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是什麼?見解,換句話說,你看錯了。思是思想,你想錯了。看錯了、想錯了,本來是佛,現在變成這個樣子,還傲慢,還自以爲是,你怎麼能回頭?你怎麼會知道一切法的真相?
「故知舍離妄想執著,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個話一點都不錯,你能夠當下立刻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成佛了。誰做到了?釋迦牟尼佛做到了,他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,這是一個緣,觸動他豁然大悟,徹底明白,這見性了。那是什麼?這叁樣,叁個煩惱放下了。在中國一千叁百年前,唐朝時候惠能大師,在這個地方說他,我們感覺很親切,爲什麼?他是廣東人。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沒有聽過經,也沒有參過禅,也沒有念過佛,于現在的佛法他邊都沒沾上。他在黃梅,老和尚分配他的工作是在碓房裏頭舂米破柴。因爲他是樵夫出身,山上砍柴,挑到城裏來賣。這個行業抗戰時候還有,有賣柴的、賣水的,挑兩桶水到城裏來賣水。因爲那個時候城裏面居家的沒有電燈,沒有自來水,每個家庭燒飯是有竈,燒柴火的,所以有這種苦力。這個生活很辛苦,砍柴挑水,完全是賣勞力。現在有電、有自來水,這種行業沒有了。
惠能是樵夫,五祖傳法傳給他了。《壇經》上有記載,在當時每個人都認爲五祖傳法,將來第六祖肯定是神秀大師,神秀跟五祖時間最長,等于是五祖的助教。五祖出名了,每天到他那裏去訪問的、參學的絡繹不絕,道場每天吃飯的人一千多人,挺熱鬧的大道場。惠能也去參學,五祖分配的工作是做苦工,沒人瞧得起他,可是法傳給他了。半夜叁更五祖召見他,跟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。他不認識字,不需要用經本。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開悟了,我們今天翻開經本,大概是四分之一。《金剛經》只有五千多字,講了一千多字,他開悟了、見性了。性是什麼樣子?他向五祖報告,只有五句話,這五句話就是他的博士論文。五祖給他印證,一點都沒錯,衣缽就傳給他,他就是第六代祖。
五句話第一句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我們的真心是清淨心,現在還是清淨,一點改變都沒有。「本不生滅」,不生不滅。不生不滅就是經上所說的大般涅槃,如來所證得的。第叁句是「本自具足」,自性清淨心裏頭具足萬法,一樣都不缺。「本無動搖」,自性是不動的。一切法是動的,這樁事情,今天量子力學家他們看見了,提出的報告給我們看,我們讀到了。妄心是動的,真心不動,這自性本定。最後一句「能生萬法」,就是什麼?整個宇宙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。所以整個宇宙就是自性裏頭本有的,本自具足是沒有發出來,它沒有欠缺,發出來之後就是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,包括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刹土都在裏頭,沒有一個漏掉的。這五句話說出來之後,五祖底下《金剛經》不講了,行了,真的明心見性了,衣缽給他。親自送他走,趕快走,爲什麼?嫉妒障礙。衣缽給他,別人不服,不服就得搶,找麻煩,要把衣缽奪回來,你有什麼資格接衣缽?五祖告訴他躲起來,他躲到獵人隊十五年,十五年之後,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掉了他才出來。
這個障礙我們必須知道,應該心裏有所警覺,你要不懂,年輕出頭就被人家把你毀掉了。不但祖師如是,給我們示現,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。佛陀在世,僧團裏面有六群比丘,這是佛的弟子,專門搗蛋的,帶頭的是提婆達多。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,他對釋迦牟尼佛不服,你能作佛,我爲什麼不能作佛?所以總想把釋迦牟尼佛除掉,他作佛。他也有一幫人,相信他、跟著他。戒律就是從這出來的,專門幹一些壞事,釋迦牟尼佛製定戒律。所以那是菩薩示現,沒有這種示現,釋迦牟尼佛就不會製定戒律,這叁藏就變成二藏,就不會有律藏,律藏是因爲他們天天幹些違背性德的事情。外面有六師外道來障礙佛法,好在佛的在家弟子,當時有十六大國王,他們護持,讓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能夠順暢;沒有國王大臣護法,佛法的弘揚肯定會受障礙。
佛、祖示現給我們看,我們遇到一些障礙要服氣,要知道這是正常現象,我們弘法利生要一帆風順沒有障礙,那反常,那說明我們的福報超過諸佛如來,他們都做不到。這是不能不懂,不能不知道。可是你一定要相信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。成佛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,爲什麼?他跟我是一樣的,我有智慧德相,他也有,只是我這個智慧德相顯出來了,他沒顯出來,不是沒有,他不比我差,所以對一切衆生能生平等心、能生恭敬心。這個恭敬心就是普賢菩薩禮敬諸佛,對任何一個衆生不敢輕慢,輕慢衆生就是輕慢諸佛如來。那個輕慢心就是罪業,就是你自己菩提道上的障礙。誰障礙自己?自己障礙自己,不是別人。
唯以妄想分別執著不能證得,你就曉得,凡夫成佛,關鍵在哪裏?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成佛了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放下了,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裏頭放下了,惠能大師所證得的跟釋迦牟尼佛證得的完全相同,同一個境界。「故知舍離妄想執著,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句話一定要知道、要記住。佛法修行不是修很多法門,不是讀很多經典,不是的,完全在放下。修法門讀經典爲什麼?爲我們煩惱習氣太重,我們沒有能力一下放下。那怎麼辦?只有一點點一點點的慢慢放下。每天能放一點,這就是進步,這是真正修行。如果每天經典讀得很多,講經講得很好,煩惱習氣沒有放下,那你就是菩提道上毫無進步。講一生經,沒有做什麼大壞事,來生還可以得人身,果報是福與慧,你有智慧、你有福報,你出不了六道輪回。如果你用你的智慧福報去幹壞事,再一世你就到叁途地獄去了,這都是事實真相。你要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、這樁事情的可怕,你就不能不重視淨土。我這一生決定生極樂世界,這些障難才完全能消除;不是在極樂世界,這些障難你是決定不能避免的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你做護身符,是你的保障,他的四十八願我們一定要把它讀清楚,要徹底明了,我們的信心才真正能夠建立,願行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
學法門沒問題,到極樂世界,一天的修學超過在我們這個世界,我覺得一個劫都不止。爲什麼?在極樂世界你能夠分身化身,就像文殊菩薩幫助虛雲老和尚一樣,那是化身。極樂世界化身管用,他能辦事。極樂世界的人,本身在阿彌陀佛的講堂聽佛講經說法,沒動,可是應化身,無量無邊的應化身到哪裏去了?到十方諸佛刹土去供養佛。供佛是修福,去聽經聞法是修慧。多長的時間?不過是一頓飯的時間,你就回來了。你這一頓飯時間,你參訪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一尊佛對你說一句話,你就聽了無量無邊的佛法,所以超過在娑婆世界你一生所學的。真正想學佛法的人,這個機會你能錯過嗎?你在這個世間吃盡辛苦,得到的是很少,一生辛苦,很少;到極樂世界一頓飯的時間,超過你太多太多!
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,你相不相信?真正相信,我們對于什麼樣的修行人最尊敬,擺在第一位?經教裏頭所說的、祖師所說的,愚夫愚婦。鄉下這些阿公阿婆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什麼都不知道,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,他就死心塌地去念,他不懷疑。你看他一天到晚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手上一串念珠,對任何人都笑咪咪的。他什麼也不懂,什麼雜念都沒有,就是這一句佛號,我對于這種人五體投地。爲什麼?他們這種修行方法暗合道妙,他雖然不知道。上上根人用功的方法跟他完全一樣,上上根人一切通達明了,他是一切不通達、不明了,但是真信、真願、真念佛,完全相同。他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什麼品位?給諸位說上輩上生。上輩上生,祖師大德通常都說,什麼地位?蓮池大師講的,初地到八地。這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,最高的地位是到八地,一般人不能比,但是一般人都瞧不起他。
我在臺中跟李老師學經教,李老師給我講過好多次,他就想學這些阿公阿婆學不像,一生都沒有學成功。可不可以學?真可以學。你真的明了了一切放下,不要再想了,經書一個字都不要看。那就像什麼?像鍋漏匠一樣,真自在。谛閑法師那個方法妙絕了,就一句佛號念到底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,不分晝夜,沒有時間,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幹。叁年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,往生還站了叁天,等谛閑法師替他辦後事。這個世間只有這一個人,沒有第二個人。站著往生的有,很多,往生站了叁天沒聽說過。這個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鍋漏匠就是愚夫,什麼都不懂,你教他什麼都教不會,所以谛閑法師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行,他會了。這一句就管用,其他都不必要,能成無上道。谛老和尚對他的贊歎是真話,不是假話,「天下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」,弘宗是禅宗大德,研教是教下這些講經的法師大德,沒有人能比得上你,「名山寶刹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」。這是谛閑法師替鍋漏匠辦後事,對他的贊歎,是這一個時代,幾百年當中第一人,沒有看到有這樣殊勝成就的人。
我們真能發狠心,可以做得到。做不到是什麼?我們煩惱習氣太重,心發不出來,還是有貪瞋癡慢疑,還是貪多,什麼都想學,廣學多聞。殊不知,人家用這個功夫,叁年,念佛成就了。這樣功夫用下去,我們常說十年一定開悟,叁、四年的時間會得叁昧,心定了,六、七年就可能開悟,不是大徹大悟也肯定是大悟,大悟次數多了就徹悟。惠能大師所度的這四十叁個人,我們了解,四十叁個人,有二、叁年大徹大悟的,有六、七年大徹大悟的,有十幾年大徹大悟的,有二十年多年將近叁十年大徹大悟的。時間早晚不相同是各人功力,但是徹悟之後境界完全相同。這些榜樣我們都看到了,你真看穿、看透了,我們對于這些方法有信心。這些方法有堅實的理論做基礎,它不是假的,只要你真幹,你就能成就,一門深入。經典不能一門深入,那就學鍋漏匠,南無阿彌陀佛,六個字一門深入,成佛不難。災難雖然很多,地球不會毀滅;換句話說,我們未來的時間還很長。真正下定決心叁年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這是無比殊勝的法門。
所以我到今年,去年八十五歲就下了決心,所有一切經教不看了,我就是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這一部黃念老的集解,集解提供給我們豐富的資料,讓我們學習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夠了,不要再搞別的東西,世法佛法全放下了。我自己這一生不能往生那就大錯特錯,如入寶山,空手而回,是徹底錯了。我們也在此地做個樣子給大家看看,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之後,就是六個字,真信、真願、真念。「故經續雲成就無量功德」,這真的,一點都不假,無量功德就是往生淨土,親近彌陀。
「無礙慧者,指圓融通達之佛慧」,佛智慧。《魏譯》本裏面作「無礙智」。「《大集經》雲:無礙智慧無有邊,善解衆生叁世事」。這個智慧得到,遍法界虛空界,六道裏頭衆生,過去現在未來之事他全知道,不必去問別人。無礙智慧從哪裏來的?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無礙慧是自性裏頭本有的,就是佛所講的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不是佛的專利,人人都有,你只要把障礙除掉,智慧就現前,能力就現前,相好也現前。「又《法華經》化城喻品」有這麼幾句經文,「如來無礙智,知彼佛滅度,及聲聞菩薩,如見今滅度」。這是說這個智慧的德用,知道彼佛滅度,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什麼時候滅度,他知道。怎麼會知道?佛的出現是衆生機緣成熟,佛一定出現。大家都想學佛,大家心裏頭羨慕佛,佛就來了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大家不願意學佛,大家討厭佛,佛就滅度了。佛實在講沒有生滅,是衆生緣所感應的,緣成熟了佛就現前,緣沒有了佛就不見了、就消失了,所以,佛實際上沒有生滅。及聲聞菩薩,如見今滅度。聲聞是阿羅漢,菩薩從叁賢到十聖,他們示現在世間全是爲教化衆生,統統是緣現則顯,緣消就失掉了,他們決定沒有自己,我們要發心學習。衆生不需要,走了;大家都不需要,還有一個需要,也要留下來幫助這一個,佛氏門中不舍一人。
「解法如如」,這一句的意思很深。《淨影疏》是隋朝慧遠大師《無量壽經》的注解,叫《義疏》。「解法如如,是其理解。空同曰如。解知一切萬法皆如,名解如如」。解是了解、明白,明白一切法皆是如如。如是什麼意思?如是空的意思,如是同的意思,一切法皆空,一切法完全相同,沒有兩樣。《金剛經》上所說,一切物質現象叫一合相。一是什麼?基本的物質,佛經上叫極微之微,現在科學家稱它作微中子。這是物質最小的,物質的基礎,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它組合成的,離開它,一切物質全沒有。所有物質現象叫一合相,組合的一合相,《金剛經》上這句話說得好。一就是同,一樣的。空,空是說它的性質。爲什麼說它是空?它是個幻相,它不是真的存在。它的生滅速度,就是它波動頻率的速度,一秒鍾一千六百兆,這波動現象,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,我們誤以爲它是有。這種現象就像現在看電視,電視裏頭頻道一樣。相有體空,本性是空的,所有現象也是空不可得。所以,對這些相有正確的看法,你的煩惱不起來了,貪瞋癡慢不會起來,爲什麼?假的,不是真的。而且什麼?不可得。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不可得你要去得它,這是很大的錯誤,你得不到,費盡辛苦造無量業,一無所獲,冤枉!六道衆生個個如是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