达摩,禅宗,释迦牟尼佛的真传。佛陀在世,一生所传的是教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。禅宗对上上根人特别的承传,传给摩诃迦叶,一般人不懂。禅是教的登峰造极,教到登峰造极跟禅的境界是一样的,所以教下大开圆解跟宗门大彻大悟同一个境界,一样的,都达到了巅峰。但是教好像走楼梯,一步一步慢慢爬上去的;那个是一步登天,当中没有阶级,所以那只是上上根人,他有这种根性。释迦拈花微笑,没有人懂。迦叶尊者也在旁边,迦叶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动作,他笑了一笑,破颜微笑。释迦佛把这个花给他了,只说了一句话,佛说,我有涅槃妙心,付嘱迦叶。迦叶承传,这是禅宗的由来,所以禅宗叫祖师禅,一代一代的。如来禅,所有经教都叫如来禅。这是个特别法门,祖祖相传,一定要有老师印证。达摩到中国,五代单传,就传一个人;到第六祖惠能大师,真叫发扬光大了,惠能大师传了四十三个人,空前绝后,惠能大师之前,没有人有这么大的成就,惠能大师以后,也没有人有这样的成就。以后,有传二、三个人的,传一、二个是多数的,很少很少。

  现在的禅没有了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黄念祖老居士跟虚云老和尚学禅,虚云老和尚有没有大彻大悟?没有。虚老和尚得定,没开悟,你就晓得多难!虚云老和尚往生兜率天,亲近弥勒菩萨,他修弥勒净土。弥勒净土不好修,要有真正禅定的功夫,没这个功夫,兜率天去不了。他如果要是往生极乐世界,老和尚这个定功肯定是上辈往生,那真成就了。到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,拐好大的一个弯,要很辛苦才能成就。所以,黄念祖老居士很聪明,大经集注完成之后,他就念佛求生净土。我到北京去看他,他告诉我,每天十四万声佛号,他学的禅,把禅放下了,学的密也放下了,他是密的金刚上师,专修净土,给念佛人做个好样子,给大家看看。

  这个是大慈大悲,告诉我们,末法时期,只有净土能成就,为什么?它不需要断惑、断烦恼,不需要,不需要消业障。那业障、烦恼不断怎么能成佛?这里头有个秘诀,有个秘密。秘密是什么?就是那声佛号,你念这一声佛号,就是断烦恼、消业障,在佛号里头,你只认真去念佛,烦恼不断自然断了,业障不消自然消了。所以妙绝了!净宗把断烦恼、消业障跟持名念佛融在一起,一桩事,修学其他的法门那是两桩事,不是一桩事。前面这两条就是随逆缘,逆境恶缘,第二随顺境善缘,都不起心动念、都不分别执著,如如不动,顺利过关。

  第三「无所求行」,这是断除贪心,贪是所有烦恼的根源。「谓愚人长迷」,这六道众生,愚指六道众生,长迷,「处处贪着」,这个东西他放不下。「智者悟真」,真正有智慧的人他觉悟了,觉悟到真相,诸法实相。「安心无为」,他的心安了,他放下了。无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下。「万有皆空,无所希冀」,也就是知道万法皆空,他没有希求,心地真正得到清净。人只要有所求,你的麻烦就大了。但是净宗教给我们,我们只求往生极乐世界,对于十法界的事情、六道的事情决定无所求,这心就定了。「三界久居」,无量劫来我们住在三界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统统都住过,而是住在欲界的时间最长,上面两界曾经去过,堕落下来之后再上不去了。三界火宅是世尊在《法华经》上讲的,觉悟的人知道,「有身皆苦,谁得所安」。只要有身,你就有苦,谁能得到安稳?「若了达者,息念无求」。真正明了通达,念头放下了,什么念头都放下,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桩事情人人可以做得到。其他的法门难,要断烦恼、要消业障,这两桩事情末法众生几个人有能力做到?「经云:有求皆苦,无求乃乐」。你要想离苦得乐,把那个求的念头断掉,什么都不求,什么都放下,不但世间法放下,出世间法也放下。《金刚经》上佛说得好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那个法就是佛法。这是佛真正告诉我们,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,非法是世间法,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。「是则无求,真为道行,故名无所求行」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样子,一生无所求,一切随缘,所谓「随缘消旧业,不再造新殃」。

  第四,「称法行:谓性净之理,因之为法。此理众相皆空,无染无着,无此无彼」。这是法,法就是佛法,大乘佛法,大乘佛法是说性净之理,自性清净。惠能大师开悟,第一句话就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。清净是一尘不染,我们还有求,这个求就是染污,决定错了。此理,佛法给我们讲的理,无论是性体或者是现象,众相皆空。理是自性,自性不是物质,没有物质现象,没有精神现象,也没有自然现象,所以叫空。但是自性能现相,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,万法就是有相,众相。所现的这些相,这相是幻相,不是真的。

  现在我们知道,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的,确实跟梦境一样,包括诸佛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。因为实报土虽然没有变化,它有生灭,你无明断掉的时候,实报土现前,生了;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了,实报土没有了,所以它有生有灭,当中没有变化。当中的时间很长,《华严经》告诉我们,三个阿僧祇劫。所以有人说,极乐世界的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,三个阿僧祇劫,这有量的无量。可是我们知道,它这个有量的无量跟无量的无量是衔接的、是通的,到三个阿僧祇劫无明习气断尽了,断尽了就证常寂光。实报土没有了,常寂光现前,常寂光是真正的无量。所以真无量寿,不是假的。所以相也是空的,体空相也空,无染无着,清净的,从来没有染污、从来没有执著。无此无彼,没有彼此之分,为什么?一体,全归自性,统是自性所变的。

  「法无有我」,法无我,「离我垢故」。垢是尘垢,是染污。它不染污,它是清净的,所以它无我。「智者信解此理」,有智慧的人、觉悟的人,他相信、他理解,他对于这桩事情一点都不迷惑。所以「应当称法而行」,他的行持跟法相应。你看法体没有悭贪,自性里头没有悭贪,「于身命财」,这三桩事情,「行檀舍施」,能施,能施身、能施命、能施财。为什么?身命财都是假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0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